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240章 风云既起(一)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40章 风云既起(一)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11/3 23:04:48

冯玉祥被迫下野之后,经李教授介绍,前往苏联考察。在这六个月时间内,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接受国民党巨额援助,加入国民党;第二,接受了斯大林提供的巨额武器装备,这批装备足以武装四十万人。本来走投无路的冯玉祥摇身一变,变成要钱有钱,要枪有枪的主,谁会想到这一切变化只是在半年中发生的?

国民军从南口败退之后,退入漠北。当时,天气转冷,国民军却吃少穿,士兵普遍衣衫褴褛,境况非常不佳。

就在国民军无路可走的关键时刻,冯玉祥回国了。

没错,冯玉祥回来了。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带来了苏联军事顾问乌斯曼诺夫,以帮助冯对国民军进行改造。

绥远(内蒙古)五原,冯玉祥被推举为国民军总司令。他在数万国民军将士的注视下,宣布与北洋势力彻底分割,与国民党合二为一,誓师参加国民党的北伐之战。

冯玉祥接受李教授建议,采用“固陕援陕,连晋图豫”的作战方针,先取甘肃,再解西安之围。

甘肃,兰州。

国民军刘郁芬部,正在此死守。吴佩孚帐下张兆钾、孔繁锦正在围攻兰州。就在即将破城的时候,吉鸿昌从绥远受命前来救援,一路过关斩将,将张兆钾、孔繁锦驱逐出甘肃。

在南口之战后,阎锡山收编了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三个师。冯玉祥派人前去跟阎锡山商谈,想将三个师收归建制。阎锡山参加过南口对冯作战,他一贯见风使舵,此时不愿得罪有钱有枪杀红了眼的冯玉祥,于是将三个师礼送出境,与冯玉祥重归于好。

冯玉祥令孙良诚为援陕军总司令,率七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往西安。刘镇华的镇嵩军本来刀客组成,在装备精良久经沙场的国民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很快败下阵来。在里外合围之下,镇嵩军溃不成军,刘镇华率残兵败入河南。

刘镇华向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人求援,都没有得到回应。于是,刘镇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投降了冯玉祥。刘镇华几个月前还在与国民军苦战,此时摇身一变自己成了国民军。时也,势也!

西安围城八月,市民到了争吃人肉的地步。在此次西安围城战中,双方死亡的士兵、饿死的市民竟然达到了五万人之多。

冯玉祥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驱大兵进入河南。石友三一马当先,当时他手下已有六万大兵,而且都是苏式装备,可谓是所向披靡。

河南的地方部队,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逃。但是,有一支部队例外。这支部队的首领叫樊钟秀。

樊钟秀少林寺俗家弟子,有一支两三万人的武装。当吴佩孚从湖北败入河南之后,樊钟秀趁势进剿吴佩孚,吴佩孚站不住脚,不得不远走四川。

樊钟秀谁也不鸟,哪怕是张作霖、吴佩孚、蒋介石,何况区区一个石友三呢?樊钟秀设司令部于少林寺内,双方在嵩山脚下展开大战。然而,樊钟秀那些汉阳造,根本不是石友三苏式装备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樊钟秀率领部分残兵,败入豫西丛林之中。

石友三清理战场,发现许多少林寺的和尚随樊钟秀参加了战斗。当时,樊钟秀已经跑路,石友三捉不到他。但是,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石友三为了泄愤,命令部下将煤油抬上嵩山,给少林寺来了一把大火。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四十多天,千年古刹就此毁于一旦。

少林寺在国人心头有无比重要的地位,一介武夫石友三何以敢火烧少林寺呢?主要是他的上司冯玉祥信**,本身就策划过多起灭佛毁寺行动。西安的大相国寺就是被冯玉祥改造成菜市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这样,冯、石两人逐渐失去了对佛教的敬畏之心。

石友三先后追随过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被称为“五姓家奴”。抗战时期,石友三想投降日本人,但他的手下不想做汉奸。结义兄弟高树勋设鸿门宴,将石友三活埋在黄河畔。石友三死时,四十九岁。

多年之后,冯玉祥死于**之外的一条客轮之上。发生事故的地方叫做黑海。

佛经上说,拆毁伽蓝(寺庙)业报极重。信乎?

