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贞观小仙师>第五十七章 南山书院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五十七章 南山书院

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18 8:04:44

第五十七章 南山书院

早在正月初八第一次朝会的午后,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几乎同时张贴的印刷版的告示,无疑给新年底下的人们增添了话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新晋义阳王的告示,各家各户来客或走亲戚都会对宁王的告示谈论评价一番。

告示上说:义阳王奉旨建立南山书院。南山书院是南湖书院的扩展,以培养各类高级工匠为宗旨。校训是"经世致用,亲躬力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校院面向全天下重金聘请各行业教职工匠,不分国籍地域、民族、出身,但求行业翘楚。义阳王不定期公布一些研究题目,有能力达到要求者就能被义阳王聘用,义阳王愿意为无自由身份的困难者赎身。

南山书院为股份制学校,建校及后续研究所建设、工厂建设共需资金总额一千万贯,共计一千万股。王爷投资为五百万零一贯,另外面向全大唐征集其余资金,欢迎各方朋友踊跃投资。可以对总工程投资,也可对具体项目投资。投资者对南山书院拥有相应股份,成立股东代表董事会,参与书院管理。

南山书院所有产品及成果公开出售,按季对外公布经营报告。年底同时视盈利情况为股东分红。

南山书院近期招聘建校工人,木工、铁匠、医者、砖瓦匠、泥水工、烧炭工、铜匠、漆匠、厨娘、浣娘、驮夫、力工等等。凡有意者,请关注官府近期告示。

另外,南山书院近期预招学生,有意入学者者,敬请关注南山书院近期通告。

南山书院资金筹集暨股份认购地点:义阳王府大门东侧角门账房;福祥商号总店;长安县和万年县衙均有接待处。

后缀日期,大唐贞观八年正月初八。

另一张告示则是关于建立牛首山钢铁厂的通告,同样是募集资金,目标两千万股,朝廷持有一千万零一股,其余全部卖出。钢铁厂一期工程建高炉三座,中型炉四座,工期一年。为了支援书院建设,满足书院需要,先期举行会战方式,集中力量用最快速度出钢。欢迎有识之士投资合作。云云。

义阳王府的告示旁边,还有一张告示和一张图,图是彩色画图,画的是磅礴大气的书院外观,依山傍水的很是惹眼,也叫人赞叹。告示说书院的预期工期分三个阶段,一期是从二月二开工,一个月结束的土建工程。二期工程还有三期、四期,中秋节前后完成。需要用工人数每期若干,需要哪些物资和工种、资金,都很明白。

但这不是给普通人看的,他们看不懂,更多的人根本不识字。

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李正除了必要的应酬在公开场合露了几回脸外,就一直窝在某个角落里。不过,随着事情的继续酝酿,发酵,口耳相传之间,连最低层的百姓也知道了义阳王要来长安开办书院,就是那个制出犁子和白糖的王爷,要在长安南北建一个申州那样的书院,据说王爷的教出徒弟不准做官,要为百姓做实用的日常用具,方便黎民百姓。

更有知情者一副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样子,神秘的透露,王爷在山上学艺,乘风雷归来。在义阳,建几十丈高的水车,一昼夜浇地千亩,普通百姓一头毛驴就能把水从深井里汲水上来,申州百姓都是富得流油。王爷为申州百姓修桥,说是画好一幅画,在河边一挂,过几天再去看,那桥就成了。

... ...

正月二十,天气转暖,新婚三天的李正带了百几十个人拉着装备,出了明德门,直奔南面山中。

不能耽误了。已经有一个半月不务正业,李正感到羞愧。这几天终于把九位女人摆平,尽管经过虫洞淬炼身体强健远超常人,但连续的春风**几度也叫人吃不消啊!不行!得找人修练功夫,孙思邈那老道怎么还不来?他一定有办法的!

