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章 世家子弟(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章 世家子弟(一)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1/6 0:35:03

清末民初,

大争之世。

乱世就是舞台,

枭雄横空出世。

袍泽弟兄,

誓同生死,

肝胆相照,

快意恩仇。

趁此天下巨变,

携手逐鹿天下。

为了至尊的神器,

又拔刀相向。

刀光剑影中,

集体走向陨落。

春雨秋风间,

百年倏忽而逝。

请诸君回首百年,

去领略历史上,

最骄悍的战将,

最诡异的权谋,

最血性的刺杀,

最纷纭的乱世。

。。。。。。

1859年。

绵延了两百多年的清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一年,太平军势如破竹,攻占扬州,连破江南、江北大营。

这一年,英法的舰队云集天津大沽口,第二次鸦片战争激战正酣。

这一年,捻军叛乱正呈燎原之势,河南、山东、安徽大部都被裹挟其中。

从南到北,兵祸不断。

生灵涂炭,如炼狱一般。

对清帝国来说,王朝末期该有的景象都已经具备。

亡国似乎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个国家的人们,从朝堂之上的士大夫,到乡野村间的贩夫走卒,都在谈论一个话题:谁会成为这个王朝的终结者?

是天王洪秀全?

还是捻军主将张乐行?

抑或是英法舰队的司令额尔金?

然而,他们都不是天意所属。

冥冥之中,上天已悄然选择了一个人,来终结这个起自白山黑水之间的王朝。

此时的他,却只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孩。

河南项城,袁世凯。

项城是河南的一个小县城,袁家是县城里最大的望族,因为袁家出了一个大人物。

清廷名将袁甲三,袁世凯的二祖父,官至漕运总督,提督八省军事,朝廷一品大员,是与曾国藩、李鸿章并肩战斗过的人。

那年秋天,袁甲三与捻军作战获大胜,差人送捷报到家。捷报到家之时,袁甲三的孙侄刚好出生。

整个家族为之兴奋,以为这是祥瑞之兆。于是在请示袁甲三之后,便给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取名世凯,字慰庭。

一出世便凯歌高奏,期待日后光慰门庭。

袁家从袁甲三这一代人开始,真是一发不可收拾。父子两进士,兄弟双举人,一门两代四贵人。

袁甲三和他的长子袁保恒是进士出身,袁甲三的第二个儿子袁保龄和他的侄子袁保庆都中了举人。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也是秀才出身。袁甲三做官居一品,袁保恒、袁保龄、袁保庆也是朝廷大员,真是一门显赫。

要知道在清朝,通过科举考取举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其难度就像让现在的高考学子考上北大、清华的概率一样,说**挑一并不为过。

例如大儒康有为考秀才连续落榜三次,举人失败了五次,光举人就连续考了十八年。科举虽然考的是圣人之言,但恐怕圣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未必考得上,就如同我们的英语六级、考研英语,英国人来了也未必能通过。天知道大家都在考什么!

袁甲三是连科及第,秀才、举人、进士是连续考上的,在整个科举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绝对的人才!

但是在五十七岁,官运正隆时,袁甲三去世了。谥号端敏,极尽哀荣。袁甲三去世时,袁世凯只有四岁,还是幼儿园小朋友。所以这位袁家最重要的大人物,其实没有对年幼的袁世凯产生直接的影响。

袁家完全可以称之为学霸之家,但是袁家善于科举考试的光荣家族传统,到袁世凯这里,便戛然而止。

袁世凯小时候倒是也喜欢看书,并获得了一个“袁书呆”的雅号,但是他只是喜欢看一类书——兵书。

为了得到兵书,他可以花重金去购买(袁家也不差钱),为了钻研兵书,他可以不眠不休。但每次让他看四书五经,他便是榆木疙瘩——根本就不开窍。

因为袁保庆无子,袁保中便把五岁的袁世凯过继给了袁保庆。

从此,袁保庆也便成为了袁世凯的叔叔兼嗣父。

袁保庆对袁世凯的教育非常上心,请了当地著名的老师给袁世凯上课,以求让他博取功名,光宗耀祖。这就跟现在父母给孩子买学区房上名校,心情是相同的。

有一次,老师让袁世凯做文章写一下自己的志向(最常见的作文题目:我的理想)。袁世凯只用了一刻钟,就交卷了: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草莽之气,透纸而出。

老师看完,异常惊讶,没想到一个七岁的孩子居然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老师当场评价:此子断非池中之物,非极忠便极奸。当然,老师也很后悔一件事:没有规定下作文的字数。

