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情感>天恋>五十一(大结局上)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五十一(大结局上)

小说:天恋 作者:蓝天情怀 更新时间:2021/4/9 21:57:24

平地一声雷,震撼着611大院的每一个角落。

三机部发出通知,新一代歼击机选型会,于1982年2月16日在北京海运仓**招待所召开,参与选型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601的歼13,另一个是洪都飞机制造厂的强六改。日夜盼望新歼的611人,却榜上无名,连个发言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为之奋斗了十六年的全所职工,怎么不震惊、憋屈和失落。

下班时间已过,人们还不愿离去,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所部大楼下,互相传递着消息,发表着不平的声音。

“你知道吧,一个月前,三机部就给601所和洪都厂发了通知,让他们准备方案,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我们。”已经人到中年的秦晓月对张倩说。

“我们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尹老拐憋了一肚子气。

“老拐,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都是一个娘生的,还分厚薄?”秦晓月不信。

“那你说三机部为什么想不到我们?”尹老拐反问她。

“部里是看我们忙于歼七Ⅲ,不忍心再给我们压担子。”秦晓月自我感觉良好。

“不忍心?”谢**问她。他也不等秦晓月回答,接着就说:“人家是没有看上我们歼九。”

“这才说到了点子上。”张倩赞同。

“十六年啦,我们为之奋斗了十六年,头发都熬白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谢平焦急中含有悲怆。

“可惜了。”秦晓月也为之惋惜。

“杨家有女—初—长—成——,藏在深闺—无——人——识——”尹老拐一瘸一拐的走了。他一边走,一边用京剧念白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

“谢平,快去给良骥打电话,让他回来想想办法。”张倩每临大事,都有注意。

“好,我这就去。”谢平的脾气急,说完就往办公室走去。

一夜大雪,011基地银装素裹。

宋良骥早晨五点就醒了,他掀开被子,穿着白色背心,蓝色秋裤,起身去拉日光灯开关。这种拉绳开关很耐用,就是不方便,大冬天的,起来一次,冻得全身冰凉。宋良骥

抓住拉绳,“咔嚓”一声,整个屋子透亮。他快步返回到床上,坐进被窝。背心已经旧了,前后领口和背带边上,磨出了不少大小不等的洞。他从枕边拿过假领,把手伸进袖口,系好衣领扣,然后从压在棉被上的藏青色的棉衣下,掏出毛衣,将两手伸进毛衣衣袖,兜头套下。假领没有衣袖,毛衣还是新的时候,胳膊伸进去,直扎皮肤,现在毛衣旧了,虽然没有那么暖和,但舒服多了。他穿好棉衣棉裤,来到靠窗的书桌,掏出笔记本,坐在那里,思考一天的工作。

自从正月初八,他带领气动、结构的一班人马,来到011基地,今天已经是第十天了。歼七Ⅲ的设计图纸已经下发,技术交底工作,就剩下了最后一步,解疑释难。眼看就要把图纸变成实际的飞机,他心中充满了期盼。歼七Ⅲ对于国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是歼七系列里第一种全天候战斗机。宋良骥带领大家,硬是两年就拿出了设计。如今图纸已经下发,技术交底马上也要结束,眼看图纸就要变成飞机,他怎能不为此而感到高兴。他在小本子上记下了几个要点,然后拿起脸盆出去洗漱。

基地的招待所是公共厕所、公共洗漱间。虽然简陋,但便宜,一人一天只收两块钱。

宋良骥打开门,朝外望去,雪霁天晴,鳞次栉比的厂房、道路,铺上了一层皑皑白雪。天空湛蓝如洗,初升的太阳从东山坳冉冉升起,给厂区披上了金色的霞光。冷风一吹,令他一颤。

楼下欢声笑语,不少年青人在雪地里堆起了雪人。

“宋总,快下来。”

“快点儿,快点儿!”

