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攻占永丰城后记小说:攻占永丰城 作者:易室居者 更新时间:2021/12/10 10:39:58 攻占永丰城后记 写在《攻占永丰城》连载之后 长篇小说《攻打永丰城》一书书稿终于在铁血读书网连载结束,给该书稿完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连载过程中,书稿得到了读者的厚爱,在此基础上,又将连载转载到美篇平台,得到广大美友的阅读与点评,许多章节阅读点评在1000人次以上。在此对广大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为什么花甲之年以后,自己有了写作长篇文学作品《攻占永丰城》的欲望呢?这还得从几年前的一次网友的对话说起。 2019年,文友李印功先生打来电话,询问我最近忙什么?我回答说看些闲书。他说太白文艺出版社的党社长对他说,最近出版社想写一本关于永丰战役的书,联系他,让他来承担,他说自己对这段历史把握的不够,缺乏这方面的资料。他向党社长推荐让我来承担。因为他在网上看到了我写的《在庙山指挥永丰战役》《游击队长》《百姓支前忙》等文章及拙作《新村史话》,其中讲的是有关永丰战役的事情。他把我的电话给了党社长,让我与党社长联系。随后联系上以后,我去了出版社,见到了党社长。我们就永丰战役书稿进行了交谈,党社长提出了时代楷模参加解放永丰战役的命题,他不是蒲城人,但永丰战役发生在蒲城,我们有责任把他参加永丰战役的事迹记下来。他指明了写作范围,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这一历史事件,并且说是向两个一百年献礼。 听了党社长的分析,我感到自己不能升任。想推辞,党社长听了,鼓励我把这个事情应承下来。自己经过反复考虑,自己是蒲城人,打永丰的时候,西北野战军部队在我们村里驻扎,营部就驻扎在我们家里,国共双方的拉锯战式的战斗时常在我们村子周边发生。我们村老一辈人大部分都参加了当时的支前工作,耀林哥与金锁哥赶着自己的四套子骡马大车给解放军送物资,拉伤员;敬爷与付老七赶着毛驴给解放军送军用物资;吴西山,张三锁、党东记给解放军当向导带路;父亲给解放军送水送饭的经历。他们这些老人经常给年轻人讲这些与永丰战斗有关联的事情。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步行到永丰烈士陵园参加纪念活动。这方面自己还有近水楼台的条件,就应承了此事。回家以后开始做准备,收集资料,主要是围绕永丰战役收集整理。 在收集过程中,时常回忆起孩提的事情,酷热难熬夏日的中午,乘凉的人们,聚集在我家大门外的大槐树下,聆听髦耋老人谝着闲传,道着古今。 特别是在冬天漫漫的长夜里,父亲与村院中几位老人,总爱坐在热炕上,给我们说一些有趣之事,孩提的我们,静静地听着,有时也会问一下听不明白的地方。老人们也经常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他们讲述了新村的张苟顺,早年给杨虎臣从河南贩运枪支,把颡(sa头)叫人给割了……张长寿参加学生运动把头叫官方砍了,装在铁笼子挂在电杆上示众哩……张关锁、吴进中、张丁贵等人战死在中条山……西海在死人堆里躺了几天……張关海双手端着两把盒子枪赤身救旅长……打永丰我们村经常过队伍的情景,儿时听到的这一桩桩,一件件事迹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常常萦绕在脑海,实在是令人难以忘怀。 一天,党社长让我到社里,询问资料收集情况,那天作家谢先生也来了,我们一起讨论了书稿的主题内容等,党社长征求了谢先生的意见。听了谢先生意见的以后,进一步明确了写作的主题,范围。 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首先得去永丰烈士陵园参观一下。一个周六,约了同学余粮、根弟、新年驱车去永丰陵园,再了解一下,原来几次去都是走马观花,这次是收集资料。在陵园见到了李所长,那天参观的人很多,他忙于招呼游客,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他。 我们漫步在陵园,边走边谈,边作笔记,边用手机拍照纪念碑,烈士功德碑。看墓碑,记事迹。忙乎了几个钟头。 为了收集资料,又打电话询问白水县的网友高民生先生,问他哪里有没有关于永丰战役的资料。高民生先生是一位图书收藏家,他家里存有几千本书,他说他有这方面的资料,听到这消息,自己感觉很高兴,就决定去取。 抽了时间,和几个同学驱车去白水,我们到了白水县西固乡政府,见到了高民生先生,他热情地招待我们。他给我取出了四本有关永丰战役的书籍,一本是《西北野战军在白水》一本是《日记》,另一本是《王回忆》。这几本书中有永丰战役的相关资料,对我来说真是踏破铁门妩媚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这几本资料很有价值,特别是王主任的日记,记载了永丰战役的一些细节,行军路线,战役部署,参战部队,几位将军亲自查看地形的情况,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料。我们又参观了西固文化站,高民生向我们介绍了文化站的建设情况,还招呼我们吃了特色便饭。 早在2015年,我与四兄新理有幸见到了永丰战役的参加者幸水均先生。当时他已经90多岁了高龄了,但头脑清晰,反应敏捷。早先他读了我的拙作《新村史话》,作了肯定,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一段话,肯定我收集资料下的苦,并送了我一本书他的资料大作《血战永丰》。该书叙述永丰战役的激烈雄壮的战斗场面,对收取资料有很大帮助。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自己见到了永丰的梁中喜先生,他说打永丰时,王将军就住在他邻居家里。