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30章 山东响马(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30章 山东响马(二)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2/14 23:16:27

袁世凯取出随身的左轮手枪,朝着刚才表演的义和团大师兄连发三枪,这位可怜的大师兄随着枪声扑倒在地,鲜血直冒。属下上前验示,这位号称刀枪不入的大师兄已经当场死亡。

随后,袁世凯下令卫兵向其他大师兄射击,这些义和团的首领平时虽然号称刀枪不入,但也是立足表演,装神弄鬼,怎能抵挡住这些精良的毛瑟步枪?

枪决掉这些义和团的首领以后,袁世凯踏着地上的鲜血,捡起刚才表演用的步枪,取出子弹,将其打开来。

果不其然,其中的子弹头是在火药底部,开枪时子弹头被火药带出来,不是用火药激发出去的,所以打到人的身上并没有力量,只是听到枪声,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这种鬼把戏,骗得了别人,怎么可能骗过袁世凯这种“人精”。

随后,袁世凯对各个将官公布了对待义和团的态度:明抚暗剿。他把慈禧太后的懿旨变了一下,“明剿暗抚”变成了“明抚暗剿”。

义和团在山东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段祺瑞、张勋、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人,带领装备精良的兵马,开始了对义和团的围追堵截。

在绞杀义和团的过程中,以张勋出力最多,史**载,这期间每天死在张勋刀枪之下拳民都高达四五百人。

在这种铁血政策之下,山东省内局势大定,特别是在省城济南,义和团很快被肃清,社会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被击溃的义和团开始在山东的各个县之间流窜,并裹挟各地的贫苦百姓加入其中。

对此,袁世凯采用的措施是两个方面:一是督促各个县衙对自己辖区内的义和团拳民登记造册,如果有人成了拳民,那么亲属连坐。

二是,派出军队对义和团进行围追堵截,此时不再是一味绞杀,而是将其赶往山东和直隶的交界处。袁世凯跟时任直隶总督裕禄经过商量,要在山东和直隶边界,将义和团一举歼灭。

这个计划初期进行地很顺利,张勋等人在后驱赶,聂士成在前面张网以待。很多到达山东直隶交界处的义和团拳民被聂士成给收拾了。

但是,此时朝廷高层在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上却出现了变化。此时,刚毅、载漪等新势力已经得势,他们拼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排挤朝中开明派大臣,荣禄称病在家,不理朝事。

在刚毅、载漪等年轻新贵们的左右下,慈禧太后开始相信凭借义和团可以杀尽大清国的洋人,恢复满人的江山。

慈禧太后态度动摇,刚毅、载漪便开始给裕禄施压。裕禄虽然身为直隶总督,但是跟前任李鸿章的见识却相差得太多——朝廷让怎么办,那就怎么办吧。

裕禄撤回了包围义和团的兵力,后面有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的追赶,前面又没有了聂士成的武卫前军。义和团便如潮水一般进入了直隶地界,进而进入到天津和京城。

没有后勤,没有编制,没有军规,没有统一组织的义和团拳民,进入到繁华的天津和北京,会发生什么情况,诸位可以想象一下。

这两个城市几乎沦陷,电报、铁路、学校、医院悉数被毁。传教士、教众是重点对象,所有与西洋有关的物件都要烧毁。

这是暴民们的狂欢节。京城繁华的**、前门大街一带,一时间火光冲天,一千多家巨商大铺就此化为废墟,就连正阳门楼亦被烧毁。

在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上,大臣们分为了剿抚两派。主剿派主要是汉族实力派督抚们,主要包括袁世凯、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主抚派主要是满族权贵,主要是端王载漪、协办大学士刚毅,以及载濂、载漪、载澜、载勋等人。在对洋人的态度上,主剿派是主和派。主抚派是主战派,非要杀尽大清的洋人不可。

由于慈禧太后的信任,主抚的满族权贵占据了上风。大清朝廷的大政方向开始脱轨。

满朝权贵之中,荣禄是一个特例。他称病不出,没有表态。

荣禄绝对是晚清的政坛高手,他知道自己位高权重已经受到了慈禧的猜忌,在端王载漪的步步紧逼之下,便主动示弱。

他知道目前的态势如果表态对义和团主剿,自己必然成为载漪等人的攻击目标,必然会非常被动。如果表态对义和团主抚,等义和团和洋人开展,洋人的部队介入,义和团必定一败涂地,那时候必然遭到洋人的清算,因为自己的位置,很可能成为朝廷的替罪羊。

事实果不其然。兵部尚书徐用仪、光禄寺卿袁昶、吏部侍郎许景澄,三人都兼任理衙门事务大臣,他们仨都知道杀洋传教士和外交官没有什么好处,所以都一起对主战的政策表示了不满。结果被载漪、刚毅为首的主战派所杀。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乱局之下,慈禧对自己的性命非常担心,他急调董福祥的武卫右军入京,跟禁卫军一起保障京城的治安。武卫后军原来称甘军,参加过收复西北边疆的战争,是有实际作战经验的部队。但是武卫后军原来也是由土匪招安而来,董福祥也曾经干过土匪大当家,这只军队的纪律非常涣散。

