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宋周定鼎>第三卷第十八章 包税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卷第十八章 包税

小说:宋周定鼎 作者:妙笔书丹青 更新时间:2017/5/14 11:36:01

李岱此时也在犯愁,之前只有南山坳的居民还好说,大家都是流民,只要有口饭吃就很满意。现在随着南山坳势力稳固,又增加了杨坎子村合并进来,这人口一杂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原来南山坳的居民收田税是按照耕地的数量来收的,而且这些土地本来就算是李岱的,严格来说李岱就是大地主,所有的流民都是李岱的佃户,这些土地李岱作为赏赐想给谁就给谁。

现在杨坎子村的村民加入进来,他们本来就有土地田产,不收税对原来南山坳的居民和公平,收税的话又不能按照老南山坳的水准来收。原来杨坎子村也是要向麟州城纳田赋缴税的,不过他们缴的是人头税,也就是按照男丁的人数来缴税,这和南山坳也完全不同,内部协调的事情就让李岱和杨行田忙得脚不沾地,还好杨行田威信素著,李岱在南山村说一不二,最后才基本平息了纠纷。

内部协调清楚,对外也要明确统一口径,按照规矩,原来的杨坎子村是归麟州城管辖的,缴税也是缴纳给麟州城杨家。现在南山村变得这么大,而且还离麟州城这么近,如果不主动和麟州说清楚,最后招来的后果是很难预料的。说不定什么时候,麟州军就开到南山村的路口来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岱和杨行田一起去了一趟麟州城,找杨家主事的人来说一下缴税的事情。

此时麟州的杨火山已经病故,杨家大郎折五娘的夫君杨重贵跟随北汉刘崇去了太原,麟州主事的是杨重贵的二弟杨重勋。此时麟州名义上是归顺北汉同后周反目的,而府州则坚定地跟随汴梁朝廷。其实这算是杨家和折家的一种保险措施,反正两家互相扶持,无论北汉还是后周哪家取胜,最后他们都有说话的余地。同样定难军节度使李肇殷也是两头下注讨好,这算是这些边地小藩镇的生存智慧吧!

杨重勋在李岱刚到麟州的时候就见过的,当初李岱在麟州军中效力了大半年,而杨行田又是在麟州厮混过好多年的老人,麟州军中有杨坎子村的子弟超过二百人,影响力很大,麟州城又不大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所以对杨行田这个人,杨重勋也是认识的,当天两个人就见到了杨重勋。

“包税?”杨重勋疑惑地重复着李岱的话,浓黑的扫帚眉微微蹙着。

这是李岱和杨行田同杨重勋讨论杨坎子村给麟州纳粮缴税时候提出来的办法,来的时候李岱已经同杨行田商量好了,杨行田素服李岱之能,所以这次来麟州衙门同麟州此时谈判的行动便完全按照李岱的计划来实行。

按照两个人商量好的,等见到杨重勋杨行田先是诉苦一番,说道去年人祸不断,杨坎子村田赋一直上交及时壮丁也都出力不少,麟州军中更是大批杨坎子村子弟在效命,老百姓活得艰难,接着说去岁北面来的流民源源不断,上千人拥挤到村里来人吃马嚼得,今年春耕青黄不接的实在是难以为继了,请刺史大人拨些钱粮救济,不然恐怕要闹出乱子来。

麟州素来贫瘠,最近两年又连番战事不断,府库中素来空得饿死耗子,杨重勋哪里能够变出粮食来给他。于是杨行田又说道,没有粮食给一些废旧的盔甲弓弩钢铁之类的也好,最近党项契丹连番骚扰,请给些武器让杨坎子村有自保之力,好让我们村可以安心种地。

盔甲弓弩都是军国之器,麟州军本来也不多,理所当然的杨重勋不可能给他这些,不过之前既然已经拒绝给杨坎子村支援粮食,而杨行田又是麟州军有头有脸的人物,历来很支持麟州的,多少还要给些面子,于是杨重勋还是开口同意给杨坎子村一些老旧的刀枪。并且可以允许杨坎子村自己买一些铁料让他们回去自己打造一些兵器。

