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九十三章 启动客运小说:改变 作者:松一般坚韧 更新时间:2012/6/20 0:13:51 第一百九十三章 启动客运 在冶厂建立化工生产基地,这件事儿实在太大了,张知木请卢炳义先生亲自跟着清风子、李迪他们一起去了冶厂,告诉卢炳义到了冶厂以后和李迪再商量一下,好好地做一个长远规划。 送走卢炳义等人张知木又来到张炳臣的卫生院。 张炳臣的情绪可没有刚刚接到张知木给他治疗天花病任务时那样高涨。原来张炳臣找了好多地方,也没找到生痘的病牛。后来问了一下阎伯驹,才知道一般只有夏天牛才有生痘的。没办法牛痘的事儿就要放一放了。 不过张炳臣没想张知木这次来是要跟他谈外科方面的事儿。 张知木问:“炳臣,你也是上过战场经过几次战斗的,你对外伤治疗有一定经验了。你觉得治疗外伤时最怕的事情是什么?” 张炳臣觉得很奇怪,今天张知木怎么会突然问这件事儿,他想了一下回答说:“最怕的是伤口流脓。” 张知木问:“你知道为什么伤口会流脓吗?” 张炳臣摇摇头说:“说不好。” “我告诉你吧,是感染上细菌了。所有的伤口流脓基本上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想问啥叫细菌是吧?”张知木接着又说:“细菌就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生物,以后我会让孙亮他们做显微镜出来,那时候你就可以看到那种小东西了。其实佛陀早就说过‘一滴水显十万虫’‘一尘埃显十方刹海’。” 张炳臣问:“那看不见的小东西我们怎么对付呢?” 张知木说:“少量的细菌,我们身体里就有对付他们的东西,外部我们用盐水洗伤口也就是用盐水杀死细菌。我们的好多外伤药都有杀菌作用。但是这些药也有起不到作用的时候,控制不住感染伤口就化脓了。以后我们要研制更好用的抗菌药物。” 张知木知道几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觉得张炳臣有这样的机会上战场接触这么多外伤伤员,应该在外科方面有所建树。他说:“你是‘神手张’的弟子,你师父就是以骨科和红伤著名的。你作为一个医生有机会到战场上接触如此之多的伤员,应该多注意总结经验。我想问你的是,如果你遇到比较大的伤口,是如何处理?” “我用盐水泡过的线缝上,再上药包上。”张炳臣回答。 “现在,如果脸上刺了字你有办法给去掉吗?”张知木问。 这下子张炳臣有些迟疑了,说:“这我可没弄过,你把字用刀剜下去脸上还会留疤痕的。” 张知木说:“用身上的一块皮移植过来,将脸上那个刺字地方的皮换下来,你看行吗?我听说了有人就是用这个办法去掉疤痕的。关键是不能感染。” 张炳臣说:“这样的事儿我倒是听说过,不过我没做过,我回师父那里问问他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儿。” 张知木说:“我知道有人做过,我还还要告诉你一个办法,就是以后缝合伤口可以用羊肠线,这样的话,就不用拆线了,因为羊肠线会被人吸收了。” 这事儿张炳臣到是第一次听说,问:“羊肠子的做的线是啥样?” 张知木说:“是用羊的肠衣做的,因为羊的肠衣韧性很好,是一种可以被人身体吸收的一种物质。关键是一定要灭菌后,要用无菌密封的办法保存。可以用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浸泡杀菌。缝脸部的羊肠线越细越好,因为越细疤痕就小。” 张炳臣说:“要是有这样的线就太好了,有不少伤口都是从缝的线处开始流脓的。” 张知木说:“你好好研究一下,这事儿要争取解决了。我们还有一个便利条件,冬天细菌要少不少,而且我们不同于战场的环境,做手术的空间我们可以先杀菌,手术的器械也可以先杀菌。伤口切开的时候,刀口周围都用酒精先杀菌。这样能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张炳臣:“张总说的是,我再好好想想都有些啥办法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临走的时候,张知木问:“你的酒精能有多少?” 张炳臣说:“酒精是我们自己用白酒蒸馏出来的,现在有一坛子和几个瓶子。够用一阵了。” 