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戏说川军>第十一章 校场点兵生大乱 昌衡借兵平乱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一章 校场点兵生大乱 昌衡借兵平乱局

小说:戏说川军 作者:钟进 更新时间:2017/12/18 7:49:31

尹昌衡能在四川大汉军政府中,获得高位,担任军政部长,这与他回川后,找准机会、迭出奇招,获得川籍军官的拥戴,把他推上了这个高位。从陆军十七镇建军,陈宧的既定策略,是为了把陆军十七镇纳入北洋体系,四川藉军官不被重用,矛盾由此而起。加上尹昌衡的几次挑动,矛盾更进一步加深。

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川籍军官对赵尔丰、蒲殿俊、省咨议局一班人,搞的“官商协定”三十条,非常不满!军权还是在外省人的手里。川籍军官,那时已经把尹昌衡当作他们的领袖了,中级军官周骏、彭光烈、宋学皋、龙光等,到陆军小学堂去找尹昌衡,要尹昌衡拿个办法出来。

尹昌衡对这个“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没有自己什么事,还是个陆军小学堂监督。掌握军权的还是那些人。他对这“换汤不换药”的结果,当然不满,特别是没有自己什么事,想当失落。他当然想“咸鱼翻身”,此时,正在自己的监督室里,喝着一杯浓茶,想着招数。

正好,周骏等军官来了。尹昌衡一看,有戏!何不用川籍的中级军官们来逼宫呢?他明白,大汉军政府成立,这些中级军官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他们不会罢休的。

“各位学兄、学弟,光临敞处,失迎、失迎。”

“硕权,你还真坐得住?大汉四川军政府,那是四川人的政府,可没有我们四川人什么事!”彭光烈开门见山地说。

“各位兄弟,坐下说。马忠,上茶。”尹昌衡对护兵马忠吩咐几句,把闲杂人等哄出中厅。

“各位兄弟的来意,昌衡明白。昌衡也在想,不能就这样算了!那些外省老,还真以为四川没有人了!”

“我看,各省独立,没有一个省像我们四川一样,军权还在外省人手里。不如趁乱兵变,赶走外省老!要独立,川人管川人事,不劳外省人费心。”

“光烈老弟,道理不错,但要一步一步的来。大汉光复,局势正乱,人心思稳。我们,要在稳中做文章,先礼后兵!各位意下如何?”尹昌衡意识到,现在兵变,不是时候。如果做事不机密,可能麻烦更大,这些川籍军官一旦被逐出军队,他还真的没有依傍处了。

“硕权,你最有主意,说吧,我们听你的。”宋学皋性子要沉稳些。

“南方各省纷纷独立,清朝庭还在发号施令,清朝庭启用袁慰庭,北洋兵系,正南下攻打武汉。武汉只有陆军第十五协,加上未经训练的民军,难以抵挡北洋精锐之师!武汉被攻陷,南方各省危矣!四川也不能幸免!现在,川省正规陆军只有一镇。朱庆澜统军外行,协统施存志、陈德邻本系北洋之人,由他们掌军,川省焉能不危!为今之计,应另建一镇陆军,可收编‘同志军’中精壮兵士,由川籍军官掌军这一镇。各位的地位,有了保证。川省如有事,才有应对之本,不至于受制于人。各位认为如何?”

“此举甚妙!但都督蒲殿俊,是否能听,即使能听,他初掌川政,从《官绅协定》三十条来看,他还受到赵尔丰肘挚,能否实现,难说。”

“周兄说得对。我们必须先提出。以川籍军官团体为名,提出这个要求。蒲殿俊要想坐稳川督这个位子,手里无兵,位子能稳?当今乱事,有兵、才有权!无兵,权也是空中楼阁!这点道理,饱学中外的蒲都督,会不知?此议抛出,是为他计。他若不听,甚至阻拦,那是置己于死地矣!这种无眼光之人,不拥也罢!”

“硕权兄说得对,‘将相王侯,宁有种乎’?他不干,就滚蛋,我们自己干!”

