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38章 借刀杀人(三)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38章 借刀杀人(三)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6/19 10:47:15

当时,同盟会内部比较涣散,宋教仁建议用“毁党造党”的方法,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参与内阁总*理选举。对此,孙文、黄兴等人也极支持。孙文劝说袁世凯出任国民党总*理,他自己和黄兴会为袁世凯让步,绝不参选党魁。对于此事,袁世凯自然不肯就范,这帮革命党人可不是他能掌握的。事后,袁世凯还问杨度:“皙子,你看我像是革命党吗?”黄兴在北京期间,到处拉各政要参加国民党。袁世凯虽然未加入国民党,但是授意北洋骨干赵秉钧加入了国民党。

虽然未能说服袁世凯加入国民党,但是孙文还是向袁世凯表达了支持其担任总*统的意思。袁世凯这个大总*统还是“临时”的,孙文表示自己不会参加总*统选举,不仅要支持袁世凯这个临时大总*统“转正”,还支持其再担任十年大总*统。袁世凯听闻之后,故作生气地跟孙文说:“你这是自己享清福,将我放在火上烤啊!”孙文则说:“我们各自分工,利用十年时间,你练百万雄兵,我修二十万公里铁路。”袁世凯听了这番话,不禁站起来高呼“孙文先生万岁!”孙文也回敬一句:“袁大总*统万岁!”三言两语之间,两位最著名的领*袖人物达成了“杯酒释兵权”的共识。袁世凯随即宣布孙文全权筹办全国铁路,每月薪水三万大洋,黄兴为粤汉铁路督办,每月也有几千大洋的收入。要知道,那时候各个**(正部长)的待遇是每个月八百大洋。在用钱摆平事情方面,袁世凯永远是那个挥金如土的人。在袁世凯的政治逻辑中,能用钱摆平的事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此时,袁世凯最重视的革命党人并不是孙文、黄兴,而是那个咄咄逼人的年轻人——宋教仁。民国成立之后,宪政专家宋教仁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成长为国会中的领*袖人物。不管是来自总*统府的提案,还是来自内阁的提案,经常被国会批地体无完肤,驳回更是家常便饭。

像是孙文、黄兴、陈其美等同盟会领导人基本都没有参加唐绍仪内阁,只有宋教仁去了北京当了这个农林**。在同盟会领*袖中,以宋教仁最年轻,他天资极高,被同盟会内部视为储备的内阁总*理不二人选。同时,他锋芒毕露,说话间经常让人很难堪,在同盟会内部,与孙文、黄兴、陈其美等人相处地也很不融洽。

自恃聪明的人都容易将自己看重,而将别人看轻,但是聪明并不等同于智慧。聪明只是反应快而已,它更像是人的智商,能让人第一时间下手,抢占先机。智慧才是深层次的东西,它更像是人的情商,能让人能将眼光放在未来。如果你跟一个自恃为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会感觉他把你当成了傻子,没有人想成为傻子,所以自己肯定会不太舒服。但是你如果跟一个身负智慧的人在一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你在跟他的接触中会发现自己的价值。

宋教仁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但他在同盟会内部并不受认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想当总*理,结果没有成功。他退而求其次,求当内务**,内务**在各部长中权利最大,是总*统下面第一**,虽然不是内阁总*理,相当于准内阁总*理吧。孙文给他了机会,将他提名为内务**,结果临时参议院审核的时候没有通过,孙文后来将内务**换做前清官僚程德全,议员们却一致通过。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议员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三,即便这样,宋教仁仍然没有获得其认可,其在同盟会内部的认可度由此可想而知。

唐绍仪组阁,宋教仁出任农林**,赵秉钧出任内务**。对此,宋教仁不是很满意,在阁员宣布之前的一次会议中,宋教仁提出拿自己的农林**换赵秉钧的内务**,结果与会人员没有一个人接话,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唐绍仪出任每个总*理之后,宋教仁经常登门献计,两人搞得很熟。宋教仁是《临时约法》的制定者,所以他拥有解释权,他也自认是宪政专家,经常辅导唐绍仪怎么操作议会政治。由此,唐绍仪内阁也被称为“唐宋内阁”。

