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南非1625>第一百七十八章 加快对海军的升级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七十八章 加快对海军的升级

小说:南非1625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时间:2018/5/16 9:49:40

战斗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其中的问题,说白了那就是军舰实力不足以碾压南大西洋的敌人,尤其是这场战斗里几艘300吨不到的近海护卫舰只是在战斗的开始和结束出现,除了战术要求外,他们的战斗力也是大问题,无法全歼这六艘船,于是对海军军舰的全方位提升进入了议程,几个部门的人接连开会探讨,接下来的几周里,军工部开始进行摸底实验,最初是想通过增加格伦德尔炮的装药量提高射程,然而,随着装药量的逐渐增加,很快就发生了炸膛。这次炸膛完全在计算范围之外,开始以为是炮身质量问题,但后来更换火炮,甚至即便重新铸造了更重的炮身也没法避免。

“这件事,我觉得可能是‘二次爆轰’”司凯德一次例会上抖了一下机灵“我以前单位有个老领导,是军转干部,以前遇到过这种炸膛,他就负责调查,可怎么也找不到问题”

“后来请了军工部门来,发现个别老药包可能是因为转库什么的,传爆管断掉了”

“传爆管?是传火管吧”……“传火管是美军用的,我军喜欢用管状药束”

……“那个什么,我就是凭印象说,就是那么个意思”司凯德喝了口水“我记得他说:那种火炮的装药比较大,要靠传爆管或者传火管或者什么管均匀起爆,如果传爆管或者什么管断掉了,后面的火药已经起爆,没有传爆管把前面的火药点燃,前面的火药就会被急剧压缩,然后被压爆,这时候就不是正常发射药那种亚音速爆燃,因为被压缩了,就变成了超音速爆轰,这就叫‘二次爆轰’”……“这个你懂的,跟压缩黑火药一个道理。”

“我觉得前装炮的药包因为从前装,要压实,没法往里加传爆管,而且我们也没有做那东西的材料,装药一旦超出某个尺寸限制就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黑火药传火管还是能做的,不过黑火药里装黑火药传火管没什么必要吧?”

“技术问题你是专家,我的意见是这样”……“咱们好好的讨论一下,给军工部和海军再拨点款,干脆做后膛炮,比铸铁的格伦德尔炮还能省一些钢铁”

“今年的预算……”

“经费这个事不用担心,只要能改进海军的实力,那换下来的炮可以给陆军当炮台,在桌山才一个多月就干了一仗,那以后随时可能跟海盗、私掠船、甚至海军干架,如果因为钱的问题而让那的穿越者受到人身伤害,那多少人得靠边站了。”司凯德说道。

袁奋斗正好有后装大队炮的设计经验,后装130设计起来差不多,也是参考现代火炮的结构进行局部改进和加强。装药也改成了药筒式,有了各种商船送来的铜之后,做药筒的铜还是拿得出来的。药筒后面可以安装火冒和一个点火药包。发射药采用栗色火药管状药柱。

栗色火药是黑火药的变种,由于其中的的木炭组分不完全碳化呈褐色,所以叫做栗色火药,不完全碳化的木材中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燃烧时可以放出更多气体,并且由于碳水化合物分解吸热,还可以降低峰值膛压,可以进一步提高装药量。这种火药在19世纪后期一度盛行,后来被无烟发射药取代。

药型采用经典的管状药柱型,药柱中间的通孔除了可以提供传火通道,还使发射药在燃烧时越烧面积越大,叫做“增面燃烧”,这样当炮弹开始向前运动,内膛空间扩大时,药柱可以提供更多的气体维持膛压稳定,提高火炮的平均膛压值。

最终改进火炮这件事落实到了正在建造夷洲改上,夷洲是以阿拉巴马号为蓝本设计的,本来阿拉巴马号装备了两门110磅炮,炮位比弹重50磅的130炮大的多,新设计的130后装炮紧凑的多,由于在水平回转底架上增加了一个板簧缓冲/复进装置,火炮复位也很快,炮班减少了6个推炮手,操作空间很宽敞,干脆改成了双联装。

