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红侠>走动(2)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走动(2)

小说:红侠 作者:situhan 更新时间:2024/6/19 11:28:15

老叶的俩儿子为什么要留下来呢?俩儿子不留下来不行。首先,大儿子节后就要去机关里上班,好不容易搞到的职位,不能轻易就扔掉。其次,船厂那边在节后也是要有一波新的生产热潮,没有人守在厂里不行。所以,**也离不开,更何况,国言这个表弟的优秀表现也刺激的叶民利要搞出名堂来。这段时间弄了不少书在厂里钻研呢。

国言和罗阿炳逛到太阳偏西,肚子也饿了,就想找地方吃饭,可这是过年期间,一般的小铺子都还没有开张呢,只有当地高档馆子才会在初三就开始营业,这几乎与后世是一样的。毕竟,升斗小民在过年期间不会出来打工,不会出门吃饭,相互往来也是在家里吃。可一些达官贵人就不行了,他们相互之间要走动,要相互捧场,如果的点对点,也与普通人家一样,在家里设宴款待。可要是点对面的走动,这家宴就不行了。

比如说,阿炳的连长要去给营长团长拜年,要去给团副营副拜年,还要与同级别的连长相互走动,没有那么多时间,就只能一家家的走动,一家家的送年敬,少了还不行。去长官家里,肯定不敢在长官家吃饭,出来了,到了饭点了,就需要找地方吃饭。连长如此,营长团长也是一样,也要往上去拜。这些人拜完一家还要等下一家,总不能在人家饭点上去拜吧?所以,城里的一些大馆子在初三的时候就会开张营业,饭钱也要加收一到二成,

那时节是没有团拜的,团拜是解放后,移风易俗的一种形式,就是到了今天,在湾湾那边也是没有的,按照老礼,拜年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到清末的时候,这里的长者含义被无限扩展了,尤其是在官场上,长者就等同于自己的顶头上司,职位比自己高的人,尤其是事关升迁环节的一些长官,逢年过节必须去拜一拜,说白了,到了过年,那就是给上峰送“年敬”的时候。

还有在同僚之间走动,那也是必须的,比如阿炳的连长,早就跟其他几个连长约好了,他们之间要加强联系,实际上是报团取暖的另一种模式。

国军如此,那些国府里的小官小吏也是如此。还有一些商贾之间,商贾与官府之间,官府与国军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利用,相互吹捧,都会利用过年这个机会,互相走动,互相摸底,互相勾结……

国言阿炳哥俩找了半天也没有开张的小馆子,只有大馆子开门,饿得咕咕叫的哥俩也不管了,觉得到大馆子里就点上一两个菜总还可以吧?

也是哥俩运气不错,他们进去的时候恰好是午饭时间刚过,晚饭饭点还没到,馆子里几乎没人,两人就在靠窗的地方找了个位置坐下。

“伙计,我们饿坏了,做两个小菜行不行?”国言开口说道。

“行倒是行,就怕你们付不起账啊,现在是过年,菜价可不便宜。”一个穿着打扮很体面的店伙计说道,“你们一个是大兵,一个是读书郎,有钱吗?”

听到店伙计这么说,阿炳不乐意了,正想发作,被国言拦住了。

“这人是好心提醒我们,只不过不会说话而已,不过是狗眼看人低,咱们是人,难道还要跟狗计较吗?”国言小声对阿炳说道。

“啊……对!还是你盐蛋想得开,那你对付吧”阿炳傻傻的一笑。

国言转过头看着那伙计,“要多少钱?最便宜的要多少钱?”

“嗯,最便宜的油焖冬笋怕也要2块钱,你们舍得吃吗?”

“这是够贵的!冬笋在我们山里多的是,一担新鲜的冬笋也不过几毛钱,不过,今天能找到地方吃饭也不容易。”国言装模作样的说着,“那普通的红烧肉还有醋鱼多少钱?一碗大米饭多少钱?”

