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89章 致命稻草(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89章 致命稻草(一)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4/21 23:06:43

满清政权在摇摇欲坠中挺了五十多年。五十多年,半个世纪之久,对一个政权来说时间可是不短。要知道后来民国一共才持续了三十八年。

况且,满清政权最后这五十年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虽然艰险,但每次都能涉险过关。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中有柱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他们是传统士大夫,忠诚于朝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选择跟爱新觉罗家族站在一起,并将大清抗在了肩上。就这样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乱世中,硬生生扛了半个世纪之久。

曾国藩于1872年去世,左宗棠于1885年去世,李鸿章于1901年去世,张之洞于1909年去世。四人之后,谁可堪大任?李鸿章是明眼人,临终前向朝廷推荐了袁世凯。

载沣上台以后,迫不及待地将袁世凯逐出京城。至此为止,朝中汉族精英尽没,剩下的人也都噤若寒蝉,大清朝廷成为了满族亲贵的天下。看似在这次满、汉之争中以载沣为首的亲贵大获全胜,实际上大清失去的却是汉族知识分子的心。从这时候开始,大清朝也就不可避免地快速走向了灭亡。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孙文、黄兴等革命党人玩命的折腾,大清还是僵而不倒,危而不亡。压死大清这匹病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在哪里?

溥仪登基,取年号宣统。1909年即为宣统元年,年初哈雷彗星掠过京城,彗星尾部指西南。那时候的人们都很迷信,认为扫把星为不祥之兆。当时就有童谣在京城一代广为传播:“彗星东西现,宣统两年半。”后来,这首童谣在流传过程中进行了自我简单化处理:“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两年半。”

两年半的宣统,就是1911年,旧历辛亥年。在史官笔下,很多朝代末期,经常有预言性的童谣出现。这些童谣极大地加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有人说,那是史官的附会之作。然而,明代大才子冯梦龙是这样认为的:“盖因童谣出于无心,最是天地间一点灵机。”

1911年5月5日,压死骆驼的这根稻草终于出现了。

这一天,上任刚满四个月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上了一封奏折《铁路亟宜明定干路支路办法折》。在奏折中,盛宣怀陈述要将全国铁路的干路收归国有,各省可以自筹经费办支路。当天,摄政王载沣便批准了这份奏折。

清廷建造铁路的时候,是没有总体规划的。通常是由各地督抚上折申请,朝廷同意后,会为此铁路设立一名督办,这条铁路就开始建设。铁路当时基本都是由各列强施工,英国人有英国的标准,法国人有法国的标准,日本人有日本人的标准。

各列强都很愿意给中国建造铁路,一本万利不说,而且会渗透到大清经济中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站在盛部长的角度来看,当然是需要统一起来,全国一盘棋嘛。

这份奏折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当时修铁路一共就两种办法:一是向列强借债,并由外国人修建;二是不向外国借债,由中国人自己修建。

第一种方法虽然简单并容易实施,但是各督抚通常会被扣上“卖国”的帽子。各列强也不是慈善家,他们出钱帮中国修路,便为了获得此铁路长达数十年的经营权。

采用第二种方法,自然不会被骂“卖国贼”,但是主要问题在于缺资金、缺技术。后来,留美*幼童中出现了詹天佑这样的天才工程师,技术问题勉强可以应付。

谁也不想当“卖国贼”,各督抚当然更不愿意。本着先把自己摘清再说的思想,督抚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法。于是,詹天佑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

但是,资金怎么筹措又成了难题?如果向列强借贷,又会被群起攻之。谁也不想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四川总督锡良想到了一个天才的主意——众筹。并在1904年的时候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负责筹集资金修建川汉铁路。

计划修建的这条川汉铁路,从成都起始,经重庆、万县、宜昌,再经当阳、荆门、襄阳,与京汉铁路相衔接,全程四千多华里。这条铁路预计需要白银五千万两。

众筹五千万两,这可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达到目标,锡良规定:四川省每年收谷物在十石以上的地主,要提取三成,折算成白银入股。没地的租户也得出钱,按照百分之三提取,称为“租股”。这还差得远,还需要私人资本、国库拨款,统统折算成公司股份,每出资五十两为一股。卖鸦片也得交股份,称为“土药股”,卖盐茶的称为“烟茶股”。大家要清楚,所有以上股份是一直要缴纳,从1904年到1911年,已经缴了7年时间。