在宋教仁专心辅导之下,唐绍仪的胆子越来越大,加上其本身也曾在美国留学,使他更相信自己的内阁是基于《临时约法》的责任内阁。我们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是两页《临时约法》就能改变的,而且袁世凯也不是那个放权的人。总*统府的文书送到内阁来的时候,经常被唐驳回,当文书送到参议院的时候,又经常被一批议员批驳。总*统府的办事人员也是唯恐天下不乱,看到唐绍仪来总*统府,就私底下抱怨:“唐总*理又来欺负我们大总*统来了!”袁世凯以前是前清大员,搞得是一言堂,哪里受过这个气?所以,袁世凯与唐绍仪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终于,两人在关于直隶总督任命的问题上彻底翻脸。南北和议的时候,南方革命党人觉得大总*统、内阁总*理都是出自北洋,陆军**这个职位一定要由黄兴来担任。陆军**掌军事,袁世凯坚持由北洋干将段祺瑞出任,双方又一次相持不下。这时候照例请来赵凤昌调停,赵提出一个方案,由段祺瑞出任陆军**,黄兴出任参谋长。黄兴本人不愿意给袁世凯当参谋长,于是由赵凤昌调节,袁世凯在南京设立了留守处,黄兴出任留守,统率南方各省的兵力,又答应与同盟会关系很融洽的王芝祥出任直隶总督,此事才勉强告一段落。结果,袁世凯上台之后,黄兴才明白自己这个留守是干啥用的——裁军。裁军哪是个简单的事?哪一个当兵的好打发?黄兴向袁世凯申请经费,袁世凯就推说没钱。南京这边不断有军人闹饷,黄兴一度非常疲于应对。面对这些彪悍的大兵,黄兴连自杀的心都有。黄兴没有就任参谋长,这个职位落到了黎元洪头上。黎元洪没有去北京赴任,而是在武汉遥领,这样就需要一位副职代为处理各种事务。袁世凯将(常务)副参谋长这个要职给了后起之秀陈宧。

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之后,提名王芝祥(已加入同盟会)为直隶总督,因为南北双方曾经就此任命事先口头议定。在唐绍仪看来这就是走程序的事情,没想到袁世凯大为不满。直隶这个地方是袁世凯发迹的地方,他肯定不想放一个同盟会的人在这关键位置,袁世凯当时答应王芝祥只是针对南方革命党人的权宜之计,没想到唐绍仪当真了。所以,他驳回了王芝祥的任命,而是选择了自己人冯国璋来出任直隶总督,王芝祥则被任命为有名无实的南京宣慰使,接替黄兴去裁军。

袁世凯的任命一经发出,唐绍仪脸面全无。比唐绍仪更加没有面子的是王芝祥,因为此时他已经抵达直隶,就等袁大总*统一声任命了。结果,直隶总督是没等到,倒是等来了一个南京宣慰使——处理南京的裁军事宜。肥差就此变成了苦差。

按照临时约法,大总*统发布任命必须由内阁总*理附署,唐绍仪坚决不附署,袁世凯一生气,直接发布了大总*统任命。唐绍仪非常气愤,留下一封辞职信,决然去了天津。为了表示反对,唐绍仪内阁中的同盟会阁员全体辞职,短命的唐内阁就此结束。

民国初期内阁换了好几拨,无一例外都是短命内阁。内阁处于总*统和国会之间,袁世凯强势,国会中的同盟会人更强势,那一头也得罪不起。所以说,夹在中间的内阁总*理不好做啊!

唐绍仪之后,经大总*统袁世凯提议,由陆征祥继任国务总*理。陆征祥是上海人,长期担任外交官,外语很流利,说中文的时候磕磕绊绊,而且他说的是上海话,大家都听不懂。陆征祥本来以为当总*理是个风光的差事,哪里会想到同盟会议员们根本不买他的帐,直接以“言词猥琐”为由,直接毙掉他的阁员名单,不允许其组阁。陆征祥是真正领教了这帮议员们的厉害,他以“无组织内阁之能力”为由,向袁世凯辞职。国务总*理哪能说换就换?袁大总*统的面子往哪里搁?

袁世凯为了让陆征祥顺利组阁,请六十多名议员到总*统府“茶会”,期间苦口婆心说了很多以国家为重的话。北京军警联合会发表声明,指责这帮议员“挟持党见,故作艰难,破坏大局”。黎元洪等各地方大员也纷纷声明,支持中*央政府,指责同盟会“只知有党,不知有国”。武昌首义英雄、湖北四镇统制官邓玉麟甚至声明要带兵武力解散国会,不让选出内阁,就让这帮议员们去吃卫生丸。

在多方压力下,议会算是勉强同意与总*统合作,陆征祥提交的阁员名单获得通过,陆征祥就此成为民国第二任国务总*理。可是好景不长,他上任没多久,就赶上了张振武案。这下,国会算是炸了锅,国务总*理陆征祥顿时傻了眼,他不敢得罪总*统府,更不敢得罪这帮国会议员,索性住进医院。国会一再传他前来接受弹劾,他都不出医院一步。后来国会逼得紧,他思前想后,就直接递了一张辞呈出来,陆征祥内阁就此宣告结束。唐绍仪、陆征祥说到底都是文人总*理,他们都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处理事情以折冲为主,相对比较理性。接替陆征祥出任国务总*理的是一位狠人:袁世凯的心腹干将赵秉钧。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