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八节 路在脚下(4)小说:龙者无敌 作者:飞星骑士 更新时间:2013/3/20 15:45:00 孟翔立刻深入浅出地展开分析,经过一晚上的准备,他现在说话可谓是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参座,卑职认定滕县必丢、徐州必丢,并非卑职贪生怕死或是对我们的抗战大业心怀悲观,而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我国的抗日战争,注定是艰苦而漫长的,我国当然必胜,但速胜论和死守论都是有害的,这场战争,即使有英法美苏等世界列强干涉,也起码要打个七八年。我们每一位中国军人都要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我国虽然穷弱,但领土疆域辽阔,因此在这场战争的前一两年,整体还是我军步步退守、日军步步进逼为主,然后才是我军和日军进行僵持对峙,拼国力和展开消耗战,最后全面反击。参座,眼下经过华北、淞沪、南京这几场大战役下来,国军精锐部队损失惨重,不然我第五战区也不会是以地方军为主力了,而日军在屡战屡胜之下自然是兵锋强盛、战力骁勇,徐州位于日本华北方面军和日本华中方面军的南北夹击中,本来就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危境里,再加上徐州地区的地理环境也非常不利于我军。徐州乃四战之地,地形基本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非常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冲击,基本没有山川大江等利于我军防御的天然屏障。请参座想想,十数万武装精锐且兵锋正劲的日军在坦克、飞机、重炮的驰援下,与我军交战于徐州大平原,纵然我军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但血肉之躯也很难经受日军现代化武器的绞杀。因此,徐州地区虽然可守住一时,但早晚会失。在这样的整体大局势下,我军不应该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目的,而是应该以竭尽全力杀伤日军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的。卑职这点浅见还请参座指点一二。” 赵渭滨蹙眉沉思着,然后道:“照你这么说,国军在第五战区的作战前景可谓一片黯淡?” 孟翔连忙道:“当然不是。我坚信,在李长官的正确指挥下,再加上全战区几十万将士精诚团结、拼死血战,国军创造一个歼敌过万的大捷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即便国军能歼灭上万日寇,也无法一时半会间就改变当前敌强我弱的整体态势,日军的后备力量仍然十分充足。这场大捷后,第五战区的部队仍然还是要撤的。所以,不管怎么分析,徐州都是早晚要丢的。” 赵渭滨眼光一闪:“歼敌过万?”他笑了笑,“小孟啊,你的口气还真不小。你毕竟刚刚回国没多久,对日军的战斗力还没有很深刻的了解。当然了,我也不是妄自菲薄、贬低自身,但我们和日本人的差距确实是不容小觑的。” 孟翔笑道:“参座,我当然明白这一点。目前,山东已经差不多全境沦陷了,日本人在诱降国民政府的同时必然积蓄实力,准备发动下一次大规模进攻。顶多三个月后,徐州就会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交战核心。参座,徐州以北的台儿庄既号称‘山东的南大门’,又号称‘徐州的北大门’,是华北日军进攻徐州的咽喉要道。届时,日军主力肯定会孤军深入,猛攻台儿庄,那么,台儿庄东北方向的临沂以及台儿庄西北方向的滕县自然就成为台儿庄的两翼了,如果这两翼不丢,再加上李长官运筹帷幄,调动大军包围孤军深入台儿庄的日寇,一张天罗地网下去,必然收获丰厚。所以我说,只要我第五战区全体将士精诚团结、浴血奋战,创造歼敌上万的大捷也不是不可能,而这个大捷的前提,就是临沂和滕县这两个最至关重要的两翼绝不能丢失。所以,重视和加强滕县,是我川军的当务之急。”孟翔越说越兴奋,心里的思维条理也越来越清晰,但他说得也显然越来越超前了,甚至都隐隐有些“剧透”的味道了。 赵渭滨则听得心头剧动,随即霍然起身,久久凝视悬挂在墙壁上的那幅巨大的军用地图,他越看越欣喜,脑中也暗暗有种醍醐灌顶、拨云见日。