几个女人的称谓已经搞定,三个高级王后就叫萧王后、裴王后、崔王后,以萧王后为正宫,其余六妃一律称崔王妃、王王妃、卢王妃、李王妃、郑王妃,柳儿姓陈,称陈王妃,所有不分大小排名。三宫六妃哥也齐全了,还有嫔妃柳儿以及一群后宫候补者还在望眼欲穿,等候王爷临幸。李正嘎嘎地贱笑!为众女制定家法规矩,其中细则不足外人道也。

不得不提一下,在九位老婆中,除了月儿,还有一个老熟人,太原王家送来的竟然是王颖,就是申州拍卖时那个买打火机的王影。

作为陪嫁,除了家家带来一班花红柳翠的丫鬟外,这些王后王妃每家还带来八个妹妹侄女,还一个比一个漂亮。所有王妃所带媵侍丫鬟上百人,这是李正消受不了的。一律送进新办的王府学校读书。笑话,每天应付一堆女人,还干活不?自己的伟业宏图怎么办?合法的三宫六院齐备就行了,再搞个108妃会形容槁枯、精尽人亡滴!——

李正年后是不能回申州了。这是李世民明白告诉他的,说是为了工期,也是为了照顾那些北方世家商号的请求,他们被翻山越岭长途贩运货物搞得头痛不已。

随后的几天里,不断有车队经过明德门往南出发,还有大批盔甲鲜明的官军护送。好事者不断透露消息说,王家和崔家的车队最多,再就是祥和商号的车队了,那些王公大臣也有车队前往。他们各自车队都插有旗帜,很好认的。

以李世民提供的合适校址,李正勘察几天,终于选中了一处合适校址。

地址选在长安正南的子午关旁,靠近丰水河的山谷口外,那里是长安县和鄠县的交接处。地势高,视界宽阔,这里还是西周都城朝歌故址,耕地很少。有河水相伴,满足李正教学、科研、工厂要求。

校名被李世民选定,“南山书院”。很搞!不是么?一个南湖!一个南山!不知皇上是怎么想到的?

在皇上和朝廷的计划里,没有这笔建校支出,他们认识到南湖的能力和影响,理所当然地认为,南山书院就是南湖书院的复制!一切都应该是李孝正王爷的私人行为,朝廷同样不干涉书院的运作。朝廷能给予的支持就是划出免费地皮,李世民大方地把鄠县划归书院直属,成了李正的私人地盘。朝廷还负责为书院建设召集人工,当然,还是李孝正王爷想办法筹建校资金和工钱。郁闷地李孝正王爷所能争取的只是更大些的地皮,仅仅还有官府免费帮助发布一些通告什么的。

正月二十四的大朝会上,关于南山书院规划批准了,李世民当着百官的面,宣布朝廷的决定,并为了大唐的体面,李正的规划被扩大了至少两倍,就是说,新南山书院的面积是国子监和太学面积加起来的十倍。至于书院所属工厂用地,可以无限制延伸。

为了补偿李正的心理创伤,他荣幸的被改封为唐王,加代司徒、车骑将军衔,这个官职李正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反正能多一份工资也不错!在不到一个月里两次升官升职,别说大唐了,就是秦汉,就是上下千年也从未出现过。唐王食邑就在长安南的鄠县,鄠县不再属于京兆府管辖,是自治独立县,是特区!这可比大唐满朝上下官员的食邑都多了!秦琼有多少户食邑?一千二百户。长孙无忌有多少?一千五百户。那些国公郡王哪个也没有超过长孙无忌的啊!鄠县有多少户,肯定不止一千五百户!长安脚下,万户也是有的啊!这个李正有什么功劳?食邑可以超过全朝文武百官?还有封号,唐王!那可是国号,你敢领受?这可是一字王啊!只有皇上的儿子才封为吴王、魏王的,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不是一字王!那些叔伯家族的包括李孝恭那样的功劳也只是以地域为名号的赵郡王、河间郡王呐!而且,唐王的仪仗队规格比皇上底半级,比太子高半级。就有人出面挑刺,表示不服,御史台的魏征,中书令温彦博,叫嚷最是厉害。李世民只是一句,盐铁塘你搞一样出来朕看看!

