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六十九章 《师说》对《三国》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24 15:50:11 第六十九章 《师说》对《三国》 新鲜出炉的冲虚道长离开宗圣宫,参观了灵应观、太乙池,应冲阳道长所请,留下墨宝:“洞天福地”颜体浓墨。 回到书院开始每天的功课。学校的事校务交给魏征褚遂良负责,教学交给李瑜张新安排,为了自己性福大计,早起对着东方摆姿势,呼气吸气,练得不亦乐乎。或静坐练习吐纳导引、或伸展身体,摆出虎,鹿,熊,猿,鹤姿势,每次练完神清气爽,自己觉得很有效果。 这天中午,长乐公主、清河公主、南平公主带着一班王子来到书院,直接进了白宫。慌得萧玉萍等人一面招待,一面叫人去喊王爷。 李正走不开,叫李瑜找李承乾回去侍候,同时叫李恪也去白宫。有太子在,一班小**还能翻天? 收拾完实验室工作,李正回到白宫。喝!一班十几个小子正在家里踢腾。小胖子李泰(小子还是越王,两年后被改封魏王)、楚王李宽、蜀王李愔、小屁孩李恽、梁王李贞、汉王李元昌、韩王李元嘉、荆王李元景、郑王李元懿 ... ...全是李渊和李世民的儿子,加上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卢国公李瑜,一班十几岁的小伙子精力旺盛,正打打闹闹。 李承乾为王叔一一介绍,李正一阵感叹啊!老李渊的二十多个儿子死的死,小的小,就剩这些啦!家里恐怕还有吃奶的小家伙吧!这个造反的李元昌来了,是个名人,还有两个名人陪衬没来。名人是王勃,陪衬是滕王李元婴,李渊最小的儿子,就是那个南昌滕王阁的建造者。那小子该有三岁吧,还在家吃奶呢! 中午好吃好喝侍候,冰镇果汁、西红柿可劲造,就等一班娃娃兴致下去,午后回城。 十一岁的李泰说话:“王叔,我要和长乐姐姐那样,要写书,要印传天下!” 长乐也火上浇油,“就是!就是!整天待在宫里实在无聊!”清河和南平鸡叨米般也是点头。 “你们有什么想法?”李正问李元昌和几他的几个兄弟,他和自己同辈,年龄最大,十七岁,正是叛逆期问题少年。也是李正最担心的危险分子。作为李世民兄弟,如果没有合适工作,做个纯粹纨绔子弟,将来领地收入不能满足欲望,心里未免不平衡,造反杀头是必然选择。 “我们要找王兄讨个赚钱法子!”李元昌代表众兄弟回答。 “那太简单了!你去工地干活就有工钱,当天结算!”李正调侃道。 李元昌涨红了脸,火气直冒。有忍着气说:“元昌想讨个清闲的赚钱方法。出苦力不是丢皇家脸面么?” 李正观察发现他脾气火爆,但为了目的也能委曲求全,隐忍不发。“王弟,为兄和你开玩笑呢!哪能叫王族子弟和奴隶厮混呐!赚钱法子很多,你王兄我是顾不过来,恨不得每个人分为几个人用。你看,瑜儿、俭儿还有恪儿都有了成就,已经在各自领域得到民众认可。就连太子,从书院开建至今,也在书院忙前忙后,成绩有目共睹。这样,你来书院帮忙,先和他们一起学习新式课程,这些东西将来会代替国子监那一套的,等学习一年二年,看你兴趣所在再给你找一个爱干的工作,金银钱财那还不是流水般往大门里淌?你看怎么样?” 和这样的叛逆青年说话,得仔细考虑,搞不好就弄出个敌人来。 李元昌皱着眉头,想了又想,还是点头答应。李恪14岁、李瑜16岁、李俭15岁,长乐写两本书了才13岁,他十七岁了,一事无成,由不得不答应。“我要求这几个兄弟单独在一起,不和那些平民子弟同班。”他怕和一些下等学生在一起,掉份儿!又怕学校纪律约束严格,(那是出了名的严格),害怕成绩差了脸面上难看,(自己本就没读几本书)。 李正考虑一下,答应了。但说:“可以!但是,提醒一句,将来在世上做事,也只是独来独往,不和平民打交道吗?所以,为避免浪费教学资源,我搞一个特别班级,把你们和那十几个国公郡王子弟编在一起。如何?” “都有谁?”李元昌还是固执,但已经接受这个结果了。 “李敬业(徐茂公儿子,老徐改名李绩,他当然改名李敬业了)、秦怀玉、房遗爱兄弟、柴家的,程家的、还有李孝节、李孝友、河间元王家的四个、有瑜儿的兄弟,还有李道明李道玄等人,有十几二十几个吧?”李正摆着手指头说。“当然,还由李玮为你们授课!怎么样?” 都是熟人哪!李元昌来了兴趣,即使成绩不好,在他们面前也不会太过丢人。李玮当讲师,更好啦!我是他叔叔,起码不敢骂人吧! “那就请王兄为我等安排住宿吧!”李元昌说。 “等等!你等?你几个人?太上皇同意么?” “七个!我们七个商量好的!太上皇、皇上都同意。”李元昌拉过来李贞、李宽、李愔、李元嘉、李元景、李元懿 ,站在一边,那边就剩李泰和三个公主。李承乾李瑜李瑜李恪则坐在一边发笑。 额——反王李泰、策划李元昌、宣传部长骆宾王都被自己收入囊中。