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改变>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葬烈士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葬烈士

小说:改变 作者:松一般坚韧 更新时间:2012/5/18 0:13:5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安葬烈士

柳成璜他们和刘云分开后,沿着马蹄印追出去不远,就遇到五十名骑兵横在路上拦住去路。柳成璜非常清楚,这五十人就是想阻挡追兵一会儿,为前面逃出去的骑兵争取一点儿时间。可是面对五十个自知必死准备拼命的骑兵不认真对付也是不行的,柳成璜带人灭掉这五十骑兵还是耽误了一点时间。等他们再追一段时间,前面又出现五十骑兵,柳成璜没办法又把这五十来拼命的骑兵灭掉,由于想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这次又耽误了一点儿时间。等第三拨骑兵出现时,柳成璜明明知道这些人就是为了拖延时间,不过还是没办法,又要花时间把这些骑兵灭掉。

等柳成璜把第三拨骑兵灭掉,再去追击时,天已经黑了,又飘起了小雪。过了汾河,柳成璜知道没有再追的意义。

他们就收住马,按照约定,沿着汾河向北走去。这样,刘云和柳成璜他们两队人马,在汾河岸上相遇之后,一起找一个避风的地方,点起篝火,烤着马肉,等到天明,才往回走。由于天下着雪,路不好走,一直到晚上,刘云他们才回到窑岗。

刘云把这次追击的情况跟张知木做了详细的汇报。张知木对活捉李过这件事儿非常高兴,他告诉张炳臣一定要保住李过的命,这人有大用。不过张知木对柳成璜追击的这一路人马,不断地采取断臂求生的办法逃出去的一百多人,有些不解。因为他们这些人里最有价值的人应该是李过才对,李过也没有采取这种办法。难道是这一队还有更重要的人或其它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刘云和柳成璜听完张知木的分析,也觉得有道理。刘云说:“只能等李过伤好了再问他了,就怕他不说实话。”

张知木说:“象李过这样的人,别直接问他,要想法套出来。这事儿等李治回来他就会有办法了。”

一直等了三天,所有的棺材都做好了。在小东山上,大家用搞头刨开冻土,挖出了一排排的墓穴。这三天里,停放烈士遗体的大蓬子里日夜都有人自发的来守灵,烧纸和香火基本没断过。

这时候,陈玉锋和欧阳鹤也赶了回来,消息是凌水码头飞鸽传书到潼关分公司,让他们转告陈玉锋他们的。陈玉锋和欧阳鹤、李治等人快马加鞭的往回赶,终于在烈士们下葬前赶了回来。

欧阳鹤回来一算,说明天正好是下葬的好日子。

张知木说:“明天,全体窑岗人都要参加葬礼。”

现在的冬天,好像比前世要冷得多,冷的好像空气的都冻住了。小东山上,人们穿了很多衣服还是觉得冷的不行。

小学生们列着队伍,站在第一排,还有一两万名窑岗的人,都来到这座小山上,他们都是来为烈士们送行的。

刘云的二百火枪兵,持枪在**台两侧持枪站立。

整个墓园庄严肃穆。

在烈士的遗体都放进墓穴里后,张知木站在众人面前,做了一次讲话。

他说:“窑岗的老少爷们们,兄弟姐妹们。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安葬我们的兄弟们。他们是为了我们窑岗的而牺牲的,这些躺在这弟兄们好不容易来到窑岗,刚刚过上了有尊严的日子,就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大家都非常的痛心。他们是牺牲了自己,把好日子留给了我们。但是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未完成事业有我们继续完成。今天我郑重宣布,每一年的清明节,窑岗活着的人,不论何人,都要到陵园来祭奠先烈们。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一部分先烈倒下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擦干身上的血迹,沿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前进!

先烈们安息吧!”

接着,墓穴旁边持锹的人把土埋向墓穴,在每个墓穴上都起了一座新坟。

然后是鸣枪致敬。二十名火枪枪兵,分两次向空中射出了子弹。枪声在上空久久的回荡。

最后参加典礼的人员,绕陵墓一周后,分别退出陵园。现在陵园里已经安排有守陵人,他们负责陵园的打扫和管理。

隆重的葬礼,让窑岗人的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

张知木也看到窑岗的人正在努力地修复自己的创伤。那些地上的血迹,已经被铲除干净了,实在除不净的地方,都已经撒上了草木灰。

在张知木往回走的路上,张知木被几个人拦住了。原来是从冶厂过来的几个原来的官员,他们要求张知木给他们一点时间,他们说有事情要跟张知木好好地谈一谈。

张知木说:“好吧,那就到我的办公室谈吧。”