“但现在不可!先礼后兵。军政府对军队放假十天,各位可要拢住自己的部下,以城防为名,不可放肆。兵是川人之兵,各位手里掌兵,这就是本钱!先理,当然是要与他们讲道理!我们代川人提要求,他们不敢不听,因为我们手里有兵。各位的兵在城外,可与同志军联系,一旦需要,蜂拥入城,几千巡防营,不在话下,这就是我们讲理的本钱!我们要求,在掌中枢的位子中,必须要有四川人!大汉四川军政府,各部长官,文人居多。但军政一职,必由川人担任,这才对等。”

“常备军十七镇统治朱庆澜是江苏人,如果军政部长也是外省人,**长也是外省人,置川人于何处。硕权兄,军政部长一职,应当由你担任。”彭光烈说。

“这个职位,虽是行政职务,负责全川军队行政管理,位置中枢,本人确有能力担任。我在中枢,居间调停,不能把四川军权拱手。但**中,全是外省人,必须要有一个四川人。这个位子,在座的各位,都不能去担任那个虚职!可用王佑瑜去。王佑瑜刚从日本回来,还是个教练官,由他去最合适。周骏兄、学皋兄等,在外**官没赶走前,必须执掌本军,这是我们的本钱。彭兄,你准备执掌新成立的一镇兵力,我们才有本钱驱逐外籍高官。那时,各位才能有相应的位子。”

尹昌衡是何等精明之人。推荐自己跃上高位,执掌中枢,但也要照看各位川籍军官的前途。众人才会服他,也才会全力拥戴他。新建立一镇,由川籍军官执掌,众位军官才有升官的机会,而这一镇兵力,实际上是掌在自己的手里。再加上十七镇中下级军官全是四川籍,几乎全部是武备系、速成系的。自己手里有一镇兵力,时机一到,赶走十七镇里的外省籍军官,不用费太大的力,四川,就是四川人的四川了。

“硕权兄,我们一起去找蒲都督,他要不听,当场废了他!”

“不可!我们暂时提出这三条要求。这三条要求,都是为川人计,也不过分。蒲都督虽是一介书生,但不至于不知好歹。朱庆澜,据我观察,不算是一个韬略计谋多深的人物。此人主见不多,只听上司的命令执行。现在由他拿主意,他还得听蒲都督的。军政府是姓蒲的执掌,赵尔丰即使背后支使姓朱的,姓蒲的为己计,也会同意的。去的时候,各位要有准备。”

“带枪去!不听以枪相逼!”

“不止这些。光烈兄可选几十个心腹兄弟,穿便服、带短枪,散布于皇城门附近,听枪声冲入。各标、营做好准备,一旦城内响枪,立即拥入城内,包围皇城(军政府设在成都旧皇城内),立即兵谏,他们敢不应?”

尹昌衡哪里是去提建议,完全是做了兵谏的准备。在那个时候,四川籍的中、下级军官,头脑里还想不到这些。全川籍军官中,当时,也只有尹昌衡才打得出这样的主意,才有这个胆魄!他不上高位,谁还能上高位?

众川籍军官都认为尹昌衡主意不错。第二天,一伙川籍营、团级军官,在尹昌衡的带领下,拥入都督府。这些军官们都挎着指挥刀,腰上别着手枪。先围住了蒲殿俊,找来朱庆澜,提了三条要求:第一,由尹昌衡担任大汉军政府的军政部长。二,**的部长中,必须要有一名川籍军官。三,组建一镇新军,由川人执掌。由尹昌衡主讲,以尹昌衡的三寸不烂之舌,当然处处是为光复计,为川人计,为蒲都督计。蒲殿俊也能品出其中味道。军政府刚宣布成立,这些兵大爷可得罪不得。当场满口答应。当然也就没有出什么乱子。

军政府公布各部长官,尹昌衡宣布为军政部长,王佑瑜(四川人)为**副部长。这两条要求已达到。新成立一镇的事,蒲殿俊以目前经费不足,大汉军政府才开张,到处都要钱为由,要求暂缓。