上天选择某个人作为转变一个时代的大人物,必定会对其进行千锤百炼,不断考验,将其从生铁锻造成真钢。

只有铁打的筋骨,才能配得上天大的担子。

至于考验的方式,基本分为两种。

一种是让你的人生,从光着身子开始,一上场什么都没有,然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让你在拼搏、挣扎的过程中,不断锤炼你,增长你的才能,从而让你获得坚忍不拔的意志。

另一种则是,让你的人生,一出场什么外部条件都具备,然后一件一件的给你无情地剥夺去,以考验你的心智,能否做到动心忍性,通过此种考验的人便是人中龙凤,反之,不能通过考验的人,便会庸庸碌碌过完一生。

第一种考验方式是上天常用的一种方式,近代通过考验的人物如:张作霖、曹锟、冯国璋、段祺瑞、孙中山等。

第二种考验的方式,其实更残酷,因为他是反人性的,所以通过率也更低。上天对袁世凯的考验属于这一种。

在当时的中国,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可以说基本上是成才的唯一的一条路,尤其是对袁世凯这样的官宦之家来说。整个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家族里男孩子们的科举上。

在当时,秀才是可以捐的,就是拿钱来买。所以,对袁世凯这样的大户人家子弟来说,秀才是不用考的。少年的袁世凯直接参加了乡试,去考举人。

参加乡试的袁世凯,信心满满。信心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家庭和所受的教育,家里举人、进士一大把,自己作为袁家的子孙(确定是亲生的),身体里肯定也流淌着知识的血液,这是从遗传学上分析的结果。而且,自己的老师也是当地最出色的,学问做的最好的,教学最上心的,这是从后期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的结论。

实在是没有理由再怀疑自己了。

就这样,少年袁世凯迈着自信而矫健的步伐,踏进了贡院的大门,仔细的答题交卷,然后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回家,等待发榜,静候佳音。

发榜的时候终于等到了,袁世凯非常激动,很快他就可以跟他的父辈、祖辈一样,给这个家族带来无上的荣光。他感觉报喜的差人,已经敲锣打鼓的走在了来袁府的路上。他甚至都准备好了一套别人来祝贺时的说辞。

落榜!

命运就是这样残酷。明明感觉唾手可得的东西,转眼间却已经远在天边!这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体会到是何等的绝望!

翩翩贵公子袁世凯,项城县的宠儿,在追捧和恭维中长大的公子哥,就这样迎来了命运的一记耳光。这难道就是自己奋斗了三年的结果?

慢慢冷静下来的袁世凯,终于认识到了科举考试的残酷。

他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自己的能力没有问题的,只是准备地不充分,才导致了这么个结果。

再用三年的时间,进行更加细致的准备,一定可以高中举人!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没日没夜的学习,逐字逐句的背诵,摒弃了所有的休闲娱乐活动,每天呆在书房。乡试的失利让他明白了在功课上自己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人,唯有勤奋专注才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

三年间,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准备科举考试上,没有一丝保留。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次必能成功。袁世凯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再次踏入贡院。

开榜前,袁世凯感觉自己心脏都要跳了出来,既期待,又害怕!

再次落榜!

命运又无情地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看到这个结果,袁世凯感到天旋地转。

六年的光阴就换来了两次落榜的结果吗?上天为什么如此不公?

他的心已经如枯木一般,没有任何信心再做三年的应试准备了。

袁世凯的科举之心已死!

他恨科举考试,恨组织科举考试的朝廷。

他撕毁了所有的书籍!并写下了一首七绝诗: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进胡天娇。

这首诗,完全可以比肩黄巢在落第时写下的那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科举,让两个相差一千多年的落第秀才,体验了相同的绝望、愤怒,以及要疯狂报复的心理!事后,黄巢用数十万的人头宣泄了自己的愤怒。

袁世凯要比黄巢文明的多,但手段却更彻底。当他当上直隶总督后,联合张之洞,上奏折直接废除了科举考试!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在袁世凯手里画上了句号。

生活对一个人的考验,通常不只是使其饥饿,让其贫困,对其身体进行伤害这么简单,而更常用的方法是,对其设置不可翻越的界限,让其费劲全身的气力,却仍然一无所获,去体验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感。从而磨炼一个人的心智,使其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而不能通过考验的人,当然无法获得更为开阔的人生境界,也便毫无意外地成为人生的残次品,弃于一角,少有问津。

有怎样的人生境界,便有怎样的人生舞台!

如果说计算少年时代留下的阴影面积,对袁世凯来说一定是科举考试。连续的科举失败,对袁世凯的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待他日后进入官场,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他总是会安慰自己:“比起做文章,这容易多了!”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句口头禅。

科举只是生活对袁世凯考验的一部分,在考科举这几年,他最重要的亲人一一离开了他。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