来到办公室,几位坐下后,宋佳欣和杨青莲赶紧过来给几位上茶。这几位原来都是有过实权的人,张知木对他们还有些了解的。

到了窑岗好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是糊里糊涂的。他们以为很快朝廷还会把他们送回冶厂去,或者会因为他们离开了冶厂受到更重的惩罚。可是没想到,朝廷早就顾不上他们了。一直没有人管他们,慢慢的他们也就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头。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群不一样的人,这里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一开始他们有些不习惯,那些过去的臭苦力怎么也会和他们一样,每天高高兴的。后来他们一点一点的真正的接触了这些以前他们认为的下等人之后,慢慢地也就接受了他们。走在窑岗的街上,看到每个相遇的认识不是认识的人,都互相点头打招呼,才觉得有了不同的意义。原来人人平等也是很美好的事儿,这些人慢慢的也就接受了窑岗的很多事情。这在愿的他们看来绝对是大逆不道的事儿,现在也认为很平常了。

几位品评了一阵儿这西湖龙井茶之后,开始了正题。

一位名叫段精忠的首先说话了,他原来是一位盐转运使,由于得罪了上官,被告以贪墨之罪下狱,此人不服,反告上官。上官一怒,又治他一个勾结反贼之罪,他家里花了大量的银子,才保住性命,被发配到山西冶厂打石头。到了山西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了,本来以为最后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死在冶厂了,就象那些用席子卷走的人一样,不知道最后给扔到哪里了。没想到熬了几年之后,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张知木接管冶厂。把他们这些人还接到了窑岗来。

他说:“张总啊,我们这几位,来到窑岗有些日子了,一直想跟您好好的聊聊。到了这里我们都参加了课本的编制,字典的编制等工作,有时间也去给学校的孩子们讲讲课。可是这些工作量实在是用不了这么多人,我们闲得很啊。可是每天吃得好好的,哪能闲得住啊。窑岗的其他人都忙得恨不能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我们确使不上劲儿,心里着急啊。没事的时候,我们也在议论窑岗的事儿,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啊。一直有一些想法,想跟你说说。现在窑岗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我们觉得更应该跟你说说了。”

张知木说:“太好了,我非常想听听各位的意见。今天说好了,以后有啥想法随时可以找我。”

段精忠说:“张总既然这样说,那我就说了。我们认为窑岗目前有这么几个问题。” 段精忠一下子就讲了几个大问题,张知木拿着蘸水钢笔不停的记着,这让段精忠讲得更来精神了。他的意思张知木分列了几条:

1. 张总一下子弄进来这许多人,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2. 人来了,又组织管理的不好;

3. 现在窑岗的浪费现象,一直没克服掉,有时候,要饭的都能混到食堂混饭吃;

4. 工厂车间和居住区混在一起,不利于以后发展;

5. 没有早点建立起防御体系,我们现在到处树敌,已非良策,而不设防,就更不可取了;

6. 后继人才培养缺乏计划和连续性;

7. 最主要的是窑岗的目标不明确,带来的问题就是缺乏整体规划;

8. 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又浪费。比如他们这些人都做过官员,有组织一方面工作能力,却在一边看热闹;

9. 窑岗领导层分工不十分的明确;

10. 员工的固定待遇过高,浮动待遇过低,不利于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11. 军队的待遇过高,以后再扩军会养不起兵;

12. 窑岗的人都把窑岗当成自己的家,可是窑岗的事情给大家交待的不多。好多事儿,都靠大家互相传;

等段精忠把事情都说完,张知木起身给几位行了一个大礼说:“我要感谢各位,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建议。”

这几位没想到张知木胡这么重视他们的建议,慌忙起身回礼。

张知木说:“大家都请坐下说话。”

听完段精忠的一番话,张知木非常的佩服他的的口才和记忆力,一口气说的这么多,没有稿子。还能不乱,这是人才啊。

大家坐好了,张知木接着说:“你们的建议,非常是时候。我们正要讨论窑岗的发展规划,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各位的所有建议,我会一条一条的给你们有个交代。”

段精忠说:“张总能从善如流,也是窑岗的幸事啊。”

张知木说:“其实各位今天不来找我,我也会去找各位。因为我们明年就要有几个大的工程要上马,非常需要管理人员。第一个是修路,从窑岗一直修到杀胡口、张家口,路要修的四轮马车能快速跑起来;第二是要在小凌河的河口修一条拦河坝,把小凌河水位抬起来,这样小凌河里就可以行船了。”

段精忠说:“太好了,我们几位这回可有事儿干了。我做过盐转运使,架桥修路我不外行。”说完他又指着一位清瘦的四十多岁的人,说:“这位唐景窑兄做过河道总督,也管过永定河堤防和疏浚。能亲自测量土方水位的事宜。他不出来做事儿,就太埋没人才了。”

张知木说:“好啊,等我们的事儿都定下来以后,我们搞个招贤榜,看哪个岗位更适合各位。到那时候各位想闲着我也不会干。不过,各位如果你们一来到窑岗,我就安排你们和我们一起,像我们一样的工作,你们能适应吗?”

