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大走向>盎撒人文明体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盎撒人文明体

小说:大走向 作者:超约古今 更新时间:2023/9/2 19:08:33

第一部分: 人类文明多样性

一:盎格鲁—萨克逊文明体(500年内排名第一的霸权体)

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简称盎撒人)是什么样的种族?挣钱超过犹太人?谋略超过中国人?掀开历史书,手指着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时间上溯到公元5世纪至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中国正是南**隋唐北宋时期,来自大西洋的风雨帮助日耳曼人的一个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请千万不要吃惊,仅仅过去数百年,不,准确说,一定要挨到公元1500年大航海时代到来,盎撒人随即殖民海外,到19世纪,建立起不论何时都有领土处于白昼中的“日不落帝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继西班牙之后第二个获此称号的大国,鼎盛时期,大英帝国人口4.58亿,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国土面积最大时336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转动地球仪,从英伦三岛蔓延到香港、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新加坡以及大大小小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盎撒人殖民的国家和地区里,需要高度关注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这四个国家。一战及二战中,美英澳加新,都是站在同一战线的。近些年更是组成了所谓的五眼联盟,成为影响国际世界的一个重要文明体。

五眼联盟中第一只眼是英国,直到今天,说英语的国家仍不下百个,67个国家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世界上有超过20亿人每天都在说英语。

也许你认为它已经死了,但是,也许它刚刚获得新生。

今年南京市中考历史卷子上有一道材料分析题,其中的一问是需要学生回答出牛顿生活的同时期英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牛顿(1**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世界级著名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细细一捋,17世纪到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呀,科学革命兴起、启蒙思想出现、工业革命也将于18世纪60年代拉开帷幕。我们看一个人所处的时代,精彩纷呈竟至如此!牛顿是时代的宠儿,时代也因为有牛顿而熠熠生辉。

几个伟大的灵魂寄寓在大地上:

一个属于云彩,湖泊,急湍,

精神抖擞,在赫尔韦林山巅,

从天使的翅膀取得常新的力量;

一个属于玫瑰,紫罗兰,**,

友好地微笑,为自由而身系铁链,

看啊!他如此坚定,绝不采选

一声低于拉斐尔耳语的音响。

还有一些灵魂站在一旁,

站在属于未来的时代的额前;

他们会赋予世人另一颗心脏,

另一种脉搏。你们难道没听见

人间市场上大声的嘈杂喧嚷?

普天下各族呵,听听吧,不必开言。

莎士比亚、狄更斯、麦克斯韦、帕默斯顿、格莱斯顿、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等等等等,一大批杰出人士接力推动,海水冲刷陆地一样,海岸线会渐次圆滑朗润起来,英国的历史走向也逐渐清晰明亮起来。套用最近流行的话,在小小的岛屿上踢呀踢呀踢,英国国运如同充满气的足球,就这么踢啊踢,踢着踢着就成了世界冠军……

所以,接下来我所描述的英国历史会有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传切配合,无奈的回防甚至窒息的相持对攻,进球也许时不时会有那么一两个,更多的时候则是波澜不兴得耐着性子——颇让人诧异的是,英国的国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它在中世纪和近代初期每有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但是哪怕就比对手多一个也算赢,何况,多的又不止一个呢!

公元前九世纪,凯尔特人的一支——布立吞人,来到了英伦三岛成为了今天英国人的祖先之一。他们曾长期抵抗来自欧洲大陆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的入侵,后来被迫退入不列颠西部山地,逐渐形成为近代威尔士人。

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时任罗马共和国高卢行省总督的凯撒,两次率领麾下的罗马军团登陆大不列颠岛,囿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更主要的是布立吞人骁勇善战,凯撒抱憾没能征服不列颠,估计这也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一辈子军事生涯里屈指可数的失败吧。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想起若干年后蒙古人对日本三次失败的远征。

但是,罗马毕竟是那个时代的巨无霸,凯撒被刺后,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诞生。公元43年,罗马人侵占不列颠。公元12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76-138年)巡视不列颠,决定在英格兰北部修建长城,抵御北方的敌人。

迄今都逶迤于英格兰北部绵绵的哈德良长城全长120公里,约4.5米高,2.5-3米宽,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砌成,即使按今天的建筑标准来衡量,它仍是一项惊人的雄心勃勃的建筑工程。至于建造的目的,几个世纪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但正如《哈德良长城》的传记作者说的:帝王建造长城是为了把罗马人与外邦人分隔开来。

今天,站在哈德良长城遗址上眺望**之遥的罗马城仍会无限感慨,这是当年罗马帝国向北扩张的极致。从建成到弃守,它就一直作为罗马帝国不列颠尼亚行省和凯尔特蛮族之间的西北边界,也成为了日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大致分界线。

