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铁血抗日>第七节,一场拖泥带水的战斗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七节,一场拖泥带水的战斗

小说:铁血抗日 作者:野渡一条河 更新时间:2008/9/7 15:41:33

战斗从下午一点开始,到下午四点半才告一段落,日军的出击部队被第二十四集团军的部队合围在宿迁镇东的周庄及沭阳镇西的后贾庄。

宿迁被合围的日军是一个中队带一个小队加一个掷弹兵班,而后贾庄被合围的日军是一个中队。

周庄合围日军的是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三十四师二团一营。

后贾庄合围日军的是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三十四师三团二营。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三十四师二团三营对宿迁县城进行了合围。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三十四师三团一营对沭阳县城进行了合围。

但这是一场拖泥带水的战斗。

这场拖泥带水的战斗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诱敌部队,以三团二营一连为例,对第一批支援的日军,没有实行反突击,而是在消灭了日军的试探性进攻兵力后,就与日军在相隔三百米左右的距离上相持,静等日军的增援部队的到达。

这就花去了近一个小时。

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日军对一连的阵地发动了四次进攻后,在敌后迂回的部队才从丁集出发,控制住耿圩镇,堵住日军退却的路线,对日军实现了合围。一营对沭阳实现包围。

这些动作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下面一个系列动作进行得很快,即是对被诱出的日军部队进行歼灭,与包围沭阳与宿迁的部队的工事作业进行得很快,当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日军向两地各派出的四架轻型轰炸机飞临两地上空时,日军轰炸机看到的是弯弯曲曲的战壕,而不见中国军队的人影。

于是日军轰炸机只能对弯弯曲曲的战壕及一些疑似目标进行了轰炸与扫射。

日军轰炸机一身轻松地飞走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所落下的炸弹与扫射出去的机枪子弹,无一击中目标。

原因很简单,那是三十四师搞的假阵地。疑似目标是木棍子做的,伪机枪与迫击炮阵地。

真正的阵地是那些不起眼的散兵坑。每个散兵坑深达两米,除非直接击中,才会有杀伤。战士们要想射击,得站在里面的小台阶上,才能探出身来。

而真正的机枪与迫击炮阵地上覆着伪装网,与地面差不多齐平。如要射击,则要转移到二十米外的预备阵地上才行。

。。。。。。。。。。

上面一节是对这场拖泥带水的战斗的概括性描述。下面会讲得细一点。

下面将主要从敌我双方连一级单位兵器配制及各种兵器的相生相克这一方面来作比较。

在普通中国人的印象中,二战中的日军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

一个是日军喜欢集团性冲锋,这同时于另一个词联系在一起,这个词是武士道。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二战中的日军打仗是又奸又滑。尤其是日军的单兵。

另一个是日军的炮火很凶猛。这一点从国、共两军的许多文字记载中都可以看到。实际上也非如此。

下面讲的重点是日军的炮火。

日军的步兵排的火力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差,当然除了中国的大多数部队以外。

日军的步兵排的火力甚至比不上三七年国军八十七、八十八这些德械师的兵步班火力。

日军步兵排的支柱火力是歪把子机枪与掷弹筒。歪把子机枪的火力持续性,还不如捷克式轻机枪。这是已有定论的事。它在与国军主力的对战中,不占优势。

日军步兵排火力相对国军主力占优势的地方武器是掷弹筒。

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得最多的八九式掷弹筒只有不到3公斤,居然比一把步枪的重量还要轻的多,非常适合单兵携带。

日军掷弹筒所发射的九一式手榴弹不过0.45公斤,一个弹药袋装弹八发也不过3.6斤,加上掷弹筒整个作战系统一共不到7公斤,比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还要轻的多。而有效射程却达到五百米。榴弹的杀伤距离可以达到十多米。

由于发射距离很近,命中率很高(日军老兵命中率高 达95%),如果是集团目标一发榴弹往往可以杀伤十多人。

掷弹筒对待技术成熟的日本来说,造价只有步枪的四分之一,而九一式榴弹和普通步兵手榴弹基本相同也是极为廉价。

想想,如此便宜而、如此轻便,命中率又如此之高的武器出现在中国战场,那对中国的百姓,对中国的将士的伤害性将是多大?

