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四十九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四十九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2/21 12:36:18

夏朝传说《第十三章》第四十一章

夏朝传说第四十九章,十二章战争说到底,是智慧的较量,尽管启领导的夏朝军队,实力远远在有扈氏之上,但是如果夏朝没有启这样的军事统帅,胜利不一定属于朝廷,因为华夏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

启并没有因为朝廷军队的强大而采用强硬的攻城战略,因为启明白,凭荥阳城的坚固,有扈氏高昂的士气,众志成城的决心,即使最后能够拿下有扈氏,朝廷的军队也一定是损失惨重,而在夏朝,真心反对奴隶制的氏族不知道还有多少,一旦朝廷军队遭到重创,减弱了威慑力,那些隐形的反叛分子就可能揭竿而起,趁机叛乱。因此保有一支强大武装是必须的,所以他不能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这才导演了城外建房,大军准备过冬的大戏。

这出戏的重点是在迷惑有扈氏的领导者,让他们相信,或者怀疑启是要采用围困战术打持久战,对于荥阳城里的居民则是制造混乱,让他们失去信心,相信有扈氏不可能守住荥阳,进而加速物资抢购,这样人心必然混乱,从另外一个方面,给有扈氏的领导者制造压力,压力大了,对方就容易出错。两强相遇,谁先出错谁就会输。

乙地本来对于启的建房大戏是有怀疑的,因此才建议甘地派出密探进入城外,进行秘密侦查。只是他应该想到,如果启是在演戏,怎么可能让他轻易看出破绽?如果被密探看见了不应该看见的情况,启设计的所有假象就会付诸东流,因此在密探出城可能走动的通道上,启早已经派出部队进行了严密监视,不应该让密探看见的情形密探是不可能看见的,因为那些地方军队密集,监视严密,只有想让密探看见的东西,密探才可能看见,如此一来,密探等于在帮启的忙,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了甘地和乙地,这样一来会加速他们的错误判断。

得到密探的报告之后,甘地和乙地都感觉到了问题严重,如果启真的要采用长期围困战术,他们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困死,因为一旦粮食告馨,内乱就会出现,百姓会和军队争粮食抢物资,这样一来城池是不可能守住的,因为事情到了那个时候,只要启发动攻城,军无战心,荥阳必然失陷。而这个结果的出现,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甘地首先下定了决心。“军师,我们必须采取主动,趁着军心旺盛,天气还可以,率先突围。”

乙地的感觉是自己已经黔驴技穷,有一个看不见的巨大陷阱在等待自己,无论如何挣扎,也跳不出陷阱,因此在甘地说出决定之后,居然有了一种轻松地感觉。似乎这样做,将来出现错误,自己的良心不会受到责难,因为最后的决定是甘地下达的,他是有扈氏的当家人。

“我同意,但是行动要周密,选定突围方向是重要的。”乙地略微沉思了片刻回答说。

“这个是一定的,必须在朝廷军队力量最薄弱的地方进行突围,出城之后不能恋战,尽快脱离追捕,只要能够迅速地走出荥阳地区,启的部队就不可能追上我们。沿途虽然可能遇到部队拦截,但是只要不是朝廷的主力部队,凭有扈氏军队的战斗力,打垮他们不会困难。”

甘地信心十足地说,因为甘地明白,地方诸侯就算有军事力量也有限,而有扈氏出城的是精兵良将。

“关键是冲出城外的时候,不能被堵截的部队困住,因此先头部队必须是精兵,我建议让二当家做先头部队的主帅。”乙地说,麦加打仗的勇猛在有扈氏的将军里是数一数二的,本身二当家的身份也可以镇服很多人。

“好,就这样。我们选择子时出城,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甘地说,子时是人们最困乏,最懈怠的时候,大军突然杀出,成功的概率会很大。

对于这个乙地没有意见,因此点点头算是同意了。“突围的方向很重要,出城之后去什么地方,必须选好。”

