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炙热的青春>第六十一章 再承包沙窝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六十一章 再承包沙窝

小说:炙热的青春 作者:山村沙漠 更新时间:2024/6/29 14:53:07

小拱棚的西瓜和香瓜熟了。都是小西瓜,一个也就三四斤,还有一两斤的。香瓜一个半斤左右,最多七八两。数量都不多,各种了一棚,长了几十个西瓜和百十来个小香瓜。

但是味道相当不错。尤其小香瓜,闻着就香。小西瓜也是沙沙的,特别甜。

更主要的是,比周边大田水地的西瓜早成熟一个多月。本地人从没有在五月份吃上本地的西瓜和香瓜,六月份也是在月底以后才能逐渐吃上。

现在五月就能吃上本地产的西瓜和香瓜,这可是历史性的。而且今年因为打井等原因,小拱棚种植比较迟。按照技术人员的说法,还能提前一两周种植。也就是说,如果再早一点种植,四月下旬就可以吃到西瓜和香瓜了。

这是啥概念?

物以稀为贵。四五月份不是吃西瓜和香瓜的季节,现在能吃上了,这不就稀罕了?要是放到市场上去卖,价格是不是要高出很多?

所以,别看看小小的拱棚,可不是提前几天吃西瓜那么简单,而是观念上的更新,是妥妥的经济效益。

节水灌溉也一样,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会逐步显现。

这些都可以归结到沙产业开发之中,实际上也是治沙的一部分。最直接的就是可以有效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生计问题,进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让脆弱的生态得以休生养息。同时老百姓也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治沙造林,修复被破坏的生态。

贺强请队上所有人都来农家乐吃西瓜和香瓜,村上和乡上能过来的也都请了过来。就那么点东西,没办法给每家每户送,只能让大伙一起来吃,能吃几口算几口。

吃完了再吃饸饹面。这个敞开了吃,无非多费点荞面,贺强还负担得起。

小拱棚种植的韭菜和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也能吃了。贺强给穆阳贺峰等经常帮自己的人送了一点,给五爷他们的护林点上拿了一些,其余都用在饭馆,边吃边采摘。

几名农业和水利技术人员正好下来了,跟大伙一起吃。贺强还私藏了一点,让技术人员带回去给家里人吃。这没办法,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宝贝中的宝贝,怎么伺候都不过分。

林业局也不能忘了,给留了一些,托宋紫钰带了过去。

技术人员下来是观察节水灌溉的。每次灌溉他们都要下来,观察情况,记录数据,随时解决问题。各个生长期灌溉的次数和施肥种类都不一样,尤其这片贫瘠的沙土地,第一次搞节水灌溉,所有环节都要掌握清楚,所有问题都要随时了解并想办法解决,必须保证玉米正常生长。

玉米长势相当不错。当初种植时羊粪就施的多,每次灌溉都要比计划多滴几十分钟,追肥也很足,玉米比周边一些机井灌溉的玉米长势都要好,比引黄灌区大水漫灌的玉米也差不了多少。

毫无疑问,节水灌溉成功了,至少在机井灌溉的沙质土地上是成功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上的调整和处理,再就是推广。

然而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

贺强这是小面积的试验,技术和资金等都有相对充分的保障,所以能成功。而大面积推广就不同了,还得经过大量的试验和培训,得让广大老百姓都能掌握。毕竟技术人员就那么多,不可能每家每户都派人去指导。

更主要的是资金。前期投入过大,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拿不出这么多钱。国家虽然有项目,但毕竟财力有限,一时半会也无法把所有人都覆盖到。