张知木说:“我需要大量酒精,这一点你自己用吧。” 因为张知木在想无烟火药的事儿,将来做步枪子弹的发射药要用无烟火药,为了降低火药得燃烧速度,需要将火药制成颗粒状,这就要用乙醚将**溶解成胶状后再挤成颗粒状。而乙醚需要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才能制取。所以还要大量的生产酒精才行。 回到办公室的张知木,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原来他看到《窑岗周报》总编范进福在办公室等着她,还看到小红玉在办公室和杨玉琳聊天。 张知木知道,范总编一定是要自己审查新一期报纸的内容,小红玉以前见杨玉琳像耗子见猫似的,现在到这来杨玉琳聊天,有些奇怪。不过张知木觉得也不应该感到奇怪,自从第一次审查完《大唐贵妃》之后杨玉琳对小红玉的态度完全变了。杨玉琳曾说:“我以为戏子都是靠勾引男人活着呢,没想到她们戏演的这么好。我以前看到的戏,根本没法跟请我们窑岗的戏相比。他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杨玉琳就是这样的人,她觉得好就是好,觉得坏就是坏,绝不藏着掖着。 打发走了范总编,张知木请小红玉到自家的办公室来坐,这是小红玉第一次来张知木的办公室。杨玉琳亲自过来到了茶,就出去了。 见到这,张知木忍不住的乐了。小红玉刚说了一句:“这西湖龙井就是不错。”见张知木乐了,问:“无缘无故的你乐啥?” 张知木笑着说:“我好像是看到老鼠和猫一家亲了!” 小红玉听张知木这样一说,一口茶差点喷了出来。她知道张知木说的意思,看来张知木以前很清楚自己有些害怕杨玉琳一直有些躲着她。说:“你别取笑我们了,玉琳姐不是猫我也不是老鼠。以前可能是怕我抢走她心中的男人。” 张知木没想到小红玉这样直白,开玩笑说:“现在不怕了?” “呵呵呵!”小红玉小说:“现在可能是怕我不抢了吧?” 张知木是从心里觉得小红玉可爱,这女子头脑反应很快,从方才的对答中就可以看出来。她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又有北方女子的爽直。小红玉话一出口,弄得张知木还真的没法接小红玉的话头了。 看到张知木的窘样,小红玉更是“呵呵”直乐,这次可算让她占到便宜了。乐完小红玉突然问:“张总啥时候娶玉琳姐啊?” 张知木说:“她都不着急,你急啥啊?” 这下子张知木有输了,小红玉说:“我们到了窑岗没事就排队,早晨出操要排队吃饭要排队,到了窑岗学到的最多是排队。等你娶了玉琳姐姐之后,不是就有别人能排队了吗?” 小红玉嘴上的功夫可不逊于张知木,这一点张知木今天领教了。 不过小红玉的直率到让张知木有一种疑惑,这个小红玉是不是穿越来的。因为,明朝的女子很少有这样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影响最严重的,也是所谓烈女最多的时代,是最讲‘妇道’的。 张知木连忙岔开话题说:“你嫂子她们做的带拉链皮靴非常好看,你没去弄一双来穿?” 小红玉反问:“张总是想让我帮着卖皮靴吗?”说话时小红玉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张知木的脸,这让张知木觉得很不舒服。这小女子从心理上不知不觉的有了一点儿优势,自己为啥有点儿心虚呢? 想到这张知木说:“你穿上这种皮靴,不用你花银子。还给公司做了宣传,不是两全其美吗?”说话时张知木抬头没有回避小红玉的目光,这时张知木才发现,自己为啥不敢正视小红玉的眼神。那是一汪清泉一样的眼睛,真的摄人魂魄。难怪黄玉坤说,让自己离远点儿这个女人,说这女人能把男人的魂勾走,此话一点儿不假。 不过这次是张知木胜了,小红玉先把目光移开了。可是张知木还没暗自高兴一下,从小红玉的嘴角上漾出的一点笑意,让张知木觉得自己又上了小红玉的当了。自己很认真的和人家对视,本身就说明自己心虚。 “好啊。以后我们公司有啥好东西就免费给我,我还不用买东西了。呵呵!”小红玉笑着说。 张知木知道只要小红玉穿的用的,很快就会与人仿效。小红玉曾经用羊羔皮自己做过一件披肩,还有一次她披过一件红色的斗篷。很快满大街的都能看到有人仿效。这就是明星效应,这要是在前世,小红玉这样的挣广告费就不得了了。 张知木也很喜欢小红玉的爽快,说:“好啊,这就这么说定了。” 