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章 国父孙中山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小说:烽火一代 作者:远星云 更新时间:2023/8/12 12:39:11 在广东中山县东部有个一百多户人家的翠亨村,村子东边有牛黄山,南部有金槟榔山,北部有犁头夹山,西部临海。虽然这个村子周围山明水秀,但是土地贫瘠,人们不满足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过着贫穷的日子,于是人们利用这里临海的地理条件,纷纷背井离乡去外地谋生。历史发展到了清朝末年,广东沿海受新思潮的冲击,人们不再满足于自耕自足的农耕生活,大量的人离开翠亨村,到南洋和檀香山等地做生意。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代伟人降生了。 1866年11月12日,在广东中山县永宁乡大宇都翠亨村孙达成的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面对腐朽的清朝统治,孙中山一生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早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同时参与反清秘密会社的活动,准备创立革命团体。孙中山曾经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能被接受。 孙中山曾经先后组建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等革命团体和政党。1894年11月,孙中山由上海前往檀香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并于同年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义。 孙中山一生组织过11次武装起义,包括1895年10月的广州起义,1900年10月的惠州三洲田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9月的钦廉防城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的钦康上思起义,1908年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的黄花冈起义,1911年10月10日举行的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以前的10次武装起义都是屡战屡败,但是孙中山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武昌起义的伟大胜利,成为辛亥革命的起点。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后,各省革命同志纷纷响应,清廷统治摇摇欲坠。 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压迫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正式宣告终结。 1912年8月。经宋教仁斡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25日,孙中山在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但他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目田国民”为理由谢绝,并举荐宋教仁担任此职,自己则出任中国铁路总公司**,设总部于上海。 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主张武力讨袁,并于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孙中山又于1915年返回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 1917年7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并废弃《临时约法》,面对这种局面,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进行护法战争。但因其在政府内备受排挤,而后权利又被架空,不得已于1918年5月辞去大**一职。以后的1918至1920年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就在这期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孙中山怀着激动的心情致电列宁,对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革命的胜利表示极大的敬意。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都在考虑用俄国革命的手段来改变中国的问题。一年多时间后,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孙中山高度评价共产主义和学生运动。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革命理论。同年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并且于1921年5月就任非常国会的非常大**。同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1922年6月,发生了陈炯明叛乱,陈炯明于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率亲军组成援闽粤军。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军务督办,率部入闽。1919年10月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反对孙中山北伐,鼓吹联省自治。后因反对北伐,且以辞职相威胁,被免去内政部长、广东**和粤军总司令职,保留陆军部长。1922年6月指使所部叛变,炮轰孙中山驻地后回任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只得前往上海。不久接受了苏俄和**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1月,在滇军与倒戈粤军的帮助下,陈炯明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回到广州,并于2月21日设立大**府。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与苏俄**的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同年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中正为校长。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改组国民党和推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召开的。按照**三大的决定,**员**、谭平山、毛润之、林祖涵、**、李立三、瞿秋白等20多人参加了会议。**被孙中山指派为大会**团成员。孙中山主持开幕式并致开会词。谭平山任**党团**,并代表国民党临时**执行委员会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草案对三**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义。新三**义的政纲同中国**的**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大会通过的宣言和章程,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国民**执行委员会。**员**、谭平山、于树德、毛润之、林祖涵、瞿秋白、**、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当选为**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接着召开的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推选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为**常务委员。并决定成立**党部。在**党部各部门任重要职务的**员有: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部长林祖涵,工人部秘书冯菊坡,农民部秘书彭湃,组织部秘书杨匏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实行国共合作,既是国共两党反对**和封建军阀的共同需要,也是两党各自发展的需要。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平发动政变,推翻了大**曹锟,并邀请孙中山赴北平共商国事。此时,孙中山身体已经变差,但为国家前途,还是毅然北上,于12月4日到达天津。但因一路颠簸和北方严寒气候之故,旧病复发,健康急转直下,原定22日到达,但31日才到达北平。 1925年1月,孙中山病情恶化,26日被确诊为肝癌。3月11日,自知不起,临终时由夫人宋庆龄扶腕,在《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上签字。次日9时30分,一代伟人于北平协和医院逝世,享年59岁。 《国事遗嘱》全文如下: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瞩!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孙文于三月十一日补签 笔记者:汪精卫 证明者:宋子文、邵元冲、戴恩赛、孙科、吴敬恒、何香凝、孔祥熙、戴季陶、邹鲁 孙中山的一生是富有意义且具有传奇色彩的。从1895年首次投身革命开始,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而奋斗。宣传,募捐,起义,无一不是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为后人的成功提供了经验、指明了方向,实乃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