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抗战之铁血特工>第四十章.死神的镰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十章.死神的镰刀

小说:抗战之铁血特工 作者:卡尔加里小虎 更新时间:2019/12/21 11:10:14

1.

张思然就在底楼寻找战利品,他与一名拿着莫幸纳甘步枪的步兵班战士同时盯上了一个被打死的德军士兵,那名士兵毫不客气跑到前面去把德军士兵尸体上的**沙拿走了,换下了自己的步枪,他认为张思然挎着**沙,不可能跟他争这个,恰恰他错了,张思然就是想要这支**沙,他想给加莉娜用。

不过既然那名士兵先拿走了,他也不打算去争,也许这支**沙在残酷的巷战和室内近战中能救那名士兵的命呢。好歹那名士兵没有把尸体上弹鼓袋也收走,总算给他留了一个满弹鼓。

吃过换防步兵班带来的黑列巴后,幸存的几名步兵排的战士就加入了这个步兵班,昨天晚上担惊受怕一整夜,他们就在2楼找个角落躺下来睡一会儿,加莉娜少尉和张思然这个狙击小组和另外一个狙击小组就打算撤回去,到后方去休息一会儿,再执行新的任务,当然所谓的后方,就是50米外的那栋楼。

两人从底楼那个破洞那里钻出去,一溜小跑外搭再弹坑里躲了一下,顺利回到前天夜里睡觉的拖拉机厂的厂房二楼小库房,加莉娜少尉一躺上里面角落自己铺了棉纱和雨披的铺位就睡着了,有张思然在房间里,她总是能安然入睡,昨天夜里可不一样,德国鬼子没多久摸上来一次,而张思然也下去了三次,她根本没有怎么合眼。

张思然也在门后自己的铺位上躺下了,他也需要补充一下睡眠。

他一下子就放松进入深度睡眠,不过两个小时后他就醒了,这样睡上一会就感觉神清气爽。他先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四肢,然后找到地方洗漱了一下,依旧靠着墙壁坐在铺位上。

他把就放在旁边的PPSh41**沙冲锋枪拿起来细细端详,这种冲锋枪他在梁赞空降兵学院就用过,对于它的精准度、大容量弹鼓、高初速高射速赞不绝口。

做为一个苏联红军**谋部情报总局的情报军官(更准确的说他是一个他斯佩特纳兹军官,也就是特殊任务军官),他对PPSh41**沙冲锋枪也算是了如指掌,他靠性能不如PPSh41**沙冲锋枪的PPD34**德冲锋枪,都拿到了最近两年的梁赞空降兵学院的冲锋枪战斗射击的冠军,他能在行进间射击50米距离上的10个目标,确保每个靶子命中至少两发子弹,如果用**沙,他相信自己能用时更短,命中数更高。

**沙射击精度很高的一个原因还因为它的枪管和枪膛内侧都进行了镀铬处理。这种处理使得枪管的耐磨性增加,同时可以有效的防锈,它很好的提高了**沙的使用寿命和射击精度,也降低了保养的难度。

当然这种作法在别国看来是非常奢侈的,但苏联哈萨克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铬矿储备是世界第一,用得起。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枪管护管的前端超出枪口并稍微向下倾斜,具有防止枪口上跳和制退的作用。机匣,枪管护管(或者叫散热筒,开着很多长方形口子,实际上起不了多少散热效果)都用厚钢板冲压制成,具有容易加工和成本低的优点。

枪的保险机构是通过拉机柄上的保险销及弹簧,除了随拉机柄在护管的机柄槽内前后运动外,在枪机处于最前方位置和后方的挂机位置时,机柄槽的上方都开有缺口,此时可将保险销往里推,从而卡在护管缺口内,限制了枪机的运动,起到了“保险”的作用。

扳机护圈非常大,很多人第一眼看见扳机护圈里面似乎有两个扳机,实际上后面的才是扳机,前面那个是快慢机,往前推是连发射击,往后扳就成了单发射击。

本来**沙的射击精度是非常高的,苏联在1941年12月对几款冲锋枪进行了精度测试,测量PPD—40、PPSh—41、KP—31、BMP—34、MP—18或MP—28、SIGMKMS在100米距离上单发和连发的全部弹着点散布半径(R100)、半数最精准弹着点散布半径(R50)以及子弹散布中心与瞄准点的相对位置。一般人认为芬兰的索米冲锋枪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它的精度。在测试中发现也确实如此,索米冲锋枪即使是全自动射击,其散布依然很小,弹着点很密集,但根据苏联的测试,索米的精度和PPSh—41比并没有好特别多,而且同一测试中芬兰购买的瑞士SIGMKMS冲锋枪精度最高,其次就是索米和PPSh—41。

