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戏说川军>第三十五章 袁士凯作死当皇帝 蔡松坡潜滇急起兵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十五章 袁士凯作死当皇帝 蔡松坡潜滇急起兵

小说:戏说川军 作者:钟进 更新时间:2018/1/26 8:48:01

袁士凯成功**了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后,袁士凯的北洋势力扩大到了长江以南,实现了中国事实上的统一。此时,袁士凯还只是中华民国的临时大**。袁士凯下一步,当然是要将“临时”转为正式。要转为正式,按照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还得经过议会选举。《临时约法》,相当于中华民国立国时的“宪法”,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在南京政府成立时,仿照美国、欧洲等**国家宪法制定的,虽是《临时约法》,但这是中华民国的立国之本!袁士凯表面上,还不得不遵守。

当时,国会议员中,国民党的议员占多数,选正式**时,选不选袁士凯,还得另说。不过,老袁也有办法,采用收买议员,利用流氓黑社会,打着“公民团”的旗号,包围国会,选不出袁士凯当大**,不准出国会一步。议员们从早上八时,到晚上十时,忍饥挨饿,三次投票,才凑足507票,勉强过半数,当选了**。

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这次选举,差点“黄”了。袁士凯对国民党是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快。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造成南方战乱,生灵涂炭,这不正好是个理由吗,把国民党定为“乱党”,下令解散国民党,把国民党议员,全部驱赶出国会,并遣送回乡。使国会议员,不到法定人数,不能开会,不能开会的国会,做不出任何决定了!象征**政治的国会被破坏。到了第二年,即1914年5月,干脆毁弃了《临时约法》,解散了国会,另颁袁记的《中华民国约法》,到了年底,又炮制出《修正大**选举法》,规定大**可以连选连任,并可以确定继承人。看来,老袁是想当终身**,还想子子孙孙继承下去了!

在一九一四年时,袁士凯在中国的统治,权力达到了顶峰!他炮制的《修正大**选举法》还有一块遮羞布,**终归还是要选举的。以袁士凯的势力,终身**是做定了。如果袁士凯到此为止,不作死,静下心来把中国的事办好,也许还有一个善终。但袁士凯对《修正大**选举法》,终归还有一个“选举”,要想袁家的江山世代相传,这个“选举”还真有点“胀”眼睛!如何去掉这个“选举”,当然是当皇帝,家传天下,还选举个屁哟!

中国的官场,历朝历代,官员们的一大本事,就是揣度上意,迎合上意。什么国家民族,民生**什么的,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保住官位,就是保住富贵,上面就是昏头昏脑的乱来,也得迎合,否则就是“犯上”,轻则官位出脱,重则头体分家,什么正义,关他们屁事!

袁士凯也在不同场合,放出一些风声,看来,大**当得不过瘾,想当皇帝了。于是,官员们开始试探,大**是否还想“高升一步”。中国的事情,出口转内销,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无从查考。但袁士凯想当恢复帝治,要造舆论,这个舆论,绝对是出口转内销。袁士凯向各列强,承认在大清时,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照样有效。各列强国家,当然要支持袁士凯了!而孙大炮(孙中山)一党,是要取消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各列强当然要选袁士凯了。袁士凯与各国大使往还的,话里话外都有在中国实行专制的意思。认为**政体,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的“民智”还不开化,还没有达到实行**政体的条件。各列强支持袁士凯,也要拿点诚意出来,除了借款外,也得的为袁大**“登基”制造出合理合法的舆论。因此,日本、英国、美国、德国、沙俄都发表一些“中国应该有皇帝”,“中国适合于专制政体”之类的。美国以传教士“李佳白”之手,上书袁士凯,鼓吹“治理中国永久之政策,舍专制必无适宜政体”之类的,一时间,在中国,变更“政体”的舆论甚嚣尘上。到了一九一五年夏天,中国的局势,因为要“改变国体”,开始动荡不安起来。

那个时候,还是要讲**的,**,新闻媒体,什么话都可以说,有拥护专制的,也有反对的。各说各理。老袁此时是稳起,不表态。背后支使杨度搞了一个“筹安会”,筹安会是干啥的呢,就是专门研究,“**共和与专制政体,哪一种适合于中国”的。杨度又拉了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共六人。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大学者。这些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其中还有四个同盟会的,难道真心实意的认为,只有专制政体才适合于中国国情吗?这个无从查考,反正是“奉旨行事”吧,领了二十万的开办费,军队除了“保护”筹安会办公处外,对每个人,都是“保护”到家了。于是,炮制出了《君政复古论》、《君主救国论》等等。还通电各省,派代表来京讨论帝制问题。当各省大员们,知道这个“筹安会”的后台老板就是袁士凯时,纷纷复电,表示赞成帝制,还在各省,为了来忠心,成立了筹安会分会。并派代表到北京,参加讨论,结论出来,筹安会公布结果,一致主张“君主立宪”。筹安会的事做完了,也就到此结束了。袁士凯花了二十万元,买到了这个“结论”。