这几个人的话,都让段精忠说了,“张总说的太对了,这一段时间,我们自己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刚开始,好多事儿我们都看不惯,而等我们慢慢的静下心来,开始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而不是用老脑子套问题时,我们自己也开始变化。窑岗真是一个不拘一格的地方,不管以前有啥条条框框,在这都没用,一切都是以实效为准。啥办法好用就用啥办法,绝不墨守陈规。放开手脚真痛快。”

张知木对这个段精忠印象很深,这是一个能张罗事儿的人。那几位可能有能力,不过自己不说话,就是有天大的能力也没人知道。用前世的话说,不能推销自己,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送这几位出来时,张知木发现陈玉锋、欧阳鹤、陆成祥和黄玉坤都在外间等着呢。这出来的几位文人,看了十分的感动,这都是窑岗的几大巨头,竟然因为他们要跟张总谈话,在外面等着。

张知木对陈玉锋等人介绍说:“今天几位先生,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很受启发。他们的建议我都记下,一会玉琳把这份记录,多抄写几份儿。给大家一人一份儿,你们也先看看。”说着张知木将手里的记录交给了杨玉琳。

这更让这几位受宠若惊,他们都客气一番才离去。

陈玉锋等人进到张知木的办公会室坐下后,陈玉锋就介绍了他和欧阳鹤这趟潼关之行的情况。

不出当初预料,守备宁德等到了窑岗送来的这份儿厚礼,高兴地不得了,他说:“这些好东西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的,太谢谢。上次张东家南下回来时说,他把火枪和手雷样子早就给了朝廷。哼哼,我就知道我是等不到朝廷造的这些东西了。没想到张东家如此大义,这是要花费很多银子的。我替潼关将士谢谢张东家,也谢谢各位。”

之后,宁德守备又详细的询问了窑岗人对付蒙古骑兵和清军的经过。都是行家,宁德一听就明白。这些窑岗的火枪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合理的战术也很重要。所以宁德一定要留陈玉锋等人在潼关多住几日,帮着他们训练队伍。这样陈玉锋带去的几十个窑岗的士兵,特别是李菁那十个特种兵,就成了宝贝了。潼关选出了一批中下级军官,每天和这些人都在一起训练。窑岗的这些兵都是用火枪打过多次仗的,他们的实战经验,让这些长期在军营里的军官们受益匪浅,他们也都是行家,一听就知道,那些是有用的。几天下来,大家都成了朋友了。原来陈玉锋规定不许喝酒,可是后来,陈玉锋也就装糊涂了。那些潼关的军官们,每天都要把他们这些师傅灌的大醉。

陈玉锋和欧阳鹤也不得闲着,宁德的那些协守副将还有朝廷派来的督军,知道皇上对这些窑岗人都另眼相看,也就知道这些人非同小可。尤其是他们谈起战术来,更是把这人听得从心里佩服。若不是窑岗飞鸽传报家里被袭,宁德还要留陈玉锋他们多待几日。临行前,陈玉锋把张知木的意思告诉了宁德,说:“张东家说了,如果潼关有啥需要,窑岗是潼关的后援。一旦战事吃紧,请立刻给窑岗送信。窑岗一定会伸出援手。”

这几句话,让宁德等众将士非常感动,潼关有了窑岗这样强大的后援,这些将士们能不高兴吗。现在一旦有事,等朝廷派兵来援的话,很可能等不到援军就啥都完了。可是这些窑岗的无敌之师就不一样了,人家不但兵精而且粮足。这次一下子就给带来五百头羊,让这些官兵这几天,天天都能喝上羊汤。

张知木说:“看来我们这步棋是走对了。只要潼关不失,李自成就奈何不了我们,顶多是这样的小打小闹的。”

陈玉锋说:“知木,我知道你现在有很多事儿要办,可是能交给别人的尽量交给被人。你只要把蒸汽船造出来就行。有了蒸汽船,就没人能挡得住我们。到那时候,我们愿意去哪就去哪。象增援潼关这样事儿就更不是问题了。”

张知木很佩服陈玉锋能抓住重点的眼光,他说:“明年还要造出来钢壳船,造出来更好的大炮。这样我们就主动多了。”

黄玉坤说:“其他的事儿,你也要安排好了。让别人干就行,最起码象这样的亏不能再吃了。”