小红玉点点头喝了一口茶,不过她慢悠悠说出来的一句话吓了张知木一跳,她说:“张总你不觉得你缺少一位丞相吗?” 张知木打断她说:“别胡说,我一个平民商人还比不上知县,哪里需要丞相。” 小红玉咯咯笑着说:“呵呵!我又不是在外面说。你说是一个商人,除了会赚银子之外,哪一点儿象商人。我看你是志在天下,不过你要是得到天下是万民之福,可惜我是一个女子,又没玉琳姐姐的身手,不然我也会舍身助你荡平天下。不过你身边的确缺一个丞相。” 张知木正色说:“别再胡说!”不过张知木的心里还是佩服这小女子的。 自己身边的陈玉锋基本上就管军队那点儿事儿;欧阳鹤看来对别的事儿也不太关心,也是一心都在军队身上;陆成祥只管赚银子的事儿;李茂到是有雄才大略,可是他到窑岗时间晚,还不想太露锋芒。不过张知木始终觉得,是由于自己把大的方向方面的事儿都揽在手了,其他人也就没有花精力在这上了。这也让大家对自己有了依赖,即使有丞相之才现在也看不出来。等过了眼前的阶段,需要向外扩张发展的时候,局面复杂了,就可以看出来谁有大智大勇了。 不过小红玉这样的一个女子有如此的见识已经不得了。黄玉坤显然很满足现在衣食不愁的现状;杨玉琳是自己指到哪里绝对会打到哪里,绝对的忠诚;可是她们都没有小红玉这样的睿智。 小红玉看到张知木如此正色打断自己又陷入沉思,知道自己的话还是说对了,她也不恼怒说:“你看看,我好不容易有机会和你聊聊天,你竟然说我胡说。” 张知木觉得自己的话有些硬了,说:“你不知道,你的这番话会惹来杀身之祸吗?” 小红玉说:“我当然知道,我又没在外面说。我只是看到了一些情况一直想提醒您注意。” “以后这样的话到哪也不许再说。我们公司藏龙卧虎,以后你就会知道了。别再乱想了,这不是你一个女子需要操心的事。”张知木说。 小红玉显然是对张知木看不起女子的话不满意了,说:“没想到张总如此的看不起女子,不过我想说的有不少男子的见识不一定就比女子强。” 这一点张知木心里也是赞同的,不过现在还不不是谈论这事儿的时候,就转移话题问:“你们前一阵儿出去演出感觉怎么样。” 小红玉也是聪明人,知道那个话题不能再说了,回答说:“哎呀,我们受到的欢迎就没法说了。看到那些人那样的欢迎我们,把所有的好吃的都让给我们,我们都觉得累死也高兴。不过我们在窑岗住惯了,离开这里那也没这环境,还是觉得回来真好。” 和小红玉聊天让张知木觉得很松弛,可是张知木不敢在感情方面再分心,杨玉琳这一面还没解决,自己也实在是没有精力。可是小红玉表白就是这样**裸的,自己也只好是硬着头皮装傻。 正象小红玉说的那样,窑岗人只有回到窑岗才觉得安全踏实,这也焕发窑岗人极大工作热情。在这平时现在都是猫冬的季节,可是窑岗人早就忘了冬天的寒冷,好多工作都全面铺开了。 二月下旬,陆成祥就带着随从赶回窑岗了。 窑岗的几大巨头,按照惯例给陆成祥摆酒接风。这也是窑岗这些人比较轻松地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陆成祥介绍了这一路的事情,按陆成祥说的是,所有的一切基本是按照在家里准备的进行的。陆成祥又把回来的路上,到历山和太岳山考察的情况说了一下,陆成祥的意见是,马上把加工木材和石材的蒸汽机给他们运过去,让他们赶紧开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养兵又可以挣银子。 张知木说:“李云鹤早就把锯木头的蒸汽机准备好了,想等你回来再运过去。只是没想到还要给他们准备锯石头的设备。” 陆成祥说:“我们开春就要建几座桥,都需要石头。再说他们锯好的石头用不了,可以运回窑岗来,我们窑岗一开春有多少石头也不够用。他们那里要石头有石头,要人有人,锯木头剩下的木材还可以烧锅炉。是两个好地方,位置也好。晋南有啥事儿我们可以就近出兵。” 陆成祥回来后,经商量,杨靖运输公司,可以先开通晋南这段。 现在李云鹤他们特制的四轮客运马车的车轴都换上滚珠轴承了,轱辘都是加强的,整个车厢完全是坐在弹簧上,车厢上都安有玻璃窗户。为了冬天取暖需要,在马车的后面安装一个铁制炉子,炉子的烟筒从车厢的底下通过,再加上其他的保暖措施,车厢里会很暖和。 为了安全起见,每次发车都要派十名骑兵跟着保护,以后再慢慢地降低人保卫的人数。 只是有几处自己要建的站点儿还没完工,但是可以和其它的客店合作,用他们的客店作为休息的站点儿。 