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推理>特立独行的华夏文明>全稿25第二章黄河之水天上来18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全稿25第二章黄河之水天上来18

小说:特立独行的华夏文明 作者:M春M 更新时间:2021/11/21 11:43:49

1、河图洛书

八卦的表现形式直接源于河图洛书。《易传-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河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书 ???

本节不对河图洛书的数理内容进行班门弄斧式解读,无数智者先贤对此有过汗牛充栋的分析阐述 ,本节只谈一些现象的重要性。

八卦象数融合的方式源于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与客观世界的观测有直接关系。

?

由于我们无法从河图洛书的表面形态看到与大洪水时期直接有关的内容。我们仅仅是从后人记录中,看到有后人认为易的形成,是圣人从河出之图以及洛水出的书中有所得,并据此为重要依据创造了《易》。

而单论河图洛书,他们更多是客观反映了数理内容及与天地之象观测结果,前面4500年前的**显示,河图洛书的生成年代绝对要大大早于大洪水时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河图洛书是华夏先民不知经过几千年的自然现象进行观测、认识、研究,以及数学等知识的长期积累发展的综合成就(以现象、数学为基础,设以特定逻辑结构,形成独特的象数结合样式),这个成就在大洪水时期,被圣人发现对于治理大洪水有益,而‘则之’。

因此笔者认为河图洛书成为八卦的“理论”底本,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

1)、象为本(客观世界和自然是理论的直接基础)?

河图洛书直接演化出八卦的基本结构。作为华夏文明最经典、最核心的理论表达方式,它直接反映了华夏文明以直观自然为本。这个思路与象形文字的内在逻辑完全一致。

更重要的是,天地之象与华夏传统信仰高度关联,古代祭祀天地,五方上帝就在河图的结构中显现

因此华夏核心的信仰体系,建立在客观地天地之象的观测的结果上,并最终形成华夏文明最核心的理念时。这里就隐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或者说一个潜在的可以扩展的逻辑结果:就是华夏的信仰是完全基于、服从于客观现实(或者叫自然)下的信仰。自然(天地)是脱离人、超越人的主观而存在着的(但是天地也是自然规范下的天地,或者说,自然是天地内在的规范性。而不是现代宗教观里,神被人主观定义为超越自然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在华夏的信仰里五方上帝就是自然的人格化),这意味着自然不是主观意识的命名。人对自然的认识,必须是自然向人呈现自我的结果(人对天地的直观)。而不是人主观的对自然的定义!

——这段话,需要理解的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人面对自然,或者说在(自然-人)的关系中,占据主导的是自然。自然将自己呈现给人,人面对此,只能描述自然对人的呈现形式,而不能反过来认为自己掌握了对自然的描述的行为,就能把人的身份地位转化为(人-自然)关系中的决定者,来对自然进行定义。这就如盲人摸象,人的描述就如每个盲人摸象的描述一样,每个描述都是真实的,但是也都是局限的。但是人不能把这种局限的真实,去主观命令为完整的真实。

天地之象为本最重要结果之一就是这个。以此我们可以衍生出另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天地之象为本的华夏核心理论,从华夏文明的一开始阶段,就将文明的根基与核心关注点放在了(自然—人)的关系中。通俗而言,华夏文明从一开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偏好,都将核心关注放在了(人)与天、地奋斗其乐无穷问题上,而将(人)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领域放在了重要性次一级的位置上。对(自然—人)关系的关注,是华夏文明的最高关注、终极关注。这是从华夏文化建立之初就被规定下的。

2)、象数结合

河图洛书基于对天地之象对观测,将观测象和数理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象中寻求并构建出较为复杂的数理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读:对象的客观现象的原初认识,不是依靠不靠谱的主观的言说分析,而是通过较为客观的数理形式来对象观测进行一次的深度解读(描述)。

?也就是说,对(自然—人)关系的直观结果(象)的解读,是靠更基于客观性的数理方式来完成的。河图具备四侧或居中的两数之差相等的等差关系;洛书转化的九宫图各个纵向、横向和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相等,其和为15...

