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章 生离死别小说:蜀汉英雄 作者:老担 更新时间:2014/11/27 9:49:08 次日。 河南嵩山少林寺。 赵云、关羽和其他几位巴蜀老乡收拾完毕。 与师傅和师兄弟们一一行罢跪拜之礼,登上了返乡的客车。 客车是直达巴蜀省城的专线,车内载满了回乡的旅客。 一路上,车内的广播依然是巴蜀地震方面的消息: 震中在绵虒,茂城、理城、新武、南镇、平川不同程度受损,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震级不是7.8级,已修正为8.0级!地震已造成30多万人受伤,5万多人死亡,1万余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多亿元…… 当广播每逢播到人员又有新的伤亡情况时,赵云和车上的乘客一样,悲痛的心情亦变得更为沉重。 一路长途跋涉,40多个小时,客车终于停在了省城的汽车站。 回到巴蜀省城,省城离震中距离较近,余震的晃动更加剧烈。 省城失去了昔日的喧嚣,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紧张,紧张中亦散发着淡淡的凄凉。都市夜晚的大街上、公园里、广场中来往穿梭的大多是避难的市民。头裹沙布的伤员,相互搀扶的夫妻,手拄拐杖的老人,露天打吊针的青年…… 过去只在电视上可以看到的场景,现在活生生的浮现在眼前,这一幕幕再一次击打着赵云的心。 此时,他只有一个想法:赶快回到蜀汉老家南镇,找自己的奶奶。 赵云和关羽恨不得马上回到离蜀汉市区不远的南镇上。 南镇是他兄弟俩重生之地,此镇初建于公元1300年左右,元朝大德皇帝年间,元成宗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事,减免赋税,汉蒙关系缓和,人民安居乐业,当地始建县衙于此,此镇也是历代南县官员的办公场所,明清两代均有修葺。 古城四面环山,嘉陵江穿城而过,亭台楼阁,山毓水秀,人杰地灵。 解放后,南县成为国家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县改为镇,县政府整体搬迁至蜀汉镇,后蜀汉城区面积愈扩愈大,人口越涌越多,国家将县又升级为市。 强震来袭,倾刻间,山崩地裂,历经岁月沧桑,见证近千年历史兴亡的古镇,没有逃脱被摧毁的命运,钟楼散架,县衙倒塌,山体滑坡,道路被毁,电力中断,通信不畅,河道被染,饮水被污…… 第二天两人刚到达蜀汉市的长途汽车站,便从市区租了一辆长安车直奔南镇。 赵云呆了,手上的包裹从他乏力的双手滑落,双腿跪在镇头的土坡上,他意识到,南镇不再是他想象中的南镇了。 眼前已然一片废墟,整个小镇残垣断壁,疮痍满目,人亡畜死,惨不忍睹。 除了救援的官兵和几名带路找寻生命希望的老人,这块曾经熟悉的土地,已经变得那么陌生,那么遥远。 这不可能,这哪是他生活了15年的家乡,这绝对不可能。 我的家呢? 奶奶呢? 长安车师傅一定把我带错了路,一定带错了。 站在一旁的关羽俯下身子,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双眼,只有他知道赵云的奶奶在地震中已经离世,昨晚与爸爸关辛联系时,爸爸才告诉了他。 但奶奶是怎么去世的,关羽并不知道,在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关羽一直隐瞒着赵云,没有将奶奶过世的消息告诉他。 这时,关羽看到赵云如此悲伤,他轻轻扶起赵云, 说道:“子龙,起来吧,我们先去找我爸……” 两人步行了十多分钟,来到了少时读书的地方。 镇里地势较高的南镇小学。 南镇小学学校操场边拉着一幅书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的标语: “南镇滨河社区临时安置点”。 关羽知道应该是这儿,电话里爸爸告诉他,镇上活下来的老百姓都被安置在这里。 “关羽,你去找你爸,我先去找奶奶,一会儿咱们联系……” 话音未完,赵云已冲向临时安置点的服务处。 “大爷,请问,林秀兰老人安置在哪个帐蓬的?” 