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二章 九九归一 附录小说:刘北海传奇 作者:滇西楚汉 更新时间:2022/9/20 18:13:23 第二十二章九九归一 蜀荷有气无力地靠在藤椅上,高原柔和的阳光从天上洒落下来,也洒在薛家巷这处古老的院落中。 薛家巷是大约三百年前,明末忠义之士薛尔望居留故地。物已不是,人亦非。只留下这个名号。 蜀荷刚渡过米寿之庆,儿孙满堂,欢乐过后是寂寞。 北海走那年她才二十有八,拒绝了多少诱感,含辛茹苦,带着幼小的儿女,辗转在此落脚,靠缝补衣裤度日。 她觉得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酸甜,她都尝够啦。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一晃六十年,她一直在等他。 神情恍惚,她似乎感觉到北海来叫她。 她耳边响起北海的声音:“蜀荷,让你久等了!我们走吧。” 她喃喃地对北海说:“九九归一。” 她慢慢地闭上困顿了一生的双眼,她的魂魄随着北海飘走了。 附录:《百度·抗日英雄刘北海》 刘北海,又名文超,生于1899年,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人。国民党陆军第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1938年11月8日在湖北崇阳与日军第十一师团笠原信雄部作战壮烈牺牲,蒋中正发来唁电,追授刘北海烈士少将军衔,时年四十一岁。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8军新编10师2旅4团团长。 中文名刘北海 别名文超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9年 逝世日期1938年 出生地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英代村 职务第58军新编10师2旅4团团长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事迹 3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刘北海天资聪颖,善于思考,好学博闻。少时在私塾读书,尝受教于杨必昌先生。杨老先生系当地名士,颇有风骨。常以“经得艰难困苦磨练,始能创大业、担重任”教导学生。刘北海深受杨先生影响,将杨先生教诲终生铭记。他十分崇敬屈原的爱国精神,书条幅“屈原浩气长存”以自勉。 刘北海崇尚新学,曾先后离家到西洒镇、文山、昆明读书,学习刻苦努力,中学毕业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十九期步科。因成绩优异,毕业即被任命为滇军某部中尉连长,后该部解散,经上司介绍到成都军校任中尉教官。由于刘北海生性耿直,又无背景,仅凭一纸文凭,难以在一地立足,先后辗转武汉、开封、上海、广州等地军事学校或部队任教官、参谋。 在历年辗转中,刘北海频频与参加过“辛亥革命”、“讨袁护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的进步人士结识交往,认识许多新事物,为同辈兄弟中思想最进步、最开明者。 刘北海痛恨赃官,在军界多年,从不取不义之财。因子女众多,生活时常拮据,薪水不够用就变卖老家土地。在外奔波多年,因谋差不易,常靠典当度日。刘北海在上海时,适逢“一二八”抗战,他应十九路军和上海市民之聘,担任上海抗日学生军大队长,带领学生出入于苏州河两岸前线,积极投入保卫上海的战斗。上海沦陷后,刘北海辗转到四川成都刘文辉所部任军职。红军长征北上入川,川军奉令堵截。刘北海目睹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不愿与红军作战,遂借故携眷返回西畴老家。 刘北海热爱家乡,受“实业救国论”的影响,总想办点对地方百姓有益的事。1936年,他从昆明回西畴探亲,路过文山马塘,看到马塘坝子热水寨、黄龙塘一带虽然土地肥沃,但因缺水无法耕种,十分感慨:“多好的一片土地啊!要是能安台抽水机,把河水抽上来,就可以灌溉几百亩土地,老百姓的日子也就会好得多了。”他的意见,为马塘镇长李荣堂所称道并积极支持。 回到老家后,刘北海与妻子商量:“马塘那个地方如果解决了水的问题,可以养活不少人。老百姓有了生计,对我们也有好处。解决这个问题,最要紧的是资金。眼下家中积蓄无几,只有变卖土地!卖地,肯定会遭到族中长辈、特别是五叔反对。但这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就是他们反对我也要干,无非是倾家荡产。”