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31章 南北争锋(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31章 南北争锋(一)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6/9 23:17:19

临时约法中设立内阁总*理,会对政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同盟会的人还可以竞选内阁总*理,内阁总*理权力很大,所以一旦当选,就可以成功分权。反过来说,如果担任内阁总*理的是北洋内部的人,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大总*统和内阁总*理因争权而内讧,北洋集团便会因内讧而走向衰亡。北洋集团实在是太过强大,从外面攻破恐怕很困难,要想让他灭亡,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内斗,设立内阁总*理从而让总*统和内阁总*理争权,是促使其内斗的那根引信。

从后来历史发展来看,这一招很管用。北洋势力最终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府(总*统府)院(**)之争:黎元洪与段祺瑞、冯国璋与段祺瑞、徐世昌与段祺瑞都从袍泽兄弟成为了势同水火的政敌,乃至于最后拔刀相向,掀起了天翻地覆争斗,乃至于政潮迭起,混战不休。最后只有一个结局:携手带着整个北洋势力走向了毁灭。

如果北洋方面据不承认临时约法,孙文等人怎么应对?应对方法很简单——战争。在孙文看来,什么是民国?这两千字的临时约法便是民国,不承认临时约法就不是民国。袁世凯改了,孙文发动了护国战争;段祺瑞改了,孙文发动护法战争;张作霖不承认,革命党人直接北伐。

北洋人最终没有找到解决方法,但这个问题不是真的无解。孙文死后,上台的蒋介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蒋介石不仅认为应该设总*理,而且总*理只能由一个人来担任,那就是孙文。诸位没有听错,要让已故的孙文担任内阁总*理,不仅要担任,而且要长期担任,有始无终。这就相当于将“总*理”两个大字,贴到了孙文的背上,以后谁也不要再跟孙文争了。

孙文一生并没有担任过内阁总*理职务,倒是担任过同盟会的总*理。在蒋介石看来,不管是同盟会总*理、内阁总*理,还是公司总经理,反正都是总*理嘛,都一回事。在孙文故去以后,后人多称其为“孙总*理”,就是这么一个原由。

说起来还是人家南方人脑子活啊,简简单单一出操作,便将困扰北洋诸雄多年的重要问题成功地化解了!

大家应该想一下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孙文授意之下,宋教仁仅仅用一夜就写成了临时约法,这种仓促上场的政治制度真的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吗?也就是说,大当家权利较小,二当家权利较大这种制度适合刚从帝制走出来的中国吗?数千年来,中国人都是在皇权之下长大,天下就一个皇帝。有人可能会说,皇权也有丞相啊,丞相也是百官之首。丞相跟内阁总*理有本质区别:丞相是皇帝任命的,是皇帝的高级打工仔而已,所以说丞相是皇权的延伸;内阁总*理则是经参议院选举出来的,用以管理政府各部门,所以他的存在不是代表总*统意志的。

清帝下台了,南北战争结束了。南北双方却将政斗带进了民国,只是从舞刀弄枪变成了唇枪舌战。当时没有人预料到,临时约法一经临时参议院通过,民国时期天下大乱的种子就已经埋下!

对于孙文、宋教仁等南方革命党人来说,他们长期在海外搞革命,对宪政、议会政治等新玩意非常熟悉,所以由他们来设计的民国政治制度,自然就非常西化。而对于袁世凯等北洋诸雄来说,他们来自清廷这种帝国体制,上述东西离自己太过遥远,所以就没有意识到临时约法对自己这方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就眼前来说,对袁世凯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让他前往南京任职,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的。但是,如果他不答应,接任临时大总*统就成了问题。

关键时候,他收到张謇给他发来的一封电报。报文的大意是说,先让袁答应下来,然后通过外国使团和当地士绅施压,这样就可以在北京就位,而不用前往南京。

这个办法好,而且目前也只能这样来办了。袁世凯答应下所有条件,临时参议院于是全票通过,袁世凯就此成为了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这个大总*统,不仅是临时的,还是二手的,可以想象坐上大总*统宝座的袁世凯并不太高兴。袁世凯当选大总*统之后,参议院还给袁世凯发来了贺信,大意是说在世界历史上,能全票当选总*统的只有华盛顿一人,而今袁公全票当选,可谓是第二个华盛顿。

