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03章 搅动天下(四)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03章 搅动天下(四)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5/6 18:58:50

黄兴黄克强来了。同行的还有夫人徐宗汉、宋教仁、刘揆一等人。

黎元洪亲自带人在江岸隆重迎接。黄兴一行乘坐的江轮刚一靠岸,迎接的队伍里立刻鼓乐喧天。黎元洪立刻趋步上前将黄兴迎下船来。

然后就是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黎元洪让人制作了一面两丈大小的旗帜,上书一个大大的“黄”字。黎元洪亲自交给黄兴,并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提领精锐,奔赴汉口前线,与冯国璋军队形成对峙之势。

汉口保卫战爆发。从人数上说,北洋军有一万五千人,武汉民军有一万人。从装备上来说,北洋军具有优势,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并配备机关枪和野战炮、榴弹炮,民军方面主要以湖北新军为主,配以新招募的革命青年。从将领来说,官军方面派出的北洋名将冯国璋,民军方面派出的是“造反”名将黄兴。

官军主攻,民军主守。黄兴将兵力分散在刘家庙、二道桥、三道桥、造币场一待。在隆隆炮火之中,北洋军先下刘家庙、再下二道桥、三道桥,打通了通往汉口的通道。

双方陈兵大智门,这是汉口最后的防线。大智门一失,诺大的汉口城将敞开大门。战事对革命军非常不利,黄兴在大智门一带布下重兵,要跟北洋军死拼到底。

大智门的战斗异常焦灼,北洋军先是炮火优势压制住守军,然后集结重兵猛攻大智门,经过刺刀见红的拼杀,占领了大智门。北洋军的占领还没过一日,民军就组织敢死队趁夜色猛攻,并重新夺回大智门阵地。双方你来我往,几易其手,没有分出高下。民军为守住汉口的门户付出了巨大代价,连续两天的恶战,民军在大智门伤亡了两千多人,一批优秀的将领,如谢元恺、蔡德懋、马荣、李忠孝等将命留在了这里,这些将领都是协统(旅长)、标统(团长)级别,可见战事之惨烈。

冯国璋也没有想到面对彪悍的北洋军,革命党青年竟然视死如归,寸土不让,这样下去部队伤亡太大。冯国璋于是分兵两路,一路继续佯攻大智门,另一路则绕道三义桥,攻击大智门守军侧翼,直接截断了守军的后援和供给。在无援可用的情况下,民军被迫放弃大智门,退入汉口城,利用街巷为掩护,继续进行反击。

冯国璋指挥军队进入汉口城。革命军则退入民巷,利用地形的优势跟继续北洋军周旋。汉口的战斗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巷战。

对民军来说,每一条街巷都是阵地,每一堵矮墙下面都可以藏身。对于北洋军来说,一时间死伤非常严重。巷战这种战斗方式,本来就对守方非常有利,守方可以猫起来可以打“黑枪”,主攻的一方则大概率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活靶子”。

北洋军先是每条街巷逐一攻打,然后派兵驻守。结果,每条街巷都要复出几十人甚至百人的代价。汉口的居民是完全站在革命党人一边的,他们纷纷给这些年轻的军人提供饮食补给,还帮他们打探消息。民军则组织敢死队暗中埋伏,待到北洋军进入街巷,一声令下突然杀出,秒杀掉许多官军。大半天功夫,冯国璋的部队已经在街巷中留下了五六百具尸体。

这些居民不帮官军也便罢了,还胆敢帮助反贼!震怒之下,冯国璋下令焚烧汉口城,一时间火光冲天,烟云蔽日。

繁华的汉口城顿时化为灰烬。黄兴则带领民军退守汉阳。

冯国璋带领北洋军进驻一片瓦砾的汉口城。

汉口保卫战结束,汉阳保卫战正式开始。

汉口战事吃紧,黎元洪急忙向各地发电求援。率先赶来的湖南革命党人,一共来了两协(旅),加上守卫汉口的湖北新军、新招募的年青学生,民军方面一共一万千人左右。

这时候,官军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冯国璋手里握有了三万精锐兵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双方兵力悬殊,然而率先发起进攻的确是黄兴,他组织军队反攻,想趁机夺回汉口。茫茫夜色之下,民军在琴断口架设了浮桥,然后渡过汉水向着汉口玉带门一带进攻,一路上没遇到什么抵抗,部队推进地非常顺畅。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如果部队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这很可能是一个圈套。这时候,主攻的将领通常会大喊一声:“不好,中计!”

