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258章 尘埃落定(终)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58章 尘埃落定(终)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12/1 10:09:49

王士珍晚年不再参与政事,以野鹤闲云自居。北洋后期两次大规模战争都波及到北京,第一次是吴佩孚联络张作霖、阎锡山讨伐冯玉祥,第二次是北伐之战中,蒋介石联络冯玉祥、阎锡山进攻张作霖。这两次战争后,京城都出现了权力更迭。为保地方治安,各界人士都公推素有威望的王士珍出来维持秩序。

面对万千民众所请,一向低调的王士珍也当仁不让,两次出任京师临时治安维持会会长,凭借自己多年的威望多方沟通,尽心竭力维护社会秩序,让北京这座千年古城免遭战祸,最大限度保护了北平百姓。另外,他还数次主持慈善北京城的慈善事业,颇受京城百姓信赖。

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之后,市面出现了许多紫禁城珍贵文物,传言多为冯部所窃。此时,对故宫进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张作霖想让王士珍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此时,王士珍已经六十七岁,但他没有任何推托,毅然挺身任之。

北伐战争后期,张作霖退出北京前,想将故宫文物席卷奉天,王士珍出面力阻才没有成行。这也就是王士珍,如果换另外一个人,性格乖张的张作霖会听劝吗?正是由于王士珍的悉心保护,才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保护下了故宫这颗中华民族文化明珠。

1930年7月1日,王士珍患肠癌在北平去世,时年六十九岁。王士珍素来为官清廉,积蓄不多,张少帅专程奉上两万元用以丧葬费用。

在正定王士珍故居门口,有他亲笔所题对联一副:

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

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

徐世昌晚年居住在天津英租界,远离政治,每日以书画自娱,过上了退休老总*统的生活。这期间,徐世昌闭门谢客,一门心思研究学术。他本来就该是当时第一流的学者,因缘际会才当了总*统。徐世昌并不是一个醉心政治的人,本性里还是一个书生。

寓居天津期间,他召集门人编纂了《清儒学案》。这是一部学术思想史著作,一共二百零八卷,对上千学者、上万学者著作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归纳评价。徐世昌一生编书达三十余部,基本都是自己写就的,不是让秘书代笔那种。

九一八之后,板垣、土肥原等人登门拜访,希望他能出山主持华北局面。徐世昌都以年老多病为由婉拒。这个理由很充分,因为当时的徐世昌已经八十岁。

伪满洲国成立后,徐世昌多位门人前去伪满任职。后来,受溥仪委托,门人们持信前来请徐世昌出山主政华北。徐世昌接信后大骂不止。徐世昌一向对清室尊重有加,但是在事关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拎得清的。

西安之事发生,蒋介石答应张少帅所提出的条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举国一片欢腾。徐世昌听后,则忧心忡忡地说:“蒋中正纵然做了些承诺,但恐怕只是权宜之计,过后未必就能算数,最后还得在战场上较量一番。”徐世昌眼光老辣,一言就说准了民国后期的历史。

晚年的徐世昌患了膀胱癌,医生建议他去北平协和医院做手术。徐世昌怕被日本人控制,坚决不出天津租界。

1939年6月6日,徐世昌病故天津,时年八十五岁。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其转葬辉县。与同时期的政治人物相比,徐世昌的墓地可谓是寒酸至极,墓前仅立一牌:水竹村人之墓。

国民政府褒扬:“徐世昌,国之耆宿,望重群伦。比年息影津门,优游道素。寇临华北,屡思威胁利诱,逞劂阴谋,独能不屈不挠,凛然自守,亮风高节,有识同钦。”

九一八之后的天津可谓是山雨欲来阴云密布,日本特务、满清遗老、国民党特务、北洋高官交织混杂在这里。作为北洋领*袖的段祺瑞自然受到各方关注,其位于租界的宅邸周围布满了日本人的眼线。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深怕段祺瑞被日本人利用,连发电报促其到南京颐养,并谦虚地表示希望届时能随时跟段老师商量国事。

1933年1月21日,天津,寒风料峭。

段祺瑞登上了国民政府给他准备的专列,用浑浊的泪眼最后望了一眼这座跟他命运息息相关的城市,然后,依依不舍地沿津浦线南下。

次日,列车抵达南京浦口,军方派专人迎接,请他换乘船只前往下关码头。

段祺瑞乘船抵达下关码头时,迎面看到一身军装的蒋介石率领许多政府高官早已在此等候。蒋介石亲自登船,向段祺瑞敬军礼,并恭恭敬敬地将其搀扶下船。

休息一天之后,段祺瑞在蒋介石、何应钦陪同下拜祭了中山陵。

蒋介石聘请段祺瑞担任政府顾问。段祺瑞心中明白,虽然蒋介石对自己礼遇有加,但是作为曾经的北洋领*袖,他是无论如何也融不到国民党这个圈子里的。在这里呆久了,反而会招惹上是非。

转过天来,段祺瑞不顾蒋介石的挽留,执意坐火车去了上海。从此之后,段祺瑞晚年就一直定居上海霞飞路陈调元的公馆。国民政府按月送来足够的钱款供段祺瑞使用。

这期间,段祺瑞的生活很简单:下围棋、吃斋念佛。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博大精深佛法成为这些杀伐一生的将领们最终的心理慰藉。期间,段祺瑞曾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他没有前去就任。

次年夏天,受蒋介石之邀,段祺瑞前往庐山避暑三个月。有《大公报》记者前去采访,提到当世人才,记者希望段祺瑞能评价一下蒋介石。没想到段祺瑞竟然说,目前国内无第一流人才,第二流人才也很少,蒋先生是站在第二流的边上。段祺瑞是蒋介石的老师,也就他敢这么说,要知道当时蒋介石可也在庐山上呢。

此后,他的胃病越来越厉害,经常出现出血症状。家人和医生都劝他吃荤腥以增加身体抵抗力。段祺瑞坚决地说:“人可死,荤腥不可开。”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胃部再次大面积出血,因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生前,段祺瑞亲自执笔写下遗嘱。

余年已七十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唯我瞻四方,蹙国**,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平不为多言,往日徙薪曲突之谋,国人或不尽省记,今则本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危弱,必有复兴之望。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节简,殓以居士服,毋以荤腥馈祭。此嘱。

段祺瑞几度执掌权柄,遗言是他多年从政经历的深思,特别是遗嘱中提到的“八勿”值得后人仔细揣摩品味。

段祺瑞死后,国民政府给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林森、居正、于右任等高官亲往吊唁。段祺瑞没有葬在居住地上海,也没有葬在故乡合肥,而是归葬于北平。

段祺瑞遗体在精心装殓后,其棺椁由火车运往北平。段祺瑞一生四任内阁总*理、六度执政,最风光的岁月都留在了京城。但是,他去世的时候,正值七七事变前夕,日寇铁蹄已经南下,北平风雨飘摇。

段祺瑞的棺椁抵达北平火车站,接站者寥寥无几。谁会想到,昔日风光无比的北洋之虎,身后会如此凄凉。

吴佩孚像一尊雕像,立在凛凛风雪中,沉默地迎接着躺在棺材里的北洋掌门人。

吴佩孚是与段祺瑞分属直、皖两系,两人曾经有很深过节。但此时北洋之梦已经幻灭,吴佩孚扶棺而行,与之相伴的则是漫天的黄叶与寒风……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本书完结]

8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