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06章 鏖战江南(三)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06章 鏖战江南(三)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5/9 21:05:05

从秋瑾到尹锐志,再到尹维峻,浙江真是多奇女子!

只有二十四岁的敢死队长,带领众人凭着一身胆气攻占了象征浙江省最高权力的巡抚衙门,这是辛亥年发生的众多兵事中最富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一幕,这是蒋介石的高光时刻!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十五岁的少女尹维峻完全盖过了自己的风头。好在蒋介石生擒了浙江巡抚增韫,又挣回了许多颜面。

蒋介石,字中正,1887年生于浙江奉化。父亲蒋肇聪承祖业在溪口镇经营一家盐铺生意,一家人生活也算小康。五岁开始,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据后来他自己回忆,幼时非常顽劣,属于油盐不进的学渣类型。

八岁时候,父亲蒋肇聪去世,蒋介石不得不跟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水准每况愈下。母亲含辛茹苦照顾他,少年蒋介石也逐渐开始懂事,小脑袋开始理解母亲的辛苦,也因为这个原因,蒋介石一生侍母极孝。

从父亲去世开始,蒋介石开始发奋读书。他在私塾学习了十余年,对传统儒家文化有了非常深入的理解。十六岁,蒋介石转入宁波箭金公学、奉化龙津中学堂,开始接触一些新的知识。八国联军侵华对蒋介石触动非常大,立志要学习军事,一雪前耻。十九岁时蒋介石便东渡日本,在东京清华学堂学习,其间结识了在警监学校学习的陈其美,两人是浙江老乡,性情也甚为相投。陈其美比蒋介石大九岁,蒋介石便以大哥称呼。

后来,袁世凯设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延揽人才,蒋介石听说后便回国参加了考试,百里挑一考试,居然就这样考上了。蒋介石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的是炮科,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两年后,被选送日本东京留学,进入振武学校学军事知识。

在日其间,陈其美、蒋介石二人都深受孙文、黄兴等人思想的影响,立志反清。陈其美先加入了同盟会,又介绍蒋介石加入,所以说,陈其美是蒋介石革命事业的领路人。

在振武学校毕业后,蒋介石进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野炮兵第十九联队实习。按照当时规定,如果顺利地话一年之后他便可以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那可是很多留日学生的梦想,当然也是青年蒋介石的梦想。

就在这时候,武昌起义发生了。陈其美急招蒋介石回国助战,陈向部队请了几天假便火速归国,回来之后就被陈其美任命为敢死队长,才有了攻占浙江巡抚衙门,生擒巡抚增韫这出好戏。

对于蒋介石的高光表现,陈其美非常高兴,他混迹江湖多年,就喜欢这种忠勇血性的兄弟,于是让蒋介石做了沪军第五团团长。至此,二十四岁的蒋介石一跃成为大*佬陈其美手下的团长,前程可期!

在上海其间,陈其美提议,与沪军参谋长黄郛、沪军第五团团长蒋介石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发誓日后誓同生死。陈其美岁数最大,称为大哥,黄郛为二哥,蒋介石做了三弟。这是民国版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杭州光复之后,浙江各地纷纷起义,很快全省宣布独立。在各方势力的推举之下,立宪派人物汤寿潜就任浙江都督,主政一方。

汤寿潜,浙江山阴县人氏,进士,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他曾经写过一部《危言》,分为五十卷,揭露了当时官场及社会的种种弊端,这部书上至朝野下至民间都非常有影响力。在科举时代,凡是进士肯定都是很厉害的存在。

二十世纪初,国内发生了大规模收回路权的运动,汤寿潜是浙江省的领导者,在他主持下,从英国人手里收回浙江陆权,集资修建了杭州到上海的铁路,邮传部考核认为质量非常过硬。浙江人做事情都是务实高效的。铁路修通后,汤寿潜也由此成为颇具盛名的政治人物。保路运动期间,汤寿潜多次硬杠盛宣怀、载沣,摄政王忍无可忍,于是将其革职。

汤寿潜任浙都,表明立宪派在拿下湘督、苏督之后,又拿下了浙督。立宪派都是当地极有威望的乡绅,他们既能左右当地官场,又能代表下层民意,是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力量。