张知木点点头说:“玉坤说的是,这事怪我们大意了。这样吧,给我三天时间,我拿出来一个窑岗的整体规划大纲,这几天各位也要好好想想窑岗今后发展要注意的事项。尽量考虑长远一点儿。三天后我们在一起详细的讨论一下。那些先生们已经都坐不住了。这是好事儿,大家都动脑筋,事儿就好办了。”

这几位刚出去,门口有两拨人在等着呢。

陆琪是一拨,张知木让他先进来了。陆琪拿着两样东西,一个是锁头,一个是拉锁。

陆琪说:“张总,这两样,一个是给你报喜,一个是给你报忧。喜的是锁头成功了,现在这个锁头非常好用。”说着陆琪把锁头递过来。张知木接过锁头,试了试果然好用。

张知木说:“回去跟李云鹤商量一下,专门成立一个生产锁头的车间。这个锁头一定能卖出个好价钱。另外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造更小的和更大的锁头,最好大大小小的成系列。以后我还要教你们制造暗锁。”

陆琪见张知木放下锁头,又把拉锁递了过来,说:“这个拉锁早就做好了,就是拉不了,有时候能拉一点儿就不动了。”

张知木拉了拉。这个拉锁是拉不动。他出门喊杨玉琳去给他拿一块滑石和一把钳子来。

张知木用滑石在拉锁上搽了搽,又用钳子,在拉锁的滑锁上掐了掐,慢慢的调整着。因为自己在前世时也这样修过拉锁,所以今天还就用上了。

最后,这个拉锁虽然还是不能象前世的拉锁拉开合上的那么顺利,慢慢的还是能用。这让陆琪惊叹不已。

张知木说:“我看了你的这个拉锁,拉锁的齿牙都是一个个用手工做的,这样一致性就不好保证,而且每个齿牙都是人工一个个镶上的,难保都对的很齐,另外齿牙不够光滑,所以拉的就费劲。”

陆琪说:“张总说的太对了。”

张知木说:“给你两个建议,一是用丝杠做一个压床,每个齿牙,都用钢模挤压出来,这样一致性好,光洁度也好。第二,在布条上安齿牙时,用钢条等距离的刻上小槽,把齿牙放上一次性的把齿牙给压上。这样齿牙就会安装的整齐了。”

陆琪是连连的赞叹说:“早点儿来请教张总,就不费那么多事儿了。”

第二拨进来的是孙亮他们,他们没坐下就说:“我们的透镜磨得差不多了,你过去看看吧。”

张知木说:“好啊。”就跟他们来到他们的工作间。一进工作间张知木就很高兴,工作间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所有的物品都摆放有序。

张知木说:“看看你们的杰作吧。”

孙拿出来两片大透镜又拿出来两片小的目镜。虽然还没抛光,可是透镜已经磨得非常好了。

孙亮说:“一边磨,我们一边把镜片沾水后对着太阳测焦距。现在焦距正好是八十厘米了。而且和工具版结合的很好,和在一起一点儿气泡没有。我们觉得是应该抛光了。”

张知木说:“是应该抛光了。现在我们就制作抛光粉和沥青抛光模具。要不是这几天出了这些事儿,我们的透镜早完了。”

接着张知木给这三个人做了分工,让一个人去取一些绿矾,用水化开,去除漂浮物,沉淀一会儿以后,再把溶液倒出来,这是把沉底的杂物去除。然后在一个坛子里煮,把水烧干后的结晶晾干,擀碎放着。

一个人跟张知木去玻璃厂去制作玻璃管儿。

这个前世时很容易就能得到的玻璃管,制作起来还要费点功夫的。

首先张知木制作了一个环形的漏斗,漏斗的中间部位也是空的,可以从这里用一个管吹气儿。当把玻璃溶液放凉到还能流动状态时,倒进漏斗里,利用重力让玻璃溶液下降,这样中心空的环形的玻璃溶液就流出来,然后在中间的孔里吹气儿。这样做是使玻璃冷却而且不会粘在一起。玻璃管就慢慢地形成了,这时还不要一下子让玻璃管儿落在桌面上,一个人用钳子慢慢的托一下子。等玻璃管的颜色变暗了,就好了。张知木这次一共制作了几根儿玻璃管,加起来有十米。后来又制作了几个大烧杯,和大肚子烧杯,玻璃试管儿、玻璃开关儿等。然后在玻璃炉边慢慢的冷却。这是给玻璃回火,不然玻璃很容炸裂。

----------

推荐:氢气爆炸,发电机运转,郭守敬上任。显微镜,听诊器,新医学起步。--《南宋记忆》。

37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