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九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五)小说:三国之楚鼎 作者:温风 更新时间:2019/5/18 8:25:39 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更讲究登门拜访和待客的礼仪,你去别人家做客,怎么也不能空手吧?林宁买了一些适合老年人吃的酥软点心,还把许家堡给的一套能工巧匠打造的鱼鳞甲转手当礼物送了出去。 恰巧,太史慈从城外打猎回来,肩上扛着一只肥硕的狍子。这个和江东小霸王孙策不打不相识的悍将长相柔和,看不出有什么戾气,但手指骨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习武留下的痕迹。太史慈把狍子放下,先问候了母亲,然后对一圈人从容不迫道:“诸位何事到我家中?” 林宁看他这样子,估计来拉拢太史兄的人不少,心说太史慈也是有文化的一类,比许褚难忽悠,得想想办法。 “足下便是东莱太史子义?” “正是,先生是……” “某家林宁,字如靖,渔阳太守,听闻太史子义忠孝两全,特来相会。” 太史慈愣了一下道:“原来是林郡守,屈尊贱地,慈真是受宠若惊。” 林宁瞥了一眼太史慈的母亲,笑道:“老夫人在侧,不敢高语,子义可否移步一叙?” 于是太史慈向母亲告了个罪,随林宁等人到了屋外,一开口就表明自己的态度:“父母在不远游,慈家中老母多病,不敢擅离,若太守大人是想慈出仕,只能失望而归了。”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子义难道就想做个安乐翁吗?”林宁直接把太史慈的遗世之言套过来了,见戏志才给自己使眼色才醒悟自己说漏嘴,天下虽乱,黄巾起义不成气候,重新安定也不远,但话说出去了也收不回,索性背手而立,静待对方回答。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真是说到太史慈心坎儿里了! 戏志才及时开口:“壮士事母至孝,我等感之慨之,然而壮士知母恩,亦知国恩乎?胡族寇边,边民苦之久矣,我主林渔阳立誓保境安民,壮士纷纷来投,太史子义可有意乎?”一指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如山如松的许褚,“此乃谯县许家堡壮士许褚许仲康,武艺卓群,子义可与之切磋一二。” 但凡习武之人都有一股傲气,不像文人写文章各有品味,难分高下,武人谁高谁低手底下走一遍就看出来了。许褚的外表太扎眼了,太史慈心痒难耐,冲许褚抱抱拳:“既如此,慈与县令有故,可借演武场一用,愿与许兄弟以武会友。” 许褚得了戏志才暗示,又见林宁微笑不言,抱拳还礼:“求之不得!” 太史慈箭法精绝,使的兵器有两种,一是大刀,二是双手短戟,和锦帆贼甘宁一样,以后者为主。一行人到了演武场,太史慈手持短戟,对对面握着鬼头刀的许褚说:“点到即止,如何?” “可。” 话音未落,太史慈就冲了出去,林宁和卢三、戏志才在场外观战。太史慈弓马娴熟,和许褚一样都是马上大将,在地上实力都有所削弱,不过这种高手之间的对决,有马没马都一样精彩。《三国演义》的顶级武将可以分为超一流、一流,林宁认为像吕布、赵云、典韦、许褚、马超、关羽、张飞都是超一流,太史慈、甘宁、徐晃这样的算一流,也可以算准超一流。超一流和一流之间有差距,但交手没有数百回合是分不出胜负的,就像现在,太史慈一对短戟舞得密不透风,留下一道道残影,许褚愣是从残影中找到真实的短戟,一一挡住,这份眼力,不服不行,反正林宁是做不到,现代人的视力都下降得厉害。 太史慈把从师父那里学来的九九八十一路戟法使了出来,只见漫天梨花绽开,将许褚和自己一起笼罩。渐渐的,林宁就看不清两人的身影了,只能听到似乎永无止息地爆响。他不禁担心:虎痴虽强,但毕竟是马上大将,倒是太史慈和孙策对战的时候从马上打到地上,估计步马皆宜,许褚不会吃亏吧? 正想着,便听到一声几乎震破耳膜地铿锵巨响,演武场上的两人分开,许褚喘着气,鬼头刀拄地,太史慈也一样,汗水一滴滴落到地上,握着短戟的手不住颤抖。一缕青丝从太史慈眼前划过,他却无法得意,因为他胸口的粗布衣裳被开了一道口子,看得出来许褚是手下留情了,不然一刀下去,不把人砍成两半,也是一个肠破肚烂的结局。 