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五十二章 户部尚书小说:大明王朝 作者:等你长大 更新时间:2016/12/2 11:53:31 崇祯现在可不敢小看皇后了,现在才发现自己的老婆这么厉害,能力决不再一品大员之下。他在考虑要不要和她说,到最后还是决定告诉她。 “皇后,其实我只和你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兄长不让我和你说,怕你知道了担心。他还说我是大明的皇上更是个男人,不应该叫自己心爱的女人担心。”崇祯现在就像是一个大男孩完全没有了皇帝的样。 “皇上,我们是夫妻,有事我们一起扛。” “他说大明现在的情况很严重,人祸和天灾。人祸可以避免,但天灾不可控。” “天灾,什么天灾。”周皇后急切的问道。 “瘟疫,蝗灾。”崇祯犹豫了半天说出4个字。 周皇后不说话了,崇祯现在很后悔和她说。“放心吧,我们建仓库就是为了预防天灾出现,你不要太担心。” “他能确定发生吗?” 周皇后小时候很苦,来京城之前就知道蝗灾什么样,真的是颗粒无收赤地千里,那景象真的只能用惨字来形容。 “兄长说蝗灾肯定会发生的,瘟疫他不敢确定,就是出现也是在蝗灾之后。” 可不是吗,蝗灾出现以后,要是赈灾不利饿死的人太多那可不就是瘟疫的前兆吗? “兄长说,对瘟疫有什么办法吗?” “他没说,他只是说叫我们尽可能多的储备粮食避免瘟疫的发生。他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什么事都有办法的。” “不,既然他提了,就一定有办法。”周皇后说的斩钉截铁。 “你怎么这么肯定?”崇祯有些不解。 “感觉,他不说,可能有他的难处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要在他回辽东之前问清楚,我也不希望瘟疫发生,但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不能有侥幸心理。” 辽东的一个小山头上。 “吴强,被人打脸的感觉爽吗?”张伟站在他边上调侃着他。 “我现在是服了,张雷说的还真对,还真真的不能小瞧这个时代的人。” “怎么,开窍了?不拿鼻孔看人了,你不拿你的那个大家伙吓人了?” 是啊,那可是几万吨的大家伙,就是在后世也不小吧,可你看看人家选的这地放。说实话,以前我也来过这,就是后世那个大船厂的地方。 他们的眼睛真毒,直接就选这了都没给我机会。直接在这筑坝利用潮汐把船开进来大修,你说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不是说大明禁海吗?怎么还有这样的渔民,等完事了我非得好好谢谢他,请他出山不可。 “禁海就不能有渔民了,我们还禁毒呢,不还照样有吸毒贩毒的吗?别忘了,这里是辽东,常年战乱的地方,大明对这里的控制力没那么强。再说,边关的这些武将不能看着人家饿死不让打鱼吧,要那样谁还给他们卖命。” “也是那么回事,我和你说,还有比这个还叫我惊讶的呢。就说船上的防锈漆吧,我也请人看了,你猜人家怎么说?” “怎么说的?” “人家说这种漆他们就有,还说效果比这好,价格也便宜。我是真服了,不敢拿有色眼镜看人了。” “那就对了,我比你还服呢。我比你接触他们时间早,比你了解他们。都说穿越的人牛的一逼,现在才知道纯属扯淡。” “就说在马下吧,谁都不是对手包括那个祖2疯子。可是到了马上我就完了,别说将军了就是一个老兵我都打不过人家。”张伟摇着头无奈的说道。 “这就对了,还真以为咱们后来的,练2个月就能赶上人家?别忘了人家常年在马背上,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真是那么容易那不是满地骑兵了。” “总算,把那小子交代的活干完了在说。” “你干完了,我还没头那,现在给我整的就像一个渔民成天的出海打渔。不过你还别说,现在的海里还真是有货,随随便便的一网下去就不得了。以前也没少在船上,都没像现在吃的这么来劲,等以后有机会说啥也得尝尝那个蓝鳍金枪鱼是啥味,听说那玩应可贵这着呢,以前不敢想,现在说什么也不能放过机会。” “瞧你那点出息,就想着吃。”张伟给了他一个白眼。 “靠,好像你吃的比我少似的。”吴强回了他一个更大的白眼。 “嘿嘿,那倒是。”张伟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说正事吧,以后这些人怎么处理不能都杀了吧?”吴强看了看下面干活的俘虏。 “你说什么那,这些人也是我们中华的一员是我们的同袍,怎么能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下手呢。” “我可和你说,现在他们可不是我们的同袍,你还是小心点好。” “放心吧,要是连这点自信都没有我们还混个屁呀,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等给你修完这里以后,我就叫他们去修路,反正有好多事等着做呢。