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明朝大祸害>第85节 大国制造突破平流层(已修改)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85节 大国制造突破平流层(已修改)

小说:明朝大祸害 作者:巴顿战刀 更新时间:2021/8/6 14:16:57

(一)

“太空3D打印技术,种花家太空制造基地完成制造的,光子测量仪器检测误差为零。”彭小文脑海里跳出来了这块石碑的技术说明。

这块石碑,是个“芯片”,而整座山就是一座中继基站。

非如此无法实现跨时空中继的任务。

而且此处的特殊地形,众多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像是一堵墙,制造了一个对流层的涡旋区,在涡旋区**位置的这个区域,居然就形成了一个“沙姆巴拉平流层谷地”!

居然!并不是什么沙姆巴拉洞穴,不是什么金字塔群,不是什么穿越和逆转!

25颗金属弹头的作用也比较复杂,涉及到最小能量实现多维度驱动问题。

“这只是一个基础中继基站,只是开始,只能实现几个比特的跨时空信息传递,如果想要让跨时空信息传递的带宽达到3G到4G的水平,那就需要依托此处得天独厚的地形,建立一个平流层卫星发射基地!”沐晓雪介绍道。

(二)

平流层发射,太空制造,这其实并不是科幻,而是科技。

  新世纪21年1月18号,英国商业航天企业维珍轨道公司,第一次成功地将10颗小型卫星送入了太空轨道。

与全球其它国家采用的卫星发射思路不同,维珍轨道改造了一架BY747—400型飞机,在机翼下面像战斗机挂载导弹一样搭载了一枚小型火箭,BY747飞机首先由带着火箭飞行到距离地面大概1万米的高空,进入平流层,然后火箭和飞机脱离、点火,将卫星送向距离地面500千米左右的近地轨道。

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完成的平流层卫星发射,在1945年残缺不全的D国科研资料基础上进行了长达70多年的研究之后完成的。

与地面运载火箭发射不同,平流层发射的最大优势就是“自由”!

所谓“自由”,是指能够摆脱两大技术瓶颈,一是卫星发射场地资源有限,二是卫星发射的时间窗口有限。

场地问题较为专业不做更多系统介绍,时间窗口也不用介绍原理,只需要简单讲一下到底限制性有多大,就能基本上有所了解。

例如种花家那一年发射的“长鹅4号”月球探测器,根据计算,在当年只有4个最长4分钟、最短1分钟的发射窗口。

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更短,而且每隔两年才会出现一次。

但是平流层发射的话,就刚好可以很好地避开发射场和时间窗口这两个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然而地球最高主峰也就是8848米,距离平流层还有2千米的距离,因此平流层发射能够采取的也就是维珍轨道的飞机+火箭的接力发射方式。

然而,居然就有这么一个“沙姆巴拉平流层谷地”!

(三)

新世纪21年3月11号,欧罗巴空中客车公司的官网上,发布了一条这样引人注目的消息:“欧罗巴委员会已经选择空中客车公司开展在太空中制造航天器的研究项目。”

意思是,欧罗巴已经开始认真探索在太空中建设工厂,用来制造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技术方案了。

那篇新闻中,空客公司是发布了项目示意图的,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太空工厂”看起来有点像一个在背包里装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的机器工人。这位工人师傅能够像燕子筑巢一样,一边在太空中环绕地球运行,一边慢慢地从背包里取出各种工具和材料,加工出卫星所需要的零件,甚至是制造出整颗卫星,有种非常浪漫的科技感。

之所以空客会提出这样的方案,是因为人类航天事业在那个时候,遭遇到了两个技术瓶颈。

第一个技术瓶颈,就是著名的“马屁股宽度决定论”,意思是,火箭的直径其实受限于铁路的宽度,而铁路的宽度最早是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所以冥冥之中,火箭这种高科技其实还受到了马屁股的大小的限制。

听起来像是段子,但这就是真实的情况,古代马屁股的大小,不只是影响了火箭,还影响到了卫星的设计。

传统火箭发射的时候,卫星结构设计就受限于火箭头部狭小空间,大部分都是“胖盒子+折叠翅膀”的结构设计,以确保卫星能够塞进火箭头部直径大概2米—5米的圆柱形空间内,这就使得很多功能强大的太空几何结构方案由于无法折叠而只能放弃。

第二个技术瓶颈,就是发射过程中强烈的比“车祸”还要恶劣的冲击和振动环境,使得卫星首先需要足够结实才行,因此许多性能优势明显的材料或结构,都由于这个因素被否定。

于是人类航天专家们提出了一个构思,想要在太空中建造一座工厂,用“太空工厂”生产卫星,刚好就可以把卫星的几何结构从火箭直径大小限制中解脱出来。

由于太空中重力微弱,而且环境空旷,理论上是可以加工出任意结构的卫星的。

甚至,“太空工厂”可以像蚂蚁筑巢一样,慢慢在太空中建筑出一个比自身大得多、复杂得多的航天器。

(四)

不过欧罗巴也真的只是抢到了一个首家发布,上了一下热搜,而且还并没有引发多么剧烈的轰动。

随后贝佐斯也赶快飞了一趟太空边缘。

都在抓紧,不然的话赶不上这个风口。

种花家真正公开自己的“太空工厂”计划,比他们都要晚上几年,给出的时间表却很具体,具体到那一年的什么日子之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其实很多的时候,种花家都很保守,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

此前也就是含蓄地发几个不配图的新闻告诉大家一下事情的进程。

新世纪35年,“太空工厂”一期工程完工,与欧罗巴同行的思路近似,都是率先组装太空3D打印设备,然后把原材料粉末打包发往太空,用这种技术打印出不需要考虑马屁股限制的超大尺寸卫星框架。

这一年,种花家还率先提出了“生态太空”的概念,描述了废旧卫星整机和残骸对运行中航天器的危害,描述了“卫星坟场”以及太空垃圾的巨大危害,“太空环保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

历经14年的无私奉献,历经3个五年规划的“太空环保攻坚战”终于胜利完成,对人类航天器造成巨大隐患的太空垃圾,清理率达到了95%!

与此同时,按照五年一个台阶的坚实步伐,种花家太空工厂四期工程如期竣工!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