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45章 代行总指挥职责小说:炙热的沙土地 作者:山村沙漠 更新时间:2023/8/12 12:54:12 春季造林开始了。 谢霄更忙了,从早到晚一直在跑。他虽然是排名最末的副指挥,实际上行使的是总指挥的权利。 乡上一大摊子事,王乡长每天到项目区转一圈,看看造林情况,已经相当不错了。要是县上开会,几天都过不来。 其他几个副指挥也都忙于各自的工作。虽然每天都抽空来趟项目区,可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这样一来,谢霄实际上成了两个项目区的总指挥。王乡长已经预判到了这种情况,所以让他担任了副指挥,便于开展工作。 而且在任务分工地时候,王乡长也不让他承担具体的事务,只是统揽两个项目区。 所以,谢霄虽然一直在跑,却只是查看情况,督促把好造林质量,并没有太多的压力。如果所有人都尽职尽责,啥事都顺顺利利,他都可以不出去,坐享其成就是了。 这当然不可能! 谢霄第一次实施这么大的项目,甚至是第一次实施项目。其他人也大都是第一次实施项目,或者第一次承担如此重要的角色,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尤其刚开始的时候,在人力组织和分发苗木时出现了混乱。谢霄有些手足无措,其他干部也有点不知道咋办,只是大声吵吵着。 这时候,冯支书站了出来。他端着烟锅,大声吆喝着让各自然村的队长都过来,把任务简单划分了一下,然后让大伙散开干。 混乱的人群一下安静了。大伙有条不紊,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紧张而又有序的实施造林。 一旦开始了,慢慢的也就顺利了。 谢霄这才感觉到自己真是太年轻了,也感觉到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有实践。好多东西得跟老百姓学,而且要一直学。 他骑着摩托车,在这个项目区看看,再到那个项目转转。主要是督促查看,更主要是学习,向老百姓,向技术人员,向乡干部,也向那些研究生们学。 造林开始的前两天,导师的研究生赶到了乡上。一共五个人,两名博士,三名硕士,一个个青春靓丽,充满了朝气。 乡干部们既喜欢又羡慕。这沙窝里居然真的引来了金凤凰,怎能不开心? 本来导师也要过来的。马上要动身了,院里通知开会,说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导师只好让研究生先过来,全程参与大沙头乡的春季造林。 这些研究生还带过来一些仪器。他们不光是帮助造林,更主要的是进行科研,要撰写论文。对他们来说,能参与比较大的治沙项目,也是难得的实践课程。 研究生都住在项目区。每个项目区都安排了两间彩钢房,五个人分别负责两个项目区,一边两人,另一边三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起干活,毕竟两个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谢霄给这些研究生安排了两辆摩托车,每个项目区一辆。另外两辆摩托车给了林业站老郑一辆,还有一辆暂时给了局里下来的技术人员。 其他乡干部没有安排摩托车。大多数都有摩托车,也都是上面配备的。个别没有摩托车的,乡上也给调配了一辆,让春季造林期间方便工作。 谢霄也住在彩钢房里。局里下来的技术人员,乡上抽调出来的干部,还有项目区所在村干部,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也都住在两个项目区的彩钢房里。 彩钢房里都是高低床,四五个人住在一间房里,相当的热闹。 两个项目区都有灶房。在谢霄的再三恳求下,刘月终于答应把小芬借给自己吃住的项目区,帮忙做一段时间饭。另一个项目区是王红梅帮忙找的做饭的,手艺也相当不错。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谢霄在项目区转了一圈,骑着摩托车去了分发苗木的地方。 分发苗木的地方在两个项目区之间,那里有一处比较大的海子。谢霄早就看上了这里,造林之前已经把道路打通,并跟两个项目区连起来。 运送苗木基本都是大车,项目区不让进去。所以苗木拉过来后,经过检验和清点数量,先假植在海子四周。各项目区根据需要,再派奔奔车过来拉苗木。 虽然有点繁琐,但也只能这么做。必须保证苗木质量,更不能浪费苗木,能栽多少就拉多少,不能立即栽植的就得假植起来。 宋春玲负责苗木供应,包括拉运苗木和分发苗木,以及苗木质量等等。局里派她跟另外两名技术人员配合大沙头乡实施项目,谢霄安排那两名技术人员每人负责一个项目区的技术指导,安排她负责整个苗木工作。 毕竟她是局里下来的,跟局属各场站都熟悉,即便不熟悉也方便联系。 乡林业站的周晶晶跟宋春玲在一起,主要负责清点苗木数量,分发苗木等等。 谢霄还给宋春玲安排了六名造林专业队员,由李成明带着,听从宋春玲指挥,负责装卸车、假植苗木和分发苗木等等。 李成明带了二十名彪悍的兄弟于造林开始的前一天赶到乡上,当天就住进了彩钢房。 除了分发苗木的六个人,两个项目各安排了七个人,有项目区负责人指挥,哪里吃紧就增援哪里。要是没有其他事情,这些人就跟其他人一起造林。 他们的薪酬按天计算,每天保底二十元。要是晚上装卸车,或是有其他情况,还有加班费。实际上每天都有加班,尤其苗木,很多时候都是半夜拉过来,只要拉过来就得卸车。 这样算下来,他们每月基本都在千元左右,这就相当不错了。谢霄大学毕业,工资也才四五百元。王乡长三十多年工龄,每月也不过六七百元。 唯一不太方便的吃饭。这些人不太愿意跟谢霄他们一起吃,都是大饭量,担心吃不饱。再就是有些人生活习俗不太一样,吃不到一起。 于是,谢霄给他们买了电炉子等灶具,又帮他们买了些米面等等,让他们自己做着吃。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