“荥阳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南门是启在驻守,这个方向肯定不行。启的兵力多少不用谈,就凭他的狡猾,我们也不容易占到便宜。”甘地第一个就排除了南门,从心理说,启已经让他感到了恐惧。

乙地立刻表示同意,事实已经证明,启的智慧不是他可以匹敌的,这个人简直就是自己的克星。

“西门是启的儿子太康把守,太康手里的兵力较多,还有一千车骑兵,这个人武功不弱,吃过我们一次大亏,肯定对我们警惕性高,所以我决定放弃西门。”甘地随后说。

“启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吃亏,这一路的确不适合突围。”乙地感觉甘地的分析很到位就同意了。

“北门是于彤驻守,按理说他是我们手下败将,应该在他哪里突围。但是北门外面五里处有条大河,我们这样多的军队是不可能很快就渡过河去的,时间长了危险性就增加了,一旦朝廷军队追到,我们就可能腹背受敌,地形对我们不利。”甘地说完看看乙地,见乙地没有反对,就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说:“看来只能选择东门了,东门守将是郜林,他没有和我们打过仗,应该不了解有扈氏军队的战斗力,对于自己的军队一定是充满自信的,容易产生麻痹情绪,启给他的部队也不多,关键的是,他指挥的部队没有车骑兵,追击我们的时候,战斗力不会很强。困难的地方是东门外走不远就是山路,黑夜走山路行军速度不会快。好在这一段山路不是很长,走过山路是一马平川的草甸子。走出草甸子就是去往通州的方向,通州往前是羌族地区,我们可以在哪里发展壮大,因为朝廷对于那片的区域,自古以来管理就松懈。不利的地方是羌族人彪悍,地方观念重,对于我们这些外来客不会欢迎,我们为了站住脚,不能不和他们进行战争,而他们是本地人,占有地利优势。”

“这个问题不是很大,羌族人因为排外,和当地的其它氏族关系都不是很好,我们可以联合其它氏族,组成氏族联盟。”乙地胸有成竹地说,并没有感觉这个问题有多大的困难。乙地唯一感觉不安的,是大部队走出山路经过荒草甸子那块地方,那里地势过于平坦,如果遇到朝廷大军事先埋伏,车骑兵就可以大发神威。但是回头一想,启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他们什么时间会突围,即使能够想到他们要突围,荥阳城外有四条路,怎么就能够猜到他们会走东门?而事先在哪里设下伏兵?这样一想,心理的不安就没有了,当然同意甘地的突围方案了。

“军师如果没有意见,我们就召开高级头人会议,让他们回到自己部队做准备,八月三十的夜晚行动。”甘地之所以选择八月三十的晚上,是因为那天夜里没有月亮,华夏民族使用的是农历,明白节气的时间早,这一点西方是赶不上的。西方的阳历出现是在古罗马时期,双方在时间上相差了足有几千年。现在到八月三十还有一星期的时间,时间上虽然不算充裕,也还够用,因为整个有扈氏的大军撤退,这里面涉及到的事情的确不少,因此甘地才要急于召开部族领导人会议进行布置。

“开会可以,但是先不要透露突围的时间。”乙地提醒甘地说,这样大的撤退行动,本身就不存在保密的可能,如果让很多人知道具体的突围时间,那就危险了,因为乙地相信,凭启的聪明,早就在城里安排了密探。

“我明白军师的用意,在会上,我会强调保密的。当然,突围时间不会提前告诉他们的。”甘地答应了乙地的提醒,也知道这是关键一环。但是他觉得,就算启知道他们要突围,也不会知道在哪个方向突围,事先不可能做好准备。

突围基本的方向和时间定了,下面就是执行的问题。这一次甘地来了个独断专行,不听取不同意见,直接给有扈氏的管事人员下达了准备突围的命令。让某些喜欢表现话语权的乌鸦嘴关闭了,会议的效果果然不同,各个有关部门在同一时间开始了行动,效率是过去所没有的。甘地第一次享受了**的快乐,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奴隶制并不是都不好,至少在集权上是不错的,因为集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事关有扈氏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如果还要采取分权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争论上,结果一定会像原来一样,丧失机动出击的时间。

