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713章 李国纶宁死不亡小说:谁动了他的故事 作者:杨昌牛 更新时间:2021/7/29 14:24:26 腾越城随即陷落,但战斗并未停止,仍在继续。 乌索寨,离腾越厅城115里,有宁西大将军柳映仓,又名铁三,领兵1000多人驻守。 两人合兵一处,也就3000人,但就是这3000人,又坚持了2年多。 李国纶退到寨中,在前面河岸上、后面山头上,都扼要增添营碉,部署死守。 此外,还联络边地彝人,与之结盟,壮大势力,以待清军从腾越撤兵后,就大举出击反攻。 当然,岑毓英也不会这么傻撤兵,而是急檄署理腾越镇总兵与作联魁大军前来进攻,一定要拿下乌索寨。 但是,激战10多次,清军被歼1000多人,都不能取胜。 到第二年1874春天,岑毓英加派记名提督蒋宗汉、和耀曾、都司丁槐等部将,各自率部赶来,合力攻打乌索寨。 其中,这记名提督蒋宗汉,十分骁勇,绰号蒋卖命。 他一马当先,立即部署开攻,一攻就夺了李国纶营垒6~7座,直接上了乌索寨的后山。 李国纶一看,这还得了,立刻反抢山头,也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回军全都冲入蒋宗汉军中,全力横扫,将他杀得个偃旗曳戈,反身逃命去了。 蒋宗汉部溃退,其本人差一步就被生擒了。 但这蒋宗汉部只是一路,其他三路:和耀曾、徐联魁、丁槐,却继续推进—— 记名总兵和耀曾,世袭云骑尉,身长2米多,纳西族人,现职虽不高,但曾是参将、杨玉科的顶头上司,战场老将了。 这3路清军在前面河岸上强攻硬推,枪炮齐下,连续20多天,接近了回军壕边。 李国纶官兵,只不过2000人,再战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清军因一再增援,双方实力差距进一步加大,最后乌索寨还是被敌人给合围了。 岑毓英早已悬下重赏,勒了期限,要一定拿下乌索寨的。 因此,近万清军四面环攻,枪炮隆隆,日夜不停22天。 清兵已进迫濠边,也在掏地道,准备爆破寨墙。 5月中,天四初八夜,地雷启爆,轰倒围墙多处,清军涌入,乌索寨是再也坚持不住了。 李国纶、柳铁三率领将士冲出重围,奔上了寨后8里的云峰山。 乌索寨,被清军攻取。 云峰山,地势险要,岩石矗立,天然险峻,宜守不宜攻,但却是个无水绝地。 清军乘胜合围,后路士兵由鸟道攀附绝壁上了云峰山,断了汲水道。 山上缺水,且粮罄弹绝,也不能再守了。 李国纶、柳铁三等人,趁夜从山坡岩石上滚下,突围出走。 清军追来,柳铁三勇悍绝伦,主动断后反击,战至力竭被执。 柳铁三,迅速被押解到腾越凌迟处死,壮烈牺牲。 马扁四、何启洪等战将,此际也都英勇战死了。 跟从李国纶走脱重围的战士,仅剩下30多人,躲到了滇缅边界。 此前,缅英当局就曾向封疆大吏李国纶多次表示,只要他进入下缅甸,即可获得文台避难权。 境外即上缅甸,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横断山脉,兵家更熟悉的野人山,不少都是中英未勘界,来往都自如。 过了上缅甸,才是下缅甸。 这些地方,都被后世弟子们踏了个遍,因不懂热带雨林习性也上演过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但再悲也没到师傅这份上。 从云峰山突围出来后,也有下属劝李国纶避走缅甸。 说,“回军已经势尽路穷,我们得过境缅甸去。” 大司空李国纶,对此颇为鄙夷,大声激昂道:“托庇异国,志士所羞,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就是不肯去,宁愿藏身蓬蒿,也不愿跨越国境半步。 