贷款也是有顾虑的。首先不好贷,而且是相当的不好贷,这个无需多叙。再就是周期比较长,短期内很难收回成本,要是再出点啥差错,风险更大了。

所以如果没有相当优惠的政策扶持,要在永兴堡乡这样的贫困地区推广节水灌溉还是比较难的。

贺强开了头,用治沙贷款干了起来。这是魄力,也是头脑,更是眼光,当然也冒着极大的风险。但他义无反顾,认准了就干,为自己,同时也为周围的父老乡亲趟路子。

情况最好的还是项目区。今年虽然不算风调雨顺,但暂时还没有遇到去年那样的高温干旱。除了定植水,又拉水浇灌了两次,苗木基本没有受旱,生长很旺盛。

贺强承包的四千亩沙窝流沙已经被完全固定。虽然刮风时还能起沙,但是粗沙已经被草方格包围,出不去了。飘起来的都是颗粒很小的浮沙,再也成不了多大气候了。

这才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加上去年营造的林木也才是第二年,沙面结皮还没有形成,林草还都没有长大。再过两三年,林草完全长起来了,沙面形成了结皮,那时的风就真正成了清风,别说粗沙,就连浮沙也没有多少了。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管好,不光羊只不能进去,就连人都不能多进去。也就是说,这一片必须彻底封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治沙的目的。

所以除了五爷跟贺立富昼夜看护,贺强也经常去项目区巡护。村上只要有空就去项目区转一圈,随时解决问题。项目组大部分时间都在项目区调查和观测,即便回去几天,也会让乡林业站每天都下来一趟,确保管护。

所幸的是,自穆军兄弟进去,贺立民被查处以后,再也没人敢把羊放进项目区,连周围都不敢靠近。而且整个项目区全部用刺丝围栏围了起来,羊只轻易也进不来了。

贺强看到充满绿色的项目区,信心十足,也深感当初离职创业的决定是正确的。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治沙造林,哪怕少干一点,也决不能停止。

国家项目有限。已经在这放了一个项目,投资还不小,近期再放项目的可能性应该不很大了。而沙蒿梁村十多万亩沙窝,项目治理了一万亩,加上之前的老林也不过两三万亩,还有大面积的沙窝需要治理,今后治沙的路还相当漫长。

还得继续治沙,不管有没有项目都得治。实际上这个项目也是自己花了巨大代价之后才引进来的,既然有了先例,那就继续干。

现在国家对生态治理越来越重视。尤其对长江和黄河等江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越来越大,机会是有的。

贺强重新跟村上商谈那一万亩的框架协议。其实已经签了协议,没啥商谈了。主要就是落实地块,跟队里具体商谈,这需要村上出面协调。

实际上贺强已经看好了地块。就是隔壁李记滩生产队的沙窝,跟现在的项目区相连,将来不管造林还是管护都比较方便。而且李记滩跟贺家墩一样,大部分人都搬迁到了南部灌区,留下的都是看羊的,完全可以协商。

协商稍稍有点艰难。主要是李记滩的村民不想把沙窝承包给外人,尤其不想承包年限太多。而贺强不但想承包沙窝,还想承包二十年,最好三十年。

古语有三不让人之说。首要的就是土地不让人,其次是婆姨不让人,最后是娃娃不让人。可见土地对庄户人有多重要,那是生存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让给外人。

现在贺强这个贺家墩的人要承包李记滩的沙窝,而且一包就是三十年,这让李记滩的人相当的不舒服,可以说十分的难堪。其实他们也知道贺强的为人,绝不会亏待他们的,而且只是承包,并不是征用,到头来这些沙窝还是李记滩的。但就是转不过这个弯子,总认为把土地让给了外人,对不起先祖,有愧于后人。

村上苦口婆心,乡上也出面协调,最后把县上的土地、经管、司法等部门请了下来,才达成了协议。

李记滩对同意给贺强承包五千亩沙窝,承包期限为三十年。每五年签订一次承包合同,承包费一次**清。第一个五年每亩沙窝每年承包费两元,再后面的承包费根据行情另行协商。第一年先承包两千亩沙窝,一次**清五年的承包费,等这两千亩沙窝治住了,再承包剩下的沙窝。

承包费涨了一倍。李记滩寸步不让,而且很多地方承包费已经涨到一块五到两块,人家要两块钱也不算过分。五年签订一次合同,很多都是这样,毕竟行情在变化,这样比较合理。

至于一次**清承包费,这也没啥问题,基本都是这样。

把两千亩沙窝治住了再承包其他沙窝,这就是给贺强出难题了。这两千亩治理成功了,后面自然也就没有问题了。这两千亩要是不成功,后面的就别谈了,这也是李记滩的一种自我保护。

贺强接受了李记滩的条件,签了两千亩的沙窝,并且一次**清了五年两万块的承包费。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