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88章 楚界汉河(三)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88章 楚界汉河(三)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8/27 15:05:05

段祺瑞上台之后,初期的时候也不想跟日本人走太近,但是政府的财政问题考验着段祺瑞这个新当家人。当时政府的财政只能靠借款来解决,而且只存在是向谁借的问题,不存在借不借的问题。段祺瑞希望向英国人借款,英国人忙于一战,自己本土都在打仗,英国人还想着能让中国支持他一些枪炮呢,借钱的事就别想了。

英国看来靠不住,段祺瑞希望向美国人借款。美国人参加一战比较晚,靠着欧洲各国开战,他赚了很多,国库里有的是钱。但是,美国人同样也靠不住,他只想着卖更多地商品到中国,从中国赚更多地钱。在欧洲列国都忙于一战的情况下,日本就成为美国人在中国市场的最大障碍。

为了换取日本人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支持,美国国务卿蓝辛竟然避着中国,跟日本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签署了一份关于中国的秘密协议。协议的内容,就是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殊利益”,日本则支持美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个协议被称为蓝辛石井协定。这个协定是在中国对德宣战之后签订的,这个协定为战后中日在山东问题上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执政时期,日本方面是大隈重信内阁执政。大隈内阁对**非常强硬,近乎于逼迫与抢劫,民四条约(二十一条)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随着袁世凯去世,大隈内阁也随之**,接替大隈重信是寺内正毅。寺内正毅总结了大隈内阁对华政策,发现对华强硬容易招致中国人以及在华有重要利益的欧美列强的一致反对,效果很不好,日本很难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不说,还将日本塑造成了强盗一样的形象。于是,寺内正毅将日本对华政策进行修改,由对华强硬改为“日华亲善”,由政治上的强烈干预修改为经济上的合作与渗透,突出的表现就是异常热衷于对华借款援助。

寺内正毅派出西原龟三(父母起名字比较随意)前来与段祺瑞内阁接洽,说我们日本政府本着“日华亲善”的目的,希望对贵国政府进行援助和支持,您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当时的段祺瑞正在为政府财政匮乏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听西原龟三这么一说,高兴地直拍大腿,赶快令曹汝霖、陆宗舆进行接洽。这俩人很客气地跟西原龟三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啥也不缺,目前就缺钱。

西原龟三微微一笑,马上联系日本政府,将五百万日元直接转入到交通银行。西原龟三前后转来八笔贷款,一共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

这些钱用来干什么呢?段祺瑞说,这些钱是用以训练参战军,以备去参加欧战。他从这笔钱中拿出一大部分,招募训练了三万五千人的参战军,随时准备着将他们投入到欧战之中。

虽然这么说,实际情况是他派了十四万华工前往欧洲,这些华工不仅没有从西原借款中花一分钱,还赚了一大笔劳务费回来。果真一个士兵也没有派出去吗?这倒也不是。段祺瑞向欧洲派出了中国远征军先遣队,还在巴黎设置了司令部,司令官就是唐季礼中将,一共也就十几个人。

西原借款基本上是以商业贷款为主,没有附加明显的政治条款。另外,借款总是需要抵押的,段祺瑞的抵押就是东北的森林、矿产、铁路等资源,这些资源很多已经在日本控制下,另外一些也很难变现。由于借款这种无折扣、轻抵押、不涉内政的特点,所以段祺瑞敢于放心大胆地借。这些贷款不仅用于训练参战军,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修建铁路,为国家建设作了部分贡献。

冯国璋是个保守的人,他就问段祺瑞,咱们借这么多钱,到时候可怎么还啊?段祺瑞默默地看了大总*统一眼,说到:“我根本就没想还。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到时候咱们强大了,一瞪眼就完了。”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八笔西原借款,一共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段祺瑞只还上了第一笔五百万日元,其余一亿四千万日元的本金他一分也没还。后来随着段祺瑞下台,民国的其他执政者对此笔借款一律予以否认,也就是说根本就不承认。

西原借款只不过是段祺瑞向日本借款中最大的八笔,除此之外他向日本借款共计五亿日元,其中三亿两千万压根就没有还。

甲午战败,中国给日本的赔款一共两亿三千万百银,也就是相当于三亿四千万日元。当时日元的汇率不像是现在这么低,这样一算,两者大体相当。

当然,日本人也不是慈善家。段祺瑞抵押的森林、矿产、道路等资源成为了后来日本人发动战争的借口。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段祺瑞当初没有从日本这里贷款,或者民国政府将这些贷款都还清的情况下,日本人就不侵略中国了吗?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肯定还会侵略中国,只是到时候他会找其他的理由而已。

在北洋集团里面,段祺瑞绝对是个狠人。有人说,是日本人在扶植段祺瑞,这样说也没错,但是如果更全面一点应该这样说:段祺瑞和日本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相互利用”是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双方各取所需才能紧密合作,如果说得更冠冕堂皇一些,那就是“双赢”。东北的张作霖此时正是段祺瑞的小弟,他认真观摩了老大的做法,之后他也用这一套来对付日本人。

段祺瑞训练的三万五千参战军为什么没有派往欧洲战场?因为就在中国对德、奥宣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文被推举为海陆军大元*帅。南北内战就此爆发,比较起去遥远的欧洲参战,荡平国内势力实现国家统一显得更为重要。

就在徐树铮、段祺瑞在北方布下圈套,引张勋上钩的时候,另外一场大戏正在南方上演。

这场大戏的主角就是孙文。

在张勋逼迫下,黎元洪解散了国会,这让孙文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民国初期,非常讲究法统,主要指的是临时约法和国会。

如今,国会被解散,法统也就被终止。孙文邀请国会议员南下护法,并计划成立新政府,以延续民国的法统。

组织一个新政府,起码得做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钱和军队。这两者却一不可。

对政治家来说,谈钱很俗,但是没有钱却什么也干不了。就在孙文为钱发愁的时候,德国人送来了一大笔钱。

德国人不是慈善家,他送钱给孙文不是为了保住中国人护法,而是希望孙文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中国对德宣战。当时段祺瑞执意对德宣战,德国人不愿看到这种局面,于是派出专使向**的执政者段祺瑞积极游说。段祺瑞是个二杆子性格,他是铁了心要开战的,哪怕是将总*统赶走、国会解散,他都坚持这样做。所以,德国人在段祺瑞这里就吃到了闭门羹。

政府间的博弈与老百姓打架差不多。在争取对方无果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德国人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应对:扶植对方的反对势力。

在这个时候孙文是反对参加欧战的,而他在中国又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所以德国人就把砝码压在了孙文身上。

唐德刚教授考证过德国政府公开的资料,当时德国人和孙文达成了两百万马克的协议。但是,在德国公开的资料中,只办了一百万马克的手续,也就是说只有一百万马克的收据。唐德刚教授据此推测,应该是先付一半,事成再付另外一半的意思。

那一百万马克呢?孙文成立南方政府之后,南方政府国会开了一个会研究对德宣战问题。经过公平投票,南方国会决定——对德宣战。对德国人来说,有一个好消息:剩下的一百万马克不用支付了。另外,还有一个坏消息:之前的一百万马克可就是打水漂了。

即便是一百万马克,那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了,多得足以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