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三国之楚鼎>第十二章 奠基(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二章 奠基(一)

小说:三国之楚鼎 作者:温风 更新时间:2019/5/24 9:46:32

中平元年的秋天,或者说渔阳郡的秋天,来得分外冷冽。

此时黄巾军在整个大汉境内掀起的狂澜正一点点平复,汉军屡战屡胜,张角控制的大片领土被压缩,加之本身的健康问题,黄巾起义失败的苗头开始显露。许定从谯县千里迢迢赶来了渔阳,还带着一批家族子弟,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家严家慈叮嘱我等杀贼报国,正当其时。”林宁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先是大裁军,只留八千常备军,分为六千步兵、两千骑兵,以楚军旧部为主,保证战斗力不下滑。为了实现承诺,林宁让麴义挑选青壮成立“先登死士”,定额八百人;其后,设立各种职位,并把招揽的人才安插到适合的岗位上,后世普遍认为这一次创制奠定了大楚帝国的基本体系。

颁布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混合实行,渔阳百姓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不论男女,每周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参加军事训练,战时接受征召。等教育普及之后,当兵成了一种荣誉,将取消义务兵役制,改为志愿兵役制……

设立“兵政省”,相当于国防部,主管军费兵事,分管一部分后勤,长官为兵曹,由武涉出任,兼任渔阳长史、军师……

设立“御政院”,相当于检察院,负责普及律法知识、复核刑狱案件,也可以监督官员,权力极大,长官为御政使,由戏志才出任,兼任渔阳郡丞、军师祭酒……

设立“户政省”,相当于财政部,管理钱粮,分管一部分后勤,长官为户曹,由田丰出任……

设立“刑政院”,相当于公安局,负责一线执法,分管一部分司法,长官为刑政使,由林宁兼任……

设立“提刑院”,相当于法院,负责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但无执法权,刑事案件必须由刑政使提请、按察使批准才能开庭,长官为提刑使,由最近慕名而来的一位读书人丁启出任……

设立“工政省”,相当于工业部,负责器械制造,长官为工曹,由田畴出任……

设立“礼政省”,相当于外交部,长官为礼曹,由董昭出任……

设立“吏政省”,相当于人事部,长官为吏曹,由陈宫出任……

设立“农政省”,相当于农业部,长官为农政令,由沮授出任……

设立“中书省”,负责文书、档案管理,起草檄文、政令都由中书省管理,中书省这个名字是晋朝以后才有的,林宁直接拿来用了,显然,此中书省非彼中书省,权力很小,长官为主簿,由崔琰出任……

设立“司律省”,相当于司法部,下辖监察署,负责监督官员,与御政院互相制约,长官为总管,由崔琰兼任……

建立“渔阳高校”,相当于**党校,不敢叫渔阳书院,那样和颍川书院太像了,怕被有心人联系起来,校长由林宁兼任……

八千楚军编成不满编的“渔阳师”,先登死士独立成军,任命龙且为渔阳都督,兼任渔阳司马,负责具体指挥,也就是直接统兵的大将,太史慈、波才为副将……

建立“**军事学院”,下辖陆军、海军两个大的分院,院长由章邯出任……

设立“军法局”,相当于宪兵机构,长官为**法官,由文丑出任……

设立“特种局”,相当于特种兵机构,长官为局长,由颜良出任……

设立“工兵局”,相当于工程兵机构,长官为局长,由章平出任……

设立“文艺局”,相当于文艺兵机构,长官为局长,由许定出任……

设立“训导局”,相当于练兵机构,长官为局长,由麴义出任……

设立“教导局”,相当于宣传机构,兼顾政委的职责,长官为总教导官,由管亥出任……

设立“辅兵局”,相当于武装部,负责管理辅兵和预备役,长官为局长,由王离出任……

设立“后勤局”,相当于总后勤部,下辖医疗署、兵械署、粮秣署等机构,长官为后勤**,由蒲亮兼任……

设立“**”,纯粹的参谋机构,执行和贯彻最高统帅的意志,林宁集团高层都在**挂职,长官为参谋长,由许定兼任……

建立“亲兵营”,四百人左右,由林宁直接指挥,相当于林宁权力的最后一道屏障,地位特殊,长官为营将,由许褚出任,卢三作为副将……

此外还有岐黄省(医疗、卫生)、文教省(教育)、市易省(市场监督管理)、商政省(商务)、大匠省(科技研发,分为国防、民生)、华夷省(民族管理)、百家省(宗教管理)、水利省(水利)、直道省(交通)等机构,有的职位空缺,有的由林宁兼任。多数部门并不对外公开,渔阳高校和**军事学院也是打着开善堂的幌子,毕竟林宁不敢轻易试探大汉朝廷的底线,其中最神秘的两个部门是“锦衣卫”和“泉台”,前者是他套用了明朝锦衣卫的名字,属于文官系统管理的情报机构,后者是军方的情报机构,都直接对林宁负责。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泉台长官为台长,由林宁兼任,武涉、戏志才分管锦衣卫,蒲亮分管泉台。