他赶紧走进公共洗漱间,打开水龙头,伸手一试,冰冷刺骨。在北方生活了半辈子的宋良骥,还怕这个?!他匆匆刷了牙,用手掬了一捧又一捧冷水,洒在脸上,然后用毛巾擦了擦,下楼去了。

几个小伙子已经用铁锹堆起了雪人的身段,宋良骥连忙在地上捧了一堆雪,用手拍成球,推着向前滚,不一会儿,小雪球慢慢变成了大雪球。

“宋总,太大啦!”

宋良骥站起来,大声说:“大点好,大脑袋聪明。”

大伙儿又是一阵哄笑。

吃过早饭,宋良骥一行,踏着吱嘎吱嘎的积雪,朝厂区走去。

会场设在总装车间,宽大的厂房吊着两排水银灯,把车间照得分外明亮。工厂的正副总工和技术人员,装配、钣金、附件车间的主任,大概有二十多人,在一架歼教七飞机旁边等候。宋良骥连忙走过去,抬起腕,看了看表,笑着说:“现在还不到九点,不是我晚啦,是大家早啦。”

“我们等你是应该的。”总工对宋良骥说。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宋良骥学术功底深厚,为人慷慨大气,因此都尊重他。

“大家都到机翼这边儿来,咱们从机翼说起。”宋良骥把大家招呼到飞机的机翼旁。

一位车间主任推来一个工作台,放上茶杯,递给宋良骥一根金属教鞭。随行的一个小伙子,支起了机翼图纸。宋良骥用指示杆指着图纸说:“咱们航空人都知道,造飞机最难的就是造机翼。当然,诸位都是造歼七的老行家,制造歼七Ⅲ的机翼自然不在话下。但我要提醒大家两点,一是加工机翼大梁时,不能有划痕,不能有凹槽,要严格工艺流程。二是吹气襟翼,这可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新技术,一定要控制加工精度。”

宋良骥来到机翼后缘,用指示杆指着歼教七的襟翼说:“大家看一下,就是从这里向襟翼表面吹风,安装管道时,要按图纸规定的角度安装。好啦,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车间的那一头,有人在喊:“哪位是宋良骥?请他接电话。长途。”

“宋总,你的电话。”一位车间主任提醒宋良骥。

“对不起,我去接个电话。大家想想看,还有什么问题?”宋良骥说完,赶紧走到车间尽头的那间小房,拿起话筒:“喂,你是哪里?”

“你是老谢啊!”

“老谢,你大点声。”谢平的声音相当微弱。

“你打了一个晚上啊,辛苦辛苦。什么事这么急?——新歼选型会,噢,有没有让我们准备方案?”

耳机里又响起了一阵嘈杂的电流声。宋良骥放大了嗓音:“什么?没有我们。你再大点声。”

“噢,明白了,只是叫我们去参会,是不是?”宋良骥有些失望。

话筒里,传来谢平的吼声:“你快回来,想想办法。”

“好,我马上回去。”

放下话筒,宋良骥今天早上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失望让他显得有些消沉。好在他经过这几年来的修炼,喜怒都不流露在脸上。

接完电话,他重新回到歼教七飞机旁,耐心的回答了大家十几个问题。直到大家没有任何疑问了,他才宣布散会。

当天晚上,他们一行就踏上了归途。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旅途劳顿,宋良骥回到了家,放下行李,张倩就走到宋良骥的身边,对他说:“谢平对你说了吧,你得赶紧想想办法。”

“我走的这些天,眼睛还好吧?”

