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二一章 邂逅小说:嫡疑 作者:李正友 更新时间:2020/10/4 16:34:04 李小龙生性腼腆羞怯,见到女孩子就躲得远远的;而李大龙却十分厚脸,见到女孩子不是摸一把人家的脸蛋,就是拽一下小**。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了李大龙的言传身教,李小龙的胆子也渐渐大起来。 十四岁那年,李小龙喜欢上在他家念私塾的席彩虹,可谓两小无猜,情投意合。 可李小龙和席彩虹一样,自小与别人定了娃娃亲,不得许配他人。 席彩虹的娃娃亲是屠户管大宝,他见到席彩虹和李小龙亲亲热热的样子,就赶紧娶了亲。 这件事令李小龙整天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就像蛇吃烟袋油一样,再加上父亲和大哥因为他的主意发了大财,他根本没有心思读书。 这一年,李小龙在海州城高小毕业。他一心想跟着李大龙做生意,出去闯荡一番,但李小平却执意让他留在自家的书塾里教书。 “这不公平!”李小龙抱怨道,“为什么让大哥做生意,却不让我做?” 见李小龙死活不肯做教书先生,李小平便退而求其次——劝李小龙在家务农。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历来都是重农轻商的。 为了让李小龙乖乖就范,李小平搬出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管子的经典文章: “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 “我知道民以食为先,但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必须去种地,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去做呀!”李小龙争辩道。 “你要文没文,要武没武,不在家种地能干啥?”李小平哂笑道。 “大大,你想叫我教书时,就说我有文化;现在,你想叫我种地,又说我没文化。你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李小龙反驳道。 “我是说,”李小平坚持道,“你那点墨水,在家里教书塾里的小孩还将就,出去就不行了。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嘛!” “可是,”李小龙针锋相对,不依不饶,“你也说大哥文不文、武不武的,大哥不是照样做生意吗?为什么不让我做生意? “俗话说,人人有才,各怀其才。做生意,要靠雕玩戏弄,脸皮要厚。这些,你大哥行,而你却未必。”李小平断言道。 “你经常说读书做官,却不让我出去闯闯。窝在家里能做官吗?你不让我出去做生意,怎么就知道我不是做生意的料?”李小龙据理力争。 父子二人这样的交锋已经反反复复许多次,谁都不能说服谁。即使有时候,李小龙在道理上占了上风,但仍然无法完全违抗父亲的决定。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李小龙兄弟俩生意上的一帆风顺,让李小平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 李家一家人拿出所有本钱,同时又东拼西凑大量举债,其中最大的债主,便是在李小龙五岁时定下的娃娃亲家。 李大龙因为朋友多,到乡下设点收购粮食。李小龙在自家门前挂牌收购。 …… 街西头紧靠“五龙口”和武障河船闸,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客商云集。 李小龙寻思着,在街西头租房子办个收购点,生意一定会很好。于是,他去那打听谁家有门面房出租。 闻听此言,管大宝便找到李小龙说,自己的院子很宽敞,愿意出租给他。 那时候,中国人大多抱着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街上的门面房比乡下的房子贵不了多少。 管大宝的父亲是杀猪的,做生意赚了钱,就在老家管庄买了地、盖了房。 从小就好吃懒做的管大宝,原来并不想跟着父亲做屠夫,可更不愿意回去种地,因为种地和杀猪比更重更累,要想每天都有肉和酒,那就比登天还难。 管大宝娶了席彩虹已经四年,但还没有小孩。他平时出去收猪,家里只有媳妇席彩虹一个人,因为父母住在乡下。 念过三年私塾的席彩虹人很精明,给了李小龙不小的帮助——验货、称重、收钱、记账样样拿手。 此时李小龙的心中只有生意,对已经成为人妻的席彩虹,他只能保持君子之交。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小龙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越来越反感,对目不识丁的娃娃亲未婚妻一点兴趣也没有。 李小龙甚至想过,等自己赚了大钱、腰杆硬了就退亲,或者一走了之,到外面的世界去寻觅知音。 想归想,但李小龙从来也不敢有任何实质的行动。对他来说,对爱情的追求却意味着对亲情的伤害,对真理的追求却意味着对世俗和规矩的背叛。 况且,刚刚从爱情和婚姻的迷惘中摆脱出来,眼下的生意刚刚上路,他既没有寻欢的心情,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爱钱如命的管大宝得到了李小龙不菲的的房租,勤勤恳恳的席彩虹也获得不薄的酬金,夫妻俩自然十分高兴。 一天下午,管大宝提着没有卖掉的猪肉回来,见李小龙一直忙到傍晚,便留他在家中喝酒。 那天晚上,管大宝喝得烂醉,筷子一扔就倒在床上打起呼噜来。 李小龙也喝了不少酒,迷迷糊糊地就在管大宝家住了一宿。 这一夜,席彩虹却无法入眠。她的心里有千言万语想对李小龙倾诉,多少次产生躺到李小龙身旁的冲动,可身为人妻,而且丈夫就在隔壁,她没有足够胆量。 第二天早上,管大宝起床后发现李小龙也住在他家,心中醋意大发,恨得咬牙切齿、怒气冲冲,但想到李小龙给自己带来的财富,便只好忍气吞声。 …… 船家常说,帆接八面风。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风大河宽,不管是什么方向的风,帆船都可以借助风力扬帆航行。 顺风行船,空船一昼夜可达五百里,但满载而行,速度便慢一大半。 遇到顶风时,帆船可以调樯。所谓“调樯”,就是帆船斜行成“Z”型航线。 这样一来,帆船本身的速度虽然不慢,但因为是曲线航行,船实际航行的路程就大打折扣了。 在海洋、湖泊或者大江大河里,帆船可以“调樯”。可是,盐河不宽,帆船只能行七面风,遇着顶头风,只有人工拉纤才能行船。 拉纤是船工最重的活,而且,风越大,拉纤越吃力,船行的速度也越慢。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