川籍军官要马上升官,必须新建一镇陆军,才有希望。蒲殿俊是个书生,从日本回四川当了省咨议局的议长,保路运动中,又是保路同志会的会长,但那两个职务都与权术无关,咨议局都是由绅商组成,相当于义务性质。保路同志会的会长,是玩命的活,也不会有人来争的,都与权术无关。蒲被推上高位,一省的主官,封疆大吏,却对权术还不太懂,至于乱世之时,有军才有权的道理也不明白,从一介书生,当一个咨议局的局长,写写文章、发表演说、议论时政,只说不做,还算个人物。可是,执掌一个大省,还是嫩了点,难怪赵尔丰提的《官绅协定》三十条,他也会同意。他当然也不会明白,新成立一镇陆军的意义。其实,当时大清朝庭还没有退位,南方各省独立,但北方各省还没有动静。清王朝的兵力,比南方各省军队强大得多。南方各省还是各自为政。孙中山虽然在南京成立了民国政府,也建立了陆军部,但对各独立省兵力,难以调动。大清朝是否彻底垮台,民国是否能生存下去,都是未知数。如果蒲殿俊是个有政治眼光的人,他一定会优先抓住军权的。四川大汉军政府,手里多一镇陆军,这是本钱!再说,军官们升了官,就会把蒲殿俊当衣食父母,就会全力拥戴他的。可惜,这个道理,他没有参透,才以经费为由,回绝了川籍军官的要求。

川籍军官们找尹昌衡,问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闹吧!尹昌衡带领他们,逼着蒲殿俊、朱庆澜批准增设新军一镇。当时的外省军官方声涛、姜登选出面反对,言语不和,彭光烈拔出手枪,声言要打死他们!在军政府大闹。蒲殿俊见状,先答应下来了。这样一闹,朱庆澜、方声涛、姜登选,不敢来军政府办公。这是好事呀!一个副都督、一个**长,一个军政部副部长。不来才好,四川人说了算,这正是尹昌衡要的结果。

尹昌衡第一步的目的达到。要抓住军权,除了筹建一镇陆军外,还有庞大的地方军队,巡防营。这是军政部长管的事。他必须要把这部分军队抓在手里。但巡防营,虽然编制庞大,但缺额不少,而且良锈不齐,战斗力低下。对于这部分军队,通过整顿,抓在自己的手里,是当前要务。因此,尹昌衡向蒲殿俊提出,军队放假十天,假满后,到校场点兵,他要看一看,驻成都的巡防营,是个什么样子,好对症下药,严加整顿。

当时,由于保路运动兴起,在七月一日,成都出现罢市,军队取消了一切休假,一直到军政府成立。军政府成立后,军政府为了安抚军心,补假十日,以示慰劳。那时,大汉四川军政府建立,同志军中,袍哥是主力。那些袍哥公口,自恃有功,原来还是半秘密状态,现在是公开挂牌了!那段时间,成都大街上穿着各种宽大的“汉服”,有的就是穿上戏装,头戴英雄结的各类人物,在大街上招摇。遇上巡防营放假,兵爷们也在大街上闲逛。兵爷们看不惯这些怪模怪样的“操法”,双方发生多次斗殴,成都府市面上,成天打架斗殴,实在不像话。邵明权这个谋士,向蒲殿俊提建议,赵尔丰调进城的巡防军,下令各回原防,免得在成都城内滋事。蒲殿俊胆小,不敢向赵尔丰提出。他到是采纳了尹昌衡的建议,在十月十八日,校场点兵,发饷一个月,兵收回营。

尹昌衡,没有想到校场点兵,会出这么大的乱子。其实军政府内,也有不同看法,那个写《中国古代名将事略》当武备速成班教材的文人徐子休,也在军政府当谋士。任四川教育总会的会长。他认为,当今时局,兵、宜散不宜聚。聚则生乱,不好处置。也许,这位老先生,对应历史上的相应事件,后果都是生乱!历史如镜,还是不聚为好。但是,大部分人认为巡防营缺额太多,乱象丛生,非整顿不可,点兵的意见占了上风。