“好,没有事。”

宋良骥心疼地望着妻子,一头短发,已经花白;圆圆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留下了岁月的沧桑。他对张倩说:“你可不能再拼命,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快去吧,与他们几个商量商量。”张倩催促他。

“好,晚上我打饭回来。”宋良骥从厨房拎起饭盒就走。

宋良骥来到所部大楼,先向陈光汇报了一下安顺之行的情况,然后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拿起电话,拨通总体室主任办公室,接电话的是谢平。宋良骥对他说:“坐车坐累啦,还是你们到我这里来吧。”

不一会儿,谢平、尹老拐就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宋良骥的办公室非常简朴,靠窗摆了一张老式土黄色办公桌,桌子的右前方依次放着茶杯、烟灰缸、电话机,左前方放了一架有机玻璃做的歼九飞机模型。身后靠墙放了四个土黄色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他的书籍。门旁边的墙上,挂了一块黑板,上面写了几个问题。整个房间上档次的家具,就是对面靠墙的两张单人沙发和一张茶几。沙发上套了一副洗得发白的沙发套。沙发上方,并排贴着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他招呼谢平、尹老拐坐沙发,自己拉过一张木椅坐在沙发的对面。

“事情你都知道啦,你得赶快想想办法。”

“我给熊副部长打个电话看看?”宋良骥征求他们俩的意见。

“只是要个发言的机会,老领导总不会不给面子吧?”谢平抱有一线希望。

“难得说。”尹老拐担心。

“也只有自个办法了。”宋良骥别无良策。

“好吧,死马当作活马医。”尹老拐下了决心。

打个电话,他们为什么这么纠结?因为一旦遭到熊副部长的拒绝,捅到了天花板,其它回旋的余地就被彻底堵死,他们就死定了。

宋良骥拿起话筒,对总机说:“请接三机部熊副部长。”

那时打电话,打外省难,打北京容易。因为成都到北京有好几条专线。

电话不到两分钟就接通了。

宋良骥对着话筒说:“请问,你是熊副部长吗?”

“你是哪一位?”

“我是611所的宋良骥。”

“噢,是小宋啊!”

“部长,我们的歼九方案怎么没有上会啊。”

“对这个问题,部里慎重的研究过,大家一致认为,歼九专长于高空高速,歼13专长于机动灵活;歼13更加符合新歼的要求。”

“我们将原来的固定鸭翼改成了活动鸭翼,现在今非昔比。”

“换汤不换药。”

“没有比过,怎知道谁好谁差?”

“你们所刚组建不久,底子要差一些,搞好歼七Ⅲ就行了。”

宋良骥一听这话,一下站起来,对熊副部长说:“这不公平,我们连个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底子是差,但我们的技术力量不差。”

“我刚从沈阳回来,你们的技术力量与他们是无法相比的,你们就别费劲了。”

“要竞争,就要摆到桌面上来,当面锣、对面鼓的较量,即使我们输了,也心服口服。”

“你这个同志,不撞南墙不回头!”

“部长,我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精神可嘉,但要服从部里的安排。”熊志丹说完,电话里就传来另外一个人的声音:“是谁呀?”

“宋良骥。”熊志丹回答。

这不是部长的声音吗?!宋良骥急切的想听听部长的意见。

不料,熊副部长竟挂断了电话。

听得出,熊副部长不高兴了。

他不高兴,我还不高兴呢!官当大了,官腔打的也有水平。还老领导呢,一点面子也不给。宋良骥坐下来,两手撑着下巴发愣。事情没有办成,还把关系弄僵了,真是一着臭棋!他为此而懊恼。

谢平、尹老拐一直在办公桌旁,静静地听。听到后来,就像被霜打了茄子,蔫了。

601所气动组的办公室里,所有的人都喜气洋洋,他们伏在办公桌上,正在绘制歼13的挂图。气动组长冯祥西搁下笔,对小廖说:“怎么仪表室还没有把图拿来?”

小廖坐直了身子,对冯祥西说:“要不要我去催催。”

“不用了。”孟良柱走进来,对冯祥西说:“我刚从仪表室过来,他们误不了事。”

冯祥西给孟副总端了一张椅子,孟良柱也不坐,他逐个看起图来。

“这张图不行,要重画。”孟良柱对一个正在画图的小伙子说。

“哪儿不对?”小伙子问他。

“这条线短了。”孟良柱指出了问题。他接着问冯祥西:“投影的明胶片做得怎样?”