后来许褚悄悄地对林宁说:“太史慈武艺娴熟,我是冒着险才能在一百招之内击败他,不然两百招都拿不下。” 多喘了两口气,太史慈收了双手短戟,跳下演武场,对许褚佩服得五体投地:“许兄弟猛虎也,慈甘拜下风。” 林宁道:“仲康之勇,比之虓虎不遑多让,如虎而痴,当号虎痴。” 许褚站在原地发愣,被戏志才在背后拍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扑在林宁脚下:“褚多谢主公赐号!” 林宁扶起许褚,转向太史慈,还是把民族大义当作大旗:“子义,边民苦胡,宁欲重演蒙恬、卫霍故事,却胡人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子义有意与我携手乎?” 太史慈沉吟道:“林使君,实非慈推脱,慈母在堂,不敢远离,不过大人盛情难却,慈愿等母亲百年之后,必去渔阳投靠大人。” 林宁深知见人不收过期作废的道理,这次如果错过估计就便宜孙策了,遂道:“子义何出此言?子义孝心可嘉,我林宁也不是冷血之辈,自当成全,不过国事不可耽搁,若子义同意,可以接老母到渔阳奉养,绝不会让老夫人受一点委屈。” 太史慈被许褚的武艺折服,对林宁邀请他为大汉朝守边的建议也是心动,唯一牵挂的只有老母亲。听林宁这么说,有意追随的太史慈单膝跪地,大礼参拜:“使君志度恢宏,慈心悦诚服,身无二物,唯有一腔热血和一片犬马愚忠,如蒙不弃,慈请使君任意驱驰。” …… 渔阳郡,郡治渔阳城。 刘焉说到做到,武涉等人刚刚抵达渔阳,汉廷的宣旨使者就到了,不过因为林宁不在,圣旨不能代接,使者只能一直住在城中不走。好在武涉八面玲珑,让人好吃好喝招待天使,不时还送钱送美人,在天使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原渔阳太守没等到林宁上任就离开了,武涉代林宁开衙办公。与林宁想的一样,武涉也觉得军队人数太多,等王离、波才带着数万人回到渔阳,他终于决定大裁军。 目前,渔阳有楚军本部两万,黄巾降兵八万,武涉大笔一挥,黄巾降兵只留一千,剩下的全部解散务农。楚军本部则分为四部,一部五千人,由龙且、章邯分别执掌,轮流服役。立足渔阳不久,乌桓人来打草谷,还没到严冬腊月,乌桓人没被逼到不打劫就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打草谷的兵力和声势不大,被楚军轻易击退。 武涉自领渔阳郡丞,仅次于太守,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市长,一位慕名来投奔的文士田畴被任命为渔阳郡长史,负责军政事务,龙且领长史府下的司马,负责具体军事指挥。在渔阳没呆两天,武涉就搞明白了周边情况,辽西现在是都亭侯、中郎将公孙瓒的地盘,这位老大正和游牧民族打得不可开交,因为作战勇猛,多次取得胜利,不仅威震塞外,在整个大汉朝都有良好的声望。由于汉室还没有衰落到威信尽失的地步,幽州刺史刘焉仍控制着幽州大部,公孙瓒对刘刺史的命令也不敢违逆,表面上**得一塌糊涂。 目前渔阳郡最大的困难是钱粮不足,所以要进行休养生息,鼓励生育和采取屯田措施,此外便是人才稀缺。楚军向来不缺猛将,缺的是文人,武涉算来算去,光一个田畴投奔可不够,各县都不是自己人,郡守府也有许多政务没有足够的人手处理。无奈之下,武涉请田畴这个本地人推荐人才:“子泰,幽州人杰地灵,难道没有一二贤俊愿意出仕吗?” 田畴倒也实诚:“在来渔阳之前,畴有一好友名田豫,字国让,畴劝他一起来投,奈何国让认为公孙伯圭世之英雄,所以去了辽西投奔。大人,实不相瞒,幽州地处幽燕,文风不盛,天下人才出颍川,若能去颍川一趟,或许大有收获。” 武涉苦笑,去颍川?千里迢迢不说,渔阳大事小事还没走上轨道,哪能轻易离开?不过田畴的话提醒他了,既然幽州地处北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幽州没有文教的种子,那就自己培养,建立一个人才储备的源头,而且培养的人才都是自家班底,绝对可靠。但天下未乱,开书院未免过于惊世骇俗,师生的名分是大杀器,一旦被汉廷定义为“谋逆”,可是要掉一堆脑袋的。 想了又想,武涉突然想到当年和林宁在项羽麾下的几番谈话,灵光一闪,心说可以曲线救国,不开书院,开一个善堂,行善积德,也是为官者要做的,借着善堂的名义培养班底。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