任何事情的发展方向都是千变万化的,但总有某个发展方向是概率最大的,可能性最高的,本来华北日军的下一步动向也是有数十条可能性之多,但随着孟翔刚才这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赵渭滨也不得不承认,孟翔说的这个可能性确实是最大的可能性,他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归国学子也愈发欣赏了,当然了,这个信任感是建立在孟翔一开始就精确预测出山东会全面溃败的基础上的。“小孟啊,你凭什么认为日军在大举进攻徐州时,会有一支主力孤军深入地突袭台儿庄?”赵渭滨转过身来,两眼目光如炬,显然已经信服了孟翔的分析。 孟翔自信一笑:“日军自从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后,无论是六年前的九一八事变,还是眼下华北和华东的战局,日军确实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这样的氛围下,日军上下普遍轻视中国,要不然也不会在开战前就号称‘三个月灭亡中国’了。因此,绝大部分的日军将兵也是这样的,非常轻视中国和国军,并且急功近利、鼠目寸光,依仗飞机大炮而肆无忌惮,说句诛心之论,日军一个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确实也有能力在国军某个战区里如入无人之境,再加上日军各部队之间也互相抢夺功劳,所以我可以在此判定,华北日军全面进攻徐州时,必然会出动一支主力部队,在滕县和临沂这两个侧翼还没有占领的情况下,冒险孤军深入地进攻台儿庄。一来是为了摧毁我军在徐州以北的整体防线,二来也是为了用这种风险很大的方式速战速决地占领徐州。” “说得好!说得好!”赵渭滨眼中精光四射,内心过于激动的他一边忍不住反复回味着孟翔的这番分析,一边在屋子里情不自禁地走来走去,看孟翔的眼神也愈发欣赏,“小孟啊,你这段分析可真是抽丝剥茧、令人拨云见日呀!虽然还没有得到事实的证明,但确实是当前战局最有可能发展的一个方向。”他略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孟翔的那份计划书,详细而认真地查看起来。 实际上,孟翔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军事人员,他的计划书没有太多的军事味道,但却又给了赵渭滨眼前一新的感觉。在“滕县和徐州早晚会丢,我军应以最大限度杀伤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的这个大前提下,孟翔对于滕县的防守措施主要由三点:一、全面加强滕县的城防工事,坚壁清野、遣散居民,挖掘战壕、构建防线,做好阵地战巷战的全面战备;二、放弃滕县周边不重要的阵地,避免兵力分散和不必要的损失,以滕县为主战场;三、确保城外几个重要阵地不丢失,确保退路万无一失。除了这三点核心思想外,孟翔其余的计划则基本是各种花样百出的杀敌手段,虽然都不是什么太高明的伎俩,但却充满了浓浓的后世思想。 赵渭滨看得可谓是又惊又喜,因为孟翔的很多作战手段以及其蕴含的思想都是他前所未见的,简直可以用“独具匠心、五花八门”来形容,同时孟翔还对日军各种可能的进攻方式都进行了详细的推算,并根据川军的弱点进行了一些对症下药的加强。“看来,你是想把滕县变成一个大碉堡了。”赵渭滨笑着,语气中包含着一种赞赏。 “是的,我认为只要能杀敌,什么手段都是应该使用的。”孟翔笑道,又补充了一句**的那句名言,“不管是黑猫白猫,反正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赵渭滨爽然地再次笑了起来:“说得对!”他又正色道,“你这个作战计划确实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而且在战局大前提和主要作战思想上也有着颠覆性的变动,我个人觉得非常不错。我们不应该过度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也是最合理的作战目的。好,你的这份作战计划我很满意,等师座回来后,我再向他汇报并进行进一步的商讨。” 孟翔如释重负地笑了,然后敬礼:“谢参座!” 赵渭滨再度用饱含欣赏的目光打量着孟翔:“小孟,你有表字了吗?” 孟翔愣了愣:“回参座,没有。”作为现代人,他当然没有表字。 赵渭滨显得很感兴趣地道:“不如我给你取一个吧!”