“做好了。”冯祥西回答道。

“拿来,我要一张张的看一下。”孟良柱还是老脾气,非常认真。

“我说孟总,你也忒认真了,对付一个强六改,还用这样费劲。”小廖不以为然。

孟良柱从冯祥西手里接过明胶片,坐到椅子上,一张一张的看起来。

“强六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但。”孟良柱话说了一半,停下了。

“但是什么?”冯祥西一边画图一边问道。

“我担心的是歼九。”孟良柱直言不讳。

“他们根本没有上会。”小廖笑了起来。

“凡事都有变数的。”孟良柱真是老奸,未雨绸缪。

“老总多虑了!歼九已经被你踩到了脚下,它还想飞?!”小廖的话刚出口,整个气动组的人都笑了起来。

新歼选型会的前两天,宋良骥和张倩、谢平、尹老拐踏上了去北京的征途。

张倩现在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结构专家,三机部点名让她参加。

临行前,宋良骥来到总体室,让谢平把歼九的资料带上。谢平不解,问宋良骥:“带它干啥?”

“带上再说。”宋良骥不愿解释。

歼九的资料不用准备,为了方便出差,谢平早就将核心内容,备份了一套,装在两只皮箱里,放在资料室的保密柜里。

谢平正在迟疑,尹老拐从腰间取下一串钥匙,拿在手里,对谢平说:“碰碰运气!”

他走出办公室,来到走廊尽头的资料室,打开锁,推开门,来到保密柜前,插上钥匙,拧好密码,拉开柜门,提起一个皮箱,一步一拐的走出来。

谢平跟着走进资料室,拎出了另一个皮箱。

宋良骥看到尹老拐提着皮箱的滑稽模样,快步上前,对尹老拐说:“我来吧,等你的腿长长了再说。”

“下辈子一定能够满足你的愿望!”尹老拐放下皮箱,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成都到北京的特快列车,在秦岭山脉中蜿蜒穿行。宋良骥和张倩坐在硬卧车厢的窗户旁,飘忽不定的窗影,映射到他们的脸上,斑驳陆离。

谢平、尹老拐坐在另一侧的窗口,无精打采。

他们到达海运仓招待所时,已是黄昏。大门的对面,是一座六层品字型大楼,两侧是四层住宿楼,形成了一个院落。几栋楼都刷上了白色的**胶漆,让宋良骥这等乡下人,一下就感觉到了京城的繁华。院子里,不少便衣在执勤,给这次会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他们首先来到会务组报到,领取了会议文件、住宿的钥匙和特别通行证之后,到北楼房间里休息。宋良骥和张倩一间,谢平和尹老拐一间,相邻而居。房间内设有洗漱间,两张单人床上,铺着洁白的棉被。对面靠墙放了一张书桌,两张木椅,一张放在桌前,另一张放在桌子的一侧。临窗放了两张枣红色的圈椅,圈椅中间放了一张枣红色的茶几。热水瓶、茶杯、茶叶,一应俱全,比工厂的招待所,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601所是这次会议的主角,他们参加会议的阵容庞大,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来了二三十人,差不多住了一层。

吃过晚饭,宋良骥和张倩回到房间,刚在圈椅上坐下,还没有来得及点烟,谢平和尹老拐就过来聊天。

“孟总,你好!”走廊上传来空军装备部魏刚部长的声音。

“魏部长,你好!”

“老兄不负众望,终于把歼13搞出来了。”

“多提意见。”

“我们认真研究过,你们的方案性能基本接近F16,要抓紧完善。”

“部长,你这话说早了,现在还没有定。”

“洪都厂的方案不行,这还不是板上钉钉!”魏部长具有军人的直率。

尹老拐听了他们的对话,有些生气,他把还有半截的烟头,按在烟灰缸里,使劲的碾了几下,说:“牛b什么?”