他与好友、技术员王景如经过反复商议,决定在侬人河中修建一个大型抽水站,抽河水灌溉马塘坝子。 拿定主意,刘北海即变卖家中大部家产,加上平时积蓄,筹集了大半资金。他带领其长子刘应天和技术员王景如来到马塘,进一步研究抽水站工程。亲自参与工程的技术性准备工作,亲自筹划机房位置、水泵扬程、渠道路线、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事宜。 1937年,水利工程动工,进展顺利。至1938年初,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部份机械设备已从昆明运到马塘。在当时交通相当闭塞、缺乏先进起重设备的情况下,把诸多笨重机器从几百里外运到施工现场,其困难可想而知。 水利工程即将进入安装阶段,适值全国抗日局势日益吃紧,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全国抗战情绪十分高涨。国民政府命滇军继续增派援兵。云南于1937年5月组建六十军出师抗日,继而组建五十八军,当局电令刘北海火速赶赴昆明报到。刘北海接令后委托李荣堂负责继续施工,命长子刘应天辍学,配合王景如共同照料水利工程。他对妻子、长子和身边人说:“我本因多年颠沛,早已心存安居创业之想,离开军界,回乡办实业。值此国难当头,一旦亡国,家安在?事业安在?我本军校出身,为国出力献身,义不容辞,当报效国家,疆场杀敌,挽救民族危亡,尽炎黄子孙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今决意投身抗日,与倭寇决一死战。万一不幸战死沙场,也比当亡国奴光荣、痛快百倍!”这些话,成了他对身边朋友和所部官兵的口头禅。 人物事迹 1938年初夏,刘北海赶到昆明后,被任命为陆军五十八军新编十师二旅四团上校团长。出征前,刘北海对部队进行了紧张的整训,几乎每天都到教练场指挥练兵,亲自为战士做刺杀、投弹、飞翻越障碍示范。 在训练中,刘北海曾对官兵训话说:“日本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没有胆略和勇气!八路军在平型关、十九路军在上海、滇军在台儿庄,不是都把日寇打败了吗?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要以他们为我军官兵的榜样,英勇杀敌,为祖国保江山,为滇军添光荣!” 1938年8月1日,刘北海率部从昆明出发,步行一月余,长途跋涉四千余里,经贵州、湖南前往湖北对日作战。据刘北海的军需副官刘应甲先生说:“行军中,刘团长严令不许骚扰民众。有一个连长借口派壮丁敲诈百姓,被刘团长知道后,立命他退还了索取的财物,并将其降为士兵。如此带兵,深得百姓拥护、为官兵信服。” 武汉失守后,日寇第十一师团笠原信雄部沿粤汉线继续南犯。1938年11月1日,五十八军开往通城东北的崇阳阻击敌人。刘北海奉命率部扼守桂口市黄土岭一线,他到达指定位置后,随即投入紧张的备战。日军出动飞机、坦克,配合大炮猛攻我军阵地,刘北海率部与日寇血战数日,战况十分惨烈。阵地上“枪弹炮弹,织成一片火网,敌我双方在网里一会儿进、一会儿退,倒的倒下,血肉在空中飞舞。我军伤亡营连排长30余人,士兵500多,敌方伤亡更为惨重”(黄远声著《壮志千秋》)。 11月8日下午3时,刘北海站在阵地最前沿半身堑壕内指挥部队与敌作战,被日寇枪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少尉**江宏煌也同时阵亡。广大官兵义愤填膺,对日寇无比仇恨,士兵们高呼“为刘团长报仇”,挥泪举枪,英勇杀敌:一连排长李坤甫、陈春坤等阻击沿崇通公路(崇阳至通城)南犯的敌人,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机枪二连排长张继忠带领全排士兵与日寇激战两天两夜,在完成掩护全军阵地转移的任务后,牺牲在敌人横冲直撞的战车下。 刘北海壮烈殉国后,蒋介石发出唁电,追授刘北海陆军少将军衔。西畴县政府在县中学南、金钟山前搭起临时高台,召开追悼大会,有数千民众参加。**台**安放刘北海佩带少将军衔的遗像,西畴各界知名人士、刘北海亲属参加追悼会,会后举行“反对日本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的****。 1984年12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刘北海为烈士。 1988年,西畴县人民政府在本县烈士陵园内为刘北海建墓立碑,缅怀抗日英魂。 后世纪念 位于西畴县城东郊花果山,1984年建,占地15亩。内有烈士纪念亭,亭上有多位领导人的题词。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