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大明之北洋称霸>第三十五章 平壤会战(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十五章 平壤会战(一)

小说:大明之北洋称霸 作者:卢龙军节度使 更新时间:2016/10/9 20:01:23

ps:开头先说说就之前有读者在书评说我不知道明朝是李自成灭的,在这里本节度使再次重申我的立场,我以为,李自成固然是名义上攻占了北京并急匆匆称帝,但是也改变不了大明的实力犹在至少还拥有半壁江山,大明的继任者南明政权还存在依然不承认李自成,就像是二战期间南京被倭寇攻占后GMD集体投降了吗,答案是没有。其实攻占一国首都就宣布一国灭亡是在西方有历史存在的在东方还真的少见这是西方的城邦文化和东方的农耕文化所不同之处,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的历史记载而且李自成在当时法理上就像是唐末的黄巢,你能说被黄巢赶跑的唐僖宗是亡国之君吗,那后来的昭宗和唐哀宗情何以堪。所以我不是不知道明朝是李自成灭的,只是本人看历史向来是以怀疑的目光去看待的,不习惯还请见谅;明朝灭亡罪魁祸首要论谁最大我想大家都清楚的那就是满清了,满清数次入关已经将河北山西北部山东的明军防线蹂躏的不成样子,要不然李自成除了在宁武关有过抵抗之外哪能这么轻松的一路行军至北京城呢,所以如果大明朝当时是一块猎物的话,那么满清就是狮子,而狮子吃不完就把剩下的给存起来而已,早在皇太极即承汗位之初满清上下都有了入关野心了,皇太极有句名言说大明就像是长满荆棘的大树,若要伐明必先砍掉枝杈荆棘才能伐树所以皇太极灭明的野心生出来时李自成还在高闯王手下当马仔呢,所以高下立判谁是灭掉明朝的祸首就显而易见了,好了不多废话了。。。

......................

远在**京畿道的倭寇大军主力还真的收到了小西行长的求援,但是收到了又能如何?说是主力由于摊子铺得太大,正所谓步子迈大了仍以扯着蛋,所以倭寇也只能自酿苦果,一开始打败了李溢的二十万**主力后倭寇开始了分兵掠地,每个军团或是两个军团分别占据各个道和各个州,此时兵力四散留在大本营的也只剩下不到四万人的主力了,所以乍一听大明派十万大军入朝后,总指挥官宇多喜秀家这个现如今仅有二十出头的日本新锐大名也是不住的挠头了;能得日本的枭雄丰臣秀吉的赏识的人,必然有些手段;但是面对这种无奈的战局这个倭寇的总指挥官也无能为力,只能赶紧召集自己周边的这四万人去支援平壤了,但是想要这么快召集谈何容易,先不提**的坑爹道路,就光是聚拢这些已经形如盗匪的骄兵悍将都不容易;一个军队如果总是烧杀抢掠的话那么这支军队也就离废掉不远了,可是偏偏此时的倭军已经是到了这个地步,虽然单兵能力还犹在但无论是军纪还是其他方面早已是荡然无存,这些士兵们忙着抢劫发财那还有空搭理你干这些费力不讨好的活计,这也是宇多喜秀家最为烦恼的事情之一了。

不说宇多喜秀家在赶忙的召集军队,就说这咸镜道这边的加藤清正来说,日子就更加的难过了;这加藤清正可以说是提前三百多年体会到了游击战的痛苦了,一开始堂堂之战**人一触即溃,但是这些**北部的山民在那个叫做光海君的统领之下,居然就在这咸镜道的大山里玩起了游击战,犹如附骨之疽令人痛不欲生,加藤清正其实也接到了小西行长的求援,他知道两大前锋他二人算是平衡的支点,若是小西行长完了那么难保明军会不会转过头来给自己先收拾了,届时前有如附骨之疽的游击队后又大明朝的大军,形式可能会更加恶劣,所以加藤清正也是着急在心里。进攻解决那些游击队吧还总是跟你捉迷藏若是不管他们直接支援平壤吧,他们就如苍蝇一般不是偷袭你的粮道就是偷袭你的军营,所以加藤清正也不比南边的宇多喜秀家轻松,可以说年纪轻轻的他们现在正在比赛看谁白头发长的多了。

··············

“光海君殿下,刚刚得到消息传来,大王完好无损。另外大明终于派大军前来支援我们了,据说第一战就在鸭绿江边的义州大败倭寇,据说差点将小西行长杀得全军覆灭,伏尸十多里那!”一个**义军的斥候头目掩饰不住激动的向着光海君报道。

“哇!不愧是上国思密达,一出手倭寇就不行了,看来我们复国的愿望不久了思密达~~~”听完后在场的**义军各个将领们都炸开锅了,这个劲爆的消息在此时真的是引燃了士气低落的**游击队,不然再晚一点的话,没准真的是撑不住就要崩溃了,听到这消息再看见众将领们兴奋的样子坐在首位的光海君李珲不由的暗自长吁一口气。

..............