上海、江苏、浙江都宣告光复,江浙是不是已经完全被民军收入囊中了呢?不是,因为还有一个最核心的地方没有光复。

南京,当时称为江宁府。

南京,两江总督驻地,地势雄伟,虎踞龙蟠,是建都的理想之地。如果民军能够拿下这个南京,就可以将民国的首都设在这里,并建立政权,最起码可以跟清廷分庭抗礼,半个世纪前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就是这样干的。

话说回来,南京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取下的,因为这里有一位悍将驻守——张勋。

自从迎接慈禧太后回銮之后,张勋便很受朝廷器重,当即被留作扈从侍卫,保护圣驾,就是慈禧和光绪娘俩。在当时,保护皇上这种工作一般都是满人子弟,对汉人来说,这是一种极度的“恩宠”。说明朝廷认可张勋为自己人:小伙子政治很过硬嘛!

政治过硬,剩下的就好办了。张勋于是开始了官场火速窜升之路,先后出任奉军辽北总*统官、云贵提督、甘肃提督等职位,辛亥年时已经升任江南提督,主管清廷在南京的老式部队——江防营。

驻守南京城有两支部队:张勋的江防营和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江防营驻扎在南京城外的浦口,新军第九镇则驻扎城内。江防营是朝廷原来那种绿营武装,又有大清忠臣张勋统领,所以普遍对革命不感冒。新军这边情况就截然不同,将领很多都去日本留学过,接触过革命思想,徐绍桢本人也同情革命,对这些将领很信任,队伍内的士兵们耳濡目染,普遍具有反清思想。反过来,第九镇的士兵对于徐绍桢也非常爱戴,虽然徐不是革命党,但是军中的革命党人也把他当大哥,关于革命的事情也不隐瞒于他。在当时,第九镇内将校一心,是出名的南洋劲旅。

武昌城一起事,南京城内新军中革命党人便坐不住了。第九镇中的革命党人柏文蔚、赵声策划起义,并把计划透露给了本镇统治官徐绍桢。徐绍桢对于革命虽然持同情的态度,但是作为军界翘楚,说是让他造反,他还是不能下此决心,起义计划就这样被徐绍桢压制住。

但是,新军计划起事的消息很快被两江总督张人骏得知,张总督第一时间将新军的子弹收缴,每个士兵只配发五发子弹。柏文蔚等人再次劝徐绍桢起义,徐绍桢还是没有同意。

张人骏知道徐绍桢的新军中革命党人众多,留在南京城内非常危险,于是一纸调令将其调往距城六十五里的秣陵镇,并收缴了第九镇的重机枪和火炮。与此同时,张人骏将张勋的江防营调入城中,并将旗营和卫队交给张勋指挥,共计一万人左右,张勋的部队每人配发五百子弹,足额足饷。这明显是长官不信任新军官兵,柏文蔚等人趁机再次劝说徐绍桢起义,他仍然没有同意。

等到第九镇出了南京城后,张勋部开始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并大开杀戒。剪掉辫*子的市民统统被定义为“乱党”,抓住以后轻则鞭打,重责施以酷刑,甚至砍头。张勋据此向两江总督张人骏请功,并攻击第九镇统治官徐绍桢,说他纵容乱党,图谋不轨。

张人骏越听越生气,于是就给第九镇士兵停了饷。当兵就是为了每月那几块银元,如果停了饷银,当兵的肯定就找长官闹事。这样就把徐绍桢给搞得焦头烂额,但他仍然没有想要造反。

这时候,张人骏和张勋的发了一个大招,彻底激化了矛盾。看到新军营中越来越乱,为了迅速平息事态,经张人骏同意,张勋派出了刺客,混入新军营中想要借机刺杀徐统治。

结果刺客进入营中没多久,尚未动手,就被柏文蔚手下的革命党人擒获,经过紧急审讯,刺客将张勋的刺杀计划和盘托出。徐绍桢闻听大怒不已。

本来,面对手下人的革命诉求,徐绍桢的心态跟武昌起义前的黎元洪有点像:同情革命,想保护手下士兵,同时也不想造反。但是时局越来越紧迫,时局不会给你首鼠两端的机会。面对步步紧逼的张人骏和张勋,徐绍桢忍无可忍,必须要做选择了!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