赵尔丰等的就是这一天。那时,北洋军正在攻打武汉,汉阳已被攻陷,大清朝复辟有望。赵尔丰已秘密布置,在校场点兵时,趁机生乱,制造兵变,证明军**,他好来收拾残局,就可顺利复辟了。

赵尔丰叫人预先放出谣言,点兵时发“恩饷”三个月。他知道,军政府是不可能这样干的。就凭这一条,就可鼓噪起士兵生乱。

十月十八日上午,军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长姜登选、军政部长尹昌衡到东校场,集合了驻东校场的十三营巡防军。蒲殿俊训话,当场宣布发恩饷一个月。下面马上就鼓噪起来!不是说三个月吗,怎么变成了一个月?兵爷们不服气,在下面吵着一团。蒲殿俊见状,叫尹昌衡去管,巡防营是你管的,点校又是你建议的,你自己去“搁平”吧!

尹昌衡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这是自己的事,还真得自己去办。尹昌衡下来,到各处劝说。什么“国库空虚,军人应当爱国,不要过分要求……”云云。兵大爷们哪里会听这些大道理。仍然大吵大闹,场面不可收拾了。

正在此时,从校场外新涌进一个营的巡防军,一进来就大吵大闹,突然开枪,随即,枪声四起,枪弹已射向检阅台。校场上已混乱得不可收拾了。

蒲殿俊这种书生,哪里见过这种阵势。枪声一响,吓得两腿发软,走不动了。还是由卫兵架着他,到检阅台后面。背着他,上城墙逃跑。朱庆澜、姜登选也趁乱逃跑了。唯有尹昌衡,还在竭力维持。校场内的混乱,已无法制止。他的卫兵马忠拉着他,才走几步。流弹乱飞,马忠推了他一把,马忠腿上就中了一弹。马忠倒地。大叫:“尹部长,快躲开,危险!”突然,尹昌衡的坐马,突然奔来。也合该尹昌衡成事!尹昌衡看见坐骑,异常惊喜,这真是天助我矣!急忙跃上马,他心里已有了主意。到周骏处,用可靠的新军,才能弹压巡防营这帮烂兵。急奔凤凰山,到周俊那里,搬兵去了。

他没有想到,这些乱兵,又冲出了东校场,干什么去了,抢钱!除了巡防营、住城内的一些新军士兵,警察,也加入了乱兵群中,先抢了大清银行,又抢了潘库,即官府的银库。守库房的兵,也加入了抢劫队伍!这真是有财大家发!那些兵爷们,不把那个大汉四川军政府放在眼里,抢了也是白抢!库银是一千二百两装一箱,那些乱兵们一箱一箱的扛走。没抢着库银的兵,去抢盐商,盐商最有钱!抢不着钱的,就去抢商铺,从棉花街、总府街、商业场、大小什字街,成都所有繁华街道的商家、店铺、公馆,背街的当铺,没有什么不抢的,全城枪声、喊叫声、哭声一片,全成都成了兵爷们的发财处。兵爷们称这种抢劫叫“打起发”!在军阀混战中,这种“打起发”,遍行全川。(打起发,是袍哥语言,即白吃、白拿、白抢)

尹昌衡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周骏的那个团,居然也出现了兵士逃亡。可能听时了风声,城内可以“打起发”发财,一些有心计的士兵,私下结帮逃亡。周骏的兵,逃了不少。但尹昌衡要兵,抽了三百人,相当于三个连的兵力,进城平乱。兵力是少了点,总比没有好。途中,将兵分成三队,一队进城守银库、一队进城守军械库。一队由尹昌衡自己带着,没想到,走了不远,那两队兵逃光了。两个队长跑来,自请处分。尹昌衡只有长叹,他明白:“军心已乱,怪不了你们!”兵心已乱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自己带那一队,要是散了,手中无兵,做什么都是白费!他立即下马整顿本队,怕路上生变,与士兵一起步行入城。