?这些显现出的规律性的东西,不是人为定义的,而是数学的自然规律展现。

于是我们看到,华夏文明在直观到自然现象后,用人发现的自然数理来解读所观现象。在观察对象和解读方式的两个层面,都呈现出一致的客观性。这使得华夏文明的核心理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客观性占据绝对主导的内核。

一个文明的核心理论(经典)是靠客观现象记录和数学为基础展开,这在其他人类文明之中,绝无仅有。古希腊大量经典记录是用文字为载体,一神教的圣经是用文字载体,印度文明各经典还是用文字作为载体。这些字母文字为载体的文明经典理论的阐述,就如前面我们讨论字母文字里,能指所指分裂的问题。字母文字的字义是造字者强权下的人为设定。那么字母文字的字义不直接反映世界蕴含的真理。因此文字为基础的理论天然存在大比例的伪。为了追求真理,需要尽可能在理论发生的前提处,去除这种人为的伪。因此在方法上采用天象和数学(这种极大脱离主观干扰方式)为基础,用一定逻辑结构呈现对自然真理的认识,能极大避免理论的内在蕴含人为的伪。这种独特的文明理念前提的表达方式是中国人首先创造出方法。

我们可以说,至今4000年前,至今3000年前,至今2000年前,甚至至今1000年前,人类唯有华夏这一支文明采用这种方式(现象与数理结合)来认识自然,寻找真理,建立自身文明的核心理论。直到至今300-400年左右,人类才有另外一个族群,在对华夏文明的大量知识进行长期了解学习后,诞生出一个基于世界现实和数学为主要基础的理性主义(第四章展开讨论), 而华夏文明从关注对象以及关注方法上极大程度上排除了人作为主角及主导者的地位。这个形成了一个文明特殊的立基所在,即理论所含极强的去主观性(极力去除主观认识对真理的干扰,而让主观认识的结果极力契合客观事实及客观真理)。这种内在的特性,导致华夏文明在以后的实践历史中,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很难撼动这种客观性极强的理论基核。

?将河图洛书象数结合的特色拓展到八卦,使得我们的文明核心理论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自然的数理规律而不是人的规律,二以数理规律为核心的形式来认识、应对自然对人呈现出的问题及考验(大洪水)。

?我们的祖先依据象数结合的特殊形式,构建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模型。而依据理论对这个现实的实践结果(治理大洪水)竟然最终竟然成功了。这等于用千、万年一遇的重大实践功绩给理论进行了一次无与伦比的背书和赋能。理论的客观内核本来就难以遭到主观的动摇,再经过大禹治水的实践成就背书,华夏文明的核心理论就几乎成为无法动摇与否定的存在。这或许就是华夏文明诞生初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最伟大的遗产。这也成为华夏文明至今不灭的原初动因。

3)、十进位制的运用

河图洛书以十进位制数,来构造出复杂的结构关系。十进位制本身,就成衍生出两个观念——生生不息与完整性。

生生不息:

十进位下,每一位数字都是前一位数(n)的n+1,由于十进位诞生跟我们手指紧密相关,十进位,从数字1开始的每一位演进,都是+1,所谓1生2,2生3.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河图洛书结构上奇数偶数分列,有着明显的对立统一的西方辩证法逻辑,并以此来理解阴阳本初的概念。但是所谓奇偶对立,是建立在1生2,2生3...的基础之上的。

是先有1生2,2生3,形成完整的十进位数列,然后我们才把其中某些数进行归类,比如奇、偶。因此十进位制,无论其逻辑衍生泛化成什么,基础的逻辑不可违。就是生生不息。1生2,2生3...十生百,百生千...以至于无穷

生生不息是十进位模式给华夏文明带来最重要的概念描述。他在之后发展的阴阳、八卦,以及文字理论阐述阶段,对华夏文明定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调。

十进位表示出的完整性概念:

河图洛书是阐述宇宙大象。而用十进位表述,其十全十美之意意指宇宙整体的完整性(尤其是河图)。

?因此完整性与生生不息相结合,基本就给宇宙整体的大道描述出一个基本的象——宇宙整体呈现给人生生不息之象。

因此虽然《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但是在八卦源起的河图洛书这里,阴阳是服从于十进位的生生不息的形式的。因此我们可以宽泛而断言:阴阳之道与整体性无直接关系。唯有此我们才能对阴阳等概念进行正确的认识理解。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