后人都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殊不知孙文才是高手,他以一个二手的临时大总*统为饵,成功诱使袁世凯迫清廷退位。而皇帝退位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

第一任内阁总*理是谁呢?关于这个问题,南北双方产生了许多争议。北洋方面当然想让自己人出任这个职位,南方革命党人则有不同意见,在他们看来,大总*统归了北洋,内阁总*理应该从同盟会里产生。

为此,双方一直争执不下,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这时候,民国产婆赵凤昌提出了一个方案:让唐绍仪先加入同盟会,再出任内阁总*理。这个方案好,南北双方都同意。原来,唐绍仪和孙文是老乡,两人都是广东香山县人,两人还都有美国留洋经历,所以唐绍仪跟孙文等同盟会领导人关系比较融洽,这也是袁世凯派他做北方议和代表的原因。

另外,唐绍仪比较西化,在前来议和之前,就剪掉了辫*子,也没穿清朝官服,而代以一身西装。唐绍仪的作风与清廷那种传统官僚很不同,他在南方收获了许多好评。为此,他在北方也受到许多参劾,说他叛变了朝廷,投降了革命党,一时间在朝廷上声名狼藉。不管外人怎么说,袁世凯始终不为所动,一直信任他。袁世凯的信任收到了回报,在南北和谈中,唐绍仪为北洋争取到了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不仅如此,唐绍仪也成为南北双方大*佬都信任的那个人,受到重用也是理所当然。唐绍仪加入同盟会的仪式由孙文亲自主持,搞得非常隆重。这样,北洋骨干唐绍仪成为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袁世凯虽然当选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他却迟迟不来南京就职。袁世凯到任南京之前,参议院并没有解除孙文的职务,所以这期间就出现了南北两个临时政府。

这时期出现的民国首都之争,在整个民国期间一直都存在,北京、南京、武汉都参与其中。临时参议院在议决首都的时候,以二十票对八票决定定都北京。为什么参议院会决定定都北京?因为根据《辛丑条约》,列强在京津、山海关一带可以驻军,而且日、俄两国对东北和蒙古虎视眈眈,一旦将国都南移,势必会引起列强的非分之想,这就像是明成祖朱棣的“天子守国门”政策。

对于这个结果孙文表示很不满意,他为此向参议院提出复议,黄兴还向参议院表示如果再决议定都北京,不惜派兵干涉。一顿操作之后,参议院终于以十九票对八票决定定都南京。看来,《纽约时报》称临时政府为“寡头政治”也是有道理的。

这期间,黎元洪还向临时参议会提出将首都设在武汉,因为武昌是首义之地,又是南北中心,适宜建都,当然这在当时是不可能获得通过的。

定都之争就是三方势力之争,定都就是最大的政治。黎元洪坚持武汉,孙文坚持南京,袁世凯坚持北京都是从己方政治利益考虑的。如果抛开三方各自利益,首都应该设在南方还是北方更好呢?民国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主张将都城设在北方,千万不要设在江南。他认为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首都就是人的头部,头一定要处在凉的地方。俗话说“头要凉,脚要暖”这样才健康,所以睡前很多人用热水泡脚,没听说过用热水泡头的。江南太热,如果把首都设在江南,保不准执政者一时脑热,就会做出荒唐的决定,从而影响国运。

钱穆还认为,中国的边患在西北,定都西北比较好。钱穆出生在江苏无锡,地道的江南人,他这份主张可谓是完全出于公心。他认为江浙一带就像是一树繁花,处于历史上最兴盛的时代,但是盛极而衰是一个趋势,一个王朝的建立应该去找寻新的生命力,而不是简单地看哪里好就奔那里去。同为江浙人氏的蒋介石没听他的劝,执意将首都设在了南京,民国也就跟历代在这里定都的朝代一样,成为了悠悠历史中的一个小王朝。再看看这边,将政权中心先设立在延安,再移驻北京,拨云见日,终于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如果放眼世界,就会发现热带真的没有强国,钱穆先生真是慧眼独具!历史的经验值得仔细咀嚼,像蒋公这样自以为是的人,也难怪会被历史秒杀。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