指挥部房东杨老汉的儿子也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支前民工队伍,他们七十几个人,组成了担架队,参加了近年来的多次支前活动。跟随北野战军参加了宝鸡战役,铜耀战役。铜耀战役一结束,立即回乡又参加了永丰战役的支前队,担负着抢抬伤员的任务。 2019年10月一个温暖的秋日,笔者走访杨老人的时候,他瞽叟嶙峋,干瘦的皮肤裹着坚硬的骨头。他回忆起自己参加支前的那段往事,想起那些长眠在西府战役的土地上的与他一同支前的乡党兄弟,眼泪汪汪,泣不成声,青筋外露的左手搭在坐着的躺椅扶手上,右手颤抖地拳握着一只手绢,不停地擦拭挂在双眼流下的泪珠,哽咽着断断续续地叙说着那悲壮激烈的刻骨铭心的难以忘怀的一幕。他们在炮火连天的战斗中抢救伤员,冒着枪林弹雨把伤员抬回后方;在两军阵前扛抬着登城云梯送往前线;他们运送各种军用物资,水里、火里不避,泥里、风里不躲,“前前后后干了四十多天,与我一同去扶眉的就有二十九个人没有回来,死在了支前的路上。” 离休老革命韦永昌的儿子韦忠民,得到我搜集马湖游击队活动的资料,让身在兰州的弟弟,用手机拍下了韦永昌老人写的回忆录、照片、资料、资历以及伯父韦永和的革命资料,提供与我,以供选用。 退休教师惠根荣老师,向笔者叙述了自己哥哥惠东虎当年参加马湖游击队的事迹,并且不顾年老眼花的情况,抽出时间把哥哥惠东虎参加游击队的经历写了出来,冒着骄阳,骑着摩托车送给了笔者。 马庄李新友先生,是我们同宗吴玉林的亲戚,听说我收集永丰战役资料。一天,来到玉林家,把我叫去,与我作了长谈。提供了永丰战役期间西北野战军几位领导在他们村子检查之前工作的资料。 富源的王麦唤先生提供了马湖游击队韦应文、韦永昌等人在其家里聚会歇息研究支前工作提供粮食的资料。 傅沙克先生,沙粒女士提供了原二十八傅子良参加永丰外围阻击战的资料。 刘建国先生对我提供一些细节,打永丰的时候,飞机在天上飞,把他们邻居的大房的山花墙炸了一个葡蓝大的一个窟窿,现在痕迹还存,这是永丰战役的见证。这些资料,十分珍贵。 两三个月以后,书稿轮廓基本整理出来了,我发给了社长,让他审阅一下资料。 他打来电话,提出了修改方向。根据提议,接着进行整理。 一天杭盖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去他那里,到了那里,他向我说看了书稿,肯定了选题内容,他说骨架搭好了,在装饰上下功夫。为我进一步修改指出了方向。 一天,太白出版社刘涛主任打来电话,问有没有时间说去见一下莫伸老师,我答应了。刘涛到了省医院,我们去见莫老师,到了莫老师家,莫老师热情招待了我们,随后话入正题,莫老师取出永丰战役书稿,边谈边翻阅书稿,他在书稿页面上作了详细的点评,他肯定了书稿题材选择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这时我才知道书稿题目定为《张富卿永丰战役》,原先的题目是《永丰战役》题目变了,主题就得又改动。 用了二十多天时间,根据题意与莫老师意见,对书稿作了改动,围绕主要人物行文,删除了与主题无关的内容3万多字,在行文顺序做了调整,改好以后,发给责任编辑刘主任,让他们斧正。刘主任来电话说他发给莫老师,让莫老师把关。一星期后,刘主任来电话,发来了莫老师的意见:这一回阅读全稿,最突出的感觉是作者下了大功夫,把笔墨集中在只要人物身上了。从他在家乡双庙村的生活起笔,顺着他的人生道路一直朝下写,代替二哥去当兵,到陕北经历了种种,一直写到他参加解放军。全篇最主要的笔墨集中在永丰战役上。作者非常详细地描写了永丰战役的前前后后。直到篇尾才写到他随军征战大西北,直到全国解放后参加工作等等。应当说线索比上一稿清楚得多,笔墨比上一稿集中得多。作者能够下这样大的决心扭转上一稿的问题,很不容易,值得肯定。 莫老师指出了存在问题,不足之处,事情都写到了,但就是不够形象生动。在可读性和文学性上再着笔。并指出写文章一定要学会做减法,文字要切忌拖赘。林编也说了这方面的意见,按照他们两人的建议,我再做了修改,初稿才算完成。初稿完成后,我又发给吴新海先生,让他阅读。他抽时间阅读后,提出了不足之处,指出了错别字。 我把书稿发给编辑,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消息。后来翻阅铁血读书网,看到网上连载小说,不但没有书号费印刷费而且还不需要漫长的上报审批时间。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书稿发了过去,编辑要求一天一个章节。于是按照要求,一天发一个章节,连续四十多天,连载才结束。其中一个章节没有通过,编辑说,网络监管很严,有关领导人与现代名人的作品,把关很严格,敏感词语卡得紧。也是三审三校才能通过。对没有通过的章节,反复修改后发去,才得以通过。这也完成了党社长与李印功先生的意愿,书稿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与点评。 由于党社长与莫老师支持与厚爱,李印功与杭盖老师指导,《攻占永丰城》书稿才得以完成。在此,对他们几位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对给我提供资料线索信息的:幸水军前辈,韦忠民、惠根荣、李新友、王麦唤、梁中喜、吴新海、傅沙克、高民生诸位先生,沙粒女士,表示深深的谢意。 特别感谢铁血读书网的领导和大编辑雪音老师以及工作人员、他们不厌其烦地反复审稿阅稿,把关,为连载付出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使得书稿《攻占永丰城》才得以与网友读者见面,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自己掌握的资料有限,疏漏、遗漏、错误在所难免,衷心地敬请各位当事人及家属谅解赐教,敬请有心的读者、行家匡正,多多批评、多多指正。 谨致谢忱! 作者 2021。12于易室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