**沙的优点和缺点主要集中在弹鼓上面,担心磕磕碰碰和弹簧片失去弹力导致供弹故障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不利于握持射击,手臂较短的红军战士在进行抵近射击(腰际夹持射击)时,如果有厚厚的石棉手套或者普通手套,可以用左手握持着弹鼓前面散热管,因为这时候左手是从上面抓住散热管的,弹鼓不会影响左手,这种是第一种握法,也是最为少见的。

但是举枪正常瞄准射击的时候,手臂短的战士再想抓着弹鼓前面的散热筒就难了,因为硕大的弹鼓会硌着左手小臂,所以这种时候很多红军战士采取第二种握法—左手托着弹鼓下侧或者抓住弹鼓,好处是可以分担着5.44公斤的全枪重,坏处就是这样握持弹鼓并不牢靠,对于控制枪身提高连发射击精度不利。

有的手臂较短的战士就选择第三种握法,即将左手握在扳机护圈前面与弹匣(弹鼓)卡榫之间的地方,这种握法不用担心第一种方法那样烫伤左手,也不怕握不紧枪身,有点类似于握住Stg—44前护木的感觉,但是缺点就是重达1.81公斤的弹鼓在左手前面,不利于掌握全枪的重心,Stg—44突击步枪这样握持射击没有问题,是因为弹匣和全枪重心在两手之间。

不过张思然采取的是比较折中的握法,就是左手握住弹鼓前面那里,如果戴着手套还是不算很烫的,但是枪管打红了另当别论,只能抓弹鼓了。

至于这弹匣与弹鼓之争,梁赞空降兵学院当时的枪械教官说得好:近战巷战就用弹鼓,一鼓作气打倒敌人,野战阵地战就用弹匣,想换弹匣的时候,脑袋一缩,身子一蹲,轻轻松松就把弹匣换上了。至于担心弹鼓里面的弹簧片失效,那就用质量好的弹簧片和不要把子弹装得太满。随时注意检查,谨防磕磕碰碰,战斗的时候自然不会出漏子。

2.

张思然拿起一个弹鼓看,这时候他才发现,弹鼓的背面有一个用机器刻上去的“68”字样,他好奇的打开那个满弹鼓,一五一十的数起来,果然弹鼓里面是68发子弹,此时他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他这支**沙,是德军军械部门专门在缴获的**沙中间,挑出质量最好枪况最好的用来做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无论是命中精度,还是维修保养,制造工时,都远远强于MP—40冲锋枪,唯一让人担忧的就是这弹鼓的质量,害怕到时候出现供弹问题,由于大量缴获的**沙要提供给德军士兵使用,因为德军士兵对获得这种枪的呼声一直很高,最后他们采取的一个办法就是,既然担心弹鼓里面的弹簧片,那就找德国质量最好的弹簧片用在弹鼓上,所以德军军械部门,就向国内的生产商订购了一批用质量很好的弹簧片改装的弹鼓,发给一线的士兵进行试用,所以产量很低,张思然手上这三个弹鼓都是用这种德国特制弹簧片改装过的,真正大规模发下去的**沙弹鼓恰恰没有这种弹簧片,据说实验用的这种弹鼓总共也不过100个,随着战损也就留下来了就三个,这还是因为这三个弹鼓被带到了中国才保留下来的,无论是收藏家还是枪械发烧友都不知道二战期间德军军械部门还改装过这极少数量的弹鼓。

德军军械部门除了换质量好的德国弹簧片外,另外的一招就是降低装弹量,直接在弹鼓后面刻上68这个数字提醒装弹时不要超过这个数字。

虽然没有说明书,但是张思然能想象得到这三个弹鼓上面的68是什么意思,所以他马上打开三个弹鼓都检查了一遍,把每个弹鼓都刚好装成68发这个数字。

现在张思然有三个68发的满弹鼓,204发子弹,3个35发的弹匣,子弹70发,早上下去夹击德军的时候,他打掉了一些子弹,两个8发手枪弹匣倒是满的。

按照苏军的条令,使用弹鼓的时候,冲锋枪手每人携带4个弹鼓,3个弹鼓袋外加枪上一个,但战斗中很少有人肯这样做,因为左右两边各背上一个弹鼓袋后,第三个放在哪里?所以更多的士兵选择在腰带上挂一个三联弹匣袋。

张思然看着这支**沙的枪号—1611816333,用手指**刻着枪号的凹痕,似乎这支冲锋枪与他建立起某种神秘的联系似的,接下来的几年,这支德军精心挑选出来的**沙从来没有卡过壳,没有出过任何故障,在他需要的时候,就像死神的镰刀一样收割着日本鬼子的生命,从不让他失望!

1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