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21章 东北风云(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21章 东北风云(二)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5/30 16:13:31

当蓝天蔚、张榕还在犹犹豫豫是否发动兵变的时候,张作霖已经将部队秘密调到了奉天城外。

张作霖通过城内的眼线得知,第二混成协的革命党人准备在几天后的咨议局发难,张作霖敏感地意识到机会来了。

他先是带领几名随从秘密进入奉天,在总督府见到了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此时的赵尔巽正为如何应付即将召开的咨议局大会焦虑不安,他很惊奇地看到了张作霖。在赵尔巽看来,张作霖作为巡防营前路统领,突然出现在奉天,难道他想带兵造反不成?

张作霖慌忙跪地,辩称自己在新民已经听到传言,奉天城内有叛党,会对总督大人不利,所以来不及请示,便带兵驰援奉天,请总督大人调遣。

听张作霖这么一说,赵尔巽打消了顾虑。张作霖没有反意,就是一直可用的力量。有了张作霖的部队撑腰,赵尔巽顿时感觉腰杆硬了起来。他立刻向朝廷发电,历数蓝天蔚的种种过错,希望朝廷下旨罢免蓝天蔚协统职务。朝廷的电文很快下达,蓝天蔚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已经被免了职务,“交赵尔巽差遣委用”。

蓝天蔚被放逐关内,革命党人顿时失去了兵权,优劣之势被瞬间逆转。对此,张榕并不甘心,他作为东北地区的革命党负责人,开始在东三省范围内召集革命青年,组成了联合急进会,自认会长。急进会发展很迅速,在东三省范围内汇集了十万豪杰之士,力量足以跟官军抗衡。有了这些人也就有了资本,张榕没有发动大家在各地起义,反而去跟赵尔巽谈判,想劝赵尔巽“悬白旗,静民心”。赵尔巽含糊推诿,并没有答应张榕的要求。于是双方剑拔弩张,奉天城的局势瞬间紧张起来。

联合急进会人数虽多,力量却分布于东三省各地。急进会总部设在奉天,总部的力量比较薄弱。张榕错误地以为赵尔巽作为父母官,不会对他采取强硬的行动。

这天,咨议局议长袁金铠做东,宴请张作霖、张榕到德义楼吃饭。袁金铠是咨议局头面人物,还与张作霖、张榕一起供职于保安会。张榕没有多想,欣然前往。

席间,三人喝得很尽兴。散席的时候,张作霖将张榕送出酒楼,两人依依惜别。然而,张作霖的杀手却已经暗中尾随张榕,在不远处的小巷中将其枪杀。张榕中弹后,大骂赵尔巽不止。这天夜里,张作霖派人将有宝昆、田亚赟、张振声等数十急进会领导人全部斩杀。踩着这些革命党人的鲜血,嗜血的张作霖成为奉天城内军方的头面人物,烜赫一时。

在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缺乏果*敢的决断是张榕送命的主要原因。张榕一死,东三省的革命党人顿时群龙无首。为了对付分散各地的革命党人,赵尔巽启用了另外一支力量——冯德麟。土匪出身的冯德麟对待革命党人更加不留情面,东三省的革命火焰就这样被张作霖、冯德麟等人扑灭。

再来看一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杰的命运:吴禄祯被士官学校的学弟徐树铮设计擒杀;蓝天蔚握着一手好牌,完败给没读过书的张作霖;张绍曾搞了一出“滦州兵变”,将自己搞到天津租界当了寓公。

政治是最残酷的竞技场,它从来不迷信学历与专业,它只考察两项技能——决断与隐忍。所以说,只要能熟练应用此两项技能,即便目不识丁,也可以天下无敌。

数年后,张绍曾再跟张作霖过招,结果得到了跟吴禄祯一样的结局,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用好这两项技能:该决断的时候没有决断,该隐忍的时候没有隐忍。

虽然已经处理完了革命党人,赵尔巽也怕张作霖一家独大,日后不好控制。在清理完蓝天蔚、张榕之后,赵尔巽又将马龙潭、冯德麟、吴俊升召入奉天周边一带。这四员猛将成为拱卫奉天的核心力量:张作霖,统领第二十七师,驻扎奉天;冯德麟,统领第二十八师,驻扎北镇;吴俊升,统领奉天后路巡防队,驻扎洮南;马龙潭,统领奉天右路巡防队,驻扎凤城。这四支力量被称为拱卫奉天的“四大重镇”,“镇”相当于师。每个镇人数并不相同,吴俊升的奉天后路巡防队只有五、六千人马,张作霖第二十七师却有一万两千多人马。这四个镇加起来总共有四万多人,这四位首领还是把兄弟,意气相投,风光不可一世。这四个人在东北的崛起,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史称“奉系军阀”。