董福祥的部队到达京城第一天就闯祸了。他的部队在巡逻时,把日本驻华使*馆**官杉山彬干死于当街。一时间,国际舆论哗然。董福祥的部队跟拳民也差不多,都是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一时间,京城中,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董福祥的部队野蛮无知,满清王爷们也是毫不逊色。负责禁卫军神机营的载澜,手下的一名小军官则一枪打死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打死两名传教士都会招致德国人占领胶州湾,打死驻华公*使,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会有什么反应?

这种外交事件不是慈禧太后和他的满族贵族亲信们能够处理了的。慈禧紧急召见了董福祥和载澜,斥责他们军纪涣散,有意要处罚两位。这时候,董福祥表态:“这事件是我失职,太后处罚我,我没有怨言。就怕会引起将士的不满,从而造成哗变。”

这就话可把慈禧给吓坏了,处罚之事也就不了了之。退出朝堂之后,载澜拍着董福祥的肩膀,竖起了大拇指:“兄弟,好样的!”

忧心忡忡的慈禧,想到了荣禄。赶忙派人将其召进宫中,问计与他。老谋深算的荣禄给慈禧的建议是:紧急调李鸿章和袁世凯进京,来京稳住局面。

慈禧也深以为是。

但是,这时候北京与周边的电报线都已经被义和团给搞断了,只能通过快马先前往济南,调袁世凯进京。然后,利用济南巡抚衙门的电报线路给身在广州的李鸿章打电报,让他赶快进京。

就这么办。派往济南的快马就此出发。事情如果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似乎不至于有后来的惨剧。

毕竟李鸿章和袁世凯都有比较娴熟的搞外交经验,处理政务的手段也成熟老练。作为大清最能干的官员,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可以处理好这个危局。

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丝缓和的机会。

然而,最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小人物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江苏粮道罗姓道台。

罗道台是一个漕运官,负责从上海押运漕粮。虽然官职不大,却是一个肥差。这个差事是由荣禄给谋得的,所以罗道台很感激荣禄,也是荣禄铁打的心腹。

在夜半三更时,风尘仆仆的罗道台给荣禄送来了一个绝密情报。这个情报是从上海的洋人圈子里获得的,说是各国公使达成的一致意见。

情报的大致内容包括了四条:一要将光绪皇帝从瀛台接出来;二是由各个国家代收大清各省的钱粮;三是由各国代掌大清国的兵权;四是要慈禧太后归政,不再插手朝廷政务。

看到这个情报,荣禄如五雷轰顶一般,这比袁世凯告诉他的那个康梁要“围园劫后”的秘密还要棘手。他绕室彷徨,一晚上没有睡觉。第二天,天一亮便赶紧进宫,把这个情报递交给了慈禧太后。

这个假情报便成了中外开展的直接导火索。

这里面明显有个漏洞,这份绝密情报究竟来自何方,为什么一个粮道能够获得这么一份绝密情报?

据罗道台说,这份情报出自在洋人报社打工的一个下属。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兄把在上海发行的一份英文报纸的社评进行了翻译,并由罗道台改编了一下,就形成了这份情报。

罗道台为什么要给荣禄提交这么一份情报?答案就是“邀宠”。邀宠指的是:迎合权贵,企求恩宠。罗道台希望通过这么一个方式,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加强自己在荣禄心目中的重量,更好地实现荣华富贵的目标。

战争就是这样,决策者通常会收到各个方面的情报信息:具体的,模糊的,准确的,猜测的,甚至是对手故意释放地烟幕弹。需要决策者进行分析,梳理出有用的信息。一旦对情报信息甄别失败,那代价可能会非常惨痛。

如果收到情报的人是李鸿章,他肯定会指派自己的洋人顾问去核实情况。这种情报涉及到多个国家,不可能在洋人们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李鸿章却一点都还不知情。

荣禄不是李鸿章,他没有洋人顾问,无法通过这个渠道进行信息核实。当然他也没有**或者情报部门,对这个情报的准确性进行分析。

荣禄不能确定这份情报的准确性,但是他能确定一点——他必须往上报。如果罗道台这份情报是准确的,而他没有上报,那责任就在他荣禄身上,日后要是追责,他恐怕很难幸免。

如果这份情报是假的,那会是谁在幕后主导呢?会不会是端王载漪?不管他了。如果情报是假的,那责任可以推到罗道台身上,他荣禄也没有多大的责任。

情报如果为真,洋人拥戴光绪复出,那他荣禄和袁世凯去太后那里告密以至于皇帝被软禁的事,恐怕要得到清算了。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脖颈发凉。

想清楚了这一点,荣禄动身前往紫禁城。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