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六章 邂逅红颜小说:秦根本的乡村故事 作者:太渭 更新时间:2021/4/8 15:51:19 秦根本是想自谋职业。可到底是找个公司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在城市发展,还是回农村施展拳脚,他还没有明确的目标。 宁为海这样直截了当的发出邀请,他若是贸然拒绝,以后万一真的有求于他,面子上怕是过不去。 可是如果就这么答应,万一又发现了更好的机会,岂不是过早的被束缚了手脚。 秦根本一时没有主意,他想缓一缓再说。 就在他打腹稿的时候,宁为海说:“根本啊,不用急着答复。你刚从部队回来,可以考虑考虑。考虑好了,直接来找我就行。红垯公司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 “感谢二叔信任。我回家跟我爸妈商量商量再回复您。”秦根本被宁为海的真诚打动了。 他一个退伍兵,没有社会经验,没有人脉关系,宁老板凭什么这么信任他。 如果要找个理由的话,可能是因为他当过兵,而且当了十二年。就凭这素质,就值得信赖。 轿车在国道上飞驰。 宁为海把烟头扔出窗外,关上车窗对司机说:“小杜,放段戏听听。” 司机降低的车速,拿出光盘塞进控制台。车内响起秦腔《铡美案》的唱段。宁为海跟着曲调哼哼哈哈。 轿车驶过甘泉河大桥,翻过秦王岭,在一个丁字路口减速。 路口有个公交站,站名叫湖底。因为附近有一个日月湖。湖在高处,村子在低处,所以这个村子就叫湖底村。 轿车从湖底路口驶离国道,转向南,正对着秦岭大山的方向。 经过公交站牌时,宁为海喊道:“小杜,停车,停车。” 司机小杜将车停在路边。 “往后倒,往后倒。”宁为海一边摆手,一边将车窗玻璃降下来 轿车往后倒了十几米,停在公交车的停车位上。 宁为海冲着公交站牌下站着的一位姑娘喊道:“尤虹,尤虹。” 那姑娘正低头看手机,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便抬起头来。 这时,秦根本透过车窗,看到那位个头高挑的姑娘。脸型稍圆,扎马尾辫,穿浅红色羽绒服,牛仔裤,手里扶着拉杆箱。 秦根本不认识那姑娘,但是听宁为海喊她尤虹,他便知道了,那姑娘是红火沟的大学生,是尤四福的女儿。 “尤虹,放寒假了吧?是要回红火沟吗?”宁为海笑呵呵地说。 “二叔,是你啊。我,是要回家。”尤虹腼腆地笑着说。 “上车吧。捎你一程。正好顺路。” “不用了,二叔,我坐公交车就行,谢谢您!” “这女子,客气啥呢?”宁为海装作埋怨的样子,“叫你上车你就上嘛,还怕我把你拉去卖了不成。” 尤虹不好意思拒绝:“那就,谢谢二叔了。” 司机小杜听到老板让尤虹上车,赶忙跳下车,帮助尤虹把行李箱放入后备厢。然后打开车门,让尤虹上车,坐在秦根本的身边。 尤虹没有料到,车内后排还坐着一人,有些惊讶。 秦根本见尤虹上车,不由得挪了一下位置,与尤虹保持着一段距离。 说起尤虹,秦根本几年前探亲时就听说了,她是红火沟几十年来考出去的第一个女大学生。 在红火沟,尤虹的名气一点也不比秦根本小。秦根本当兵走的时候,尤虹还在读小学。两人没有交集,虽然彼此都知道,却并不认识。 车子刚起步,宁为海就说:“我今天的运气真是好啊,一路上接了红火沟的两位名人。”他转过头问:“尤虹,认识这小伙子吗?” “我这几年回家也不多,他是……。”估计尤虹心里有个名字,想说又不敢说,怕说错了不好意思。 “他是你有仁叔的儿子,秦根本。”宁为海说。 “哦,是根本哥啊。”尤虹说,“多年不见,我都不敢认了。” “尤虹,我可知道你的大名。”秦根本看着尤虹白嫩的脸庞,干净的双眼,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你给咱红火沟争了气,扬了名。我虽然远在边疆当兵,但我早就知道你的大名了。” “根本哥过奖了。”尤虹说,“你虽然多年不回家,可是过年时,乡政府敲锣打鼓给你家送喜报,我们都知道。”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秦根本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根本哥是探亲休假吗?”尤虹问。 “不。我退伍了。” “好啊,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 “嗯,呵。”秦根本不自然地笑了笑。他把目光从尤虹身上移开,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白杨树。 这时,他的脑子里出现了柳丫红的面容。 可以说,柳丫红长得漂亮、标致,瓜子脸、尖下巴,也会打扮,加之是县城人,自然显得高人一等,有些城里人的气质。 尤虹长得也不差。尤虹的美是一种朴素、清纯,用漂亮不足以形容她。秦根本觉得,尤虹的美,只用“好看”二字就足矣。 轿车沿着县道向南而去,逐渐靠近大山。 秦岭东西绵延数百公里,在这一带被称作南山。秦根本的家虽在山区,但它不是深山。严格来说,红火沟只能叫半山区。 小时候的秦根本很想知道,山的那一边是哪里?深山里有没有住着神仙? 直到上了中学,他才明白,山的那一边是陕南。山里也许有道士,却并没有神仙。 秦根本的家乡河口镇以前叫营峪,是秦岭众多峪口之一。所谓的峪口就是山间通道的出口。 营褒线就是从河口镇开始,翻越秦岭到达陕南的褒国镇。 