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从海盗到海军>第四十五节 张清的底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十五节 张清的底牌

小说:从海盗到海军 作者:狂刀 更新时间:2007/8/13 23:25:22

张清的底牌

张清说的轻描谈写,一点也没有把苏禄的军队放在心上,这让李二贵对张清手里的实力更是感到疑惑,苏禄人虽然不强,但是100多万的总人口是摆在那里的,如果要反叛起码能够抽调出10万以上的精壮作为军队!就依靠马毅那个小子手里的8000多陆军?都是拿着些火枪,虽然还是厉害,但是对方那么多人要是一拥而上,这些火枪能顶的住吗?李二贵和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一样,虽然认为火枪的威力很多,但是并不认为比弓箭和刀枪厉害多少,所以李二贵猜测张清肯定还有一支没有人知道的武装力量。刘旺只关心海军,对陆军的事情从来没有兴趣,张清有把握那就是有把握,不用费神去想。万海生是忙与马尼拉的治安和海军新兵的训练,也没有关心陆军是否可以轻松的干掉苏禄的军队,由于对张清的崇拜他也没有详细的考虑。

严格的说,李二贵的猜测并没有错,张清完全没有把苏禄人将要举行的叛乱放在心上,并不是一味的忽视苏禄人的力量,虽然苏禄所谓的军队都是普通老百姓组成,但是量变引起质变,10万老百姓一起冲过来也不是开玩笑的,1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一个接着一个的排队行走,排出要100多公里去!10人一个大帐篷要一万个,驻扎下来最少也要联营20里。张清之所以没有在意苏禄的军队,确实完全是建立在强大的军力基础上面的。

原因就在十多天以前,工部研究院已经研究完成了10发联装的“飞将军火箭炮”系统,萧路尘、萧安丰和其他几个烟花工匠一起研究制造出了口径65毫米,全重56斤,战斗部22斤的火箭,由于精度问题这种火箭秉承了喀秋莎的特点,是一种大面积杀伤性武器,萧路尘还根据礼花的原理,把战斗部进行分置(子母弹的设计),就和烟花在空中的多次爆炸一样。这样的战斗部,在爆炸以后,会把子弹药炸开,形成伞型分布,再发生第二次爆炸(高级烟火中甚至还经常使用三次爆炸),这样的子弹药技术对于专业烟花制造师来说并不困难。

萧路尘发明了一套子弹药分列安装技术,这样就保证了火箭弹药的子母弹的安全使用。在发射的时候和普通战斗部的火箭弹完全一样,但是对步兵的杀伤的效果要大上十多倍。为此张清专门给萧路尘颁发了一枚金质胜利勋章,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竟然有人能够制造出子母弹,对于这种装药张清实在是太熟悉了!这完全就是为步兵挖掘的坟墓!

虽然射程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只达到1500米的射程(再远的话精度实在是太低,不能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但是作为一种火力压制武器已经完全合格了,这时候的中国人早已经能够制造出了100毫米口径以内的“大型火箭”(欧洲这个时候也早就拥有了这一技术)。所以制造火箭几乎就是现成的,只是由于有了更好的火箭发射药(火棉),所以火箭进行了一定的改造,这样新汉的火箭就比传统的烟花(高升)具有更大的能量,能够携带更大的战斗部和具备更远的射程,只是精度不能够保证,这才导致有效射程只有1500米。

张清在视察工部研究院的时候,发现萧路尘他们正在制造火箭炮的发射架,按照烟花制造的惯例,他们采用的是木质发射架,准备用一次就完事。火箭弹也是“纸糊”的外壳,让张清苦笑不得(这是做武器,不是做烟火啊!)。不过萧路尘的解释也很到位,“纸糊”火箭箭身重量轻,拉力强度和柔韧性远比普通木材要高,成本低廉,是制作烟火最好的材料!张清在这样的烟火专家的面前还真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谁让他不懂呢?