他沉思了一下,“你既然姓孟名翔,飞翔者,龙也。清朝梁章钜曾说过,‘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宋代陆游也说过,‘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云龙者,既是豪杰,又是骏马。小孟,不如你就表字云龙吧!” 孟翔楞了一下,云龙?那自己岂不是要改名孟云龙了?和《亮剑》里那位鼎鼎大名的李团长怎么那么像?他脑中又闪过一个念头:“参座,多谢您为我取表字,但我希望能改一下。” 赵渭滨惊奇道:“改成什么?” 孟翔凛然正色道:“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如今,我们却被东瀛倭寇欺凌得山河破碎,中国龙可谓是双翼尽折,伏地被困。我想改表字为‘困龙’,以此时时刻刻提醒我自己当前国家危亡的境地,也激励我为国枕戈待旦、圆木警枕,更加寓意着我希望我们中国龙能够破茧重生、困龙飞天的祝愿。” 赵渭滨反复玩味着这个名字:“困龙?困龙飞天?”他笑了,“好名字!” 当天晚上,孟翔接到赵渭滨的通知:刚刚从徐州回来的师长王铭章在和他认真商讨之后,都对孟翔的构思和计划表示赞同。另外,王铭章师长在集团军会议上向集团军代理司令孙震中将阐述了122师的设想,认为滕县是第22集团军防区内的重中之重。由于此时韩复榘不战而逃以及山东全境基本沦陷的局势已经日益迫在眉睫,因此孙中将欣然批准了122师的设想,并命令122师在接下来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事中负责防御滕县以及周边地区。王铭章师长和孙震中将如此从善如流的开明态度让孟翔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既然滕县注定会发生一场血战,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必然会在实战中大大改善122师的处境,也许就能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而孟翔本人也不会刚刚上战场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王铭章确实是个比较宽厚的长者,他吩咐赵渭滨,在滕县防务上重用孟翔这个“海归派”的青年人才。赵渭滨也非常看好孟翔,因此调拨了122师3**旅727团团长张宣武上校前往滕县展开布防工作,同时委任孟翔负责协助张宣武,实际上相当于给张宣武做出谋划策的“军师”。除此之外,当孟翔前往师部接受命令的时候,王铭章还特地调拨了两千大洋的经费给张宣武和孟翔,作为他们在滕县进行布防工作使用的军款。孟翔对这个安排也很满意,因为赵海军此时在727团,能够和这个最熟悉的老朋友重逢并一起执行任务,自然让孟翔很高兴。 师部内,孟翔在赵渭滨的介绍下见到了张宣武上校。张上校年约三旬,正是最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龄段,军姿如铁、浓眉善目,为人也比较和气。张上校是河南泌阳人,出身于西北军派系,是受过较高级教育的正规军人,在中原大战期间逐渐跨入**军派系,此时在川军内任职也或多或少有种被安插过来的味道。但张上校为人还是比较正派的,不屑于搞派系争斗,颇有“君子不党”的风范。历史上这位张上校曾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滕县城防总指挥,解放战争期间战场起义,总体来说,张上校也是个标准的爱国军人,这一点让孟翔也很满意。 互相初次见面,张宣武以及727团一营长王承裕少校、二营长吴忠敏少校、三营长侯子平等几位军官热情地在团部招待了孟翔,几人共进晚餐。吃饭时候,张宣武当然也对孟翔“犀利而深远的战略目光”褒扬了一通,双方都说了不少客气话。孟翔对这一套并不怎么感兴趣,客气话说完后,他开门见山地道:“张团座,卑职参军没多久,因此还不知道我师究竟有多少兵马,不知您可否相告?”实际上,孟翔确实不知道122师究竟有多少兵力,赵海军毕竟也是刚刚参加,当然也不知道,谢大墉只是基层军官,同样自然不怎么清楚。搞不清自家究竟有多少人马是个问题,那制定出的作战计划没法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就显得空中楼阁了。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