任谁也猜不透李世民父子心思,过了十五元宵节,李正大婚之后,心痒难耐的李渊还是把李正叫到太安殿,这次和上次一样,在所有人退出后,护卫也被撵得远远的。这次你可不能说功力没恢复吧!道家极乐大采补功法你肯定会,这新婚几天了,还没恢复?李渊以己度人在那肮脏的想着,自己不就是那么修炼么?

李正在一块白色帷幔上用李浩的联想平板映射出仙境投影,那是他精心剪辑的几个片段。没有灯光污染、噪声污染,幔布很清晰地映射着色彩鲜艳,精美绝伦的画面,这是李正试验过的。一段精妙的音乐,配上精致现代建筑坐落在山水之间;接着是某个豪华游轮上,穿着暴露的美女青春靓丽笑声海鸥一样飞扬;后面是奢华的酒宴晚会场面,现代灯光的晶莹璀璨是老李父子不可想象的,杯晃交错的场面确实很是唬人;一片金黄麦田,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晃动,一排大型收割机快速收获,流淌的麦子加上运输的拖拉机,无人机航拍的画面气势宏大;后来是一段有军人的场面,先是铿锵音乐,国旗仪仗队齐刷刷出场,随即变幻成**方队,整体移动如一人的矫健步伐,闪亮枪尖整齐划一,李世民不禁叫好;最后一个小片段是直升机在疾驶,机腹下蜂巢发射器不断发射火箭弹,而对面却剪接成某个电影镜头,飞奔冲锋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在重机枪扫射下人仰马翻、残肢飞舞的酷烈景象。

李正对自己恶搞的剪接很满意,要是不穿越,在网站上搞个‘爱剪辑’也能发财不是?视频老李父子的震撼绝对深刻,要不然老李头一直嘟嘟囔囔:仙界,仙界啊!不知道是眼热清凉美女还是别的什么?

李世民观看视频的后果几天后就体现出来。这不,先是要封李孝正为护国国师,经李正和全体陈沟一致反对后才改封为唐王。

李世民还表示,不仅如此,南山书院建成后,所属工厂需要的资源,全大唐通力配合。等南山书院出效益后,唐王领地还要扩大,大唐境内任选!要不是孝正明确表示不愿做官,朕的江山位置都可以共有。李世民的话叫殿下众人表情精彩,从龙之臣垂头不语,世家出身官员眼神闪烁,外围低阶官员瞠目结舌,只有一班儒门代表、御史台官员,大叫不止。

细心人从朝廷这次有些儿戏的封赏动作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心理活动,这是把李正放在熊熊烈火上烤啊!把一个超级王爷搞得高高在上,放得太远实在不叫人放心,也许放在自己控制范围内才能睡得安稳。最后除了中书令温彦博和许敬宗那两系人马保留意见外,李二的恩泽还是播撒下去了。

李正向皇上建议成立大唐安全部,以申州安全模式伸展扩大,章程细则就用申州那套方案增补修订,李世民阅后同意。交兵部备案筹划,选派合格人员等事宜,跟随秦琼去申州秘密培训。秦琼回申州继续坐镇守护南湖书院,还在李正建议下接受委托代领培训人员。

协助建立南山书院的官方主事是李靖,尽管他已交出兵权,专心在家著书养老,但凛凛虎威还是一些宵小不敢冒犯的。太子李承乾也被指派协助学习管理经验,这个消息不被李正看好,刚才的那些话肯定使太子及一班王子对自己产生敌意。

李正在正月二十六辰时初再次从长安出发,前往子午关的南山书院——尽管还只是在图纸上。

一起前往的还有太子李承乾和卫国公李靖,分乘几十辆马车,加上护卫随从,浩浩荡荡几千人,很有气势。现在李正王爷也有一千人的私人护卫了。领头的是一个叫陈巳的偏将,出身铁骑,身手很是勇猛,原来和山猫是战友。李世民还给李正选一班出谋划策执行任务的幕僚,特意把不服的魏征选配为唐王府长史,管理一切府中各类事务。唐王府司马褚遂良,也是大神。主薄是崔家下一代接班人崔敦礼,也是后来的宰相。祭酒陈巳,正五品,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兵曹参军事叫周代,官职是唐王府参军,正五品。主薄一下官员每个职位最低正副两人,还有其它幕僚一大堆。谁知道是不是哪家安插的眼线?

