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红途>楔子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楔子

小说:红途 作者:银月光华 更新时间:2021/3/18 20:39:59

我是一名作家,具体的说是一名网络小说作家,

嗯!

很扑街的那种。

自以为构思得很巧妙的故事却得不到读者的青睐,于是一直很郁闷,好在还算顽强,始终没有放弃,时不时的打开电脑坐下来写上一段。

生活中要做的事太多了,有的时候也感叹人生的无常,一不小心把自己逼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

抱着找到一个好故事的心态,我踏上了彩云之南的土地。

北国的风光已是一片冰霜,站在昆明的街道上却感受到了春的暖意。

我打晾着这座可以清晰辨识的、带有法国式浪漫的大西南名城,心底暗叹不虚此行。

云南只有一个景点儿,它的名字叫云南,我不可能长期逗留,只得简单挑选几个城市,简单的走一走,我的行程单上就包括昆明、大理,当然以浪漫著称的丽江也要去的,当我翻地图的时候突然大吃一惊,原来香格里拉也在云南。

在我的记忆里那里是高原雪山的领域,无法让我和七彩云南联系在一起,这不禁让我好一阵吐槽自己,自诩军文作家,中国地理却不合格。

当然,这只是第一次吐槽,因为更遭糕的还在后面。

云南行的本身是为了找灵感,所以不论是文化古迹,还是网红打卡地,都是有必要去看一看,而第一次体会到了云南的广大之后,我决定不再节约,于是租了一辆车子,开始了我在大西南的行程。

前几日的行程很棒,苍山饵海、过桥米线,再加上丽江的酒绿灯红,让我的灵感之旅比想像中的还要惬意,不论是吃还是玩儿。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舒缓,小吃街上的摊主仿佛并不在意今晚的销售额一样,不大声呼喊,根本不看站在摊位前的顾客一眼,只是自顾自的和身旁的同伴闲聊着,不自觉的我也被这种慵懒所同化,于是旅行也不在乎时间与地点,能走到哪里就看哪里。

因为风大,一直向往的玉龙雪山大索道没能坐上,但我也不觉得遗憾,总觉得雪山就摆在那里,什么时候想上再来就是了,反正一万年后它还在,而我早就分解成不知道什么化学元素了。

带着这种乐观精神,我的心念一动,何不驱车直奔香格里拉一行?

香格里拉,传说中人间天堂一样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呢?

好奇心一动,行动就控制不住了,百度导航一开,踩上油门就去了,根本没考虑几乎没跑过盘山道的我会不会适应那样的公路条件。

沿途的风景真美啊。

这要感谢国家的基建速度,虽然公路沿山修建,却没有一点儿感觉不平坦,沿途到处都是观景台,因为时间太充裕了,所以几乎每开一段路,看到哪里风景好就去观景一番。

已经能够明显体会到高原的感觉了,身后是隐在云层下的玉龙雪山,前面是孤独苍凉的哈巴雪山,脚下是碧绿的三江水,走一走又会见到路边无名溪的溪流。

难怪说云南只有一个景点儿,因为云南到处是景点儿。

对这场旅行我越来越满意了,因为是第一天上高原,兴奋之余还没有多少高原反应,只觉得天是蓝的,水是绿的,雪山的壮美的,连枯黄的草甸也独有一番风味。

慢悠悠的行驶在草甸间的小道上,打开车窗,感受着不算冷的风吹抚,地广人稀,看见牦牛的数量都比人要多,听着牛脖子上挂着的铃铛响动,静谧中透着动意,大自然真是让人享受啊。

因为是旅游淡季,独克宗古城的游人很稀少,卖普洱茶的老板用大实话介绍着当地的景点,语言朴素得像邻家大叔,丝毫没有诱导消费的意愿,仿佛聊天才是主业。

我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对宗教是尊敬的,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信仰都值得尊敬,前提是不要伤害他人。

身为一个作家,了解不同文化是非常有必要做的一件事,所以只要是旅游,当地的寺庙、道观、教堂这类宗教场所是有必要参观的。

就在我想登上独克宗古城中心的山,去参观山顶的大佛寺的时候,月光广场两旁的建筑物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一边是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个城市的独特文明,首先要去它的博物馆,我所踏足过的城市除了陕西博物馆因为需要预约而完美但并不遗憾的错过外,必须参观的地方就是博物馆。

两座博物馆虽然小,但是肯定值得一看。

走马观花的参观并没有耗费我多少时间,因为我知道,如果有我感兴趣的事物,事后一定会去查相关的资料,迪庆博物馆很快走完了,于是踏足到另一座博物馆中。

如往常一样,门前立石碑的地方总要先简略的看一眼介绍,这座建筑叫中心镇公堂,仔细一看竟然还是历史文物,史建于清雍正二年,见证了历史上有名的“改土归流”。

当然,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肯定知道百年以上的建筑如果不重修是肯定要坍塌的,看着建筑物的完好程度也知道这里重新修缮过,而且经年保养。