就在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突然城外的密探送来了让甘地和乙地差一点改变主意的消息,密探送来的内容在告诉甘地,南门外面的车骑兵不见了,而东门外的大山上,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夏朝的龙旗。毫无疑问,这两条消息都是要命的。

原来围城形成之后,因为攻城不需要车骑兵,启就把大部分车骑兵收回,集中在南门外的空地上,显然,这些车骑兵是为了追击步兵时候使用的,因为战车不会爬城。只是这样一支庞大的部队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一定是领受了启的绝密使命而移动位置的。甘地怀疑启猜到了他们要在东门外的甘泽一带进行突围,因此事先埋伏好了。因为那里有广阔的草坪,适合于车骑兵作战,如果事实是那样,他们仍旧按照原来计划去突围,毫无疑问,那是自投罗网。

但是乙地对于甘地的怀疑不大感冒,他觉得启知道了他们准备突围,这个不新奇,因为整个荥阳城里都在忙碌,启的坐探早就把消息送出了城,凭启的聪明,当然会猜到有扈氏要干什么,但是说到启已经知道他们突围的方向是东门,乙地感觉这个想法过于匪夷所思了,因为到目前为止,突围方向这个秘密只有他和甘地知道,连本族的要人都不知道,启如何会知道?至于东门外的山上,隐隐约约地有龙旗飘动,很可能是启在故布疑阵,因为东门外的兵力相对淡薄,启不希望他们把那里选做突破口。

“当家的,如果启判断出我们会选择东门突围,完全可以秘密地调动步兵去山上埋伏,比动用车骑兵绕个大圈子去山外设伏效果要好?”乙地对甘地说,感觉甘地的分析不大令人信服。事实当然是如此,如果启在两面山上设下伏兵,居高临下,火箭石雨齐飞,大军走进狭窄的山路上,面对这样的袭击,根本就没有还手的力道,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这是一般将领都会想到的办法,像启这样的聪明人,怎么可能放弃简单而选择复杂?

“那启的四千车骑兵突然失踪怎么解释?”甘地虽然知道乙地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并不想放弃自己的怀疑问。

“很可能是启在故布疑兵。他知道了我们要突围,但是不知道我们会选择哪里突围,他的兵力就这样多,不允许他把优势兵力处处设防,因此故意释放出假消息,让我们不去走东门。如果当家的不信,可以告诉城外坐探,立刻去东门外的山上查看,一定是启在哪里虚设旌旗,没有一兵一卒。”乙地感觉看透了启的心思,因此说话的口气是胸有成竹的。

“好,我立刻下命令给城外的密探让他们查清真实情况。”甘地感觉解开这个谜底不难,不解开心理又不落地,因此就同意了乙地的意见。

结果自然是乙地的怀疑被证实了,探子很快送来消息,东门外的山上没有一兵一卒,只是有虚设的龙旗。得到这样的报告,甘地高悬的心算是落了地,决定原定的突围计划不变。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启玩的一招险棋。

