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抗战雄军>第73章 六安整训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73章 六安整训

小说:抗战雄军 作者:对面千里 更新时间:2016/9/16 11:46:03

六安的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樟树浓翠欲滴,微风吹过,香气吸鼻,旁边不时点缀着盛开的月季和白晶菊,一幅美丽的校园风光,但是从校门口通向大礼堂的道路上,每隔十余米却竖立着一个士兵,清秀的校园,严肃的警卫,显示今天的与众不同。

道路旁来了一大群军人,这些都是第107师连长及以上军官,他们来这里可不是和学校举办胜利联欢的,师长许鸣准备在这里宽阔的大礼堂召开一次彻底的整军检讨会议,梳理整改两次明光之战出现的问题。

这段时间士兵放假,但师部和营长以上的军官已经集合,这份检讨方案里面涵盖了部队从淮南组建到第二次明光之战的所有问题。

会议上,许鸣首先做了开场白,“我知道有些人不解,仗不是打胜了吗?以后照着做不久行了?可我要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对手,也没有永远能赢的战术,如果我们不改变,不整改,现在敌人的失败,不久的将来就会来临到我们身上!”

许鸣把这些问题归纳为四大类。

第一是工事问题,这次107师能完全阻止日军,工事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军委会甚至专门向各战区发出电文,要求其他部队构筑工事时参照“许鸣式堑壕法”。但就这样,工事依然大有改进余地,

“地堡的建设过大,最大的地堡里面里面能装100多人,现在发现完全没有必要,数据表明,日军伤亡的大部分是被我军的小地堡杀伤的,缴获的战斗详报和第13师团作战日志等文件显示,隐蔽的二三个人的小型掩体甚至单兵掩体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以后除非特别要求,工事的人数不许超过20人。”

“交通壕还不够多,开战前我和大家一样,觉得不少了,可日军用飞机和重炮一封锁,咱们的援兵就上不去……。

“工事伪装的不够,尤其是对空伪装,以后所有的伪装要第一考虑对空伪装问题。”

……

第二个问题是士兵的技能问题,炮兵除了当了回诱饵,什么用没起;士兵在与日军拼刺时,一个重要的失误就是第一下动作太猛,日军一旦避过,反击就很致命,被缴获的日军战斗详报毫不留情地说:“当面之支那军虽勇敢顽强,但刺杀教育极不规范。”这是非常客观的评价。

士兵在射击的心态也有问题,和刺杀战斗时企图将敌人一击致命一样,非常的急躁, 有的士兵很远的地方就开枪射击,既暴露了自身位置,又虚耗了许多弹药。

……

这些问题属于单兵技能问题,不难发现,却不好整改,许鸣只有在训练和演习对抗中逐渐予以加强。

许鸣说累了,张少舫接着说,“第三个问题是部队联络问题,用狗联系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伏击两角业作的时候,各部队就各地为战,通讯营最多只起到通报消息的作用,没有把各部队联系起来,我部队协同作战差的问题,通讯方面要负主要责任!下一阶段的训练演习,通信部队要反复演练火线下通信的保证,线路的抢救,信号的协同,夜间战斗的通讯保障。

……

“第四个问题是军官问题,这个问题喜忧参半,我们的军官非常的优秀,从师长到下面都亲临一线指挥,营团长甚至上火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军官伤亡太大,是军官伤亡后怎么办?一旦部队主官伤亡,部队战力立马大大下降。连长伤亡,副连长往往不能控制部队,战力只剩下一半,副连长也伤亡了,部队立刻就崩溃了!进攻往回跑,防守守不住!以后军官必须指定战场代理人,而且要保证代理人能管控部队。……”

严密的论证、鲜血的事实、数据化的支撑材料,所有人都用心地听着,底下一片记笔记刷刷的声音。许鸣从来不把下属当做执行命令的工具,他不仅要求,还常常告诉他们要求的原因,这会大大加强他们的理解。

除了解决问题,许鸣还打算在编制上进行调整,主要是针对基层的作战编制,当时国军普遍采用德国魏玛陆军以前的编制,将班分为射击组和突击组,前者担任火力掩护,一般4-5人,后者担任阵内战,一般8-9人,这种编制非常先进,但许鸣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无论是射击组还是突击组都无法使机构效率最大化,比如突击组的8-9人只能发挥4-5人的作用,4-5人的射击组只能发挥2-3人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许鸣找到了原因,中国当时的士兵和基层的班长和副班长,和德国人相比,素质和程度相对低下,尤其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过大的编制无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他用演习做了考证,在进攻战中,8-9人能完成的突击任务,4-5人一般也能完成;同样,4-5人的射击组,用2-3人也能基本完成任务。

进攻尚且如此,防御更是,很多时候,2-3人的防御小组,和8-10的小组没有多大区别,德国魏玛的编制,主要是为大兵团作战服务的,而中日战场上,兵员密度远不如欧战,编制过大,意味着作战效率的下降。

许鸣的应对措施是在班以下设立“伍”,伍长由上等兵担任,辖士兵2名,这样一个班下面将会有3-5个“伍”,能充分发挥最小战斗单位的效力,这种编制调整在当时的中国是一大创举。