从这点看,大司空甚至比天王还伟大—— 天王养尊处优,只是拒绝了上门而来的大英特使额尔金,而大司空穷途末路,已败到了边境都不出。 但这在军事上,无疑也与天王同出一辙,为后世弟子们所借鉴摒弃。 他实际潜藏在,黑山门村,虽然已经病倒了,但仍在图谋再举。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不幸为敌侦知。 卑鄙下流的岑毓英,依然用悲污的重金买凶法,把不屈的英雄李国纶刺死在床上。 大理平南国,坚持了16年,李国纶腾越边防军,犹自奋战2年,到1874年6月才彻底失败。 因此,杜文秀滇西回军历史,共计18年,最后2年是由腾越守将、大司空李国纶续写的。 本来,东征的1867年,他要坚决从征,被杜文秀说服才留守边防。 有论赞李国纶,仁信智勇严,兼而有之,核其生平,实为确论。 玺纲大师说他,守腾越城5载,大小经百余战,退守乌索寨后,境愈穷,志愈盛。 最后潜伏草莽,不肯托庇异国,一息尚存,仍图再举,其忠贞亮节,足以彪炳青史。 死后,缅英军才开始北进,图谋云南。 杜文秀、柳映仓、李国纶三人,都战死了,但还得补充与三人有关的一件外事,以证烈士千秋名节, 就是所谓的,杜文秀派使刘道衡出使大英—— 所谓的刘道衡使团,一行8人,即正使刘道衡称哈桑亲王、副使优素福、译员伊布拉木汗及5个随从,于1872年4月25日离开印度加尔各答赴伦敦。 次日26日,英印政府发文,先到了英国印度事务部大臣阿吉尔公爵手里,他并不满意英缅、英印俩政府对刘道衡使团的判断。 使团最重要的文件,就是所谓杜文秀《上英皇表》,成文于辛未年十月,1871年 11月13日以后,首尾如下—— “中华**兵马大**,臣杜文秀,谨表呈大英国皇上陛下,俯请圣安…… “遣发飞龙之师,愿效前驱,襄成逐鹿之志。 “大业告成,苍生攸赖,请受一廛而为氓,敢希三公以酬报! “机不可失,时不再得,祈速睿裁,谨表以闻。” 可见,是向大英请求出兵、派员之事,但被大英回绝。 有讨论或互赠礼品之事,大英表示礼品意义各有不同,使团敬呈的礼品——4箱大理石,实在不能收。 刘道衡表示,大理石很笨重,难以带回,希望寄存英国,日后处理。 英方同意,将礼品4箱大理石,在不附带任何文台意义条件下,留交印度事务部所属博物馆保存。 刘道衡收到了大英正式复文,表示打算尽快返回,希望取道法国、土耳其返回。 使团的活动,至此告一段落,就等着英方安排回程了。 这是个,关系到杜文秀大节的热点问题,学派争论激烈,在下只为写小说,不能撇下如下2点: 1、刘道衡上书杜文秀的《上杜公书》,杜秀才只批示称赞了几句文彩,没有采纳他的献策,谋求平南国英缅专使的企图落了空。 2、此后刘道衡到了腾越乌索寨,找“义父”柳映苍继续主谋。 1871年9月,刘参加了柳映苍派赴缅甸的通商使团,谈判内容为:两地修建八莫到乌索的公路通商,团长为柳映苍的岳父马似龙,刘道衡团员。 谈判未果,马似龙于1872年1月26日离开八莫,返回了腾越乌索寨。 但团员刘道衡未返回,还组了个8人团,在仰光停留了约一个月,全改用阿拉伯文称谓,团长刘道衡称哈桑亲王,手中并无杜文秀的任何任命书及关防印信,英方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杜文秀本人,16年中一直只当他的兵马大**,数度拒绝称王,实在没想到手下却跑出了个亲王来,真是枉中了秀才呀! 好吧,云南回军就写到这。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