熟读兵法的冯国璋早有准备,他将重兵埋伏在王家墩、居仁门一带,以逸待劳,张网以待。黎明时刻,民军到达这里,已成孤军深入之势,加之兵困马乏,士气已弱。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如狼似虎的北洋军以及他们猛烈的炮火。民军突然受到了北洋军这顿炮火的袭击,伤亡巨大,不得已向汉阳撤退。北洋军在后面一路狂追,直接追到汉阳界内。民军士气受到重挫。冯国璋再胜黄兴一筹。

稳住阵脚的黄兴抓紧布置防御工事,在汉水一带布下重兵。事实证明,这是黄兴的一个重大失误,因为他错误的判断了冯国璋的主攻方向。

北洋军要从汉口进入汉阳,必须渡过汉水,这是一个常规战略判断。

冯国璋也确实派兵强渡汉水。兵法上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名将冯国璋当然知道强渡汉水从正面进攻代价会非常大,所以他分兵左、右两翼,左翼从正面渡汉水作战,牵制民军主力部队,但这不是官军主力部队进攻的方向,主力部队在汉水上游距离汉阳城百里之外。

右翼才是冯国璋的主力部队,右翼又分甲、乙两队。右翼甲队从汉水上游新沟一带渡过汉水,向着汉阳进发,拿下蔡甸,直逼三眼桥。右翼乙队则从汉水上游舵落河一带渡过汉水迅速攻占琴断口。在汉水上游汉阳一侧的群山之中,民军防守相对薄弱,官军迅速行动占领了美娘山、锅底山、扁担山、磨子山等战略高地。

右翼甲、乙两队从上游没费吹灰之力渡过汉水之后,迅速集结从侧翼强攻汉阳城。民军腹背受敌,战略高地又都被北洋军控制,重炮轰城之余,地面部队迅速推进。这时候,正面进攻的左翼部队也已经渡过了汉水,两面夹击之下,汉阳城迅速被占领。

继汉口失守一个月之后,重镇汉阳宣告失守。武汉三镇只剩下了武昌一地。武昌是首义之地,如果武昌再被击破,后果不堪设想。

退守武昌的黄兴羞愧难当,黎元洪也无可奈何。

从汉口、汉阳的保卫战来说,双方主将统兵能力相差太大。章太炎称黄兴为“湖南骡子”,是说他任劳任怨、不避艰险的品质。但是黄兴的确不是将才,在这两城的攻防战中黄兴的军事部署有很大的缺陷,造成整个过程非常被动,对面碰上的又是北洋名将,所以输得也不冤。冯国璋带兵攻陷了汉阳,朝廷非常高兴,传谕对其进行嘉奖,赏给其二等男爵。赐爵是一份巨大的荣耀,若不是乱世之中,清廷感到危机重重,给冯国璋这样一个汉人赐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冯国璋对皇帝对朝廷自然是感恩戴德,发誓要一鼓作气拿下武昌。

退守武昌的黄兴面对军政府各要员,提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放弃武昌,到长江下游的南京去继续革命。那时候江浙联军正在猛攻南京城。

武昌是首义之地,为了这次起义成功,多少人将生命留在这里!怎能就这样放弃?武昌是一杆大旗,武昌一失,革命很可能就此被清廷扑灭。军政府各要员都不赞成离开武昌,并且认为要坚守以待时变。

黄兴以江浙联军催促他赴南京助战为由,同夫人徐宗汉及宋教仁等人离开武昌奔赴南京。离别时,黎元洪亲往江边相送。他挽着黄兴的手不无感慨地说:“将军此去,汉家大局又随大江俱去矣。”黄兴也涕泪横流:“我此去必乞援兵赴鄂来战。”黎元洪微微点头,将黄兴送上江轮。两人洒泪依依而别。

曾经有人戏称黄兴为“常败将军”,但是黄兴领导的汉口、汉阳保卫战失败真的没有意义吗?

不但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因为这两城虽然失守,但是为各地革命军争取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期间,一共有十四个省份宣布独立,革命形势在各地迅速蔓延开来。

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来临了!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