长城包括城墙、瞭望塔、里堡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罗马帝国时代的戍边系统。哈德良长城与安敦尼长城、日耳曼长城(德国长城)共同组成了古罗马长城体系。冥冥之中,罗马人的施为与公元前三世纪中国第一次统一后秦始皇修筑长城抵御北方匈奴族一般无二,哈德良是否因为丝绸之路上商人们带去信息受到了启发也不得而知。

哈德良的时代终究会过去,罗马帝国的衰败不可避免到来,公元407年帝国军队全部撤出大不列颠岛,放弃了对这里的统治。属于盎撒人的时代到来——三个来自欧洲大陆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迅速利用这个机会征服了今天的英格兰。因为这三个部落在语言、文化、习俗上都比较接近,逐渐融合成为了统一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英格兰”这个词的含义就有 “盎格鲁人之地”的意思。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亚瑟王就是在这一时期领导族人,抵抗盎撒人入侵的布立吞人领袖。虽然在电影《亚瑟王》中,亚瑟王作为天选之子,率领圆桌骑士们英勇抵抗入侵,并在最后建立了大不列颠王国。但真实历史里,英格兰最终还是被盎撒人征服,并在英格兰建立起许多小的蛮族王国。后来这些王国之间相互吞并,最终形成了七个较大的王国,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七国时代。

命途多舛的英国继续在历史的赛场上奔跑追逐,如同中国历史上不同政权并立时期大家需要拼命狂飙逃过死亡那样。

公元七世纪末,中国属于女皇统治的时候,七国之中的麦西亚率先崛起,在国王奥法的统治下,麦西亚成为七国之中首屈一指的强国。此时的麦西亚不仅称霸英格兰,而且也和欧洲大陆上的政权建立了密切关系,并且奥法还修建了著名的防御工事——奥法堤,如同哈德良长城一样它成为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之间的界限。

奥法去世之后,麦西亚开始衰落,而英格兰的霸权也转移到了威塞克斯王国的手中。与此同时,和英格兰隔海相望的丹麦维京海盗们也开始大举入侵英格兰,他们甚至在英格兰东部建立起了一片被称为“丹麦法律区”的占领区。在丹麦的蚕食下,除了还在坚持抵抗的威塞克斯和只剩下残垣断壁的麦西亚之外,英格兰的其他五国最终全部被丹麦人吞并。

公元878年,屡战屡败的威赛克斯王国阿尔弗雷德终于在爱丁顿战役中,一战击败了一直以来战无不胜的丹麦军队,迫使丹麦退出了威赛克斯和麦西亚西部。阿尔弗雷德因为这份功绩,获得了“伟大者”的称号,被誉为“阿尔弗雷德大帝”,他成了第一位英格兰国王,也正式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威塞克斯王朝。

阿尔弗雷德19岁时随其兄长与丹麦军作战,在871年兄长去世后继承王位。即位后,一面纳贡赎买以削弱丹麦人的控制,一面进行了广泛的军事改革,修缮堡寨,筹建骑兵队配合自由农民组成的步兵,筹建海上舰队,终于一举击败丹麦人,使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回归盎撒人的统治,故得享"大帝"(一译"大王")尊称,同时也是英国迄今为止惟一一位被授予该名号的君主。后人也尊称其为"英国国父"。899年,阿尔弗雷德病逝。 在他及其子孙的努力下,撒克逊人的统治在英格兰得到全面复兴。

不过丹麦的势力并没有就此淡出英格兰,反而是和威塞克斯形成了东西并立的局面,甚至后来在丹麦国王克努特二世的时候,还将英格兰并入到了他那囊括丹麦、瑞典、挪威在内的北海帝国之中。但是在最终,克努特二世的儿子哈德克努特,还是选择了阿尔弗雷德大帝的五世孙“忏悔者”爱德华,作为自己在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也算是物归原主吧。

“忏悔者”爱德华作为一名独身主义者,虽然结了婚,但却没有留下子嗣。公元1066年,爱德华因病去世,根据一道不知是真还是假的临终遗嘱,英格兰王位传给了他的大舅哥哈罗德。这时候在和英格兰一衣带水的法国,有人对哈罗德的继位提出了异议。

这个人就是爱德华的表侄——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

因为当年在丹麦人入侵而被迫流亡诺曼底的爱德华,曾寻求表哥诺曼底公爵罗伯特的帮助,许诺将来会把王位传给罗伯特的后代。后来,罗伯特的私生子威廉即位诺曼底公爵之后,爱德华和威廉也曾会晤过,并再一次重申了当年的诺言。

虽然今天我们不得而知这件事的真假,历史也不可能如同球场上慢动作重放一样,看看到底谁对谁错。但根据古今历史学家们的推测,爱德华生前更倾向于将王位传给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威廉,而不是什么大舅哥。并且在其流亡期间爱德华已经打算做一名独身主义者,是很有可能对表哥做出传位许诺的。

威廉集结了一支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在英格兰东南部登陆,打算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此前,他还争取到了罗马教廷的支持,教皇认可其夺位的合法性。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一场胜利。