值班的是一位社区老支书,姓林,与赵云奶奶是同一祠堂的子孙,一听“林秀兰”三个字,他脸色骤变。 “你是?……” 赵云离开家乡五年,早已长得又高又壮,林支书哪还认得他,摘下老花镜,露出布满血丝的双眼,向前倾了倾上半身,靠近赵云。 “子龙,龙娃,你是龙娃!你终于回来了……” 林支书一把抱住赵云,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失声痛苦起来。“苦命的孩子,你终于回来了啊!” 赵云心头一惊,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大爷,您……” 林支书放下手头的工作,没有再说什么,拉着赵云的手,把他带到了14号安置点。让赵云系上白花,戴上白帽,跟着他走进了帐蓬。 赵云在林支书拉他靠近14号安置点的时候,早已撕心裂肺,泪如泉涌,帐蓬外竖立着的几个简陋的花圈,帐蓬里长长的哭泣声,冥纸烧后四处溢散的焦臭味…… 赵云已经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赵云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 赵云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是一场不醒的恶梦。 任凭内心怎么的强大,他哭出来了,少林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小伙子放声哭出来了。 “奶奶……” 赵云“扑通”一声跪在奶奶的灵柩前,望着奶奶的遗像嚎啕大哭。 原来,地震那天,赵云的奶奶林秀兰老人像往常一样,吃过午饭一手提着蛇皮袋,一手拿着铁钳,佝偻着身躯,迈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挨的在南镇的大街小巷捡拾垃圾。 刚经过老糖果厂旁的榆树下,老人看到三五个身着“南镇二小”校服的小学生围在一起。 此时,离下午3点上课还有一会儿,几个小家伙躲在围墙的一角玩吹“三国英雄卡”。 年纪大的赢了好大一叠,长得矮矮的胖乎乎的叫刘准的小朋友,去年刚读一年级,在几个当中年纪最小,他从家里带的十多张“三国英雄卡”全被几个比他大年龄的孩子赢完了,一屁股瘫在地上。沮丧的揉着双眼,似要哭出来,又怕别人笑话他,想开口找几个大哥哥要回来,又不好意思说。 站着的几个小学生正看着刘准使着性子,不知是还还是不还,犹豫不决。 忽然,大伙儿感觉地动山摇,头脑眩晕。 大个子反应迅即,拉上另外三个站着的小学生几步跑到榆树下。 榆树四周都是空地,离老糖果厂的围墙足有七八米远,榆树在地震的摇晃下似要迸出地面,树枝很快散落一地,几个小朋友被树枝砸伤的砸伤,划伤的划伤。 地震的那一瞬间,坐在地上的刘准正准备爬起跑到榆树下,可地面的震动又将他晃倒。 此刻,林奶奶已经站在了墙角,她扔下手中的蛇皮袋准备抱起刘准。 可胖乎乎的刘准,林奶奶哪抱得动。 正在林奶奶再一次伸手抱刘准时,疯狂的地动将年久失修的围墙推倒过来。 林奶奶全身被压在了水泥条砖下面,年迈的林奶奶双膝跪地,脆弱的双手死死地护着刘准的头,早已驮得变形的背脊硬生生的被压断。 半昏半迷的小刘准恍惚听见奶奶不停地念叨着“子龙娃,子龙娃……” 一分钟、两分钟…… 时间在林奶奶的痛苦念叨中惭惭消逝。 救援队伍赶到了。 林奶奶身下的刘准双腿骨折,头和上半身丝毫未伤,在医生的抢救下,很快苏醒过来。 可是。 赵云年近耄耋之年的奶奶。 却被无情的地震夺走了生命,再也没有苏醒过来。 跪在灵前的赵云,听完林支书讲完奶奶牺牲的全部过程,想到奶奶临终前的呼喊,想到奶奶英勇的壮举,想到被困在废墟下的乡亲们。 他。 擦干泪水,坚强地站起。 想想还是先安葬奶奶,然后去市里找从小关爱他的大哥刘备,也去参加抗震救灾,以慰英雄奶奶的在天之灵。 第二天. 在林支书、关羽爸、刘准爸和乡亲们的帮助下,赵云将奶奶的木棺安葬在南镇西山脚下的老坟林里。 跪在奶奶的坟前,赵云再一次哀痛欲绝,哭成泪人。 在场的乡亲们见此情景,无不泪眼婆娑,泣声连连…… 0
第三章 生离死别 的全部评论点击加载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