天黑时,大队人马才到达目的地,崎岖道路百几十里啊!进入前哨人马扎好的营地安置、生火做饭。中午没有停留歇息,就怕庞大的队伍启动太慢太难。现在,夜色朦胧中,人们随便吃点儿,钻进帐篷歇息。

李正住进大帐,李瑜过来报告:年前回家的弟子有人早在初十就赶回申州,李俭尊师命也返回送去给张新等人信件和今年上半年南湖书院的教材,又调人拉回一些急需钢筋等物资物资,抽调一些人手,一路直接过来到了子午关。来了就来吧,那都缺人啊!

第二天,李正照例早起,在中军内营大帐门前,比划一通四不像的太极,就见太子过来请安。

“王叔,安好!这是什么练体功法?”十三四岁的孩子对新奇事物很感兴趣。

“承乾啊!这只是一种活络筋骨的方式罢了。随便扭扭就行,那里有什么功法!哈哈!卫国公起了没?”

“早起了!出去转转去了!王叔,书院什么时候开工啊?”

“二月二,今天附近几县和京城就会同时张贴告示。咱们吃了早膳,就开始忙起来了!”

“咱们?”李太子很迷惑。自己不是来监工的吗?

“当然!咱们书院的校训上就有‘亲躬力行’啊!难道你不想在那功德碑上留下名字?”李正谆谆诱惑,和李承乾进入大帐,饭食就端上来。

“我能干些什么?”年青的心性很容易激发。

“吃过饭就知道了!”叔侄二人默不作声,很快吃完了。

早春的山谷还很寒冷。二人在郭细君等徒弟和大批随从的拱卫下走进工地。有申州经验真好,不用吩咐,李瑜就知道该怎么做。

还是和南湖一样,用草绳和木桩代替院墙,一个高大的木架上挂着南山书院的简易牌匾,算是大门。门口还是那种高大的木板张贴着书院布局图的木板,上面还没有贴上画图。不过,李正见过李瑜画的那幅图,画得有模有样。李正看了眼李瑜,眼光中满是赞赏。

大量的粮食、工具、木料、煤炭、柴火被整齐摆放在简易工棚里。多处的灶台、工人工棚还有几眼水井已经安装上申州水车、准备妥当。开工后,工人可能有几千上万,光靠山间小溪是不行的。丰水河又太远,这也是统筹学的范畴,是李正交给弟子们的学习课目。

他把要求和二人说出来,魏征等人很惊讶。李正说,前隋工匠李春建造赵州石桥时,石匠开凿的各种用途石料包括形状数量提前就有预算,等桥修好时,只剩下一块石头,现在还放在桥头。减少不必要的工时和资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匠人的最高境界。就好比作画,未画之前,就心中有画。

李正一不留神,就说出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只好解释一番,文同文与可是北宋的画家,还得三四百年才出生呢!

九个老婆就是好啊!为了新娇客的事能不上心?早期进来的各家族和合作商号派遣来的匠人,和义阳来的匠人一起,按设计程序,在进行先期准备。做砖坯、砸矿石、修工棚、木匠在加紧制作器具,忙得不可开交。让工匠们高兴的还是关键的一句话:到那里后,工钱和伙食由姑爷负责,家里算出差。

那些商号和合作家族的车队,每天不停的运进大批货物,已经运来煤炭,矿石、粮食、食盐等,还派有少量匠人相助。

正查看着,前头有人大叫:“开山了!”接着有人应和喊叫:“开山了!”