先不提**义军这里由此士气大振,此时另一边**平壤城外,一阵阵肃杀之气扑面的传进城内,这些只是由老弱病残以及大量的**伪军组成的城防部队,面对外面森严而立的十万大军来说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休整了一天之后,所有的攻城大军的士兵们皆是红光满面,一脸必胜的脸色油然而生,按照这种态势也说不定明军此时的骄横,实在是这个局面已经是必死之局了,即使是按照原本的历史小西行长身怀两万精锐也是照样抵挡不住明军的铁蹄,所以这个时候加藤清正和京畿道的宇多喜秀家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平壤犹如一块肥肉落入明军的嘴巴里而无可奈何了。

城下明军的帅帐内此次援朝大军的各军将领齐聚一堂,经过上次的辉煌的大胜之后,此时的帅帐内倒显得颇为热闹,人皆是你一言我一语的仿佛就凭他们的嘴巴就能将在**的倭寇都清理赶紧一般,所以看着帐下这些将领越说越过分,李如松不得不出面阻止,当即“咳咳”两声待众位将官都安静之后,随即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说道:“众位同僚,上次的大胜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已,一万步也只是成功迈出了一步而已,所以还望众位同僚莫要心生自满骄傲之心,须知骄兵自败;另外据锦衣卫的兄弟来报,城内的残余倭寇也只剩下小西行长率领的一干伤兵以及一些投降的**军,哼哼~~~”说完李如松还不时的向着右边下手位后面的**代表们玩味的看了一眼,这一看当即可把**的代表们给吓坏了,这能怎么解释呢?证据确凿容不得抵赖,所以**的代表们听完后只能不断的向李如松告饶求情,一边痛哭流涕的磕头一边说着“我王实在不知此事”等等.......

好在李如松也懒得搭理他们,自小生长在辽东的他怎么会不知道江对面这群**们的德性呢,看见这些人的嘴脸李如松心中不由的心中恶寒,如此懦弱无耻之族怎么会是我李如松的同族,真是丢人(注李如松祖上乃是**王室贵族来辽东避难后才安居大明入籍)

“好了,不要再说了,你们的事情自有监军杨镐大人决断,现在我们还是商议下眼前的战事吧,众将官谁可有良策献上啊?”李如松打断了**代表们的表演后说完环顾了一周。

首先就是李如松的副手此次东征大军副总兵官杨元率先发话了,说道:“我军由于之前的大胜,在野战里已经几乎全歼了小西行长军团的精锐,所以此次攻城,末将认为没什么难度,所谓的奇谋划策也面对如今的局势也只是笑话罢了,所以我军当以稳重为主,按部就班的发挥我军重火力优势直接不间断的用大炮轰击直到把城墙轰出缺口再灌进城去,如此我军可胜之.....”

杨元说完后下手位的众多将领也不时的窃窃私语起来,实际上杨元的这套稳妥的战术也是大帐内大多数奖励们的心声,他们觉得这种我势大,敌势弱的情况下也没什么其他的攻城方法,所以众多将领们都眼巴巴的看着主座位上的李如松和一旁坐着的监军杨镐;其中杨镐到时如老僧入定一般一脸的淡定好像不管自己什么事情一般,而李如松此时却是一脸的黑气邹着眉头很明显就是不满意的样子;众将都不是傻子所以一时间都没有说话了都是眼巴巴的看着李如松等待他发言。

其实这个时候杨镐的心里也是颇为气急,本来自己走了门路按照朝廷以往的以文御武的惯例,杨镐自然认为自己必然是能统领大军了,谁知道这个万历天子却偏偏来了个回马枪突然任命平叛回京的李如松为总督,彻底的打了一帮子文臣措手不及,可是这也没办法时间太急就连写奏章的功夫都不够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武夫当上了本属于文臣们的专属位置,所以杨镐对于这个同行自然是没什么好脸色看,每次商议战事都是如老僧入定一般不表态不合作的样子;其实说起杨镐这个人熟读明史的朋友们必然不会陌生的,他就是后来大明和后金决战的萨尔浒大战的明军指挥官,结果显而易见大败而归,此人直到崇祯二年才伏法,多年来都没事可见此人的交际能力有多强了,按照历史上进程数年后的第二次抗倭援朝蔚山大败也是此君的杰作,可是偏偏屡屡大败就是如小强一般的坚挺一直活到崇祯二年,而偏偏出奇的是此君在历史上在**人的心目中的地方却是颇高的,甚至于在杨镐离开**后**王甚至去杨镐的老家商丘差人找了一副画像顶礼膜拜.....

对于**人的思维也是无语了,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杨镐的军事三流,外交一流,为政二流;所以虽然杨镐在现如今在大军中表现的淡淡的但是在大事上却绝不含糊,这也是杨镐的聪明之处了,此君也是深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

这个时候虽然城内的敌军不多但是政治意义很大,毕竟这里乃是**的故都而且也是**数得上大城了,所以这个时候李如松也不得不以眼色示意又望向了杨镐,等待着杨镐能发言一二自己也好省的回去后被那群没事干的御史**.....(未完待续。。)

注:杨镐的历史风评祝耀祖:“自镐用事以来,威令不行,赏罚不信,呢私交而轻南将,则豪杰灰心,怯任,罪而恤典,则英雄短气。“

朱舜水: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卖国,继丧辽阳、广宁,滋蔓难图。

夏允彝:镐固庸人,且老矣,治兵年许,无所经理。

计六奇:镐贪功自用。

张廷玉:三路丧师,收降取败,镐与应泰同辜。然君子重绳镐而宽论应泰,岂不以士所重在节哉!

注二:李如松祖上其实是**人在永乐年间其祖上来大明避难就此定居辽东,自称祖上是大唐公主后裔为躲避战乱才去的三韩,实际上李如松和**王族有一些血缘关系。

6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