这就相当于:四川总督锡良给全四川人民画了一个“大饼”,全川人民,无论贫富都交钱认股,并憧憬着铁路开通后,坐家里定期分红的美好日子。全四川人,无论贫富,都被这条铁路捆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锡良对于自己的创意非常满意,向朝廷汇报了这项特殊的发明,得到了朝廷的好评后,开始在全国推广。广东、湖北、湖南都追随着四川的脚步,开始了“众筹”之路。

一百多前,这种“众筹”方式实在太过于超前。想象一下,川汉铁路公司帐上趴着上千万两的白银,而且每年都有新的“租谷”存入,川汉铁路公司帐上的钱甚至超过了四川财政收入。由于没有很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公司的管理者主要是当地官员、咨议局议员和立宪派人士,这些人掌管公司难免就出现奢靡浪费、中饱私囊的现象。官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也经常公司财政中取钱挪作他用。

川汉铁路公司就成为了一块“肥肉”,谁都想叮一口。最终造成了铁路建设进度缓慢,消耗却非常巨大的局面。全四川的人都是川汉铁路的“股东”,大家都很不满意,通过各种方式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以此事向朝廷上书表达不满。这一切又成为了朝廷收回铁路的借口。

于是,盛宣怀部长就隆重登场,宣布了“铁路干路国有化”的决定。各督抚都怕担上“卖国”的名声,盛宣怀长期跟外国人打交道,他不怕这个。盛长期跟着李鸿章搞洋务,没少借外国的钱。这次,他联络了英、德、法、美四国银行。外国人很愿意跟他打交道,借钱给盛部长,收益稳定,资金安全!

除了川汉铁路,同时在建的还有一条粤汉铁路,是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两条铁路。粤汉铁路从广东到湖北一共要绵延两千多华里。詹天佑就任川汉、粤汉两条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1年5月5日,盛宣怀上折奏请收回铁路的干路,当天获批。5月10日,传达上谕,要求度支、邮传两部对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的铁路资金进行查账。朝廷要对地方政府“查账”,地方政府经得起查吗?地方督抚不慌才怪!

5月18日,朝廷决定启用端方为川**粤汉铁路大臣,全权负责两铁路收归事宜。端方因为偷拍慈禧的葬礼被革职,赋闲在家已经两年。这次受到摄政王重用,自然对其感恩戴德。

5月20日,盛宣怀与英、德、法、美四国签订借款合同,川汉、粤汉铁路的建设资金到位;朝廷传旨让四川、湖南两省,停止接受租户的“租谷”,相当于断了资金来源,釜底抽薪之策。

以上的信号很明确,朝廷要出重手了!

一场朝廷与督抚势力的终极利益博弈掀开了大幕!史称“保路运动”。盛**要查帐,这可要了地方政府的命了!这笔烂账经得起查吗?督察组一来,还不得抓进一批官员去?

于是,“干路收归国有”的政策一公布,立即在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四省掀起了滔天巨浪。

乱局之中,最先站出来的肯定是湖南人。5月12日,长沙。刚开始只有几千人,没多久就聚集了数万人。现场有人演说,有人痛苦,有人断指。矛头直指盛宣怀,说他“滥借外债,欺君欺民”!

那时候的风气与现在毕竟不同。现在还钱的人是大爷,借钱给别人的指定是孙子。清末民国时期,当政者如果*敢借外债,那你就是卖国无疑!从朝堂到市井都有这种认识。

后来越闹越大,一万多铁路工人来到湖南巡抚衙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咨议局议员辞职抗议,一时间长沙城沸沸扬扬起来。

湖南巡抚杨文鼎是一个相对比较温和的人,他向朝廷上折陈述保路利弊,遭到朝廷申饬,不久被调陕西巡抚。最终,在去陕西任巡抚的路上,大清国没了。后来,他隐居江苏武进,以前朝遗老自居。

继任湖南巡抚余诚格调集军队,下了狠手。余的顶级上司湖广总督瑞澂,更是扬言对倡议争路者“格杀勿论”。重压之下,湖南没有闹将起来。

湖北当时集资建路的人不多,股款还没有交齐,所以对他们影响不大,上层士绅刚出过钱的,领回来也就算了,所以相对很平静。

相比于湖南人,广东人保路的方法就更“高级”一些。广东人有钱,所以集资的都是大帮办、大地主等有钱人。你如果是穷人,不好意思,你还没资格买铁路公司的股票呢!想买也买不到!

让这些富人去**抗议肯定不现实,富人的命值钱,不像平头百姓。但是,富人们也不好惹。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