启的确早早就算定了有扈氏会选择东门突围,因为甘地分析的有利无利还是处于大众化的思维,根本就忘记了,所有的社会精英,有高超天赋的人士,往往是特立独行的,思维上和大众化思维是相反的,他们之所以总是在多数人不看好的情况下,每每取得胜利,就是避免了大众化思维的陷阱。因为大众化思维有一个致命的误区,就是你能够看见的“道理,”多数人也能够看见,这样一来就等于没有道理了,因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启得到城里密探送来的消息,知道有扈氏有突围的迹象,立刻明白自己的瞒天过海之计成功了,那么下一步要做出的准确判断就是有扈氏的突围方向,因为这个判断出现失误,有扈氏真可能成为漏网之鱼,最后导致他的计策功亏一篑。现在的难题是,他手里并没有足够的兵力处处设防,因为有扈氏的军队有一万多人,如果有扈氏整个氏族迁徙,恐怕会带走所有能够拿起刀枪的男人,这样一来,有扈氏的总兵力就可能超过两万人,堵截甚至消灭两万人的部队,他的部队就算能战,也不可能用几千士兵去消灭对方两万多人,因此集中使用兵力是必须的。朝廷来到荥阳的部队总共一万多人,当然,包括四千车骑兵。就是加上上党氏族投降的兵力也不够两万人,而且上党氏族刚刚加入朝廷大军,战斗力和对朝廷的忠心是要打折的,这样算下来,他能够调动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因为启不可能孤注一掷地把所有的兵力集中在一个方向,那样一来纯粹是赌博了。

启开始站在对方的角度用排除法去设想有扈氏会选择哪里突围,第一个就把南门排除了,因为南门方向一向是自己在那里指挥,还有三千车骑兵坐镇,兵力雄厚,加上自己本身的威慑力,启相信,甘地绝对不敢冒险来找他硬碰硬。第二个被排除的是西路太康驻守的地方,因为西路出城五里地外面,有大河拦路,有扈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征集到渡船,有了河水这个天然屏障,甘地不会冒险。剩下的就是北路于彤驻守的北门和郜林驻守的东门了。这两个地方的兵力配备差不多,地形条件也是各有利弊,相差不大,甘地选择哪一个的可能性都有,但是他只能选择一路去埋伏,最后启选择了东路,道理是有扈氏冲出重围之后在哪里安身也是有扈氏必须考虑的。北门方向通向商州一带,这一带是黄帝家族的根据地,当地民众,氏族和官员比较富有,拥戴朝廷坚决,不可能给叛军任何支持,叛军还要处处受到擎肘,如此一来,即使有扈氏突围出去也没有办法立足,最后还会陷入朝廷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中,那么只有东门较理想了,因为东门外是通向通州的,再往前面就是去羌族的地方,历代羌族其实都没有对朝廷真正地臣服过,朝廷也因为他们彪悍,难于治理,一直是默许他们拥有一定的独立性的。有扈氏到这里,只要搞好和羌族的关系,立足没有问题的。

世界上的事情,看起来复杂,其实都有内在的道理,只要顺藤摸瓜找到符合逻辑的地方,就没有解不开的锁。启这样一分析,当然就锁定了东门是有扈氏要突围的地方,因此启就暗暗地布置了,但是因为部队调动目标太大,完全瞒过甘地的耳目困难,启索性就敞开了做,给甘地他们造成真真假假的局面,就是我们说的阳谋,一切看来都没有遮掩,表面看着就是这么回事,其实里面暗藏机关。当然了,揭开这个阳谋需要你有抽茧剥丝的本事,透过迷雾看清真容,很显然,无论是甘地还是乙地,都没有这样的本事。

于是启就光明正大地撤走南门外面的三千车骑兵,这样大规模的撤兵行动想做到隐蔽是不可能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上万匹马车快速奔走,就算走在杂草丛生的原野上,发出的响声也是惊天动地的,远近几里之内都可以听见,如其偷偷摸摸地撤军被有扈氏的坐探发现,倒不如光明正大地撤走,这样一来,到容易引起对方的猜疑,乙地就是因为感觉这是个假象,因而没有去想南门外其实是座空城,他们白天看见的忙忙碌碌的人群在工地上劳动,其实都是雇来建房的民工,因为这里的指挥官是启,启也不时地露露面,就没有去想启在玩空城计,这就是阳谋的妙用,一切都是敞开的,一切又都是关闭的,就看你从哪个角度看问题了。为了进一步迷惑甘地,启命令郜林,故意在军营外面的山上虚设旌旗,因为启已经想到,甘地会派人查看的。查看的人容易发现那里的秘密,这个故意泄密的方式,就是为了进一步迷惑甘地的眼睛。

