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九十二回:朝廷罢里正衙前,包拯息改嫁讼事小说:北宋包公演义 作者:冷雪散人 更新时间:2022/6/2 11:13:14 却说自通判赵谷到任庐州后,时光荏苒,倏忽已是盛夏了。一日午后,见有乡民周以立,年龄大约二十出头,住家州城西北段寨镇周村,至州府击鼓呈状,迫不及待,竟为诉求退还婚娶礼银,接回已改嫁母亲一事。 而据周以立详细陈说,只因多年前,他父亲周大受在世时,曾为里正衙前,负责看守、辇运官府货物。其间,或许处置难免失当,由于赔偿损失,又弥补短缺,亏折去不少家产,悔恨交织,以致郁郁而终。当年,忽经此变故,周以立尚黄口孺子,少不更事。往后,孀母房瑞鸾寡居主家,谨慎营理,近年家景多少有见起色,且抚育周以立**,只是尚未娶亲。 时至前岁春,面对轮替将充任衙前差役,虑及维持家道不易,房氏忧心无计,决定改嫁,以规避那费力不讨好,担惊受怕的苦役。面此,周以立想着母亲早年寡居,守儿至今,纵绰约多姿,毕竟年将四十岁,却迫于重难之役而改嫁,惟相泣无力劝阻。况镇内因承役官物辇运与供应,并负责赔偿损失,弥补短缺,结果破家荡产者,实不止一家遭遇。 当时,房氏托人议婚,适值上村富户卫思贤,年五十岁丧妻,素闻房氏贤德,听说伊意欲改嫁,即托媒来说合。就于前岁春,以礼银三十两交付了,卫思贤迎房氏过门,结为夫妻。至去岁隆冬,因房氏记挂子周以立亲事,有前村佃户吕进琭是个朴实人,膝下一女吕月娥,芳容韶齿,举止矜重,有福之相,经卫思贤为媒去说之,嫁与周以立为妻。如此一来,更加是相处和睦、其乐融融。 不想于今孟夏中,周以立见官府颁布布告,朝廷已免去里正衙前。——若非此令人户畏惧之苦役,母亲哪能年老改嫁?他寻思今家中无母亲主持,觉得很不成气象,加之母亲改嫁时,佩戴的玉镯、金钗、银簪等首饰,以及所备衣妆,远胜过三十两礼银。遂与妻月娥商议,筹攒以银两,到卫宅要将母亲接回。 对此,想周以立未免自利,孤恩负德,太过无理取闹,必定被卫思贤断然拒绝,不足为奇。可周以立见大失人望,不能接回母亲,为达目的,从而诉状至官府,以求公道。 然而,那早已令地方人户畏惧,为此破家荡产之里正衙前差役,缘何是年孟夏中得以朝廷蠲除? 先是今岁仲春,知并州韩琦——时皇佑五年正月,朝廷以知真定府,兼安抚使韩琦,迁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韩琦到任并州二载,鉴于州县差役,重难莫过于里正衙前。自昔年宋夏争战数载后,徭役积非成是,里正衙前越发不堪重负。按大宋定例,以各州县上等人户轮差充任里正衙前,负责看守、辇运官府货物,若有亏蚀,当赔偿损失,弥补短缺。然彰明较著,各州县贫富悬殊,差役负担甚失平允。此迫使不少差任衙前之役者,设法让寡居之母改嫁他人,或亲人分居,或鬻田以减户等,为规避差役是殚智竭力,殒身不逊。故此,于今岁仲春时,韩琦有向朝廷上疏言: “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衙前。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规图百端,苟脱免沟壑之患,殊可痛伤。然每乡被差疏密,与赀力高下不均。假有一县甲、乙二乡,甲乡第一等户十五户,计赀为钱三百万,乙乡第一等户五户,计赀为钱五十万;番休递役,即甲乡十五年一周,乙乡五年一周。富者休息有余,贫者败亡相继,岂朝廷为民父母意乎?请罢里正衙前,命转运司以州军见役人数为额,令、佐视五等簿,通一县计之,籍皆在第一等,选赀最高者一户为乡户衙前,后差人放此。即甲县户少而役蕃,听差乙县户多石役简者。簿书未尽实,听换取他户。里正主督租赋,请以户长代之,二年一易。” 于是,仁宗令将韩琦奏章下达京畿、河北、河东、陕西、京西等路转运使相度利害,皆谓如韩琦所议适宜。同时,知庐州包拯亦特此上疏《请罢里正只差衙前》曰: “臣伏见知并州韩琦上言,乞罢诸路里正,逐乡税赋只委户长催纳。三司似牒,逐处转运司相度去讫。