接下来,各省官员纷纷表忠心,上“劝进表”!这是官员们,真的从内心拥护“帝制吗”?不见得!从**共和走向帝制,都明白是走回头路。就连袁士凯的北洋系**们,内心也反对帝制。只是表面恭顺罢了。

蔡锷此时在北京。他也看出来了,帝制复辟,就是袁士凯一手炮制的。内心当然反对。这个一生为**共和的**派**,为了能脱身,也上了劝进书。还动员云南地方政府,也上劝进表,麻痹袁士凯,自己才能脱身。

蔡锷是梁启超的学生。梁启超在民国时,组建了进步党,进步党是支持袁士凯的。梁启超虽然是早期的立宪派首领之一,那是民国之前了。民国建立后,再搞君主立宪,他都认为是在搞倒退了!为了“保护民国政体”,梁启超策划反袁,要反袁,只是报纸上骂一骂,显然是不行的。写了个《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也只能是绕着弯弯不同意帝制!要反袁,还得有兵啊!而唯一能起兵反袁的地方,则是他的学生蔡锷首义之地云南,北洋军还没有进去,也只有从云南起兵反袁了。因此,设计让蔡锷从北京脱身,潜回云南,发兵讨袁。

进步党分析出,只有从云南起兵讨袁了。而国民党,被定为乱党,几乎停止了在国内的活动。国民党的**们,几乎是云集日本东京。孙中山又建了个“中华革命党”,因为签字划押,绝对服从中山先生一事,国民党出现了分裂,不同意“签字划押”的,组的了“欧陆研究会”,这部分人,主要是在南洋,即现在的新加坡。那时,电报、电话都有了,国内的消息,一天内就可以听到。在新加坡的,主要是黄兴、熊克武、但懋辛等欧陆研究会的。此时,国民党在国内,已无能力发动武装反抗了。就是说,在国内没有根基了。但不是一点没有。川军第五师,二次革命失败后,从四川逃出来的中、下级军官,都集中在上海租界避难。熊克武委托党人,给这些军官,每月发十块银元,维持生活,以待后用。其中,杨森部下的最得力军官,刘明昭这二年也在上海,这些军官,可潜回四川,重新拉起队伍。但这还是不行的。同盟会历次起义的教训,不能让这些骨干军官无谓的损失了。分析来分析去,看到梁启超的《异哉》文章,梁是反帝制的。梁必定要支使他的学生蔡锷出来反对帝制。所以,国民党中的欧陆派,认为起义发难的根据地应当在云南。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反对帝制情况,熊克武等从新加坡,回到上海,但懋辛先到上海,掌握了大量的消息,准备买船票,三天后回新加坡,与新加坡的同志商良,如何反袁一事。

熊克武一到,急于了解情况,要但懋辛,全面谈一谈。

“我们派了周官和,郭昌明到云南,探听云南军政界,对帝制的态度,他们传信回来,赞成帝制的,是极少数。中、下级军官都反对,唐继尧是稳起的,不表态。但派了团长董干臣到上海租界,打听革命党人,对帝制的反应。听说董干臣,还到日本,去见了中山先生。”

“这样看来,唐继尧,也是反对帝制的,只是身处的位置,不好明说罢了。”

“还有,唐继尧在云南,也用议会的名义,上了劝进书的,据说,是蔡锷叫他这样干的,蔡锷也是上了劝进书的。”

“真的,还是假的哟?蔡松坡,对他的老师,言听计从的。在云南组建进步党,他出的面。梁启超的《异哉》是怎么回事?蔡松坡要与他的老师分道了吗?”

“我看未必。在北京,将军府的将军们,都是各省的精英们,袁慰廷相当于是对他们软禁,也许,这是蔡松坡的脱身之计呢?”

