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五帝正传>五帝正传第六十一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五帝正传第六十一章

小说:五帝正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3/11/10 23:35:20

第六十一章

中国历史上就有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说法。相比于黄帝和颛顼,帝喾应该属于守业大王。

为什么史学家都说守业更难,这里有一个道理。创业和守业都要面对对手和敌人的捣乱破坏,都需要机智的大脑扬长避短,最后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将对手击败。创业阶段的对手无论是温文尔雅的,还是张牙舞爪的,脑袋上贴标签是一定的,就是说,谁是对手,敌人,你可以一目了然,此刻比的就是双方的智慧,谋略和勇力,谁打败谁都不欠良心账,没有情感上的纠缠和愧疚,因此有多大的力量你只管发力就是了,没有人会去追究你用的是阴谋还是阳煤,最后都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

守业者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不知道敌人是谁,或者对手是谁,后来就是知道了,也要面对情感难题,因为在天下笃定之后,原来的敌人被消灭了,外部矛盾变成次要矛盾,内部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这个内部矛盾集中表现在对利益的述求上,它不仅仅是新旧思维的碰撞,更主要的体现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私利集团的争夺,这样的战争虽然没有硝烟,却是杀人不见血的,是让人精神崩溃的较量。因为此刻你的对手很可能是亲属朋友,是当年一块打天下的功臣,是你曾经依为干城的部下或者同僚,在你出手对他们宣战的时候,就会饱受情感上的煎熬。因为看不清你的对手是谁,你必须怀疑一切,时刻提防冷箭攻击,往往这种攻击是防不胜防的。所以每一个守业者最后能够守住果实,其实都会弄得心律憔悴,焦头烂额。

帝喾不管愿意不愿意,他都只能做个守业者,因为他不具有黄帝和颛顼那种开疆扩土的雄心壮志,更缺少震慑群雄的霹雳手段,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个守成大王。

不过帝喾的运气比黄帝和颛顼好,他在位的时候,外围没有过于强劲的对手,例如,蚩尤和共工这样的枭雄。内里只有一帮守旧大臣,以定于为代表,结果定于在重黎这件事上栽了跟头后主动辞职,让出了天朝最有权势的职位:金正,帝喾顺势将折箩递补进去,如此一来,他控制了朝廷权利中枢,保守派的气焰被彻底打压了。外围上,处置了重黎之后,帝喾启用了重黎的弟弟吴回,虽然吴回和重黎是亲兄弟,两个人的为人处世却是截然不同,带兵打仗的风格迥异。吴回并没有带很多兵马远征莪蒿就大获全胜,如果不是帝喾不想扩大战争,命令他班师回朝,估计莪蒿领导的题族连种子都不会剩下,毕竟天朝的军队只要带兵的将军不犯大错误,战斗力还是惊人的。

这场胜利的结果是最好的广告,它对天朝周边的部族宣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天朝不发威也是猛虎,挑衅猛虎是自找死路。从此一直到帝喾生命结束,没有任何部落敢打天朝的主意。这场战斗的胜利让帝喾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和国家之间不需要讲道理,比拼的是谁的拳头硬。强大的国家不是你的子民多么富有,国库里有多少金银,学府上养了多少博士和硕士,是你的军队是不是足够强大,武器装备是不是先进。这个时候的帝喾才真正知道,为什么湖鱼在临终之际告诉他,必须高度重视国防。

帝喾的智商情商比不过两位先祖,所以缺乏战略远见和预判,但是只要被现实教训了,他就会痛改前非,从新做起,这是他的优点,绝不刚愎自用。吴回的胜利让他明白了,一支虎贲之师的军队,对于国家安全有多重要,因此当吴回回朝,帝喾亲自去南大门迎接了他,还把军队的实际训练和指挥大权交给了他,有了吴回这样内行的军事人才领导军队,帝喾明白,建设强大军队不是空穴来风。

现在国防稳固了,内部阻力消除了,帝喾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京都迁到了亳州,这座由湖鱼亲手设计和监督实施的新都城,开始的格局,气势就是“富家翁”的做派,整齐的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规划严整的各个**的办公区域,硕大无比的交易市场,辉煌壮丽的新王宫,还有绿树成荫的优良环境,当这一切的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些曾经反对迁都的大臣各个目瞪口呆,仿佛做梦般地来到了神话世界,现实给他们的震感是无以复加的,因为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无声无息之中,帝喾会建成雄浑壮丽的新京城,这肯定是上天资助的,由此引发了心底里对帝喾的莫明敬畏。