尹昌衡一进城,到处起火,枪声、哭嚎声不断。尹昌衡见此乱象,虽然心急如焚,但也无计可施。自己手里只有一百人,而乱军是十几个营。而且,这一百人是否可靠,还难说。这一队人到了陆军小学,立即封闭校门。并向士兵宣布:士兵不准外出,违令者杀。尹昌衡想,先拢住这一百个兵,留在身边,再想想如何平定这个乱局。

想到自己提议的校场点兵,是太猛浪了。造成如此局面,与自己也有甘系!这个局面,他想也想不到。还是太年青,看不透这个纷纭复杂的局势。徐子休老先生的“目前兵宜散不宜聚”看来是有先明之见的。但是现在,是如何平乱的问题!重庆蜀军政府,认为成都大汉军政府不合法,理由就是《官绅协定》,还是在赵尔丰的羽翼下,也就是在大清朝的控制下,重庆蜀军,扬言要攻打成都。有人说,四川军阀混战,是娘胎里带来的。民国始建,就是一省两政,一出娘胎就喊打!这重庆、成都,不打出一个高下来,是收不了手的,看来,确有其事。

城外的同志军中,也不安稳,其中有“革命党”掌握的武装,重庆军到的时候,他们就会加入的。如果这样乱下去,重庆蜀军趁乱攻入,大汉四川军政府完了!第十七镇陆军的军心已散,巡防营抢劫后,一哄而散!重庆蜀军政府是“革命党”,自己不是革命党,今后四川的事,就不关自己什么事了!多年的努力,将付之东流水!想到这里,尹昌衡不觉黯然落泪!手里无兵,难有作为!长叹数声,几杯酒下肚,昏昏欲睡。他哪里能睡得着,脑子里如翻江倒海一样。

正在这时,杨肇锡、孙兆鸾来陆军小学找他。这两人都是他熟习之人,而且关系相当深。原来,成都兵乱,军中的同盟会员们,认为正是夺权的时机。咨议局一干士绅掌握政府各部门,那些人,是属于立宪党那一派,是拥清立宪之人,所以,他们能接受《官绅协定三十条》就不用奇怪了。那些人当然不算“革命党”!同盟会的人,更不愿意川政落入这些人之手。杨肇锡,是钟颖带的驻藏军的管带,同盟会员。宋学皋、彭光烈、龙光这几个陆军管带也是同盟会员,加上同是同盟会员的巡防营管带乔德澍、张达三等。找到非同盟会员的周道刚、孙兆鸾等二十几个军官,在成华公署开会,表面目的当然是平乱。但是会由同盟会员主持,同盟会员的目的当然是夺权。

“那个都督、副都督是遇危逃跑,怕死!不能临危主事!造成省城如此乱象,这种人,不要也罢!我们另选一个能主事的人来平乱!”彭光烈快人快语,一下子就切入要害。

“那个姓蒲的,没用!姓朱的,文人焉能统军?川政在这两人手里,不乱才怪!”陆军军官对姓蒲的,没有好感,反正没有给他们什么好处。姓朱的虽然是长官,又是外省人,但姓朱的无作为,更谈不上有感情。陆军军官们一致同意,把这两个人,废了!

下面就是推举一个人出来当都督。在座的只有周道刚职务最高,是标统,即团长。其它的都是管带、队官,即营、连长们。但周道刚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只有尹昌衡,现处军政部长高位,有胆量、在计谋、在军官中有威望、又有号召力,他当都督最适当。同盟会员中的杨肇庆、宋学皋、彭光烈、龙光等,本来与尹昌衡关系较深,也一起谈过“反清建民”之类的事,尹昌衡也有同感,只是火候未到,没有正式履行加入同盟会的手续,如把尹拉进同盟会,不会是什么难事。几个同盟会的军官耳语一阵后,表示同意,推尹昌衡出来主事。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