中心镇公堂除了是是一座博物馆,还设有佛堂,可以朝拜,我就看到很多游客绕着公堂的主建筑绕着圈的做着藏传佛教式的朝拜。

我没有拜佛的习惯,于是径直奔红军长征博物馆去了。

这就是我先前提到过,想完美吐槽自己的原因了。

根本不用细看,简单看过介绍就张大了嘴想抽自己一巴掌,原来这里竟然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地方。

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只要提到红军就不可避免的想到雪山草地,已经习以为常把长征和爬雪山、过草地划上了等于号,然而自诩军文作家的我竟然不知道红军是在哪里爬的雪山、过得草地。

惊讶之余,我竟然还能想出安慰自己的理由,所谓盲点就是摆放在明显位置,却不为视力所见的特殊点位,或许就是因为从小对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太熟悉,所以反尔成了盲点,大脑自动自觉的认为自己知道,于是直接忽略掉了。

人总是擅长掩饰自己缺点,哪怕自己面对自己时也一样。

于是我耐下心来参观,这段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历史清楚的记录于史册,如果感兴趣可以随时翻阅各种史料,我暗暗记下,也就不太仔细阅读墙壁上的文献资料。

出于职业需要,或者说是继续扑街的需要,我拍摄了一些照片,包括帮助红军渡江船工人员表,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资料即使能查,也是很困难的。

还顺手拍了一些枪支、马灯、红军使用的物品等照片,有意思的是一组雕像,它清晰的再现了红军当时写标语的场景。

“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红军万岁!”、“活捉生骑老蒋”(是的,就是骑,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清楚)、“抗日!”

复原的场景很生活化,如果写一部小说肯定能做素材。

本着职业习惯,我继续参观着,一组照片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那是一组女红军的照片,照片拍自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的很年轻,有的穿着八路军的军服,多数是晚年的照片,这可以理解,毕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照相是极稀有的事,除非运气特别好,恰巧留在了照片里。

因为同年9月曾去过海南参加一个大型活动,在海口机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红色娘子军舞剧,于是我又很自然的从记忆是调取出一则最后一名红色娘子军逝世的新闻,望着眼前这组照片上的女红军,我不禁感慨,时间能把一切都带走,这些女战士早已做了古。

这次参观给我愉快的旅途添上了一抹淡淡的哀伤,但是并不严重,本来我就是一个喜欢多愁善感的人,偶有感触再正常不过了。

出于对香格里拉这个神圣名字的向往,我预留给这里的时间特别充足,接下来的两三天我信步开车四处游览这里的风景,松赞林寺的神圣,普达措的静谧,蓝月谷的美丽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于那一点偶发的淡淡的哀伤也早已轻轻抚去了。

“接下来该去哪儿呢?”我拿着手机翻弄着百度地图,标识绿色的地方即景点,因为有车,游览起来也很随意。

天生桥?

不知道好不好看,看到介绍有地热,那就是温泉喽。

游玩了几天,身体已经开始疲惫了,更为严重的是高原反应也一天比一天烈,不得不在书包里随身携带氧气罐。

因为身体原因,我不打算洗温泉,因为我知道在高原反应的状态下洗温泉很容易昏倒的。

天呐,这才是平均海拔三千米的地方,真不敢想像如果去了西藏会是一副怎样的体验。

不去不知道,一去才发现自己真是来对地方了,原来这里竟然是原汁原味的茶马古道。

这个充满沧桑的名字总会给人以独特的幻想,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更能启迪灵感,而过去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茶马古道真实的再现到我面前,怎能不兴奋?

这里之所以称为天生桥,是因为一道山脊把两条峡谷从中拦断,两边都是绝壁,而中间的山脊就是古代的“马路”了。

真的是马路,因为年代久远,不知道有多少马帮踏足过这里,人脚和马蹄硬是在石头上踩出一道道脚印,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感叹时间,除此之外我又开始吐槽电视剧的坑人。

古代的路应该都是这样坑坑洼洼的,既使能通行,也绝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平整。

沿着茶马古道,我向前走了几百米,发现越来越吃力,不得不走几步就停下来吸氧,在第三次吸氧的时候我不禁吐槽自己的身体条件怎么这么差,当年红军可是背着装备爬雪山的,我不过走了几百米而已。

想到这儿,那一组女红军的照片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女人也是用走的吗?”

这根本不用过脑子就有的答案,当然是用走的,看看这样的路,就算有马也不是给人骑的,那是用来拉粮、拉货、拉装备的。

我记得红军过草地的主食应该是青稞面、炒面和麦粒谷物等等,这样的食品无疑没法和我吃的耗牛肉火锅比热量,而且食品应该是由人携带,就算每人只背几天的食物,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是不小的负重。

那些红军为什么这么坚强?他们的精神之源是什么?

还有那些女战士?是什么让她们披上了武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战斗中?是什么力量支撑她们走过长征?

疑问一旦产生就再也控制不住去探索它们的欲望。

众人都知道一个常识就是红军的战斗力很强大,大部分的“铲共团”、“保安队”这种连军队都算不上的末流武装连与红军正面战斗的勇气都没有,当时武器和人数都远超于红军的国民党正规军也是一次又一次在红军手上失利。

长征刚开始时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靠的是实打实的硬拼,狭路相逢,以少胜多,没有强大的精神力支撑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些女战士呢?

我想知道她们的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