传说,威廉刚刚从船上跳下沙滩的时候,不小心面朝沙滩扑倒在地,为了不在麾下的雇佣军面前出丑,威廉机智地用双手捧起沙子站了起来,冲着众人喊到:“你们看,我现在拥有了英格兰的土地!”这个故事也曾出现在凯撒入侵不列颠的时候。到底是谁已经不重要了,不过威廉确实是幸运的!因为就在他的军队受到季风影响而被迫延迟登陆英格兰的这段时间里,同样觊觎英格兰王位的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三世抢先在英格兰登陆,结果却遭遇英军的顽强抵抗,挪威军队惨败,哈拉尔自己也战死沙场。

刚刚击退了挪威军队的哈罗德得知了威廉入侵的消息,立即率领疲惫不堪和伤痕累累的军队仓促南下御敌。最终,威廉的一万两千人马击败了哈罗德统帅的八千英军,消灭了英格兰的有生力量。当年圣诞节,威廉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登基,成为了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获得了“征服者”称号,开创了英格兰诺曼王朝。

“诺曼征服”也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后一次对不列颠岛成功的军事入侵,从此之后还一直没有人能够再次成功地征服英国。西班牙“”无敌舰队”不行,拿破仑不行,希特勒也不行。

诺曼底贵族入主英格兰极大地改变了英国历史的走向,在此后的三百年里,法语一度成为了英国统治阶层的通用语,也因此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的发展和演变。

另外诺曼贵族们,将欧洲大陆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文化传播到了英格兰,威廉一世开始全国彻查财产,以按财产的多寡为贵族们制定不同的封建义务,最终统计的税册被英格兰旧贵族们害怕地称之为“末日审判书”。

这也标志着西欧的最后一块土地——大不列颠岛完成了封建化进程,因此1066年的圣诞节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早期的结束和兴盛期开始的分界线,完全可以说,英国是欧洲封建文明的后来者,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后来者不仅可以居上,还荣登老大宝座!

历史不能重来一遍,但相似的一幕往往会上演。1944年6月6号,反法西斯联盟上演了诺曼底登陆战,重返欧洲大陆,对纳粹德国形成了东西夹击的态势,大大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只不过,上一次是欧洲人杀向不列颠岛,后一次则是盎撒人联军杀回欧陆,搞得倒像回归故里省亲一样。

诺曼征服后英国的历史继续上演王位倒脚战。你传给我,我再传给他,和中国历史同时期相比,毫无章法可言。真不知道是中华文明处理此类事情成熟,还是人家压根就不太在意嫡长子法定继承制度!

威廉一世虽然成功入主英格兰,但是“忏悔者”爱德华所属的威塞克斯家族并没有绝嗣,爱德华的侄子“显贵者”埃德加在姐姐玛格丽特的保护下逃到了北方的苏格兰。为了断绝威赛克斯家族重返英格兰的念头,威廉一世亲率大军深入苏格兰腹地,连战连捷,迫使玛格丽特的丈夫马尔科姆三世低头臣服。从此之后,苏格兰就长期处在英格兰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威廉一世去世之后,英格兰的王位先后由他的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所继承,后来因为亨利一世的独生子意外溺水身亡,所以亨利一世就指定他的女儿法**茹伯爵夫人玛蒂尔达为继承人。

然而当亨利一世去世的时候,他从小养在身边的外甥布卢瓦伯爵斯蒂芬趁着表妹远在法**茹,趁机篡夺了王位。于是,斯蒂芬和玛蒂尔达之间展开了长达九年的王位争夺战,最终双方达成妥协,玛蒂尔达承认了斯蒂芬的王位,而斯蒂芬也将玛蒂尔达的儿子亨利立为继承人,就是后来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一登基,英格兰的历史随即进入到了安茹王朝的统治时期,因为亨利二世的父亲特别喜欢在帽檐上别一朵金雀花,因此获得了一个绰号叫“金雀花”,所以安茹王朝也被称为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在位时期,爱尔兰岛上的两个蛮族小王国发生战争,亨利二世得到教皇的授权,率军登陆爱尔兰,在爱尔兰的东部建立了统治。之后随着英格兰一步步的蚕食和殖民,爱尔兰岛逐渐被英格兰所控制。

我不知道英国后世无与伦比的殖民扩张能力是否是在岛上就练习得娴熟于心,我只惊讶于此时英国历史的走向,不是集权,而是有分权的迹象。

亨利二世的儿子就是英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狮心王”理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曾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萨拉丁军队,被公认为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亨利二世的另外一个儿子就是签署了《自由大宪章》,推动了人类**进程的标志性人物——“无地王”约翰。

何为《自由大宪章》?它也叫做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

全文多达63条。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保障贵族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对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的自由;统一度量衡,保护商业自由等。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宪章主要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而且不久即被即位的亨利三世撕毁,失去效力。但是,它启发了英国后来的资产阶级,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作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最终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