当启把这一切都做完之后,兵力调动布置的差不多了。因为启把太康的部队也调走了大部分,尤其是原来给太康留下的一千车骑兵一个不剩地调走了,这样他围歼有扈氏的主力部队就形成了。别看车骑兵只有四千多人,但是战斗力可以当做两万人使用,加上七八千人的步兵,战斗力绝对是雄厚的,算是启起兵之后,使用兵力最雄厚的一次,如果这样的兵力不能够歼灭有扈氏的军队,启就无可奈何了,因为他不可能抽空驻守京城的部队。

启并没有把自己的战术部署告诉部下,对于启来说,他明白大战之前保密是第一位的,如果告诉部下,他们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暴露意图,这是启绝对不会允许的。当启的大包围,大迂回战术布置完毕,只要有扈氏的军队走东门,其实就等于掉进天罗地网里面了,想逃出生天,只能祈求上天的帮助了。

这时,有扈氏的准备工作出现了难题。按照甘地的要求,甘地命令有扈氏的男人,从十五岁到四十岁,身体没有毛病的,一律进行登记,氏族的兵器加工厂早就在日夜不停地为这些人打造兵器,问题是,他们虽然是男人,可以拿起兵器杀人,但是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上了战场能够拥有多大的战斗力,绝对是个未知数,弄不好,反而会对主力部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乙地提出,突围的时候,这部分临时士兵不能和主力部队一块行动,把他们列为第二梯队,当主力部队冲破封锁之后,他们才可以随后跟进,这样做保险系数会增加几分,开始甘地不同意,在甘地看来,有扈氏的每个男人都是宝贵的,应该尽可能地保护他们,因为有扈氏冲出重围后的重建,必须靠男人,多一个男人就多一分力量。后来在乙地再三的说服之下,甘地放下了这个想法。

但是新的问题还是非常麻烦,因为有扈氏的正规军队,平时是住在军营里的,家里有事情是需要请假的。但是后来招入的这部分男人都是住在自己家里的,是不是让他们住进军营?一来军营里没有这样多的房子安顿他们,二来这些人一动,家里人都会跟着动,因为他们要么是家庭的经济和精神支柱,要么就是没有离开过父母的保护。一旦他们的家人跟着动起来,保密就谈不上了,荥阳城可能会先乱起来。因为荥阳城内的居民,大部分是有扈氏的人,当他们知道部队要抛弃荥阳,慌乱是必然的。更可怕的是,会有相当部分家属要求跟随部队一块行动,这个麻烦就大了。他们本身没有战斗能力,部队还必须抽出士兵来保护,那么部队的行进速度不可能得到保证,而想脱离启的包围,快速脱离危险地域是必须的。

甘地感觉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就和乙地研究,乙地坚决反对带上士兵的家小一块行动。

“当家的,这个绝对不可以,最后因为他们的拖累,我们很可能减慢行军速度,那么就很难脱离朝廷部队的追击。而且家属们一旦受到袭击,直接影响到军队士气。”

“军师,你说的不错,但是后来招募的这些男人,他们不是军人,家庭观念重,军队的军纪对他们没有多少约束力。”甘地是在哭丧着脸说,他从来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自然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了。

“我看不如这样,在我们出发前的晚上,让后招募的士兵也进驻军营,不告诉他们原因。军营的房子不够用,就搭临时地铺。士兵到了军营再发放武器,没有主管军官许可,谁也不许回家。半夜的时候,让他们组成第二梯队跟在主力部队后面出发,这样他们的家人就是想拖后腿也没有机会了。”乙地想了想说。

甘地感觉这样做有点缺德,和欺骗差不多,但是又一想,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同意了,这个最挠头的问题最后总算解决了,甘地算是长出了一口气,却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势力了,离道德君子远了。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