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六十四章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8/18 12:51:50 第一百六十四章少康提议季柕担任法律治理领导人的提议,受到了伯靡和孤鸿的一致赞同,两个人都是治理国家的行家里手,都明白,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容易,巩固却非常难,而法律能不能适应新政权的需要,关系到能不能迅速地稳定民心,能不能让国家安定下来的大事。任何一个朝代的更迭,法律重建都是首选,能够看见这一点,说明少康治理国家的大谋略是清楚的,而没有强势人物去管理,制定新法,修订法律就可能会出现拖沓,马拉松似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新政权的稳定。 现在的问题是,少康拿下了京城地区,也没有任何一个州公开反对新政权,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州郡,氏族都拥护新政权,都拥戴少康做天子,至少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州郡没有递上“投名状。”你可以认为他们是在观望,或者信息不通,但是反过来说,少康的成功也让某些野心家看见了希望,他们未必不再做着当上大王的美梦,因此京畿一带的迅速稳定,恢复就是必须的,这是对新政权的重大考验。在京畿一带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少康对于某些没有递“投名状”的诸侯,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新朝廷,没有经济能力继续动武,四处征伐。打仗是需要钱的,没有钱是无法打赢战争的。出于对大局观的思考,少康第一时间摸准了稳定京畿之地的脉搏,不能不说是英明之举。 季柕作为少康的接班人,仅仅有了封号和家族支撑,有了法理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用实际工作能力来赢得别人的信任。因为少康这些年的过度劳累,原本健壮的身体已经出现了明显透资的现象,没有人知道少康还可以做多少年大王,而百废待兴的新政权,一旦失去了少康这个擎天玉柱,季柕能不能立刻顶上就是关键了。这个不能说出口的道理孤鸿和伯靡是明白的,他们两个很想为少康多分担一些朝廷的政务,也的确这样做了,但是他们本身已经年逾古稀,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也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倒下,因此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的季柕当然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既是传承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当少康入住京城之后,本来是准备松一口气的,这些年来他的神经一直绷的很紧,为了推翻寒浞统治,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很少能够安静下来睡一个懒觉,彻底地放松一下。当他的大军进入京城,这个看似难以完成的重任结束了,按道理说应该轻松了,结果恰恰相反,少康感觉到了危机非但没有解除,而且大有山洪逼近的感觉,因为他突然发现,治理一个国家和治理纶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他原来在纶地提拔培养的官员,多数都没有这样的谋略和心胸,换句话说,他们的能力只是适合做“地方”领导,而他作为新的统治者,手里还必须有一批能够治理国家的精英人才,问题是,人才不是花钱就可以买来的,那么现实就残酷了,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使用寒浞留下的官员,一个是彻底废弃他们,更换一批新型官员。至于选择那一条路,风险都非常大。寒浞留下的官员可能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但是能不能和他一条心,能不能适应他对治理国家的要求,少康没有把握,当然也不知道谁行,谁不行,这个筛选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废弃他们,启用自己在纶地带来的官员,他们对自己的忠心没有问题,也能适应他的管理方式,只是他们的工作能力都很一般。