不过张清还是要求火箭炮的发射架使用铁制,即使是不能使用铁制的部分也要使用铁皮包裹起来,发射管则必须使用铁制,火箭炮发射架张清要求建造在一辆四轮马车上,只要两匹马就可以拉走。工匠们算来算去最后采用现成的西式四轮马车的木质底盘,铁质发射架和发射管,全车空重1500公斤,木质车身和轮子都用铜皮包裹,发射的时候用潮湿的被覆物盖在车身上,工匠们对西式四轮马车底盘进行了细节上的改进,再安装上铁质的发射架和发射管,就这样完成了10发联装的“飞将军火箭炮”系统。

飞将军火箭炮可以在一分钟以内完成10发连射,3分钟以内完成装填(包括一次泼水降温),并且进入第二次射击,也就是说5分钟以内就可以对1500米距离以内的目标进行两次打击!从行军状态进入射击状态,只需要15分钟,从射击状态到行军状态只需要12分钟!具有优良的野战能力,虽然精度比较差,但是敌人的部队如果足够多的话,那必然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苏禄人能够依靠什么攻击新汉?当然就只有人多这一项优势了,到时候火箭炮就足够他们喝一壶的!现在新汉发明的火箭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次发射以后要进行一次降温,发射管虽然是铁制的,但是其他很多部件都是木头做的,只是在外面包了一层铜皮,一旦发射两次以后还不降温,就有可能被火箭的尾烟烧着,哪怕是包着铜皮也顶不住。

就是这样一个不成熟的火箭炮系统,张清也非常的高兴,不但亲自对主要的工匠颁发了战功勋章,还命令工部尽快的制造火箭弹和火箭发射架,这一次苏禄人的叛乱正好可以验证一下火箭炮的威力。

迫击炮的研究也偷工减料的完成了,虽然张清按照后世的迫击炮制作了一个“二踢脚发射器”,但是要把小小的二踢脚制造成为口径90毫米的铁壳迫击炮弹,并不是象张清想象的那样容易,张清甚至已经画出了迫击炮弹的外型,但是炮弹上的“气密环”却成为了技术瓶颈,(迫击炮炮弹的上半部一般有几道气密环),不要小看了这几道“气密环”,用木头的不行,用铁制的不行,用铜制的不行,最后还是由一个皮鞋工匠提出,使用铜皮、钢丝、石棉和皮革制造的复合“气密环”才基本达到了要求,但是原计划的90毫米迫击炮也只好改成了60毫米迫击炮(气密环强度的限制,让口径不能过大),射程也没有达到要求,有效射程只达到400米。

就是这样一种还不成熟的迫击炮,张清也决定让其成为陆军的制式装备,因为哪怕是这样的迫击炮也已经可以达到10发/分钟的射击密度了,别人可能不清楚,他可是清楚的知道这两种武器,对于现在步兵的密集阵型的作战方式绝对是一场噩梦,特别是火箭炮的面杀伤能力和迫击炮的射击密度,苏禄人就是来的再多也只有死路一条!

而火箭炮发射架的改造工作已经投入研究,相信全金属的火箭炮架研究出来的时候,这一武器也基本成熟了。而迫击炮只能等研究院的人进一步的研究,迫击炮虽然只有400米的射程,但是也够现在的军队做恶梦了,毕竟这时候的猾膛枪的有效射程也只有80米,现在最重要的是训练一批迫击炮和火箭炮炮兵,这一项工作已经交给了炮兵学校,他们现在正在对新式火炮的炮兵进行着训练,这一个秘密只有陆军**马毅知道。

火箭炮的由于精度问题对于海军没有多少用处,迫击炮由于射击弹道上的缺陷也不能成为海军的装备,所以海军的军官对于这两种武器还在一无所知。不过随苏禄的叛乱,这两种武器将会以一种辉煌的开场式登陆军事武器装备的大家族。

龚振麟在见到新汉竟然拥有各种奇怪的机床以后大感兴趣,行家一出手自然是非同凡响,张清虽然见过的东西远比龚振麟要多的多,但是在金属加工工艺和冶炼上的专业知识就远远不能和龚振麟这样的大科学家比了,龚振麟对铣床、刨床、车床和镗床特别的赶兴趣,甚至他就在张清的眼皮底下就发明了一个磨床(细部加工的机床之一),张清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设备,所以在采购的时候自然就遗漏了这样的机床,而龚振麟看到张清购买的这些机床以后,马上就联想到应该有“磨床”这样一种加工设备,才方便进一步的加工,所以就在张清的眼皮底下设计了一种类似“转盘”的脚踏磨床(和陶瓷加工中使用的转盘类似,不过是用金属制造,用螺丝和弹簧进行调整)。

不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发明家,在他和他的助手陈汉的努力下,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套铁制模具,专门生产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炮管和60毫米火箭炮炮管的铁模,由于口径小,同时这两种炮管的强度要求都是很低,对钢铁的质量要求的不是很高,炮管可以做的比较薄,不但加快了炮管的散热性能,同时对于模具的要求也降低了不少。(金属数量越多,热变形越大,所以小模具制造难度比要小一些,当然太小的铸造模具也很困难,一般就不采用铸造而是采用锻造了)