臣昨任河北,备见诸州军所差,里正只是准备衙前其秋夏二税,并是户长催驱重役之中,里正为甚。每县或无上等,即以中等户充,家业少有及百贯者,须充衙前应副重难之役,例皆破荡。其逃亡非命者,比比皆是,怨嗟愁苦所不忍闻。今若依韩琦起请,悉罢里正,如衙前有阙,即委令、佐于一县诸乡,选差第一等中物力最高者充役。如更有阙,亦如此轮差,委是经久公私利便。庶几凋残之民,稍获存济。又缘里正系正月内差,若伺候诸路转运司相度,必恐迟延,欲望圣慈特赐详酌,早降指挥施行。” 其后,又知制诰韩绛——时皇佑二年秋,韩绛由开封府推官,迁户部判官,不二载,先后出任江南东、西二路安抚使,至去岁中,擢升右正言、知制诰。适其在朝视事,有进言曰: “臣尝安抚江南东、西路,见两路衙前应役不均,请行乡户五则之法。” ——关于“五则法”,凡差派乡户衙前,一律按赀产多寡设立簿籍,分为五则。而各州郡衙前差派,遵照簿籍为准则。假如第一等重役十处,应十人负责,即编列第一等富户一百户;若第二等重役需五人,即编列第二等户五十户,以备十次役使,勿再差派里正。然各州郡设立簿籍,概由通判掌握,遇差人,长吏以下同按视施行,转运使、提点刑狱则督理违慢。 再又知制诰蔡襄——字君谟,籍贯兴化军仙游县。蔡襄于天圣八年登进士第,初授漳州军事判官,历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知谏院。至庆历四年调知福州,赴任二载,改迁福建路转运使。然于庆历八年,因父卒去职,后入朝任职直史馆二年,于前岁擢任知制诰。其继韩绛所议,亦极论里正衙前之弊曰: “臣尝为福建路转运使,见一县之中,所差里正衙前有三四年或五七年轮差一次者,一百贯至十贯,皆入十分重难。望务裁损力役,免民冻馁,请只以产钱多少定役重轻云云。” 但是,仁宗为博访利害,集议裁决,以避免偏颇之失,乃命韩绛、蔡襄与三司置司参定。更遣尚书都官员外郎吴几复——字辨叔,汝州梁县人,前往江东;殿中丞蔡亶——字诚之,莱州胶水人,前往江西,与本路长吏、转运使相议可否,盖皆请行五则法。 就此,经韩琦、包拯、韩绛、蔡襄等官员,并诸路长吏、转运使相继奏请下,于孟夏中,总算下令三司颁行,罢里正衙前,只派差乡户衙前,实施五则法。其法虽逐路小有不同,然大率得免里正衙前之役,自此民稍休息。 至于周以立诉状,欲接回母亲一事,并非卫思贤不近人情焉。其与亡妻早年仅抚育二女,长女几年前已嫁为他人妇,次女年方十六岁,尚待字闺中。今卫思贤与房氏育得一子,取名卫澍,才出生二月余,怎愿幼儿与母骨肉分离,商量无果,互相闹得不欢而散。然周以立未遂己愿,乃不肯甘休,遽诉状至县衙。遇新任合肥知县夏噩——字公酉,越州山阴人。其庆历六年举进士第,初授明州观察推官,历安化县丞,湖阳知县,于今岁春调知合肥县。 当夏知县见周以立所诉情由,量其母再嫁既成事实,岂有苍黄翻覆,无故退婚接母之理,终不得轸恤相待。夏知县又视盛夏时节,此等民事争讼有违法令,本不应受理。——依据大宋“务限法”制度,为避免因诉讼影响农事,除重大犯罪外,涉及田宅,婚姻,债务诸民事诉讼,夏、秋二季官府概不受理。 因此,夏知县非但不准周以立诉求,更将其杖责二十,撵出公堂。这周以立心有不甘,进而申诉至州府,今使包拯面对此情,思忖不过钱财作怪耳。次日,命人至段寨镇将卫思贤、房氏,又周以立妻吕月娥传唤来州府。就于后堂照面得诸人,视房氏还怀抱着婴孺卫澍,待邀请落坐定,包拯注目周以立夫妻,言道: “今汝母既已再嫁卫思贤,卫员外亦可谓汝之继父。何况今汝母与其生育一子,此卫澍虽卫门之子,却与汝一母兄弟,汝忍心使弟自幼与母分离乎?” 经包拯晓之以理,言简意该的劝诫,加上卫思贤言自有万金之家,已过知命之龄生养一子,感念房氏恩德,愿意捐三百金与之前子,亦不为多。即于包拯等州府官吏见证下,写关书一扇,分三百金之产业与周以立收执。最终使周以立拜认卫思贤为继父,彼此捐弃前嫌,言归于好。包拯量周以立此前已遭夏知县责罚,无意再追究其过,卫、周诸人皆拜谢而去。 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