“捡个软柿子捏,这叫啥竞争?”谢平愤愤不平。

“我们是寡妇睡觉——上头没有人。”尹老拐点出了问题的症结。

“哈哈,你的黄段子张口就来。”宋良骥边笑边说。

谢平朝床上捶了一拳。

“咚咚。”有人敲门。

“请进。”

进来的是航空工业部军机局副局长王若松,他身穿灰色棉衣,站在门口。

宋良骥迎上去,两人热情的握了握手。宋良骥对他说:“又有些日子没有见面啦,挺好的吧?”

“挺好,挺好。”王若松又和张倩、谢平、尹老拐一一握手。

“快请坐。”宋良骥招呼王若松坐下,泡了一杯茶,放在他旁边的茶几上,然后坐在另一张圈椅上相陪。

张倩、谢平、尹老拐坐在床上。

王若松开口就问:“老宋,你们有没有准备方案在会上汇报?”

有门儿!宋良骥又惊又喜。莫非熊副部长额外开恩?他要进一步探明:“不是只让我们参会吗?!”

“是的,这次会议主要是评审歼13,但并不排斥有其它更好的方案。”王若松继续问他:“你们过去不是搞了一个方案嘛?!”

老天眷顾,时转运来。谢平由大悲转为大喜,血一下就冲到了头上,额前爆起了青筋。

张倩一下喜上眉梢。

宋良骥知道王若松不抽烟,把茶杯往他面前移了移,平静的对他说:“方案我们倒是有,但我们这次没有带来,如果有机会,可以谈谈我们的设想。”

宋良骥进退有序。

“这次会议上级都很重视,又来了这么多的专家,你们所组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毕竟也是歼击机研究所!既然来了,机会难得,明天的会上,就把你们的方案简要谈一谈吧。”

“但会议日程上,没有给我们安排发言时间。”宋良骥说。

“这样吧,我回去就给会务组说说,做一个临时安排。你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王副局长问。

“我看……”宋良骥沉吟了一下,说:“就十五分钟吧。”

“好,就这样定了。你们抓紧时间准备。”王副局长说完就起身出门。

谢平不满地说:“事先不通知,临时又来安排,这不是搞我们的突然袭击嘛!”

“我说老谢,没有机会你埋怨,有了机会你也埋怨。”张倩笑着对他说。

“这是领导看得起我们。”宋良骥对谢平、尹老拐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加个班,做做准备。”

“什么绘图的工具都没带,怎么准备?”谢平说。

“你赶快到兄弟单位去借几张空白的明胶片,把飞机的三视图和基本参数搞出来就行。如何汇报,我来准备。”宋良骥安排停当。

“在哪儿搞?”谢平问。

“到我们房间,让张倩睡觉。”尹老拐对谢平说。

“你们加班我睡觉,这不合适。”张倩执意要一起加班。

“你也不是搞气动的,别掺和。”尹老拐说完就去拎皮箱。

他们来到谢平和尹老拐的房间,抱出资料,开始摘录歼九的性能数据,制作资料卡片。

谢平从洪都厂的熟人那里借来了明胶片,坐在桌子上,画开了歼九的三视图和性能表。

宋良骥掏出小本子,靠在圈椅上抽烟,整理明天发言的思路。

尹老拐一边摘录数据,一边说:“要不是老宋让把资料带来,还真抓瞎呢。”

宋良骥对他说:“我有预感。”