为免部门太多,号令无法统一,乃至扯皮推诿,林宁规定行政部门全部归到郡守府麾下,受郡守府节制;纯粹的军事部门则由武将管理,一级压一级,直接对林宁负责,这点理所当然,没人反对。林宁随即又规定,等以后他做了刺史,各郡、各县仍要设立类似机构,去掉那些必须由**直辖的部门,比如兵政省,则州级为“府”,郡级为“厅”,县级为“课”。县之下也不能胡乱丢给宗族自治,比如县下面还有两级架构:镇、村,镇级设“亭”,相当于派出所,保证政令能从上边一直贯彻到最底层。虽然古代尤其是东汉末年的宗族、门阀势力十分强大,皇权不下乡成为常态,但林宁相信人类总是在进步,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宗族再强经历了五胡乱华也衰落了,隋朝推行科举制不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垄断?老杨家的人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

为了方便指挥军队,也是把人类文明几千年来摸索出来的成果在此刻绽放,林宁创立了军衔和新的军事编制。军衔从高到底分为上校(暂时设到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军衔和职务挂钩,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军衔高于自己的长官,士官比较特殊,属于教官,晋衔可以跳过;军事编制则是:十五万人为一军团(战时设立),设军团长、五万人为一军(战时设立),设军长、一万五千人为一师(常规最高编制),设师长、六千人为一旅(不常设,一般单独设立),设旅长、两千人为一团,设团长、五百人为一营,设营长、一百人为一曲,设曲长、三十人为一果,设果长、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三人为一伍,设伍长。

军衔和改革后的军事编制结合,使得楚军从上到下联系紧密,只要磨合完毕,将如臂使指。哪怕主将被杀,各个作战单位也能在长官的带领下继续作战。经过一番商榷,龙且被授予上校军衔,章邯、蒲亮、许褚被授予中校军衔,章平、王离、卢三、管亥、波才、许定、颜良、文丑、麴义、太史慈皆被授予少校军衔。

这边刚把一切理顺,幽州刺史刘焉的书信就到了,称黄巾复来,幽州南部地界多受袭扰,请渔阳郡出兵剿贼。林宁算了算,张角还有几个月才病死,黄巾军正是势大的时候,现在他的功劳当一个渔阳太守还行,没有刘焉帮忙能当个县令就算烧高香了。所以窥伺幽州刺史的位置一是要有足够的功劳,二是必须刘焉在朝中帮自己说话。归根结底,刘焉既然来信,林宁不能推脱,家里有武涉、龙且守着他放心,正好还有一些牛人没发掘,便决定亲自带兵南下。

戏志才历史上是病死的,属于英年早逝,身体应该不是很好,现在林宁专门雇了一个大夫给他调养身体,军旅颠簸,林宁不打算把这个“鬼神之谋”的首席军师带上,要是落得和郭嘉一样的下场他非吐血不可。思来想去,发现崔琰和田丰最合适,崔琰乃冀州名士,交游甚广,认识的人纵然在历史上没留下名号,也是难得的人才;田丰足智多谋,更是刚正不阿,林宁就算犯了错也不怕,因为田丰绝对会指着他的鼻子指出来。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明白这个人是宁折不弯的诤臣,说的话还是要听的。

接下来选武将,许褚、麴义是要带的,一个统领林宁的亲兵营,一个是独立成军的先登死士的指挥官,再加一个大将章邯,此外还有波才、管亥,身为前黄巾军将领,带上他们可以起到不战而胜的作用,林宁想着决定带波才一个,波才在黄巾军中的威望比管亥大得多——还有一点,管亥、章平护送卢植去了雒阳,尚未回来。随后,林宁任命田丰为临时军师(军师地位比较高,不能乱封),崔琰为临时行军主簿,挑选楚军旧部三千人,皆为步兵,由章邯任临时统帅,授予临时上校军衔,波才任副将,授予临时中校军衔,反正都是楚军老兵,林宁一句话就可以把波才的指挥权摘掉——后来这种临时职务、临时军衔被当作传统保留下来,随时用随时扒。

之所以只选步兵,一是渔阳郡靠着乌桓人的地盘,乌桓骑兵南下的话,没有骑兵就只能依托城墙,那城外的大片地域等于丢给乌桓人糟蹋,所以要保留机动兵种和乌桓骑兵作战;二是黄巾军以步兵为主,也没有多少骑兵,楚军精锐,有没有骑兵不影响大局。

4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