选朋友可以选道德好的,能力差点没有关系,治理国家选道德好的,工作能力一般般,就会处处露出破绽,造成民间怨气,官场内讧,这更不利于朝廷队伍的稳定。 “缺人,准确地说是缺人才。”少康遇到了过去没有体验过的难题。为此他连夜把伯靡和孤鸿请进后宫,商讨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没有想到,少康刚刚把事情摊开,伯靡和孤鸿之间的意见就出现了严重对立。两个人对于唯才取用,才和德孰先孰后有着本质上的对立。这当然和两个人在朝廷做官时候的境遇有关系,也和两个人的思维方式,性格有关系。 孤鸿当初之所以辞职,不是太康不信任孤鸿,是孤鸿受不了太康任用的大臣,多数都是平庸的,听话之辈。就因为这样的大臣过多,因此太康执政的时候任意胡闹,非常荒唐地享受,受到的阻碍,劝谏非常少,因为这些大臣在骨子里认为,大王是一国之主,无论他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加上担忧惹怒了太康,导致官位丢失,明哲保身就是多数大臣的为官之道。整个朝廷由这些人把持,该说的话,自然不会有人去说,该做的工作,当然不会有人去做,官场当然漆黑一团,朝廷的纲纪当然混乱,孤鸿是个有战略远见的,思想深邃的大臣,自然看见了这一切后面隐伏的危机,所以他不能在这样的王朝里工作,就是不想看见那个悲剧出现的时候,自己却无能为力,深受其害,因此才辞职了。事实证明他的预见是有前瞻性的。这样的历史教训,人生经历过一次就会刻骨铭心,因此在他的思想里,自然就认定了。朝廷不是大王一个人的朝廷,如果大王麾下都是一些贪官,庸官,这样的朝廷绝不可能持久,所以在用人上,他主张首先要选择能者,因为只有能者,在大王本身无作为,或者大王工作出现疏漏的时候,匡正社会积弊,能够替大王堵住窟窿,减少国家出现倾覆的危险。 伯靡做官的态度,思想意识和孤鸿不同点,主要是他认为官员首先要具备对大王的忠诚,也就是德是首要的,因为无德的官员是没有底线的,那些大贪,巨贪都是思想上无德之辈,这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会视国家,朝廷为无物,为了一己之私不会去管朝廷的死活。尤其是当他们有本事而无道德的时候,野心就会极度地膨胀。寒浞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因为伯靡在寒浞主管朝廷事务的时候,和寒浞在一起工作过。那时候弈是大王,但是朝廷上真正主事的是寒浞,而伯靡也是主要官员,两个人接触比较多,他承认,就两个人的能力上,他是无法和寒浞对比的,寒浞处理朝廷事务,不但办法多多,而且常常是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到了他那里就会手到病除。或许就是因为太能干,弈把主要的权利交给了寒浞,导致他野心膨胀,最后为了王位,杀死了恩人弈,像这种有才无德的人,对于朝廷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有才伯靡才觉得,一个官员才能差一点,可以慢慢地学习,虽然因为能力不行,会给朝廷工作带来失误,但是不会从根本上产生破坏作用,可是一个官员有才无德,一旦他掌握了权利,就可能颠覆朝廷。 两个人因为着眼点不同,又各自都可以说出自己的道理,因此一时之间谁也说不服谁,发生争论就是正常的。只是如此一来,给少康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他们两个是他治理国家,建设新朝廷的主要帮手,两个人讲出的理由又难分轩轾,让他如何决断?可是不做出决断又不行,因为有着太多的工作需要做,寒浞治理朝廷几十年,留下的罗乱不是一点半点,老百姓在等着他这个新大王拿出办法,很多具体工作都需要人做,而他手里的确缺少会干工作,能干工作的官员,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两位爱卿,你们的话似乎都有道理,但是孤家现在想知道,哪一种办法能够立刻见效,偌大的朝廷总需要有人做事情。”少康只能苦笑地,表达出自己的困难。 “大王,臣认为,优秀的官员不是天生就有的,如果拿德行作为考查的标准,是短时间里很难录用官员的,可是很多具体工作又必须有人去做,因此臣以为,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给他的工作能够做好,他就应该是个合格的官员,就应该赋予他应有的权利。”