新汉在马尼拉城北面的工业区,正在全力以付的制造火箭弹和迫击炮炮弹(60毫米的大二踢脚),马尼拉港船坞现在也抽调了50个木匠师傅,为火箭炮发射架制造西班牙式的四轮马车底盘,毕竟给战舰安装装甲这样活,不要求很高的木匠手艺,主要任务交给年轻力壮的徒弟们和铁匠们更合适。至于迫击炮炮管和火箭炮炮管,则由工部研究院的直属铁器房利用龚振麟发明的铁模生产-----毕竟这里的铁器制造水平是全马尼拉最好的。现在已经制造出第一批10门60毫米的迫击炮、和30根火箭炮发射管。

第二批火箭炮发射管和迫击炮也正在制造之中。铁模的连续铸造功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套铁质模具只要冶炼钢铁跟的上,每天都可以铸造十几根炮管,不象原来的泥模一样,一个泥模只能制造一个炮管就报废了。所有的炮管都是用一套模具生产出来的,在炮管的均一性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而且炮管的铸造误差也很小,如果是在清朝已经可以直接抛光使用了,当然在新汉还不行,这样铸造出来的炮管还要经过镗床的两次粗镗和一次精镗,最后再进行两次抛光以后才可以使用。

铁模铸造的炮管几乎没有沙眼和气孔,比起泥模制造的炮管在光洁度、强度和精度上有了巨大的飞跃,这使得新汉在金属铸造工艺上一下子就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而龚振麟的这一项发明也不会因为清朝的**统治,和世界上第一支连发火药枪的命运一样,被埋藏到历史的故纸堆里面去了。经过镗床的加工和抛光以后,除了钢铁的质量还在不行以外,其他方面已经完全达到了要求。苏禄人叛乱的时候是完全可以赶得上的。

据《清史稿》记载,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浙江钱塘人戴梓曾向康亲王献“连珠火铳法”,这种鸟铳形状象琵琶,火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这种连珠铳实际上与近代的机械式机枪的原理已非常相似,比美国人加特林后来发明的机械式机枪(1862年)将近200年的时间。同时戴梓还发明冲天炮又名子母炮,康熙亲率大臣观看试射的时候,把这门炮封为“威远将军”,在日后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斗中,这门“威远将军”曾经“以三炮坠其营”,但由于清朝政府极端保守,对汉人不太信任,和铁模铸造技术一样没有被推广和采用,而发明家戴梓则被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在那里,戴梓艰难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最后客死他乡。

正因为拥有了这样两种新式武器,张清才会老神自在的在这里考虑如何多抓一些叛乱的苏禄人,以保证下一步矿山开发和铁路、公路的修建工作。张清对苏禄人最大的顾及是怕他们躲到森林里不出来,而不是惧怕他们的叛乱,对于丛林作战张清很清楚,先进的武器并不见得能够占多大的便宜,如果印地安人采用丛林战法和西班牙人打的话,西班牙人会死的很难看的。苏禄人愿意放弃森林这样的保护神,张清就要好好利用这一个机会让他们为东南亚的华人付出一点代价!

炮兵学校的士兵们这段时间已经开始在使用第一台样炮训练了,火箭炮是使用没有安装战斗部的弹药训练,发射的时候极为壮观,发射架的后面腾起的烟尘足有10多米高,而火箭则拖着一条白色的烟迹飞向远方,可能是加工工艺上的问题,1000米的距离最大横向射击误差达到了正负150米,纵向误差更是达到正负200米!目标不到300米以内,哪怕是一个200人的方阵也不容易命中。

张清对此也无可以奈何,以这样大的误差作为海军使用的话,那基本上就是“**”的水平,远不如猾膛火炮。如何提高火箭的精度这样高深的科技,不是他张清的那一点水平能够搞定的,好在设备有的是,技术专家也很多这样的工作交给他们就行了。所以现在英国人炮击舰上也使用火箭,目标都是陆军,而在战列舰、巡洋舰上都不装备火箭即使这一个道理。不过如果对手是几万人的步兵的话,只要到了1000米的距离,就可以用火箭炮覆盖。(英国人的炮击舰上使用的火箭弹是一枚一枚的发射,不象新汉的飞将军火箭炮是10枚10枚的发射,所以在火力上的差距是没发比的)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