张知木提议,为了宣传的需要,从运城往返的客运前十趟车免费乘坐。其实,每天一趟车也就是十天的事儿。这事儿在《窑岗周报》上提前刊登了出来,没想到报名乘坐的人就差点没把报名处给掀翻了。窑岗这边是这样,运城那边也是这样。关于票号的运作也是在《窑岗周报》做前期宣传,只是暂时没运营。其实窑岗是等各地的银库建好以后才能运银子和窑岗币到各个分号,有了银子和窑岗币票号才能开业。 关于窑岗币的使用是这样规定的,窑岗币在窑岗和银子金子是自由免费相互兑换,离开窑岗到任何分号用窑岗币兑换银子金子,都需要按从窑岗往当地汇款的汇水比例缴纳费用。但是用银子和金子兑换窑岗币不需要缴纳费用,也就是说他们要是想往窑岗带银子金子,他们就可以到当地的窑岗票号换成窑岗币,然后带着窑岗币到窑岗以后再换成银子金子,等于不花任何费用。用窑岗币在窑岗的商铺使用和银子金子等价。《窑岗周报》刊登了窑岗到各处票号的汇兑银子的当前的参考汇水,并宣布窑岗【票号会随时变动汇水情况,以上只供参考。这一期《窑岗周报》,还在一整面登载了窑岗币的票样。票样都是用窑岗币模板直接印的。这期《窑岗周报》简直就是金融专版。为了宣传需要,这期《窑岗周报》多印刷了一万多份儿。 这次《窑岗周报》一发出来,引起的轰动还在是太大了。不仅仅是窑岗,包括窑岗各地分号每天都有人上门来询问各种事情。张知木告诉《窑岗周报》的范总编,以后每一期都要有关于票号和窑岗币内容,介绍汇兑的好处,和使用窑岗币方便之类文章,每期都要有。以后要慢慢的形成一个专用版面。这将是所有商人们都会关注的版面。 窑岗发往运城的第一趟班车,一共拉了十六个人。这十六个人有杨靖亲自随行,还有《窑岗周报》派来的一个人,他要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另外的人也都是秀容的名流。 他们上车时是万人瞩目,外面围观的人若不是有士兵挡在外围,非得把这辆马车淹没不可。马车是在锣鼓喧天的声中,在十个威武的火枪骑兵的前后保护下慢慢的启动,这些人也不怕冷了把马车的窗户都打开了,向外面的人招手。他们都为能争取到第一次乘坐客运马车感到庆幸,能露脸的时候,就都不怕寒冷了。 马车的座椅都是皮面的软椅,怕天冷每人都有棉垫,坐着十分的舒适。由于怕车里太冷,车上的铁炉子早就点上了,所以车厢里,这些人很快的就把外面的厚皮衣服都脱掉了。由于这次多栓了几匹马,车速很快的提起来了。由于客人乘坐的是钢簧马车,车内的人并没感觉到太大的颠簸。他们都清楚,如果是乘坐普通马车,这个速度跑起来的话,人早就颠得坐不住了。 为这首发车,杨靖和他的团队做了精心的准备,不论是自己的站点儿,还是和别的客店合作的站点儿,都准备的很充分,每到一处都是提供荤素搭配的套餐。这些能第一次做这马车远行的人,都不是缺银子的主,可是他们谁也没有花银子再去买别的东西吃,这让杨靖觉得和高兴,因为这说明自己准备的东西很合大家口味儿,这也是杨靖他们段时间努力的结果。不管每一站的休息条件如何,但是都保证是干净的被褥。这也让客人们十分的满意。 马车顺利的到达运城的时候,邱老东家亲自过来向杨靖祝贺。那些搞到运城到窑岗首发车车票的人,围着下车的客人不住的问这问那。这些下车的客人一个个是赞不绝口。他们最大感受是,以前出行到那里去,首先是一个吃苦的事儿。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钢簧马车坐,远行可以是很享受的一件事儿。一路上看看各处的分光,一点不遭罪就到地方了。有些客人说,一听说要到地方了,心里觉得很难受,有点舍不得离开这样的马车了。 回程的人里有要去窑岗看孩子们的那些东家们的女眷们。因为有窑岗十位火枪骑兵押送,他们不担心路上的安全问题。不过回去的人要比来时多一点,有二十个人,这是马车的标准乘员数。 由于是每天都有一趟车相对发车,杨靖要在运城等几天看看情况再回去。杨靖年龄不大,可是非常细心。他要拜访一些有身份的大户,为了这次拜访,杨靖在窑岗准备了不少窑岗的小东西,比如小镜子、带拉链的小手袋儿等等。因为他还准备开通卧铺豪华客车,这是拜访他的潜在客户。可以说,杨靖已经很有商业头脑了。每次拜访送礼的同时,杨靖没忘了,都同时送一份儿《窑岗周报》。 ---------- 推荐:“突击艇对峙三桅船,迫击炮大战回回炮。” --《南宋记忆》。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