还有谁? 进了校园,由不得你自由散漫、无法无天,校园军训、作息约束,校规执法,可不管你王公贵族子弟,一视同仁。不好好学?三天小考,九天大考,限期实习、随学随用,你自己不努力就不好意思啊!除非你张榜公开自动离校,签订入学合同、保密合同等等,叫你退学也抬不起头来。 李正心情大好!说:“入学的事,找魏征去办手续吧!” 几人离去,李泰又凑上来,继续他的话题。他的心思李正明白,搞个什么文学馆,招纳些名士替他编个什么书,以此成果为借口挑战太子地位。想顶翻太子宝座,自己取而代之。可是,自己蝴蝶小翅膀已经扇起大浪,太子没瘸腿啊!看样子,也不会陷入人妖‘称心门’事件里去啊! 管他呢!你要走这条路,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不过,写什么呢? 想了又想,觉得《三国演义》最好,一是宣扬忠于皇家朝廷;二是倡导‘义’字为先。好!就它了。正好这些日子有些闲暇,就陪着他作怪。叫黄公公把骆宾王李九几个秘书叫来,开始分工。 太子等人自然去做自己的工作,书院里还有很多的工程在做,五六栋大楼正在施工,他闲不得。李瑜李瑜李恪自然去实验室继续搞他们的东东。不过大家见王爷眉毛上扬,就知道有好戏了。等什么眉目出来再走。 王子们聚宴,李丁李癸自然靠边,这时听王爷传召,立马跑来。 李正知道李承乾李瑜几人想法,开始简报:“这是一部长篇演义故事,是说汉末至三国的传奇,计划一百二十回,每天十回。本王口述,你们四个加一班王后侍女丫鬟磨墨抄写,轮流速记,最后交给越王整理,本王过目校对后付印,年前出版。怎么样?” 众人欢呼。李承乾道:“王叔,交给咱《南山学报》连载如何?”。不知不觉中,他把自己看作书院一体。 “可以!但每期一回。今天九月十二,到过年还有一百多天。这样吧!每逢休斋,加更两回,过年就连载完了,正好出书。” “王叔英明!”长乐也是高兴,“我干什么?” 李正看了他仨一眼,“你们回宫!等学报连载出来,根据内容画出插图,等全本出版时加上。每一回一幅,也有你忙的!” 几句话把长乐三人心情搞得跟过山车般起伏,从皱眉到最后眉开眼笑,有了差事,也不怪王叔说话大喘气了。 “我要在白宫玩几天!”长乐说,清河和南平连连点头。 每天,李正除了练功,就是躺在摇椅上,咂着紫砂壶嘴,随着太阳移动,诵读《三国》。李泰和一班秘书丫鬟侍女,有时王后王妃也亲自上场,一群人昏天地黑地联合抄袭,搞得有声有色。偶尔灵感迸发,又穿插着讲一些题外小故事,今天说一段聊斋鬼故事,明日讲一段奇闻轶事,后天说一段笑话,再加上对某事件的感受。李正即做袁阔成,客串单田芳,说的口干舌燥,还有白糖水润喉,可把一般人折腾得**,想偷懒歇息,故事情节节节相扣,扣人心弦,又怕耽误,少了某个部分;一会儿抄正文,一会儿这个来记下小故事,一会儿那个记个鬼故事;每天工作量不完成不能歇息。别人下班,李泰每晚还得整理十回,也是半宿没睡,早上交来清样,李正校对,前集剧情回放一遍,再接着操练。十天后,把个小胖子搞得减肥十几斤。 那些小故事就交给雁妮整理,把个小丫头高兴得嘴巴成了月牙,整天见牙不见眼。也不知道哪来的精力。 抽空在某个凌晨,召集三百民工趁天色未亮,进入空间,收拾玉米。晚间夜幕降临,又不知不觉接应出来。三百民工以为王爷信任,进入王爷隐秘基地干活,心中窃喜,也有人悄悄掖进腰带几粒玉米作为种子带出去,李正知道,也不以为意,明年就要大面积推广了,不怕! 玉米**被剥好,就堆在晒场上,李正按亩产估计有玉米颗粒30万斤,那可是300多亩啊!绝对有!明年可以种多少地,李正算一下,一亩三斤,就是十万亩啊!即使天灾水祸,中原大地也不会颗粒不收,总算把美洲大陆的种子在大唐扎根啦!再过千年也不会消失吧? 空间后山里和白宫后山里李正叫人各修建三座暖房,价值三百万贯之多。种植了近十亩大棚蔬菜,郁郁葱葱。也种了些玉米,大冬天里,搞个玉米炖排骨,很惬意耶! 抽空把小街空间里的竹简整理编号,打烂秩序,拿出几个,交给李承乾,叫他回京城时请教当时鸿儒秘书少监颜师古,他是孔**弟子颜回后代,当朝校定古书鉴定本领无人能出其右。自己模仿人家孙子颜真卿的字迹,也该去拜拜山门了。怕人家是真正大儒,不理会自己这有辱斯文的市侩“文化商人”,特意写了篇文章作为礼物捎去。正是瘦金体抄写韩愈的《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最后一句李正没有写,那是题外结语,不影响整篇文章效果的。 白宫楼下大厅里李正亲笔书写,包括李泰李承乾在内地四五十名丫鬟侍女齐齐临摹抄写。搞得李正也觉得自己写的不错,流传下去,也是丰富了祖国历史宝库。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