许鸣要求这些问题和编制调整必须在6月中旬整改完毕,下面纷纷感到为难,张少舫在会上皱着眉头道,“师座,一个半个月时间太短了,军委会给了我们半年时间修整,不如以半年为限,分成3期整改。”

参谋长的观点得到一致认同,许鸣一看,几乎全都赞同,他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6个月的时间都很紧凑了,有的属于技能问题,比如步兵的拼刺刀,普遍技术不行,心态过急,从缴获的日军卫勤部门资料的统计显示,双方拼刺刀交换率是1:7,这哪是几个月时间就能改得了的,1年时间也不够呀。

许鸣见正常的理由已经说服不了别人,干脆抛出不负责任的判断,“军委会一贯说的好听,给我们半年时间,要是前线告急,什么部队都拉上去了,我个人的判断,6月中旬前可能我们就要参战,我们必须在这之前做好战前准备。”

这个说法也不是一点根据没有,军委会当初是要把107师调出5战区,到衡阳休整,但李品仙强行留下,李品仙的本来打算是将其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免得关键时候要不到如此强的部队,这说明了,107师确实有可能在近期参战。

众人不言语了,许鸣对时局的预测一贯让他们信服,真要在6月中旬就作战,问题没解决,会大大影响到作战,三个团长也站起来一一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部队随后开始紧张的训练和整改,每周还进行一次演习,藤慕华(原来的日军少佐藤泽光之介)还以日军的背景组织对抗,让演习的实战性大大提高。

一个小土坡上,在烟雾弹的掩护下,一群士兵分成各个小组相互掩护地向山头冲锋,步兵后面,是协同的工兵。

进攻的部队几乎是踩着弹着点向前突破,残存的火力点被迫击炮和工兵的爆破组接连消灭,眼看阵地就要得手,正准备向纵深发展。突然,自己的后方一发炮弹打来,正落在尾追对手的部队身边,一个排长一愣,才想到自己现在应该是“阵亡”,以炮弹为中心,15米半径内的士兵只好无奈地躺下,表示“牺牲”。

“妈的,又是最后环节出了问题!”许鸣怒冲冲地把望远镜往卫兵手上一塞,快步走回指挥部。

这段时间的整改,有的问题容易解决,有的问题很难,刚才的步炮协同就是很难,炮兵和步兵工兵的协同总觉得像一个没抹油的齿轮,一会就卡次壳。

“藤参谋,你看这次是什么问题。”,许鸣问的藤参谋,正是藤慕华,现在被聘为107师中校参谋,比他以前的少佐军衔,还涨了一级。

“师长阁下,还是两支部队间的通讯问题,无法即时通信。”藤慕华猛一低头,用力地说道,他虽然改了名字,但动作还带有很深的日军痕迹。

“哎,用狗通讯还是不行啊”许鸣摇了摇头,无奈地一屁股做到凳子上。

当时国军有2.5瓦的小型电台发放到连一级,但不能保证及时通讯,还很容易泄露军情;用电话线做有线通信的话,纯粹是不把日军的炮兵和航空兵放在眼里;以前国军的步炮协同进攻一般用信号弹进行标注和通讯,许鸣发现问题很大,信号弹根本不能反映复杂的前线情况,只能是一种非常粗疏的联络方式。

所以部队采用狗做通信员,但就这样,仍然不能保证2分钟内一致的协同,刚才的步兵已经占领阵地,炮兵却还在进行原计划的效力射,刚刚统计,有三分之一的人被自己的火炮“误伤”。

“告诉各部队,加强步炮协同演习频率,通讯方面要多想办法,一个方法不行,几个方法一起上!”许鸣直接下达了命令,自己的部队要想成为攻守兼备的攻击军,就必须在进攻上面有优秀的表现。

旁边的谢晋元忧心忡忡,“师座,时间太短了,一个多月难练得好进攻啊。”

许鸣脸一沉,没好气地道:“哪怕只有一周时间也要练!欧阳修‘马上、厕上’抓紧时间读书,我们怎么就不能抓紧时间练兵,时间短就是借口!”

许鸣很少对别人严词,对谢晋元更是一贯尊敬,觉得这话有点重,解释道,“不是我要求太高,像两次明光之战的机会太难得了,可就是我们自身不够强,没有给敌人彻底的打击,好不容易出现一次战机,自己抓不住太可惜了。”

谢晋元看见许鸣嘴上起泡,明显是急得上火,低下头道,“部队的协同进攻我再回去想想办法。”

各兵种协同问题不仅是107师的问题,也是抗战时整个中国军队的最大问题,甚至是所有国家在创建现代化军队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军队的高度现代化和专业化。这方面,德国军队做得极为成功,他们不要说步炮协同,连步炮坦空四维协同也非常出色。

中国军队当时虽然有德国顾问进行指导,但是军官素质和通讯设备这一软一硬两大条件不是靠顾问就能搞定的。许鸣设置了复杂的地形敌情等演习条件来磨练自己的下属,但显然他们的第一次考试并不合格。

晚上,作战研讨会议开到深夜,针对演习中出现的步兵、炮兵和协同方面问题,从师长以下,甚至到普通的文书和参谋,都在想法提出主意,企图改进。

29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