有了这四大重镇加持,赵尔巽顿时感觉腰杆硬了起来。不日之后,马龙潭、冯德麟、吴俊升、张作霖等奉系将领,在赵尔巽的带领之下,给朝廷发电:反对革命,要求带兵勤王。

赵尔巽、张作霖等人在东北消灭了革命党人,这让袁世凯非常高兴。袁世凯最害怕的就是东北被革命党人拿下,如果那样他的北洋势力就会腹背受敌,从而非常被动。

这是张作霖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袁世凯的视野,他意识到这个人能量非同小可。于是,他派人专程赴奉天,给张作霖送来密函,说如今天下大势不可抗拒,宣统皇帝退位已经势在必行,并告知张作霖如果清帝退位将让他出任东三省防务督办。

张作霖做梦也没想到袁宫保亲自给他写信,这一下将张作霖的积极性给充分调动了起来。原来他还以为袁世凯要做曾国藩,没想到袁世凯要的不是这个。

他已经充分理解了袁世凯迫清帝退位的意图,在这个关键时刻,袁世凯想要什么?他想要东北的一个态度而已。这个态度要由东北的最大当家给出来。也就是说,赵尔巽作为东三省总督,但他想要做朝廷的忠臣,由他表态才能算数。

张作霖心领神会,他立刻联合众将领给赵尔巽施压,并两次致电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不久之后,赵尔巽给袁世凯致电“东三省之事不足虑也”。赵尔巽虽未说透,袁世凯已经心领神会,东北诸将已经尽归麾下。

战争都是这样,一边打,一边谈。战场上打得顺利,谈判桌上就占上风;反之,如果战场上比较被动,谈判桌上的筹码就会变少,话语权也就相应变弱。

袁世凯出山之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往武昌,跟黎元洪开始秘密接触,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是上策?

派谁前去武昌谈判好呢?这个人既要很好的把握袁世凯的意图,又不能让黎元洪太排斥,如果私底下能跟黎元洪有交情,那自然是最好的。

还真别说,还真有这么一号人。袁世凯有一名幕僚,名叫刘承恩,字浩春,湖北襄阳人,与黎元洪是湖北老乡。另外,刘承恩还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与黎元洪是同学,两人在天津上学时就已经相识。

有了同学加老乡这层关系,刘承恩理所当然成为和谈的第一人选。闲话少说,刘承恩带领一名助手,就此登上了前往湖北的火车。

刘承恩很顺利地进入了军政府,见到了黎元洪。他代表袁世凯向黎元洪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罢兵停战;第二,赞成君主立宪政体。如果能够答应这两个条件,袁世凯出面做保,不但对于武昌城的暴*动既往不咎,而且,朝廷保证会重用黎元洪等武昌起义的诸位将领。

黎元洪心里明白,造反这件事,一旦开张,就没有回头路,即便回头也是死路一条。况且,他已经发布了黎元洪版的《讨贼檄文》,已经跟清廷彻底撕破了脸,就算袁世凯为他开脱,清廷这帮亲贵们能放过他?

所以,黎元洪的回复是四个字:不敢从命。随着广州、南京、太原等城市光复,黎元洪的胆气很壮,所以他敢直接拒绝了袁世凯开出的条件。

这个结果在袁世凯预料之中。当初,他出山时,定下的计策就是“剿抚并进”,和谈不成那就战场上见真章。冯国璋率领大军,就此登场,先取汉口,再取汉阳,武昌告急。

战场上一再落败,谈判桌一侧的黎元洪顿时失去了强硬的资本。面对再次前来当说客的刘承恩,黎元洪开始踌躇不安,重新考虑袁世凯提出的条件。

黎元洪对刘承恩说,你们袁项城大人也是汉人中难得的豪杰,何必为他满人卖命?何不趁此时机,起中州健儿,直捣幽燕,成千古霸业?

刘承恩将黎元洪的原话带给袁世凯。袁世凯问刘承恩,黎元洪是个怎样的人?袁世凯贵为天下第一督,并入主军机的时候,黎元洪也只是一名旅长(协统),袁世凯对黎元洪确实没有什么很深的印象。

这刘承恩作为袁世凯的幕僚,还有一项独家技能:麻衣相法。麻衣相法相传为麻衣道者所创立,旨在通过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识人。民间说法是这样:“学会麻衣相,敢把人来量。”麻衣道者就是传说中活神仙陈抟的师傅。可以这么说,袁世凯身边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刘承恩回答袁世凯,他观黎元洪有磅礴忠厚之气,前途无量,宜与为友,不宜为仇。袁世凯微微颔首,他内心也准备给黎元洪留条活路。养寇才能自重!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