在这场乱战中,段祺瑞虽为执政,却对局势无能为力,冯玉祥、张作霖、吴佩孚等人都不听从他的号令。冯玉祥把他赶到了东交民巷,冯玉祥派人监视他,张作霖也不理睬他,身边又没有了徐树铮这样的得力干将,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呆在北京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段祺瑞辞去“执政”一职,启程赴天津。当火车经过廊坊车站的时候,段祺瑞趴在车窗上,向外凝望。得力干将徐树铮就是死在这里啊!自己能够纵横政坛数十年,数次落而复起,全赖徐树铮照应。徐树铮一死,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想到这里,段祺瑞不禁老泪纵横,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段祺瑞吩咐家人,将徐树铮的的排位放在家中祭祀。那不是下属,那时家人!

每逢过节、寿辰等重要时节,蒋介石都专门送来贵重礼物,向老师进贺。段祺瑞轻易不收别人的礼物,但是对于蒋介石送来的礼物,他照单全收,毫不客气。

段祺瑞心中明白,北洋这天下恐怕是要换主人了,到时候自己能否善终恐怕还要依仗这位学生才行。他收下了蒋介石的礼物,也就认下了这份师生之情。

回到天津之后,段祺瑞每天就是下围棋、吃斋念佛,不再过问政事。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做“正道居士”。

当段祺瑞在天津过着悠哉悠哉的快乐生活的时候,吴佩孚正亡命天涯。吴佩孚从汉口败入信阳,北伐军尾随而至。

屋漏偏逢连夜雨。冯玉祥在解了西安之围后,从陕西发兵来袭。刘镇华率镇嵩军降冯,在洛阳举兵伐相应。樊钟秀则趁乱欲图河南。

张作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派**“援吴”。潼关张治公部,向奉军投诚,劝吴佩孚让防,要依仗张作霖战冯。**对吴以“老伯相待”,但吴佩孚不愿受奉系挟制。

吴佩孚在河南终不能立足,不得不远走他乡。

吴佩孚先丢湖南、湖北,再丢河南。北方的冯玉祥是死敌,张作霖是他不想投靠的人,租界他是打死也不去的,国外更不用说,孙传芳见死不救,南方已是革命党人的天下,哪里可以落脚呢?

天下虽大,却无立锥之地!谁会想到,昔日号令天下的常胜将军,竟然转眼会落魄成天涯飘零客?世间最大的孤独、最大的悲哀也莫过于此了!

吴佩孚曾想去山中落发为僧,被夫人张佩兰拦下。即便吴佩孚真想出家,恐怕天下也没有一家寺院敢收留这位曾经手握雄兵的大帅。

当初,吴佩孚出山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杨森在四川刚被刘湘击溃,败走汉口,于是借机加入了吴军。吴佩孚授杨森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司令。杨森在吴佩孚支持下重新出山,在四川站稳了脚跟。由此可以说,吴佩孚对杨森有知遇之恩。

这天,杨森收到了一封电报。报文写的很直白:“我已无路可走。无论你是否接受,我都只能入川了。”报文的落款是吴佩孚。

杨森拿着电报,心中五味杂陈。他从寥寥几字的电文上看到了一位末日英雄的窘境。所谓惺惺相惜,杨森能体会吴佩孚的心境。他不好拒绝吴佩孚的请求,但是他又不太敢得罪蒋介石。他很清楚,吴佩孚那可是蒋介石的死敌啊!今日若收留了吴佩孚,岂不是与蒋介石作对?这年头谁敢得罪风头正劲的蒋介石呢?

川人的性格中,总是有一些叛逆的成分在。经过一番无聊的思索,杨森回电,表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待吴佩孚。杨森将吴佩孚引为知己,表示人生难得一知己,为知己虽死而无憾。

吴佩孚溯江而上,杨森早已在白帝城迎接。吴佩孚此行,有追随者五千余人,而且打着孚威上将军、讨贼联军总司令的旗号。

期间,吴佩孚作一诗,表明心境。

入蜀

曾统貔貅百万兵,时衰蜀道苦长征。

疏狂竞误英雄业,患难偏增伉俪情,

楚帐悲歌骓不逝,巫云凄咽雁孤鸣。

匈奴未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

杨森安排吴佩孚住在白帝城永安宫。

此时,吴佩孚才知道,杨森已经投靠蒋介石,做了北伐第二十军军长。

杨森对吴佩孚解释,这是因形势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保之道。他还发誓,绝不做对不起朋友的事。

蒋介石让杨森交出吴佩孚。杨森以各种借口搪塞推脱。

吴佩孚在白帝城重开幕府,往来联络着不绝于途。吴佩孚一日还在,蒋介石就一日不得安宁。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