在那个科学文化处于启蒙阶段的历史时期,任何突兀的事情都会和天意联系在一起,因为当初选址,建设新京都,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因为通讯的不发达,只要帝喾封闭讯息,就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奇迹为什么会出现,所以大臣们怀疑帝喾有上天相助是不奇怪的。一个大王有了上天相助这个光环,就等于有了刀枪不入的护身符,从此就没有人再敢对帝喾有一分的不敬。当然,作为当事人的帝喾明白,这个护身符是湖鱼给他缝制的,因此他进驻新京都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南郊修建庙宇,庙中供奉的除了黄帝颛顼之外,还有湖鱼,湖鱼作为大臣,死后能够享受和帝王一般祭祀的尊崇,算是顶级了。而帝喾即使在事务最繁忙的时候,也不会忘记每个月的祭祀,每一次的祭祀还都会带上宫廷乐队,由咸黑领头,不住地变换乐曲,当然还有由少女组成的舞蹈队参加,把音乐艺术通过祭祀的形式进行传播。咸黑是远古时期第一位宫廷乐师,这个人在音乐创造方面是天才,直到死去,一生都在创造音乐,因此从帝喾朝开始,音乐艺术开始进入到寻常的百姓家庭,给当时单调沉闷的生活带去了快乐,勤劳善良的华夏民族走向了能歌善舞的民族,这个是帝喾的贡献。当然也是帝喾“与民同乐”的民粹理想。

如果说黄帝开创了国家这个实体,颛顼扩大了国家的领土,巩固了国家的真实实力,帝喾则让国家成了一个万众参与的大家庭,带领民众走向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他们才会被后代牢牢记住,香火不断。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喾不免也会走向衰老,一个严酷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当他离开这个世界后,谁来执掌国家的权柄,做“万吨巨轮”的掌舵人。帝喾儿女众多,王后嫔妃各个都会教养儿女,因此帝喾不像黄帝和颛顼,自己雄风烈烈,儿女则草包一群。他的儿女中人才济济,可以说,很多人都有帝王的胸襟和能力,算的上是后继有人,但是新的烦恼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为做大王的人,最终只能有一个,而他的儿女中,拥有做大王本事的人有四五个,但是大王的位置又是永远排它的,这就容易造成自相残杀,兄弟争锋。

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主掌天朝的权柄,帝喾早早在制度上做手脚了,这个心眼帝喾远远超过远祖。天朝虽然被称为国家,只是那个时候因为国家这种制度初创,统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和后来嬴政创建的国家制度没有可比性,主要原因是黄帝起家时的黄帝族并不是很大,后来黄帝陆续吞并了炎帝,蚩尤等大大小小的氏族才变的强大起来的。这些被吞并的氏族虽然不久归化了黄帝族,但是真正被同化是需要时间的,不是靠武力短时间里可以办到的,因此这些被归化的氏族虽然名义上同属于天朝一族,其实很多氏族还保存本氏特色,尤其是本氏族的族长不是吃天朝俸禄的官员,他们在族里拥有非常可怕的政治势力。彻底的被同化,大概是在周朝统治时期,那是千年之后的事情了,所以说华夏民族成为最终大一统,一个种族如此强大,不是几代人的功劳,是几百代人努力形成的。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某些氏族内在因素还强大,做帝王的,要想龙椅稳固,很多时候还要依靠他们,团结这些氏族势力。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氏族既可以辅佐王朝兴盛,也可以随便地颠覆某个王朝,除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大王是黄帝,颛顼大帝这样的强人,对方不敢生外心。但是帝喾明白自己不是,不但不是,自身的性格偏于软弱,儿女虽然都不错,但是也没有黄帝,颛顼大帝这样的强人,为了他死后,儿女们能够坐稳江山,未雨绸缪是必须的。因此帝喾就颁布了这样几条法令,对现有的权利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和折箩商量之后,他将天朝的土地分成了五大部分,就是说设立了五大行省,目的只有一个,将氏族的权利分散,如此一来,任何一个部族都不会过分强大,没有能力和黄帝一族进行抗衡,因为天朝的统治核心必须是黄帝一族,大王如何更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王的位置必须出自黄帝一族的血统,这个是根本。所以后世儒生大力歌颂的禅让制,其实就是海市蜃楼,根本就不存在,是他们根据儒家的美好愿望编纂出来的。