有兵丁过来,叫太子和王爷暂避。李正连忙带着疑惑不解的李承乾转出山谷。

巳正三刻,整个山谷静悄悄的,仿佛没有一个人。轰隆隆一阵巨响,地面震动,整个山谷顿时弥漫在烟尘中。声响并没有停止,还在向山谷深处延伸。大多数人觉得是回响,没有谁在意。

碎石铺天盖地的飞出几百丈,长安那边也应该听得到。似乎过了许久,石头雨下下来,打得树枝乱飞。有工匠磕头叩地地祈祷山神,不要发怒。

“王叔,这是什么?声音如此之大?”李承乾是个好奇的学生。如果他以后不去偷马跌断了脚,如果不是后来自暴自弃遇到那个称心小人妖,搞了个‘称心门事件’,如果不娶到侯君集的女儿做王妃,如果不是长孙无忌的捧杀,他完全会有一个不同的人生,成为一代守成君王的一定的,青史留名也不一定。现在,李正来了,那些事儿还会有吗?

“只是先准备些石料,过两天,就会有大量工人来工地,石料不足,会延误工期的。”李正淡淡的说。

李承乾被吓住了。王叔轻描淡写就招来轰天霹雳,开山碎石,那是怎样的神通啊!

这天,没有风,到了中午时分,山谷才尘埃落定。就到了午饭时间。李正去饭点工棚看了看,还不错,萝卜炖白菜,掺有少量的肉,猪肉。普工力工还没有招来,先来的几百上千匠人集合在几十来个饭点吃饭。

见太子和王爷过来,呼啦啦跪了一地。李正错开身子,让给太子说话。

李承乾却不知道说什么,或者不屑于和匠人说话,看了看李正,嘴角抽了抽,没有说话。

李正只得上前一步,说:“感谢大家过来帮忙!大家辛苦了!起来吃饭吧!”就带着太子走了。

工人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看王爷说话,还感谢我们这些匠人帮忙,我们能给王爷帮什么忙?有谁能看得起我们匠人。王爷还问候我们辛苦!这可是天大的荣幸啊!王爷叫我们吃饭,又匆匆离去,是怕我们拘束吧!那个小郎就是太子,没说话就算了,还用嘴撇我们,是不是看不起我们?于是,七零八落的喊起来:“恭送王爷!恭送太子殿下!”有意无意地先喊王爷,后喊太子。

等到了饭棚里,看到大笸箩里堆满混合黍面麦面的大饼,锅里咕咕嘟嘟的萝卜炖肉,上面飘着滚亮的油汤,大家又对王爷感恩戴德起来。来做工的,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草民,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即使是京城匠人,工钱比力工稍高,也得对有限的工钱仔细掂量。

李正回到帐篷,李靖已经回来。他的任务是为书院保驾护航,防止宵小奸细的渗入。早晨开始,就带着亲卫随从到书院四周勘察,指示手下按王爷要求在多处地点设立哨所岗位,还在山谷深处设立秘密基地。他是一个尽职的人,工作还没有完成,就被午前的巨响搞得心惊肉跳,赶回来看个究竟。

品尝了唐王府首席厨师李富贵的手艺后,李靖匆匆出发,继续他的工作。李正把弟子们招来,当着李承乾的面安排分工。

施工规划、技术统筹方面由李瑜负责;人手调配,资源整合由中午赶来的郭细君负责。太子李承乾负责记工:包括,报名、领取工具、安排食宿、出工考勤等。

李承乾一听,头都大了。这么多内容,还不把人愁死,就想打退堂鼓 李正详细介绍郭细君和李瑜的工作,哪一项都比他的任务烦琐。又对他说:“你不是我的弟子,你可以不接受任务,我保留你在建校中的职务,但是,你可以回长安去了!”

李承乾正想在书院搞出一番名气呢!那是他的幕僚智囊团给出的意见,他可不想灰溜溜的回太子府。就说:“我接受任务!但王叔要帮我!”

李正摸摸李承乾的脑袋,说:“好!”直接叫李白抱出一摞账册——印刷好的报名表格。

李承乾看了自己工作范围和流程细节,原来是管理几个部门什么经理啊!不用自己亲自动手的,紧张不安的神色舒缓开来,对自己的任务有了信心。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