双联装后装炮,更快的射速,更远的射程,更高的密集度,不只是提高了火力。更直接的是使火炮试射的速度大幅度加快。

除了火力,夷洲号之所以后来被单独算作一级,主要是因为换装了12.5kg/cm2的新型锅炉和双胀蒸汽机,随着南华技术水平的提高,3.5km/cm2蒸汽机系统的效率就显得过于低下了。考虑南华的海军将需要在远洋长时间作战,这就需要大幅提高蒸汽机的热效率。

按照热机原理,热效率取决于活塞两侧的冷端温度和热端温度之差,蒸汽的温度则和压力成正比,提高锅炉压力就变成了最直接的办法。

锅炉的设计没有废太大力气,大图书馆里有太多优秀的近代现代锅炉技术资料,12.5个大气压,194摄氏度,也就是现代城市里到处都有的大型**空调锅炉的水平,前时空1870年前后就实现了,只要花时间慢慢消化,总能挑出最适合临高工艺条件的设计。

至于材料,有新大同的无缝管厂和轧钢厂做支撑,比起当初设计大同的时候,条件要好太多了。只是没有橡胶,机械总厂采用了多重紫铜密封件和硫化牛皮密封件代替,效果也过得去,除了维修比换橡胶圈麻烦,通过编写维修手册,加强用户培训也能得到妥善解决。

天蓝号这时候严格说起来还不算正式服役,只是临时编入第一舰队进行新装备测试,舰名也只是暂定。船上还有一些工业口的技术人员进行记录和保障,以便在将来批产之前完成“夷洲改”的设计定型。

之所以急着在实验大纲之外加上一次实战测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明年预算案最终敲定之前展示新设计的威力,争取更多的拨款。随船的工业口同志们特意拍摄了一段视频,拿回来播放的时候,晨曦中壮观的火力表演让广大穿越众一片欢腾,四条夷洲改的建造预算也得以顺利过关。世界总是这样无情,掌握工业化神器的人为了一些自己的小事可以轻易决定其它人的生死。

和大炮比起来,元老们对蒸汽机和锅炉关心少的多。不过动力机械的效率提升并不只是一项技术进步,工业化的基础是动力,有谁在著作中说到“工业化的本质就是用机器造机器,带来生产力的指数增长”。

在前时空,1807年富尔顿建造了第一条商用蒸汽船,之后蒸汽船主要是在美国的内河运营,因为内河便于随时补给燃料。十几年之后蒸汽船才第一次跨越了大洋,1819年萨凡那号蒸汽机帆船从美国开到了英国,不过其中只有85小时的航程用蒸汽机,其它都是用风帆。

真正靠蒸汽动力完成越洋航行是1830年代的事了,不久之后,几艘东印度公司的蒸汽拖船就随着英国舰队参加了鸦片战争。蒸汽船获得真正的远航能力的背后是新式火管锅炉开始逐步取代老式的火筒锅炉。

新的蒸汽机系统在南华也开始带来一系列变化,首先是铁路机车开始使用9kg/cm2系统,达到了前时空50年代末地方支线铁路机车的水平,当时的地方支线机车在地方所属机械厂大量建造,除了连杆、轴承、阀门、泵之类个别关键件要靠国营大厂供应,整个机车从里到外都是用生铁和熟铁造的,而且大部分结构都是铆接,技术档案和各种报奖材料也很多,只要核心的系统压力攻克了,剩下的在新大同只是照做。

然后是工业口开始逐步更换动力锅炉和蒸汽机,蒸汽机效率的提高减少了单位功率所需的煤炭装卸运力、人员和锅炉工的消耗,无形中解放了一部分人力,相比新招募的农场工人和新移民,干过一段的锅炉工、装卸工好歹组织性纪律性要强不少。

新的动力蒸汽轮也开始设计,随着南非海岸线的全部占领,从新大同直到桌山的航线一路畅通,新设计的H800S动力辅助型机帆船上装了一个立式锅炉和小型蒸汽机,可以在逆风和无风时提供额外的航行动力,大幅提高人力和物资的周转速度,也降低对有经验帆缆船员的需求。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