第二个问题是在众多儿子中确定接班人,这个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在帝喾时代还没有帝王传承的一套礼法 ,不像周朝立国之后,周旦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传承制度,就是俗话说的“周礼,”有了这个礼法的约束,事情就好办了,按部就班去做就行。如果在众多儿女中,某个人聪明,强悍,出类拔萃,其余的人都很平庸,这件事也就不难办了,选择贤能的就是。帝喾面对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是几个儿子各有千秋,应该说哪个都不错,看不出谁高出众人一头,这样选择的权利就倾向于情感了,他当然早就有了倾向性,但是也怕误国误民,因为他毕竟不是昏君,在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上,不会出大格,因此才希望听到金玉良言。只是帝喾忘了,对于立储君这样的家庭大事,外臣一般不会介入,奉行的做事原则都是慎之又慎,因为谁都清楚,这样的话是不能乱说的,如果你的看法和大王的看法一致,最终当上大王的人,是你曾经推荐的人,当然是好事,你有了拥立之功后面的日子自然好过了。问题是没有人会打这个包票,一旦看错了目标,最后继承大统的是另外一个人,就埋下了定时炸弹,爆炸是早晚的,可怕的是,闯下了这样的大祸,没有人可以救你,因此多数大臣都不肯参与进来,毕竟脑袋太重要了。

按理说,折箩既没有组建家庭,也没有亲朋故友,应该没有这个忌讳,对帝喾又非常忠心,心中也没有私心。他之所以不愿意说话,是他知道帝喾心中早有了人选,而帝喾心中这个人选,恰恰是他不喜欢的。但是他明白,尽管帝喾非常信任自己,但是在有些事情上,帝喾是不会听从自己建议的,那就不能祸从口出,随便乱说了。

折箩心理认定的帝喾人选,是他的大儿子帝挚,他是王后常仪的儿子。在帝喾的王后嫔妃中,帝喾偏爱帝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这到不是说常仪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帝喾当然也不会因为某个嫔妃美貌就特别宠爱她,如果以貌取人,他就不可能是明君了。帝喾之所以偏爱帝挚多一些,是因为常仪有几个优势是其余嫔妃不具备的。第一个是常仪是父母做主娶来的正妻,第二常仪娘家是大氏族本人懂一些天文,会看一点天象,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本事。因为在远古的时候,科学文化刚刚启蒙,人们对于天象有着神话般的敬畏和迷信。不用说女人,就是在男人中,找到懂天文知识的人也非常少,至于说能够达到常仪和帝仪一般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了。因此王宫的天文历法由常仪说了算,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权利,等于拥有了代行上帝发话的权利,帝王对这样的人也只能敬畏。而常仪和帝仪看天象的本事超过司天鉴,这当然更不得了了。一个可以代天行事的女人本身就拥有神秘色彩,何况在常仪风姿绰约的气质中,确有几分天女味道。而常仪在帝喾的嫔妃中是最先进宫的,偏偏在她进宫后,所有的嫔妃,包括大王妃姜原在内,第一个生的孩子都是女儿,而常仪第一次怀孕生的就是帝挚,随后的嫔妃们也开始生儿子了,这不能说不是天意。因此常仪入宫最早,生儿子也最早,就是说,帝挚是所有王子中的长子,帝喾自然认为常仪是仙女临凡,是帝挚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众多的儿子。王宫里一向有母以子为贵的说法,常仪的儿子是长子,得到宠爱是必须的,常仪的这个优势是别人没有的。娘家家族又是大氏族邹屠氏,这是常仪另外一个优势,因为邹屠氏是在黄帝时期归化天朝是没有经过战争,主动归化黄帝族的大氏族之一,所以享受的待遇就优于很多被征服后归化天朝的氏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邹屠氏无论在朝廷机关里,还是在军队中,都有不小的势力,黄帝一族也不再把邹屠氏当成外族。有这样的家族做靠山,就等于有了巨大的社会力量,就是说有了强大的外援。常仪成为帝喾的王后后,邹屠氏享受的照顾更多了,这就是俗话说的,朝里有人好做官。帝挚本身是长子,又有一个拥有神氏权利的母亲,先天优势已经不少,而他虽然治国理事的本事没有看出多么出色,但是讨帝喾喜欢的本事远远高于下面的兄弟,最突出的是特别有艺术细胞,不管什么曲子,什么乐器,只要一上手就会用,就会弹,而且入戏快捷,弹奏的曲子基本就是原调,帝喾自己就迷恋音乐,有这个方面的天赋,看见帝挚也有这样的本事,感觉帝挚真是自己亲生儿子,太像自己了,至于剩下的几个儿子,或许是艺术细胞的灵性被帝挚占用了,没有一个喜欢音乐的。没有相同的爱好,当然就不大容易沟通,和帝喾的距离远多了。这些情况宫外的人知道不多,折箩做官后入王宫就像进入菜市场那般容易,当然不可能充耳不闻。而更要命的是,帝挚身上帝喾喜欢的东西,恰恰是折箩不喜欢的,因此他怎么可能会认可帝挚?