孤鸿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明白眼下京城非常混乱,因为刚刚打乱了一个旧秩序,而建设一个新秩序就是必须的,否则京城的混乱就不容易得到解决。“因此臣以为,寒浞朝廷留下的官员,选择能够做工作的,继续留用,而不是把他们通通地扫地出门。” “寒浞的用人原则是唯亲是用,首先选的是和他沾亲带故的。这些人都是寒浞的帮凶,不对他们处以极刑已经是大王的宽厚了。寒浞代替弈做大王的时候,对于弈的家人亲属,不用说留用做官,是斩尽杀绝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出这种残忍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留用他们。其次寒浞选用的官员是在伯明氏里挑选的,而很多被选上的官员不是庸才,就是贪官,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寒浞出身于伯明氏,隶属于伯明氏这个种族的人,都应该杀掉,免得他们事后死灰复燃,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这个做法是很多改朝换代的大王都在做的,为的就是不给朝廷留下祸根,现在,因为大王宽厚,没有灭族已经是最大的仁慈了,怎么可能使用他们继续做官,危害朝廷?所以凡是伯明氏的官员,一概不能使用。至于非伯明氏的官员,在寒浞统治时期,他们想做官,都必须贿赂朝廷重臣,或者要具备溜须拍马的本事。至于忠厚老实,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官员,在寒浞的朝廷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臣才认为,寒浞朝廷留下的官员不能启用,必须一切推到重来。” 伯靡说到这,停下了,他相信自己的理由足够充分,话也说的足够明白,这里的厉害关系,相信少康可以听懂。总之一句话,之所以不能留用寒浞朝廷使用过的官员,就是因为这些人道德不行。 “伯大人不准备使用寒浞的亲属朋友,伯明氏的人,当然是有道理的,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是大人认为其余的官员也不能用,就有些不妥了。不错,这些官员为了进入朝廷中枢,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不少人是靠请客送礼才当上官员的。但是我觉得问题并不都在他们身上。因为寒浞的昏庸,某些人不在伯明氏族里面,也不是寒浞的亲属朋友,自身又有当官的愿望和能力,不靠请客送礼就不可能坐上官,就他们中的某些人的本心,不一定愿意这样做,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因此问题是出在寒浞身上,这样的官员我们不应该一**打死,应该选择有工作能力的官员使用。这样既可以为朝廷解困,也不至于埋没人才。”孤鸿还是坚持唯才是用的观点,因此反驳说。 少康的眉头皱的更紧了,的确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话才对。 八 一个没有结果的小型会议,让少康非常气闷。回到后宫之后,饭也没有吃,直接走进了后院亭子里,看着在池塘里优哉游哉的鲤鱼发呆,直到听见后面有人发声才回过头来,结果看见来人是母亲后缗和大儿子季柕,这才知道,是季柕来看母亲了,而母亲一定是知道自己心里不痛快,来安慰自己了。 “妈,儿子不孝,没有去看您老人家,反而让您来看望儿子。”少康一边说,一边去搀扶后缗坐在凉亭里的凳子上,随后喊仆人上茶水,拿水果。少康对后缗的爱不是出于孝道,而是发自内心的敬重,这不仅是因为后缗一手把自己拉扯大,还因为这些年来,每每遇到难事,后缗都是自己的后盾,在精神上是自己的依仗。 后缗虽然贵为王太后,还是穿着自己纺织的粗布衣服,头上也没有金银珠宝做装饰,看起来和普通农家妇女也差不了多少,但是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富贵气质,而且照比头几年,看起来是更年轻了,这自然是和精神气提升有关系。自从相死去之后,她最大的愿望是儿子少康能够替她复仇,恢复丈夫未完成的事业。这个看起来难如登天的夙愿,没有想到少康真的办到了。那天寒浞在河边被凌迟处死,她也在现场,当时激动的流下了泪水,因为她觉得,自己可以告慰在地下的丈夫了。当这件大事完成,她其实已经没有遗憾了,剩余的时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虽然孙男弟女让她关心的不少,但是始终萦绕心头的还是少康。