“不过,蔡松坡在二次革命时,发兵入川,黄毓成进占重庆,使我们功亏一篑!又比如,蔡在东京,与同盟会往还甚密,但又不正式加入。在云南组进步党,是他出面组织的,当讨论进步党与国民党合并,由他任云南支部长时,他又下干了,理由是军人不党!他的事,不好说。”熊克武对二次革命时,重庆失陷,一直耿耿于怀。四川的国民党人,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此一时,彼一时。松坡先生没有正式加入同盟会,但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松坡先生这一点应当是明白人。昨天,我去看一个朋友,恰好遇到了郑孝胥送客出来。办中国公学时,他是校长,认识我,也知道我是革命党。当时,他拉我进屋,告诉了我,说袁士凯急于做皇帝,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世珍私下都反对。松坡先生,还没有他们明白吗?”

“北洋三杰都反对,看来,袁士凯这个皇帝,是做不成了!此事当真?”

“这还有假!郑孝胥送走的客人,就是冯国璋从南京派来的。特地来通知郑孝胥,袁士凯下令十二月以前,各省召开代表会,以投票赞成君主立宪。冯国璋的意思,因为郑孝胥在中国公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革命党,冯国璋认为,郑孝胥与革命党有联系。由郑孝胥找我们,开会时,去扔颗炸弹,把会搅黄,冯国璋以此为借口,会没开成,劝袁士凯不要称帝了。”

“这个事嘛,搅不搅另说。不把袁士凯打倒,我们就出不了头。乱党的帽子,永远就戴在头上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他那个皇帝当不了几天的。”

“我看,我们就不要回新加坡了。这样办,一部分到云南。第五师的军官,由吕超带回四川,先做准备,云南一旦发动,立即在重庆、川东一带,起兵响应。”

“呂超等军官,一部分回川,一部分应随我们进云南。川南的反袁民军,是就地解散的。基础还是有的。如果云南起兵反帝制,按云南出兵的套路,四川,是要去的。川南,是首选,我们可以跟进去拉队伍,军官就有了。四川是袁士凯的心服陈宧当政,有三旅北洋兵,川军二师、四旅,能争取到川军,滇军进去才有胜算。我们到云南,可随滇军入川,滇军不会拒绝的。”

“有我们在,联络地方什么的,他们就省了很多事了。我看,这个事,就这么办。通知新加坡的同志,我们的方略,他们可分头行动,在南洋华侨中幕捐,汇寄到我们指定地方,进川时,组军才有点军费啊。”

“这是一个办法,还是要想法,就地筹饷。”

熊克武与但懋辛议定,马上分头去办。不得不服,熊克武等四川革命党人,枪无一支,兵无一个,钱也没有,就想回川,重新拉起队伍,举旗反对帝制复僻。

同年十二月中旬,熊克武,但懋辛等从越南到达河口。唐继尧派人来接他们了,看来,云南方面,是欢迎他们一起合作反袁的。熊克武住在邓泰中家里,唐继尧主动来访,但懋辛也赶过来,一起会谈。唐继尧早就与蔡锷互通信息,商议反袁一事。唐继尧为了做出合作的姿态,主动说:“松坡先生说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错处,就是看错了袁士凯。二次革命时我们出兵,给你们整出了大麻烦。如果当时川、滇、黔合作,也许没有今天这些事了!”唐继尧是指黄毓成入重庆一事,这在四川国民党内,都是一大隐痛。

“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现在而今眼目下,是如何反对帝制,护卫国体的大事,我们原来是同志,现在也是同志,还是捐弃前嫌,精诚团结为要。”熊克武大度地说。

“实不相瞒,云南陆军,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一万五千人。四川的北洋军,就有三个精锐旅,还加上川军,就是全部投入到四川,也不一定能打胜哟。陈宧是北洋战将,老谋深算,我心里还是悬起的。”

“其实,从大势来说,反对帝制,不止是我们,北洋三杰也是反对的。冯国璋还带信,南京代表投票时,要我们去扔炸弹,说明北洋内部都分裂了!袁士凯崩达不了几下的。我们为什么来云南,与你们一同入川,一是发动地方民军,分化川军,使川军倒向我们,北洋军就剩下三个旅,陈宧就是再会用兵,他也没有三头六臂。只要在四川拖住他,不说打胜,相持下去,全国反对之声一起,袁士凯就没法了。”熊克武给唐继尧打气。

“锦帆,除了四川,还有广西方向,湖南方向,我们出兵四川,广西陆云亭、湖南汤乡茗攻击云南,我们的麻烦就大了。所以,出兵四川,兵力有限,五千、六千?怕是难敌北洋军三个旅哟?还要靠四川的同志,回去发动民军,策反川军,才可能有胜算。”