不认可是不认可,但是折箩明白,既然帝喾选定了帝挚,他又有那样一个母亲,自己是没有力量扭转帝喾意志的,就不如少说为妙。

帝喾和折箩商谈的结果是,一向快人快语的折箩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就给帝喾造成了错觉,认为选择帝挚做继承人没有错,帝喾就开始为帝挚日后掌管朝政做铺垫,他先是把后稷,契,尧封为候,给了封地,希望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免得日后对帝挚形成擎肘,因为帝喾知道,这几个儿子都不是泛泛之辈,他们如果能够帮助帝挚当然好了,凭他们的本事,可以成为帝挚的左膀右臂,但是如果他们捣乱,甚至要抢班夺权,也够帝挚喝一壶的,所以为了预防不测,不如让他们离开京都。只是他的想法当时没有实现,因为大王妃姜原反对。姜原告诉帝喾,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不错,让他们离开京城,时间久了,亲情就会疏远,不如留在京都,加强联系,事后可以帮助帝挚治理国家,这样做利大于弊。随后简狄,庆都等人纷纷上阵劝说,看到主要的女人都反对儿子们去封地,帝喾只能暂时作罢。大面积提升常仪娘家的人进入朝廷中枢。

尽管如此帝喾并不放心帝挚上位后可以控制住朝政,根据自己的经验,帝喾明白帝挚还需要御林军的看护,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总归是不可靠的。因此他的目光就瞄准了羿族。说起了羿族当初的掌门人在华夏历史上相当有名,这个人就是四大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羿。他的主先原本属于少昊族的一支,因为善于使用弓箭,受到少昊的重视。在黄帝一族中,后羿一族人以勇猛善战著名,尤其是弓弩功夫了得。帝喾就以羿族子弟为主,组建了一支专门拱卫太子帝挚的御林军。这样一来,帝喾终于感觉放心了。

华夏民族从黄帝立国之后,一直到清朝末期溥仪退位,虽然经历了几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但是实质内容没有变,统治制度的核心都是人治。人治最致命的地方国家要好,社稷要稳,就看君王是不是优秀,因此历代宗主都非常重视接班人的选择,如果是大智大勇的君主,视野会开阔,会把社稷的延续放在首位,在选择君主的时候,不会受自己的感情左右。例如黄帝,颛顼,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做继承人。在儒家撰写的史书中,说到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儿子太差,不配继承大统,这个说法是对两位圣主的亵渎。如果我们排出这里面有**,部族势力的加入之说,可以看到两位圣主的胸怀的确不一般,因为在他们之后,不是有“阿斗”做皇帝的事实?他们的儿女能力再不强,也不会比阿斗更差吧?这是心胸和格局的问题。

