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一章 八国联军侵华小说:民国枭雄养成史 作者:蚁鸣之 更新时间:2022/10/25 14:29:59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清帝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大清帝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894年之后,西方列强借口“利益均沾”,掀起了瓜分大清帝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的斗争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清政府把巨额战争赔款全部转嫁到人民头上,人民不堪重负,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这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大清帝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在慈禧的默许和纵容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军机大臣刚毅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 因此,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纷纷进入北京城内勤王,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团民沿途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并攻进天津租界。 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得慈禧的回应。 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缔义和团。 1900年2月1日,山东高密群众围攻德国铁路公司,相持数日,并破毁铁路。至14日,德军扬言要以武力**。 1900年3月13日,**列强在渤海举行海军**,显示要用武力干涉大清帝国。 1900年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 1900年5月,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平乱。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1900年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英、美、法、俄、日、意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联军达2000余人。 1900年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 1900年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征华计划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进攻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中旬,侵华**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 慈禧接到手下守旧派大臣伪造的、八国出兵实际是要求她退位,让光绪复位的情报后,慈禧愤怒之下让守旧派统领义和团。 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并且在北京贴出赏文悬赏杀洋人。 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这是吴佩孚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见证战争残酷,虽然吴佩孚跟随营官并不在第一线的战壕里,依旧看到了血肉横飞的惨烈景象。 从一开始不敢睁眼看死去的人,到亲手给炸断腿的士兵包扎,吴佩孚渐渐适应了残酷的战场环境。 1900年7月,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先士卒来到第一线鼓舞士气,不幸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 就在聂士成身死、全军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时候,原本一直与聂士成部关系不睦的义和团,突然偷袭聂士成部后方仓库,抢夺作战物资、并纵火消灭证据。 后方大火让聂士成部官兵以为、八国联军已经切断了他们的后路,顿时人心涣散、全军溃败了,吴佩孚也被前面溃退下来的士兵裹挟着、与营官失散了,直到逃出很远,吴佩孚才停了下来。 侥幸不死的吴佩孚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战争的血腥他亲眼看到了,聂士成这样的高官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死于八国联军的枪下,吴佩孚也亲眼看到了,他当时跟随营官就在不远的阵地上。 中国的土地上,列强说来就来,蛮横无理的肆意横行,甚至在战斗中使用了毒气炮,幸亏营官知道毒气的危害,把人马暂时撤下阵地,才没有全营覆没。 脱下军装、做回老百姓? 吴佩孚很快否决了这个怯懦的想法,经此一战,吴佩孚更加理解“一将成名万骨枯”这句话了,要想成为“一将”、而不是“枯骨”,那就必须考上武备学堂。 吴佩孚知道,天津武备学堂早在战前就迁往唐山东北的开平镇了,吴佩孚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到开平去报考武备学堂,这不仅是做军官的捷径,还能依附在李鸿章这棵大树下,做不了“天子门生”,那就做个“中堂门生”,清廷的官员是很讲究出身的。 拿定主意的吴佩孚一路向北进发……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