“你就吹吧,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张倩说完也笑了起来。

“唉唉,你去睡觉。”宋良骥对她吼道。

“嫂子,快去吧。”谢平也催促说。

“好,那我走了,不要搞得太晚。”张倩说着走出了房间。

“铁三角”忙完,已是凌晨了。

会场设在招待所品字楼的二层。

第二天早上,宋良骥一行四人,早早就来到了会场。一进门,就看到了601所制作的歼13飞机模型。会场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他们制作的飞机示意图、各种设计数据表。正前方的**台,与会场同等高度,上方挂着红底白字的会标;**台的两侧,各放了一张条桌,左侧的条桌上放了一支话筒、一个茶杯和一部投影仪。右侧的条桌上,只放了茶杯和话筒。看得出,左边是比武的擂台,右边是主持人的坐席。大概是要放幻灯片的原因,后面挂了一块白色的宽银幕,中间正好没有遮挡。会场上的座位足以容纳两百人,每排座位的前面,放了一排条桌,条桌上,摆放了茶杯。会务组早就安排好了座位,座位图放在每位参会人员的文件袋里。宋良骥一行还不是来得最早的,飞机模型和墙上的挂图旁,已经围了一些人,一边看,一边小声议论。

宋良骥急切地走到飞机模型旁,粗略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好一个孟良柱,边条翼布局又做了改进,更加适合飞机的机动。

他心里不由自主地慌乱起来。

大战在即,自己身为主帅,未战先怯,这是兵家大忌!宋良骥反复告诫自己,越是处境险恶,越要冷静。他抬腕看

了看手表,离开会只剩下二十分钟的时间了,要想从这些图表上的几千个数据中,了解歼13的全貌,就是任何一个气动高手,也是万万不能的。但要做到知己知彼,找准对手的软肋,一击取胜,还必须了解。他急匆匆的来到图表前,首先选择了飞机的重心数据,研读了不到五分钟,又跳到了发动机配置的图表前,大脑运转的速度,就像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飞机重心没有前置,这说明歼13也没有采用当今世界上最神秘的飞控技术,它配置的发动机和歼九一样,都是涡喷15,性能和歼九在伯仲之间;但同样的东西,凭借601所的公信力,歼九毫无胜算。

“你这样跳来跳去,能了解什么?”谢平一直跟着他,对宋良骥的方法提出了责疑。

“不跳着看,你能看完?”

“你感觉他们的方案怎么样?”张倩问他。

宋良骥对她说:“不可小觑。”

“真想不到孟良柱如此厉害!”谢平讲的是真心话。

“要战胜歼13,几乎是不可能的。”尹老拐有点失望。

“走吧,快要开会啦。”张倩在一旁催促。

会场上,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差不多已经到齐了,足有一百五、六十人。按照会议的安排,611所的代表,坐在中间位置。

“还有六分钟,你们先去吧。”宋良骥不甘心,又来到仪表电气、火控系统的图表前,驻足观看。

会场两侧的图表前,只剩下宋良骥一个人。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宋良骥的喉咙口,像一团火在燃烧,会场里的暖气,更加重了他的炙热感,周身散发出的热气,被藏青色的棉衣包裹着,象一个气球,憋得难受。

会议主持人熊志丹副部长已经走上了**台。

张倩、谢平、尹老拐坐在座位上,不停地望着宋良骥。

宋良骥还在那里看,只见他用手指按着图表上的数据,快速的向下移动,速度表、高度表、地平仪——还有一张火控系统的图表,主要的性能就看完了,他下决心继续。

会场已经安静下来,这说明会议马上就要开始。这么重要的会议,在座的又都是航空界的精英,如果不守规矩,让主持人点了名,所有人都会对他嗤之以鼻,宋良骥左右为难。下决心看完!苍天有眼,就在最后几秒钟,他看到了歼13的武器配置:23—3型航炮、备弹200发;两枚霹雳2红外格斗导弹,最大射程10公里,只有测距雷达,没有火控雷达。

宋良骥心花怒放!