帝喾没有两位先贤的心胸和格局,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受个人感情左右不少。当然,帝挚在没有坐上大位的时候,一直是个好演员,对自己恶劣的品性掩饰的不错,这也欺骗了帝喾的眼睛。帝喾的一生,除了立储君这件事做的不好,其余的倒也没有犯下太大的过错,不随便动刀兵,大力发展生产,勤政爱民等等事情做的是不错的,因此三皇五帝中有他一个牌位是正当的。

最后帝喾迁都成功了,储君的事情也办了,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子民生活安宁,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在这个问题上,帝喾做的比两位祖先都好,因为他没有做君主的时候就非常爱民,当了多年的地方官,知道要想民众生活好,首要的问题是治下的官员不欺凌民众,就是说吏治要清明。帝喾虽然以仁慈著称,但是在处置贪官,庸官的问题上并不手软,基本做到了宁可一家哭,也不让一国哭。虽然他建立了对官员监督的监察机构,但是并不完全听信他们。为了真实地了解各个地方官员的作为,经常秘密寻访。他的寻访是玩真的。不像今天的某些大员下去,警车开道,前呼后拥,走到哪里都有高层人物接待,说好听的是巡视,老百姓却说这些官员下来是在扰民,不如不下来。帝喾每次下去只带八九个官员或者是侍卫,从来不骑高头大马,穿戴都是平常人打扮,事先也不让地方官员知道,因此地方官就是想献殷勤都找不到庙,想掩盖恶行没有机会。

可能有人会说:遇到危险怎么办?难道那时候的天下已经做到了无盗无匪?路不拾遗?当然不是,帝喾也不会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帝喾自从见识到路用的武功之后,就启用他做王宫的卫队长,每次出巡的时候就由路用带着秘密侍卫保驾护航,因为路用不会自信到,凭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把在一块学功夫的八个师兄弟都招到王宫,做了卫士,就是后来民间传说的七郎八虎,这些人有的是农家出身,有的是砍柴的,也有的是工匠出身,尽管职业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的武功绝活,有了这八个师兄弟,除非遇到千军万马,一般的小股匪徒流氓恶棍根本就不是对手,所以帝喾才敢放心大胆地出行,沟沟坎坎都敢去,最北边他走到了辽东半岛,最南边进入到了百越之地,在草原上还和羌族骑兵相遇过。当时路用使用了神箭功夫,接连三箭射杀了三个骑兵,结果剩下的骑兵就只能望风而逃了。

因为有了强力保镖,帝喾的出行就没有了禁地。在到辽东金州的时候,帝喾看见当地的老百姓生活贫苦,土豪恶霸横行,而当地的地方官惧怕黑恶势力,要么无作为,要么和黑恶势力沆瀣一气残害百姓,帝喾就带着路用等人走街串巷,查清了金州的真实情况后,把公堂摆在了州府大堂上,罢免了不敢做工作的州官,自己代替州官公开审理恶霸伤人案件。

哪知道金洲恶霸家人猖狂至极,居然带领家丁到州府抢人。最最奇葩的是,府衙的衙役看见他们到来,没有人敢出头阻止,如果不是帝喾带了路用的卫队,不是路用手下的七郎八虎各个生猛,肯定会闹出国际笑话。最后恶霸和他的家人被路用的师兄弟打的落花流水,受伤的受伤,被俘的被俘。当堂审理清楚之后,帝喾命令在府衙前面开刀问斩。当然,不干活的府衙班头也被帝喾送上了断头台,其余的衙役一律流放。因为帝喾采用了霹雳手段,金州的黑恶势力迅速瓦解了。如果不是帝喾便衣暗访,像这样上下勾结,州官无作为的州府,就成了人间地狱,当地的百姓被他们打怕了,根本就不敢告状,当然,告了也是白告,因为州府的官员不会受理。

在帝喾出行的路上,亲眼目睹了许多在朝堂上看不见的恶行,由此知道所谓的太平世界都是官员在粉饰,欺瞒,真正的负责任的好官虽然也有,但是少,因此回到朝廷之后,帝喾严厉斥责了监察部官员不负责任,严令监察官员走出朝堂,让他们和他一样进行密访,这一次的效果果然不一样,一批贪官接受了处理,一批无作为的官员被罢免,吏治整顿之后,帝喾从新启用了一批官员,从此天朝的治理才算走上了正常轨道,这首推帝喾秘密巡视的功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