我建立了一个考核制度,2年以内,他们要是不闹事干的好,我就分给他们土地做我们辽东的百姓,要是愿意放牧,就送他们回去。” “你就不怕他们跑了,在和你作对。” 问题其实也没那么复杂,谁活着都是为了一口饭吃。我就不信,他们吃的好穿得暖还愿意干那些掉脑袋的事。当然了,那些想靠战争发财的也不是没有。可那些贵族都被我送走了,剩下的都是穷苦大众应该好管理,要是真有死不开眼的我也不会手软的。想发财可以去抢外人,在窝里横算什么本事。 “那我们接下来干些什么?说实话,我还的有些不适应。” “我也一样不适应,可不适应又能怎么样,不还得接着干吗?有些时候我还真是佩服雷子,论战斗素养他不是最好的。可论适应能力我们还真没他强,你说我们是不是老了。” “不是我们老了,而是我们想的太多。张雷是个孤儿,没有父母最亲近的人就是你,可你还在他身边,对他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就不一样了,都是有家有口的人,现在白天忙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晚上就难熬了,一闭上眼睛全是他们。我们出来这么长时间了,也不知道他们过的怎么样了。” “是啊,出来3年多了,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 “别想这个了,既然回不去了,那我们就做一番事业出来,决不能叫百年的屈辱历史重现。” “对,既然来了怎么可能叫那些白皮猪在欺负我们。只有我们欺负他们的份,我们高兴了就带着舰队去他们家转转,不高兴了也去转转。” “好,吓得他们整天的睡不着才好那。” “雷子临走的时候跟我说了,我们要利用我们所有的一切,把我们知道的强行灌输给他们,大刀长矛的时代过去了。” 是啊,他们的创造能力很强,缺的只是理念而已,我们把理念告诉他们未必就比我们差。雷子看的很准,光靠我们自己是不行的。个人强不算强,国家强才是真的强。 我们这就回去,把能记起来的都写下来。在找我们带来的书籍,看看什么有用也都记下来。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但愿雷子别叫我们失望,把那些有真本事的人都弄到这来。要是真那样的话我们这发展可就快了,我想用不了几年我们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你放心吧,我现在是发现了,就他那自来熟的样和他那张嘴,这个时代的人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你没看满桂他们回来那样,对他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说不定现在又在和谁拉关系那。” “行,咱们别说了也回去开始吧。可别叫那小子比下去,要不咱俩的脸可就丢大了。” 嗯,好。 “小哥,麻烦你给我通报一声,就说我要见下毕阁老。” “请问您贵姓。”门卫没敢为难,他听到张雷说话很客气,但看他的着装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 “张雷。” “张雷。”门卫听着耳熟,但一时没想起来是谁。您等着,我这就去通报一声。 “好的,谢谢。” “阁老,外面有个人要见您。” “见我,这刚下朝怎么就有人见我,叫什么知道吗?” “我刚才问了,他说他叫张雷,正在门外等着呢。” “嗯,你带他进来吧。”毕自严很随意的说道。 “好的,阁老,我这就去带进来。”说着就往外走。 “等等,你刚才说那个人叫什么?” “他说,他叫张雷。” “张雷。”毕自严一下想起来了。这不就是传的满城风雨的那个辽东战神吗?现在满朝的文武不知有多少人都想结交他,可根本找不到他的人。他知道,他和孙承宗和徐光启他们走的很近,他也长听孙承宗说他的才能连自己都不如。 孙承宗是什么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绝对不是谦虚。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别的武将打仗都是消耗甚多。只有这位,在这次大捷给皇上运来了大批的钱粮,而皇上又将物资入了国库。 “等等,我亲自去接。” 门卫心想,幸亏自己没难为人家,要不自己非吃不了兜着走。 “张贤侄,我正要找你请教那。孙阁老可没少在我面前夸你,说你在民生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毕自严看到张雷十分的热情,这冲那些粮食也不能慢待了人家。 “毕老,晚辈不请自来实在是打搅您了。” “不打搅,不打搅,快,贤侄里面请。”毕自严很是客气。 “毕老,您先请。” 毕自严很满意,张雷年纪轻轻的,就取了这样的成就不骄不躁实在难得。更难得的是他把战功都分给了下面。虽说有收买人心的嫌疑,可后来孙承宗把情况说明以后,大家更是佩服人家的心胸。 “毕老,这是一点补品不成敬意,望您收下。”张雷说完递过去一个包裹。 毕自严接过张雷递过的包裹,外形很普通就是一块布包着的。可打开一看,连忙推了回去。“不行,不行,这东西太贵重老夫不能收。” “毕老,您听说我。” “上次京城保卫战,几十万的勤王兵马聚集京城,粮草供应出现很大问题。是您几十个日夜不眠调配物资,使得物资合理利用才得以保全粮草的供应。后来因为劳累过度,累的头大如斗吐血不止。不知我说的对吗?” 毕自严眼泪都快下来了,人家那么年轻就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不骄不躁。在自己面前子字不提,还把自己所做的一切记得一清二楚,这样的人才实在是难得呀。 “可这也太贵重了。”毕自严还要推迟。 “毕老,你在说就见外了。虽说我们素未谋面,可您的所作所为晚辈敬佩。本来前段时间就该来看您的,可实在是忙的走不开到现在才来。你上次实在劳累伤了元气,这颗人参正好给您滋补一下身体。在说,这个是在辽东打的,也不是我自己的就当是建奴送的吧,这战利品里应该有您的一份,只是来的晚些。”张雷说的很真诚。 毕自严现在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还说什么。在说就显得矫情了,他现在可是打心眼里喜欢张雷了。看人家这话说的,给你送礼你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这才是真本事。 毕自严接过人参说道:“好,贤侄说的好。老夫就收了这个战利品。说实话,老夫最近身体还真的是欠佳应该补一补,这么贵重的人参,老夫还真是买不起。” “这就对了嘛,您一定要注意身体,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以后的大明怎么少的了您呢?” “看来孙阁老说的没错,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说吧,你想知道什么?老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刚在老家过来,对我们大明不是很了解,我就是想问下我们现在大明的基本状况。一年的税收是多少?支出又是多少?人口,土地等等。” “一提到税收,毕自严的脸一下就蔫了也没刚才那么兴奋了。大明去年的税收是262万3763两4钱,支出是523万6325两。” 张雷尽管有心里准备可还是很惊讶,怎么能这么少。他记得宋朝最高的时候,一年税收都快过亿了。一个国家一年就靠这200多万两银子,他实在是不知道是怎么运转的。不过,他还是很佩服毕自严的。一个尚书,能张口就知道具体数字看来还是很用心的。 “毕老,怎么大明现在的收入和支出差口这么大吗?” “嗯,明年缺口会小很多,毕竟你们辽东取得大捷,皇上宣布取消辽饷和练响。可是整个一个国家一点积蓄没有,就靠这200多万两支撑太勉强了。一旦遇上天灾就会出现动乱,到时候就很难收拾了。”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税收少,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吗?” “孙阁老可没少在我面前夸奖你,你会不知道什么原因?既然贤侄要考教老夫,那老夫就献丑了也说说我的看法。”“ “毕老,这可不敢当,您说。” 毕自严没理会张雷,我是户部尚书掌管整个大明的财政,其实税收少的原因很简单。皇亲,世族,还有各地的豪强,他们占有的土地总量超过了9成,而百姓真正拥有土地却不到一成。可那些皇亲贵族是不交税的,却把所有的赋税都加在百姓身上,能收上来税就见了鬼了。毕自严说道最后自己叹了口气。 “那毕老既然知道原因,就应该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取消那些特权按土地收税,这样税收就上来了,还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对国家是有利的。” “那您既然知道办法,为什么不和皇上建议?” “建议?建议有用吗?就算皇上同意了,那些大臣反对又有什么用,难道叫皇上自己下去办这事吗?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君臣之间的矛盾,于国于民都不利。”毕自严一边叹气一边说。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