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源远流长>第二十一章:天灾人祸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一章:天灾人祸

小说:源远流长 作者:金蝉 更新时间:2023/8/24 13:10:52

古稀老人说:“一个国家的灭亡,一般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喻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更有人为的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传至周幽王又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这叫不作死不会死,自己找死谁都救不了他!

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少数民族犬戎趁机攻打镐京,西周也随之灭亡!

分封制令周王室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就是今天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

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虚弱的周天子老虎成病猫,看大很清楚却不敢戳破,苟延残喘试图继续维持几乎殆尽了的周天下,强悍的越来越强盛的大秦国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当初周朝天子管辖的诸侯国疆北方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诸侯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在成康之治这段时间,周朝进入了前期兴盛的一段时期中,这个时候淮水地区的淮夷臣服了,其余的商朝遗民就在今天河南商丘睢阳区呆着了,是宋国。这个时期中国东北的肃慎听说周成王东征的英姿,特地前来朝贡。此时周朝的领土,东北抵辽东半岛,西北到达陕西南部一带,南直取长江,这个时候周朝的疆域最为广大。

当年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功臣为列国诸侯,将其地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家天下,大部都是自家人!

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贡纳外,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并称为“诸侯、诸监”。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亦丧失殆尽。

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望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

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将近五十个诸侯国被吞并,其中最大者七,号为战国七雄,周王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自己的权利早已被架空,名存实亡!

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而已,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按道理讲周王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周王有师、保两大官僚。师、保即太师和太保,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并且为青少国君的监护者。这种政治上的长老监护制度,是从贵族家内幼儿保育和监护的礼制发展而来,并由此形成的一种官职。**政权有两大官僚系统,分别为卿事寮和太史寮。

所谓的“卿事”,就是“卿士”。《说文》云:“士,事也。”两者都称为寮,说明是当时的两大官署。卿士僚主管王朝的“三事四方”。所谓“三事”,是指王畿内的三大政事;“四方”指王畿以外的诸侯事务。卿事寮的长官早期是太保和太师,中期以后主要是太师。

属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马、司土、司工,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司马是掌军赋的官;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狱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较低。又有“师氏”“亚旅”、“虎巨”,是掌军旅的官。有“趣马”,掌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纳王命的官。“古代兵刑不分,卿事寮的长官,无论太师或太保都掌握军政大权,所以召公和周公都曾出征过。太史寮的长官是太史,主管册命、制禄、祭祀、时令、图籍等,既是文职官员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员的首领,其地位仅次于卿事寮。其属官,根据《礼记?曲礼下》主要有“六大”,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六大”亦称“天官”,这些官职来源可能比较原始,并且看作神职是有来历。六大之中,以太史为长。太史与太师、太保一样,都可称为“公”。如召公官为太保,周公官为太师,毕公官有太史、而都被尊称为“公

周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六卿职守中的多数与宗教事务有着密切关系。中期以后的宗教职能在政权机构中逐渐削弱,“因而明保、明公、皇天尹大保、大保之类的官职已不复见,这意味着政务官职机构的扩大、也说明西周王国的官僚机构有了发展。周实行大封建,构建了以周天子为宗主的宗法等级分封体系。周将这些诸候称为“诸夏”,将诸候分布之地即包括原夏、商统治区域在内的整个周诸候分布之地统称为“区夏”,又认为是大禹开辟之地而称为“禹绩”或“禹迹”。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该词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西周时期,原夏人、商人、周人三族融合为一体,并吸收其他部族集团的成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更趋统一,华夏民族共同体基本形成!

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事实上根本就做不到,分给谁了就是谁的,他们是世袭,也像一个国家一样,权利交接也亲兄弟之间相互残杀,这样得到的权利,周天子想一句话收回去,门都没有!”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