大家都习惯于一种画面,即中国军队的手榴弹战术。

掷弹筒就是日军的手榴弹啊!!!五百米射程的手榴弹!!!

所谓的日军猛烈的炮火就是掷弹筒!

老天爷,小鬼子也真想得出。

真他妈与中国军队有一比,其根本都是玩手榴弹的。

但掷弹筒没有瞄准具,发射全凭手感,这就决定了掷弹筒的发射在不同的人的手中,效能是不一样的。也只有在久经训练的老兵手中,才能发挥其作战效能。

在真实的二战中国战场的画面中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小队的日军受到中国军队优势步兵火力的压制,全部寻找地形地物作掩护,然后日军步兵大喊:

“掷弹兵!”

于是掷弹筒手出场,将中国的机枪火力点清除,然后日军士兵继续前进。

(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东史郎日记》。)

。。。。。。。。

一连的正面日军得到了加强。

刘和此时已将全连的狙击手进行了重新布置。狙击手的作战任务,依然是那些掷弹筒手。

刘和知道自己连里的掷弹筒手的发射水平,和日军的掷弹筒手的水平差距不是一点两点。但是由于此处是平原作战,日军无预设阵地,日军掷弹筒手选择隐蔽点不容易。狙击手的精准射击成了掷弹筒手的天然克星。

日军掷弹筒手可以从机枪的连续发射声中,发现机枪阵地,并对其打击,但对于以精准射击为特点的狙击手,就无能为力了。

这样日军的掷弹筒手在搜索机枪阵地的时候,就会被一连的狙击手盯上,并将其消灭。掷弹筒日军大队以下作战部队的火力支柱,及战斗力的关健!抑制住日军的掷弹筒,日军的战斗力将大减。

而此时,二连的掷弹筒与八二迫击炮所组成的火网,则可以充分发挥其炮火的优势。再加上连直属的四挺重机枪一左一右,形成的连续火力打击,则形成了对战场的有效控制。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与第二十四集团军独家的战法研究成果。

攻击中的日军,在习惯性地呼唤掷弹筒:

“掷弹筒,掷弹筒哪里去了?”

但是没有掷弹筒,有的只是中国军队的掷弹筒,迫击炮,及重机枪。

二组九二重机枪于是被隆重推出,希望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九二重机枪手没能不负众望,而是很负重望。很快就被扑面而来的幸福与弹雨,与精准的狙击步枪射击送回日军老家。

就单兵训练而言,日军还是要强于第二十四集团军。但在连以下级,日军火力的特点,已被第二十四集团军完全克制。作战效能已完全落于下风。那些后加入第二十四集团军这一系统的国军士兵,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忽然发现日军并不是那么强悍与那么可怕的了。

这就是合理的兵器组合所形成的威力与战斗力。

二连以一个连的兵力狙击日军一个中队加一个小队的进攻,竟然是游刃有余!日军竟然没有一次攻到二连阵地前五十米。请注意是一次没有!

不知诸位书友大大对此作如何想!

由于受到狙击手的不断打击,日军的掷弹筒手损失很大,而作为第一、第二替补的水平于正选队员相比,水平肯定是有差距的。要不也不会成为替补,你说是不是?日军的重机枪手面临的状况与掷弹筒手是相同的。于是日军的进攻质量是越来越差,而由于却少了有效的掷弹筒火力支援,兵员的战损程度也越来越多。进攻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在全营对日军实现包围前,日军其实战损已近半。阵亡八十五人,伤三十一人。至所以阵亡人数多于受伤人数,是因为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在起作用,轻伤的日军士兵会再次投入战场,而重伤的干脆就不退下来,而是留在一连的阵地前沿,于一连进行对射,直到战死。

而一连正好相反,阵亡二十四人,伤五十三人。

全营发起歼灭日军的进攻时,日军几乎已无炮火支援,而二营的八二迫击炮就有十二门,重机枪六挺,掷弹筒则有二十七则。

十八分钟,全歼日军殘余部队。

全营阵亡总数是五十一人。战损比是五比一。

可怕的五比一。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