“普通的红烧肉和醋鱼也就3、4块钱吧,如果你们吃得起,大米饭就不按碗给你们算了,给你们上一盆如何?算二毛钱。”

国言也懒得跟店伙计争了,从口袋里拿出了两张五元的大钞,没错,那时,五元面值的法币就算大钞了,用的最多的是毛票和一元两元的,能掏出五元的人肯定家里很有钱。抗战爆发后,大面值的法币就开始出现了,不说上万元面值的出现了,到后来,连上亿元面值的也有,据说,最大面值为“六十亿元”。

一看有钱,伙计立马就写单子了,不管多少,他有提成啊。这要是在平时,能拿出十元钱来,足足可以上一桌好菜了。

国言和阿炳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都没有学过当时社会上层新兴的西学礼仪,反正菜来了,饭来了,拿起筷子就开干,何况两人都饿了呢。

也就是在这时,又有几个年轻人进来,有一个还挎着一支手枪,正是国言在徐良才那里看到的长瞄驳壳枪,也是用牛皮枪套装着的。后面露出枪把手和机头,蓝汪汪的法兰色,让国言一眼就看出是进口的,不是那种国内仿制的。

“这两个土包子穷鬼怎么也能进到这里吃饭?”一个油头粉面的年轻人质问跑堂的伙计,“难道我们姜家楼差他们给的那点钱吗?让他们到后厨去吃,这里不可以让这样穿着的人进来,会污了我们的买卖!”

阿炳听罢腾的一下站了起来,那个挂枪的立即拔出手枪,“怎么?不服气?我们姜爷是照顾你们,要是被马上就来的团总看到你们,别说吃饭了,打你们军棍都是轻的。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界!”

国言也站了起来,他把两张五元法币放在桌子上,“我们吃完了,马上走。”

说完,国言拉着阿炳就准备出去,阿炳本来还想争辩几句,可看到对方都拔枪了,加上国言的委曲求全,也就黑着脸不说话。

姜姓公子最后还补了一刀,“走后门,前门不是你们走的!以后要懂规矩!”说完又看着那个店伙计,“还有你,店小二,这个月的工钱就别拿了!太没有眼色了,什么人都往店里招,要是来一群叫花子,你是不是也要开门迎客?”

店伙计一听,赶紧堆笑认错,“我认罚,认罚。”可那笑脸比哭还难看。

油头粉面的姜公子摆摆手,“你带他们从后面出去,留心他们偷东西!”

“你才……”阿炳火了,刚想反驳就被国言用手捂住,“咱们服软,服软!”

看着俩毛头年轻人的囧像,那姓姜的哈哈大笑,觉得很是爽利。

店伙计赶紧低头在前面带路,向后门方向走,还示意国言他们跟着走。

很快,到了酒楼的后门口,国言装着没走稳,一把抓住店伙计的手,趁机塞进去一张十元的法币,这个更是大钞了,当时是面值最大的钞票。

“对不起啊,连累你受罚。我是从外地来这里访友的,这个兵哥哥是我家乡人,他从家里跑出来到这里当兵,我们不懂得这里的规矩,不晓得刚才那个发飙的公子是这里高门大姓的哪一家?”

伙计已经发现手里的十元大钞,这可比他一个月的工钱多多了,顿时心里就平和了,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小声点,出门向右走过两条里弄,有一家郑记茶铺,那里从初二就开张了,是从北边来的老两口开的,无儿无女,所以,过年时候除了三十和初一,都开门,你们去那里可以吃到一些小点心。如果你们有时间,可以等在那里,我这里酒楼打烊后会过去吃宵夜的。”

“多谢小哥!今天真是对不住了!”国言说着向店伙计抱拳,“今天我一定等你,到时候再向小哥讨教此地的风土人情,或许对我的学业有帮助……”

阿炳听国言跟店小二的对话都傻了,他没想到,这才一年多没见,盐蛋这小子居然能在社会上如此油滑,自己简直没法比啊。

离开了那姜家的酒楼,国言掏出怀表看了看,“阿炳,刚才没吃饱吧?”