杨行田接着又问今年的钱粮能不能免除,这个问题实在让杨重勋为难,麟州本来就土地贫瘠出产不多,整个杨家又连年打仗,耕地也不多,再加上,杨家历来不是很擅长民政,都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每年只是按时收一些丁税上来罢了,财政一直很紧吧,杨坎子村这种上千人的村如果免了钱粮那可就是一个填不上的大窟窿。

李岱见杨重勋为难,趁机提出要包税的想法。包税制始于古罗马帝国时期,我国始见于五代,盛行于宋、元朝代,当时称“扑买”或“买扑”,严格来说就是地方势力向**政府承诺固定的税额,然后有地方势力自行收税。

包税在中国主要是用于收商业税,宋朝,封建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商品流通范围之广、城乡集市之多都超过了唐朝。因此,政府非常重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税收征管,当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征收的主要税种是商税,政府专门成立了征收商税的机构———商税务,全国共设立1830多个。即使如此,也很难顾及分散乡间的小集市。于是,政府决定“课(税)额少者,募豪**之”。当时规定凡税收在千贯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实行“包税制”,称“买扑”,即由官府测算出该集市年应收税总数,让当地大商人出钱承包,然后大商人再向商贩征收,以其收入作为补偿。收入盈亏由包税人自己负责。但是李岱提出的是人定税和农税田赋都包税却是第一次。

说实话,杨重勋对政务本就不太擅长,父亲已经病故,大哥去了晋阳,自己接手这个州刺史之位一切还没太熟悉,事情一股脑地压过来,忙起来实在有点焦头烂额。税收的事情本来都是下面官吏自行催缴,如果杨行田不找过来,他可能都不会过问。但是既然杨行田和李岱提起来他便也不能随便放开,于是当场找人去叫了负责收税的孔目官过来商讨一番,双方详细谈了一个多事成,最后确定下来杨坎子村的税费。

杨坎子村有麟州在籍户口六百零一户,丁口八百零七人,需要一年缴纳丁税一千五百贯,田赋纳粮五百石。因为流民太多,减免三成。另杨坎子村的蜂窝煤较好,取暖炼铁都用得上,可以用蜂窝煤抵丁税,一斤煤抵十二文银钱使用,有多余的麟州愿意用钱粮来买。另外南山坳处聚集流民千余,时间长了容易惹出祸端,由杨坎子村想办法收拢管教。

煤炭的使用在五代就开始逐渐兴起,到了宋代大行于世,《宋会要·食货》五七,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六日乙巳条上有这样的记载:

“令三司出炭四十万秤,减市直之半,以济贫民。时连日大雪苦寒,京城鬻炭者,每秤钱二百,故有是命······。仍令三司,常贮炭五七十万,如常平仓之制,遇价贵则贱出之。”

由此可见,大约这时政府已经设立了卖炭场。百姓们争先恐后的奔到这里来,有被踏死的,政府大惊,就命都巡检张旻派军校处理这件事,对死者家属赐以缗钱。一秤煤,值铁钱二贯五百文

按照当时的价格,麟州府给李岱他们定的煤价是定的挺低了,麟州府占了不小的便宜,不过蜂窝煤是用煤加黄泥混的,并不是纯煤,一加一减算下来,南山村其实还是有赚头。双方最后商量妥当,麟州给了杨行田李岱的文书,算是官方明确了李岱他们可以自行管理杨坎子村的权力。

从麟州回来,李岱十分高兴,麟州地处后世的榆林,其实是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不但有西北有名的大煤矿,还有巨大的盐场,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后世还在横山地区发现了巨大的油气田。这些都能够变成钱,既然已经包税了,就可以放心的发展而不担心遭到官方的抵制,而且税费如此的低也不会给南山区域造成负担。

一千五百贯的赋税换成煤才不过六十多吨蜂窝煤,一南山村现在的生产能力不到一个月就料理好了。

9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