“这一点,不怕兵少,只要兵精。我们已预先把川军第五师的部分骨干军官,从长江入川了。由他们回去,在上、下川东,收罗旧部,重组民军,最起码可拖住在上、下川东的北洋军。你们在川南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与我们一起回川的军官,入川拉起民军,配合你们作战。还有,刘存厚驻川南,是川南的清乡司令,刘存厚在云南时,你们还是同一个支部的。策动刘存厚加入,应该能行吧。”

“哎!刘积之这个事嘛,说来话长。刘积之在云南支部负责筹备起义,第一次开会,就在他家里面。我主持,他做的报告,确定了起义,及起义人员,确定了蔡锷参加。起义会议开了六次,四次都是在他家里。起义成功,刘积之的位置是没对,兵也没得带了,还只是**的一个科长。云南人是有点对不起他哟!他以协助为名,回四川了,这个疙瘩,难以解开哟。”

“据我所知,刘积之的川军第二师,分成了四处,一个旅的旅长,换成了陈宧带来的雷飙,那个旅的军官全换了。刘积之实际能控部队,也就是两团人,加上他带的直属队。刘积之对陈宧相当不满,川军与北洋军是两样待遇。反对帝制,护卫国体,刘积之不会不识大局吧?”

“这个事,还要靠四川的同志,多去转圖啊。”

“那是自然,我们会派在川的同志,去摸一摸底再说。”

“其实,我也交个底吧,蔡松坡已由神户,乘船到香港,不日即到昆明。我与他约好了,见面商良的好后,再发动。”

“那我们还要等多久啊?”

“我看这样,这个事呢,是干定了。我叫邓泰中团,先行出发,目标叙府(宜宾),四川的同志,随邓团出发,去打前站,是否可行啊。”

“好,我们的人,就与邓团一起走。”熊克武心里有底了。滇军反袁护国,是铁定了。当下回去,商良与邓团一起出发的事。

到了十二月十九日,蔡锷到达昆明。同时到达的有戴戡、王伯群。当晚即在云南**的五华山开会,参加的除了云南的重要将领外,国民党方面的李烈均、熊克武、但懋辛等都参加了。当即确定了反袁护国大计。确定这次出兵,以“护国军”的名义,意即保护“共和国体”。

云南的军队,只有一万五千人,攻防方向多,不得不一分为三。称为三个军。第一军六千人,主攻四川,第二军五千人,主攻广西,第三军四千人,守云南,视其形势,进攻湖南。各个军可扩军,广招新兵训练。称为军,下面就有师、旅了。但是,滇军的人数太少,军以下是梯团,梯团以下,设支队。蔡锷亲任第一军司令,主攻四川。

十二月二十日,熊克武带领川军第五师军官,与邓泰中团一起出发了。李慰如,余际唐等,都在这一路。

袁士凯要做死,过皇帝瘾。杨森的老东家,黄毓成也被起用。这一次,没要黄毓成去四川,而是把黄敏成分在第二军,打广西。按理,两次入川作战,都有黄毓成,他是熟门熟路的,为什么不让他去呢?是他敛财太多吗?其实不是。川军第五师军官,随第一军行动,黄毓成抢占重庆,川军第五师的军官,心中有疙瘩,大家不好见面,所以,只有让黄毓成去广西。

黄毓成去了广西,杨森干什么?想起杨森对川南宜宾泸州一带熟习,就把杨森推荐给他的好朋友赵又新,到赵又新一梯团,去当中校参谋长。赵又新梯团是第一军的中路,川军第五师的军官,在这一路的,有向传义、张煦、刘光烈等,杨森又见到了第五师的老弟兄。这几个军官都是躲在上海租界内,靠每个月十块大洋过日子,他们一见面,简直是恍如隔世。一个个嘘唏不已!杨森真想归队,但担任了赵又薪梯团参谋长,赵团长还算看重他,想到黄毓成对他的好,他也该干点漂亮事出来,不能给恩公丢脸。他心里想,还是走着瞧吧,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归队的。

杨森安排好家小,领的开拔薪水,全部留给了刘谷芳。鸦片进货由刘家的一个近亲来打理,经营茶馆分销鸦片是刘谷芳。一个女人,抛头露面经营生意,想一想都寒酸。他这一走,生死难定。恋恋不舍地告别,刘谷芳的眼泪,早就涌了出来。杨森一狠心,转身就走。现在,顾不得儿女情长了。这次出征,前途漫漫,杨森没有多大的兴奋。寄人篱下,终不是个事啊!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