“被那姓姜的给气饱了。今天真是倒霉,也怪我没见识,过年的时候,外面很难找到吃饭的地方,在遂昌就是这样,我硬是没想起来。白花了那么多钱,还弄了个恼火,今天的运气不好!”

“算啦,吃一堑长一智,下回你就知道了。”国言拍拍阿炳的肩膀,“没事,刚才那伙计不是说离这里不远有个茶铺吗,咱们找过去看看,要是有吃的,咱们继续。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没有钱,咱们去找就是了,何必犯愁呢,我和我老爹流浪十年,对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

此时,国言的心里想的与阿炳恰好相反,“今天运气太好了,碰上如此肥牛,不宰这样的土豪恶霸宰谁?有碰上了那个伙计可以提供消息,嘿嘿……”

很快,哥俩就找到了那家郑记茶铺,还真是两个老人在那里守着店铺,或许天快黑了,前来这里喝茶吃点心的人不多,或许是过年,人们都在忙着走动,反正茶铺里很清静。

“老人家,您这里除了茶外还有点心提供吗?”

“有!如果说很高级的,俺这里没有,可要是一般咧,还是有的,是俺老伴做的,平时她就喜欢琢磨这个事情”坐在柜台后面的老头说的是北方话。

国言立即恭敬的给老人家鞠了一躬,“您应该是共和前辈,这是解甲归田大隐于市了?”

“当不起,当不起。”老人赶紧抱拳还礼,“老夫曾经在冯大帅手下当马弁,后来在中原大战中腿上挨了一枪,后来找的媳妇是南方人,于是就到这里谋一个清静地方,残度晚年而已,让小哥你见笑了。”

国言没有问老人姓甚名谁,就是问了,得到的答案也未必是真的。中原大战是怎么回事国言知道,那一仗,西北王冯焕章输光了家底,许多跟随在他身边的人,都先后被老冯打发到各地去归隐了。眼前这个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很快,一壶茶,加上一碟京果、一碟小酥饼,国言一看,立即叫老人去包上一包,他连价钱都不问,断定老人不会像那个酒楼会趁机抬价。

“小伙子,要那么多干嘛?吃不完的。”老人说,

“不是我们吃,是要给这个兵哥哥带回去,让一起的哥们尝尝鲜。”国言指指穿着军服的阿炳,“阿炳,时候不早了,拿上这里的点心,赶紧回去点卯吧。”

“好!那我明天还请假出来,咱们继续在这里玩玩。”

“不用了,我明儿一早就坐船回去了,这次出来……我没请假。”国言说完吃吃的笑了起来,“市场长了,老爹又要罚跪了。”

“哈哈……你还是像小时那样的滑稽搞把戏,那好吧!告诉我阿爸,我在这里还行,有机会我会回去看看的。”

老头看着两个天真无邪的年轻人在那里说着悄悄话,似乎也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满脸都是慈祥的笑意,而老伴更是善解人意,竟然端出在浙江少见的两碗煮面,把国言给兴奋坏了,阿炳也像吃新鲜一样,不一会,碗底朝天。

那年月的南方河网地带是没有白面的,有也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买一斤面粉的钱足可以买三斤稻米,一般人吃不起。小店有酥饼,有面条,可谓不简单。

店主姓尹,是河南洛阳人,的确是最早跟着冯焕章的马弁,还在当**兵的时候就跟着冯焕章,后来是冯焕章帐下的一个团长,中原大战,冯焕章输给了老蒋,队伍打散了,被老蒋收编的收编,遣散的遣散。老尹受伤,直接就遣散了,后来找了个流落在北方的南方女子,人老珠黄,两人一商量,就来到衢州这地方定居了,好在老尹还有些积蓄,另外,他的兵也散居在周围附近。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