这当然是和少康出生后没有见过父亲有关系,因此听王后说少康回家没有吃饭,一个人跑到后院的亭子里观鱼,也不让她们陪伴,就知道少康遇到了难心的事情,当时正好季柕来探望自己,就拉着季柕一块来了。 “妈,您老有事找我?”少康问,因为一般情况下,是少康去主动看望后缗,因此才有这问。 “不是我有事,是你有事。”后缗指着少康的额头说。 “我有事?”轮到少康懵登了,不知道后缗说的是什么。自己有烦恼不假,但是那是闷在自己心里的事情,后缗怎么会知道? “出什么事了,回来也不吃饭,还不让王后陪伴?”后缗问,少康的王后是虞思的两个女儿,虞思对于少康有大恩,因此后缗一定不能让虞思的女儿受委屈。要知道,她们姐妹两个嫁给少康的时候,少康刚刚流亡到云州,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而她们两个贵为郡主,并没有嫌弃少康,而且一直对少康爱护有加,后缗对这两个儿媳妇是非常满意的,在少康做了大王之后,也不止一次地暗示他对她们姐两个好一些,因此她们有事情,就去找后缗,这也是人之常情。 “哦,您老说的是这件事。”少康恍然大悟地说,知道是王后告诉了后缗,虽然心里头怪她们多事,却不能不对后缗有个交代,因为少康知道,后缗不是个可以糊弄的人。就把朝廷缺少管理人才,孤鸿和伯靡意见不同的事情对后缗说了。 后缗听后也有些发愣,半天后苦笑地说:“康儿,你说的这件事还真把为娘难住了。季柕,你有什么意见,对你爹说说。” 后缗因为回答不了少康的难题,就把皮球踢给了季柕。在少康的众多儿女中,后缗最看重季柕。 季柕则看看少康,因为不是家务事,必须有少康的许可他才可以发表意见,少康用目光示意季柕可以说话。 “奶奶,父亲,孩儿觉得孤鸿师傅和伯靡大人两个人的见解虽然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我想,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伯靡大人的意见从长远看没有错,但是不能解决眼下急需能够做事情的官员这件事。就说孩儿负责修改刑律这件事情,孩儿原本使用的官员,就是从纶地带来的,只是他们从来就不知道刑律是怎么回事,当然也不明白制定刑律有那么多的讲究,因此弄了两天,基本思路都没有。后来有人提醒孩儿,孩儿就去把寒浞手下在刑部做过的官员请了过来,他们因为是熟门熟路,三下五除二就缕清了思路,这样孩儿的工作才算走上了轨道。孩儿不能因为寒浞刑部的官员,多一半都是恶棍就不使用他们,这就是事急从权的道理。” “你是说,父王应该采纳孤鸿师傅的意见?”少康听见季柕这样说,当然明白了季柕的态度,因此才有这一问。 “按照父王的吩咐,这些日子只要有时间,孩儿就在下面跑,半个京城已经被孩儿走遍了,孩儿看见的情况是,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百工业,还有普通老百姓的居住区,一切都处在撒羊的状态,在孩儿询问之下,有些旧朝廷用过的官员就对孩儿说,因为不知道新朝廷会不会使用他们,他们就不敢做事情了,尤其是某些得罪人,容易让人记恨的事情就更不敢做了,因为一旦他们不做官了,容易遭到报复。但是也有的官员在照旧做事,他们这样告诉我,就算新朝廷不用他们了,在他们没有解职之前,该做的事情也必须去做,否则对不起自己的俸禄,当然,后一种官员很少。当时孩儿就想,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如果多数基层官员无作为,社会就容易出现混乱,恶霸盗匪就容易横行,老百姓就会骂娘,甚至抱怨新朝廷。现状已经有商人在骂了,因为衙役都不作为,有些流氓恶棍就开始横行霸道了,公开的欺行霸市。商人就说,寒浞在的时候,虽然税收很高,但是市场有人管,现在的市场没有人管,做生意不安全,这个生意就不好做。甚至有的商人准备离开京城。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我们虽然占领了京城,但是不能快速的管理住京城,京城的真实主人就不是我们。” 季柕这番话虽然没有明确地表明支持谁的主张,但是活生生的现实本身就有说服力,他的话其实在告诉少康,一个混乱的朝廷是无法做大地的主人的。 “孙儿遇到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很多,尽快安抚京城民众的情绪,的确是必须做的事情。京城太大,不比我们纶地。只是靠几个人是没有办法管理的。”后缗听到这,接过话去,因为本身在民间长大,因此尽管做了王太后,后缗并没有把自己锁在深宫里。加上她的衣着朴素,就是进入市面也很少人会知道她就是王太后,因此接触到民间的真实情况就比较容易。 “妈妈说的是,儿子也知道管理者的重要,只是因为孤鸿师傅和伯靡大人的意见不一样,才拿不定主意选择官员的标准。”少康回答后缗的话说。 “康儿的心理娘能够理解。当初娘也是这种心理,恼恨寒浞和他所在的氏族,恨不能把他们都杀光。但是后来娘就想明白了,寒浞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个氏族并不是谁想灭就灭的了的,没有被消灭的人就成了火种,他们会不息不灭的抗争,因此你看见了,寒浞想消灭的有仍氏,有穷氏,斟灌氏和斟鄩氏都没有消灭。而这些剩下的人,大部分在后来,都加入了我们的讨逆大军,他们在对寒浞的作战中非常勇敢,不计生死。” 后缗说到这并没有往下说,似乎是在给少康的思考时间。少康听到这果然心理惊诧,明白了后缗想说什么。 “妈妈是说,孩儿记住仇恨没有错,但是不应该把账算在整个部族上,对他们应该宽厚,仁德,其实孩儿已经这样做了,孩儿并没有消灭伯明氏种族。”少康回答说。 “你这样做没有错,但是气局还是不够大的。要知道,你以后要做的,不是一个部落首领,是领导整个国家的大王。咱们大夏国从一开始就不是由一个种族组成的。当初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的部族非但没有受到伤害,部族中很多人还做了大官,结果人心归附,现在哪里还有炎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蚩尤领导的九黎族,他们差一点就把黄帝打败了,最后被黄帝消灭了蚩尤,九黎族也就归附了华夏民族,现在很多九黎族的人,也是黄帝一族的成员了。包括后来的颛顼大帝,也和共工一族进行了几次大战,最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了共工一族,颛顼大帝也没有灭族,还允许他们和夏侯氏通婚,你看现在还有共工一族么?这就是包容,就是因为有了包容,大夏国才变成今天无比强大的规模,这才是大国领袖应该具备的风范。” 后缗在给少康讲道理,但是这一番话说出来,少康还是吓出了一脑袋的冷汗,感觉后缗的确了不起,居然有如此的见识,这些事情自己应该想到的,但是自己却没有想到,因此才会在如何使用人才上踟蹰不前,这种格局的确狭隘了,不是大国领袖应该具备的心胸。 “妈妈教训的是,孩儿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少康略带惭愧地说。 “孤鸿和伯靡都是你倚重的老臣,对他们的意见有时候难分轩轾也是正常的。但是你记住,在大事情上,不是凭情感来区分对错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理智。就他们两个而然,孤鸿师傅的格局和远见要大于伯靡,因此有时候,要多多听从孤鸿师傅的建议。”后缗看见少康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随后叮嘱说。 “孩儿明白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再区分氏族,只要对治理国家有用的人才,就一概为我所用。”少康点头说。 “所谓人才都是有缺陷的,不要求全,只要他在某一点上比较突出就可以重用,关键是要把这样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他就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后缗又说,她的这个观点,其实和孤鸿选择人才的思路非常吻合,少康之所以对孤鸿和伯靡的意见举棋不定,就是拿不准选择人才的标准是首选道德高尚的,还是才智高超的,后缗的话让他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此眼睛里不由自主地射出了钦佩的目光。看来后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虽然在走下坡路,但是大脑的思维并没有萎缩,看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 “妈妈的话,孩儿记住了,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少康说完这句话,眉头完全舒展开了。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最让他感到困惑的难题,被母亲的一席话完全破解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