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东北军之歌>第014章:初次交手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14章:初次交手

小说:东北军之歌 作者:早点包子铺 更新时间:2024/5/17 13:00:43

前面我们说到了有关黎天才的离奇人生,历史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想不到的,难于理解。我再说一件事情也是很出奇的:“陈牍秀与章作霖是义兄弟”。这个你信吗?这可是事实。章作霖没有把布党当做敌人,与陈读秀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章作霖出身于土匪,他脱离土匪转变为官军的关键人物是时任新民府知府的陈衍庶。衍,音yan。

陈知府当时正组织兵力进行剿匪,他认为章作霖虽为土匪,但他是为环境所逼,同时,认为章作霖虽然鲁莽,但为人机敏勇猛,于是收编了章作霖。这样,章作霖便成了清军营官,就任新民知府巡警马队帮带,负责知府的安全保卫。成了知府大人陈衍庶的保镖。

陈知府因剿匪有功,后升为洮南镇守使,章作霖也就跟随到了洮南。他在陈衍庶身边日久,体会到了读书人的风貌,知道了读书的好处,只恨自己少时没读书。同时,他又感到陈大人平易近人,待人和善,才华出众,令他敬佩。于是,他萌生要拜陈大人为义父的念头,以便受教于他。

陈衍庶是陈读秀的叔叔,陈读秀过继给叔叔,因此,陈衍庶是陈读秀的义父,所以陈读秀就在陈家,也就是说章作霖和陈读秀他们二人生活在同一个家里有好几年。

一次,陈大人在书房里亲自教嗣子陈读秀读书,章作霖看在眼里,羡慕不已,不禁身不由己的向知府大人面前一跪,连磕了三个响头恳求道:“陈大人开恩,小人幼年丧父,没有读什么书,请大人收小人为义子,教小人读书识礼!”

善待下人的陈衍庶想到,章作霖为人机灵,是自己可信任的贴身保镖,同时,他要求读书识礼也是善举。于是陈衍庶欣然点头同意,收章作霖为义子。这样,章作霖与陈读秀就成了义兄弟。

此后,章作霖与义弟陈读秀一起读书。陈读秀聪慧过人,章作霖对义弟陈读秀也很敬重。陈衍庶亲自给他讲解《增广贤文》之类的启蒙读物,手把手地教他写字。

章作霖的那点文墨就是这样学来的。

这就是章作霖和陈读秀的一段兄弟情谊兼同窗学友。

日后陈读秀成了布党的领袖,章作霖成了国家元首,但是他们的这份兄弟情谊是永存于各自的心中的。

。。。。。。

再回到我们的故事。

1928年6月4日下午3点,也就是皇姑屯刺杀案发生10个小时之后,北大营北侧的战斗首先打响。这是因为,北边一路的日军距离近,他们地处奉天,凌晨发生在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爆炸和战斗的地点就属于他们的防区,伤亡的士兵中就有他们的人(岗哨),他们已经惊动了,当然就会做好了参加战斗的准备。因此,接到命令之后,他们的行动当然会比辽阳要快。

注意,“接到命令”就说明是关东军的官方行为了。

南满铁路守备队同样是属于关东军的,因此,关东军可以直接对他们下达命令。

在讲述战斗之前,先要说明一下战场上的地理环境,各个地名的位置,以便读者有一个空间的概念。否则在奉天城(沈阳)中,中日双方摆开了战场,那不是一场混战吗?

小说了发不了地图,只能用文字描述,也的确有点困难。

此时的奉天还是有个城的,城墙也有,城墙的边长大约四里(两公里),步行穿城而过不过二三十分钟,城不是很大,每一边有两个城门,比如北边有大北门和小北门,这些城门的名称一直保留到现代,并且个别的城门楼子还在。大帅府位于奉天城中,在沈阳故宫附近。奉天城中是东北军的地盘,日本人的势力和各种机构都集中在奉天火车站(现代的沈阳站)的前面。奉天站位置在奉天城外的西南。

车站的名称要说明一下:1928年的沈阳火车站叫做“奉天驿”,后来改名为沈阳南站,最后改名为沈阳站。而现代的沈阳北站,那时叫做奉天火车站。为了避免混淆,也便于阅读,我们使用奉天站、奉天北站的名字,来称呼这两个车站,这两个地名容易看懂又贴近历史。但是,我们要提醒各位,这两个名字都是错误的。