他猫着腰,迅速来到他自己的座位。

“你怎么才来,让熊副部长点了名你才安逸!”尹老拐呛了宋良骥一句。

宋良骥不以为然,刚刚掏出棉衣袋里的小本子,熊副部长那宏亮的声音,就响彻着整个会场:“同志们,大家盼望已久的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制,现在开始了。”

会场上一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首先传达了高层领导关于新歼研制的指示精神,然后明确提出了新歼的研制要求。他说:“新型歼击机是我们要搞的第三代战机,主要空战性能要好于米格23,接近美国的F16,能同时满足空战和对地攻击的要求,于2000年左右服役,作为我军今后二三十年内作战的主要机种。”

会场上有了窃窃私语,大家小声议论着新机确定的标准。

你不能责怪中国的航空人崇洋媚外,什么都以美国的东西为标杆;因为歼击机的划代标准是美国人制定的,三代机的标杆就是F16。这么多年来,我们紧追不舍,还差人家一大截。

当熊副部长宣布由孟良柱副总设计师汇报歼13飞机方案的时候,会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孟良柱走上讲台,俯首答谢,站直身子后,扫视了一下会场,才开始汇报。他是有备而来,演讲又是他的强项。他把边条翼布局讲得十分透彻,汇报一直持续了两个小时。

这个方案立意新颖,布局先进,加之孟良柱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引得不少专家啧啧称叹。

尹老拐看到孟良柱那架势,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他在心里对比了歼9与歼13的性能,不由得转过头,索性不看他。眼不见心不烦,谁叫我们是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呢?!

宋良骥象个泥塑菩萨,专心致志的听着,不是还记下几个要点。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歼13的各项性能数据我先介绍到这里。”孟良柱扬起头,两只手撑在讲台边,作汇报的小结。

一个方案,光讲优点,不讲缺点,是不客观的。孟良柱不愧为大家,深谙趋利避害的手段。他说:“经过十二年来的奋战,歼13已经成型,各项战术指标接近F16,中低空、亚跨音速的机动性能优异,同时还具有高空高速的特性。至于火控系统,鉴于我国航空科技的水平,为了尽快装备部队,我们打算先不装雷达,生产白天型,等到条件成熟,再发展全天候。机载武器以航炮为主、红外格斗导弹为辅。具体数据,我们已经印发给了各位。我们决心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完善,为我们的祖国打造一架真正的三代战机!我的汇报完了,恳请领导和专家们指教。”

“哗——”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与会的专家们纷纷站起来,向孟良柱鼓掌致意!

“我们没有指望啦!”谢平重重的靠在椅背上。

“下面该轮到我们啦!”宋良骥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对身边的谢平说。

谢平没有回答。

宋良骥转头一看,谢平仍然坐在那里。他拉了拉谢平的胳膊,谢平这才勉强的站起来。

“你就别发言了,省得丢人现眼!”谢平垂头丧气的给宋良骥出主意。

“那怎么行?!”宋良骥充满了自信。

尹老拐连忙跟着帮腔:“别讲了,别讲了,你看这阵势!”

“哼!还没有比,就投子认输!”宋良骥不为所动。

“比也是白比!”谢平好言相劝。

“你不好意思的话,我去给你请假,就说你肚子疼。”尹老拐自告奋勇。

张倩听后,不由得笑了起来。

“馊主意!”宋良骥骂了他一句。

“同志们,大家请坐。”熊志丹用双手向下压了压,待大家重新坐好后,继续说:“会议就不安排休息了,利用这十五分钟的时间,我们请宋良骥同志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案。这是会议的临时安排,要上厕所的同志请自便。”

熊副部长话刚落音,601所与会人员所坐的区域里,小廖就对冯祥西叫了起来:“怎么会安排他发言?”

“你们没有听到,是临时安排。”冯祥西对他说。

“十五分钟能干啥?!”小廖轻蔑地说:“不过是糊弄一下宋良骥。”

宋良骥还没有走到讲台,就有一些人离开了座位。

“我们赢定了,我们也走。”小廖提议。

“我倒要看看宋良骥是怎样丢人现眼的。”另一个小伙子更冲。

“等洪都厂的陆孝彭发言,我们再去。”冯祥西拉住了小廖。

会场上又有一些人去上厕所。

谢平对尹老拐说:“怎么样,丢人了吧!”

“这家伙是个犟驴!”尹老拐生气了。

张倩听了他俩的对话,脸不由得红了起来。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