红火沟村以前也不叫红火沟,而是叫红豁口。解放后当地人梦想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就改名叫红火沟。 红火沟村的村民以前叫山民。山民没有多少耕地,大多是山林。 红火沟在山区算是耕种条件好的,既有山林,也有耕地。也正是这种稍微突出一点的优势,让红火沟的人比其他地方山民的日子过得宽展些。 不过,也是因为红火沟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红火沟特殊的民风村貌,也给这里走出去的男男女女带来很多麻烦。 轿车从河口镇旁边经过,并没有拐进去。 河口镇是全县相对落后的镇,但是地盘却最大。因为他背靠大山,面朝坂原,耕地不多,山林却占了全县山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过了河口镇,道路就变窄了,路面也从柏油变成水泥的。前些年,国家实施村村通富民工程,乡村公路有了大幅度改善。 假如没有碰上宁为海,秦根本要坐202路公共汽车到河口镇下车,再搭“拐的”回村。 所谓“拐的”,就是三轮摩托车。从镇上到村里没有公交车。这些没有运营许可的黑三轮,是最便捷也是最实惠的交通工具。 秦根本与尤虹寒暄了几句之后,就都不说话了。他们俩都不是那种话多的人。 宁为海好像也在想自己的心事。 车内若不是有车载音响播放的秦腔唱段,一定会显得很尴尬。 轿车下了一个长长的坡,驶上河边的公路。 这季节田野里小麦还在地里匍匐,树叶都掉光了。南山似乎也进入了冬眠期,一派萧杀的感觉。 冬季如果不下雪,山里的景致很难看。 春天的南山,万物复苏,森林反青,动物出洞,生机与希望洒满山间。 夏天,草木繁茂,到处是绿色,没有一丝别的色彩,也挺单调的。 若是金秋十月,山间彩叶铺天,绚烂多姿,那是南山最美丽的季节。 轿车在河堤公路行驶了十几分钟,进入一个山沟。道路随着河流向沟内延伸。 进了沟口四五百米的地方,一座小桥横跨在韩信河上。 这条河之所以叫韩信河,据说当年韩信领兵从汉中进兵关中,这条河里的水突然就干了,大军不用涉水直接过了河。 小桥的对岸的山脚下有一座米黄色的三层小楼。有尖顶,有立柱,还有半圆形的窗户。俨然一座山间别墅。 秦根本知道,那就是宁为海的家。它占据了全村最好的位置,靠山面水,既在沟口又在路边,出行方便,光线充足。 宁为海的家就是红火沟的窗口,外面的人来,首先看到的这样的民居,都会以为红火沟是一个美丽山村。 可是,人们很快会发现,他们被误导了。 再往沟里走,村民的屋舍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山沟两侧的半山腰、山脚下,或者沟渠边。 也有人家盖了楼房,白墙红瓦。楼房是盖起来了,却很少装修,也少有人住。往往是一层的门窗齐备,二层以上连窗子都没有,还留着窗洞。 轿车在宁为海家门前的小桥头停了下来。 秦根本刚想下车,宁为海说:“我到家了。小杜,你把根本和尤虹送回家吧。”说着,他就开门下车。 秦根本忙说:“不麻烦二叔了,我们自己走回去吧。” 尤虹也跟着说:“是啊,二叔,家也不远,谢谢您了。” 宁为海下了车,把披在肩头的呢子大衣扯了扯,乐呵呵地说:“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你们别客气,让小杜送你们回家吧。有空了,到我家里来坐啊,根本,尤虹。” 秦根本还想再谦让几句,小杜已经将车缓缓启动。 宁为海招招手,转身上了小桥,往自家院子走去。 尤虹说:“我们今天是沾了宁二叔的光。不然的话,这会儿可能还没到河口镇呢。” 秦根本淡淡地笑了笑,说:“宁二叔真是个热心肠。农民企业家比起那些资本家朴实得多了。” 司机小杜回头看了一眼秦根本,不冷不热地说:“以后在老板面前,最好不要提农民企业家。老板不喜欢这个称呼。” 秦根本与尤虹相视一笑。 秦根本将拳头放在嘴上,干咳了两声,:“哦,宁二叔真是了不起的企业家,是咱村的致富带头人。” 小杜说:“这样说就对了。咱们现在走的这条路,也是老板投资修建的。国家的公路只修到村口。” 尤虹望着窗外说:“宁二叔是好人。红火沟的老老少少都不会忘记他的大恩大德。” 车子在一个岔路口停下。 尤虹下了车,拿了行李,向秦根本和小杜挥手告别。沿着一条只有两米多宽的水泥路往山坡上走去。 不远处,有三户人家。两户是红色的砖瓦房。位置偏高的一户,还是土坯房。那房子便是尤虹的家。 车子又往前走了一段。路边有一片开阔地,还有三个相隔不远的池塘。池塘边有十几户人家。 这里是红火沟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村委会便设在这儿。 村委会往西去,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一个小院落。院子正位有三间大瓦房,是堂屋,侧面有两间单面盖的房子,是厨房。那儿就是秦根本的家。 车子离秦根本家还有一百多米,就无法前行了。 冬天,红火沟的人喜欢晒柴火。本来就不宽的道路,被路边堆放的杂草、柴火挤占,只能容架子车通过,轿车无法通行。 秦根本下了车,朝家里走去。 司机小杜将车倒出去好远,才掉头走了。 马上就要见到父母和宝贝儿子,秦根本的心跳随着步子加快起来。 当他来到家门口时,却发现门是锁着的。从低矮的院墙上看进去,院子里有几只母鸡正在悠闲地散步、觅食。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