在现代的沈阳市,日本人的这个位置和大帅府同在沈阳城中的核心地带了,算是同城而居。可是1928年的时候,奉天城是东北军据守的,日本人在城外。他们之间还隔着耕地和村庄。这一点要搞清楚,否则不同隶属的军队就居于同一城中了。

日本人的南满铁路奉天站、东北军的奉天北站,都在城外。日本人的奉天站在城的西偏南,奉天北站在城墙外的西北角,两站间的距离八九里,它们的中间点上就是爆炸刺杀案发生地的三孔桥。现在以三孔桥为中心十里之内是第一旅的防御阵地,20里以内是警戒区。所以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所在地的奉天火车站,已经在第一旅的防区以内了,火车站当然会被包围,禁止出入,只是没有动手占领火车站而已。

奉天站、奉天北站、北大营,这三地就是一条直线上均匀的三个点。北站居中,各自距离八里左右。所以北边的一路日军如果进攻皇姑屯的三孔桥则必然路过北大营,然后是北站,再然后才是三孔桥。张作霖的命令是北大营里的第七旅迎战北路日军,北面打响的就是第七旅。

战斗位置在北大营以北五里之外,这里已经是铁路沿线的一片田野了,地里的庄稼已经长起来了,玉米已经一人多高,视野不是很清楚。第七旅的619团在此地依托铁路路基设立了防线(当然防线的前方还是开阔地,否则如何作战?),等待日军。日军发现前进受到阻拦,稍作准备之后就开始试探进攻,他们用两门迫击炮向目视到的东北军阵地轰击了一顿炮弹,一个小队的士兵就成散兵线出击,冲击东北军的防御阵地。

这种炮击目的性不是很强,只是朝看得见的防御工事射击。东北军也是用团属的迫击炮还击,打击对方的炮兵。双方的炮击一前一后有个顺序,实际上首先开炮的日军打几炮,迫击炮就移动了。东北军的炮打得不是很准,就算打准了,也没用,那两门迫击炮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就是反应速度问题了。如果速度快,在日军转移之前就打过去,成果还会有的。

日军的大队是配有山野炮一类的小口径火炮的,迫击炮配的不多,他们没有使用山野炮,这是因为迫击炮轻便,容易移动携带,这种试探性炮击,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火炮。东北军没有使用山炮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小队四十人左右(守备队编制小),分散开来,借助大地里庄稼的掩护向前进。日军的动作明显属于佯攻,因为日军不知道这里阻击的有多少人,如果他们知道是一个团,绝对不会拿这么几个人冲锋,这不是开玩笑吗?

日本人小短腿,身穿土黄色的军装,借助庄稼地的掩护,分散前进,速度也是很快,几里地的路程很快就过去了。

旅长王以哲借助铁路路基的掩护,用望远镜观察着,这次的进攻显然是试探动作,战场上的老将还是懂得这点常识的。东北军打的仗不少,真刀真枪的面对日军还是头一遭,他们也都知道日本兵战斗力强,对面的是铁道守备队,属于二流部队,但是比中国军队还是强了不少。因此,官兵们都很紧张,不少士兵的腿都打哆嗦了。

东北军的一个团接近两千人。在中国的军阀部队中算是不错的,第七旅又是主力部队,兵源比较充实。换上杂牌军三五百人也叫一个团,上千人就敢叫做师,水分太大。

这里是平原,东北军的战线拉得很宽(不容易隐蔽),至少七八里。主阵地的前面是开阔地,便于阻击。主阵地面对着稀稀拉拉的几十个鬼子兵,也只是派出了一个排,坚守在前沿阵地上。这也反映出东北军的基层指挥官还是有点素质的。小鬼子的大炮很厉害,大部队聚集在战壕里极容易遭到炮击增加无谓的伤亡,所以大部分士兵都在远处隐蔽待命。

日军终于露头了,离开了隐蔽的玉米地,东北军的零星射击就开始了,其中也夹杂着机枪的连续射击声,东北军到排一级就配有轻机枪,装备还是不错的。

北边的战斗已经打响,战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4end———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